2023年,儲能產業鏈風起云涌,而尤以儲能電池變化最為醒目。其中尤以電力儲能賽道為代表。
電力儲能主要指應用于發電側、電網側和工商業側等領域的大型儲能。由于涉及電力并網問題,電力儲能顯然比其他賽道要復雜得多。
變化主要表現在: 一是,電力儲能電池專用化持續推進,全球市場加速突破;二是,儲能技術迭代加速,大容量趨勢尤其明顯;三是,儲能電池成為最為“內卷”的細分賽道,已經超過一半電池企業下探系統集成。
首先,從市場表現來看,2023年成為儲能電池出海加速年。儲能電池表現出了極強的全球屬性。中國儲能電芯供應全球正在成為現實。
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美國、歐洲目前是全球前三大儲能市場。海外市場方面,歐美市場由于電力市場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較好,已經成為中國儲能電池企業的重要競速市場。
美系儲能集成商主要包括特斯拉、Powin Energy、Fluence Energy、FlexGen、GE、NextEra Energy Resources、Primergy等都紛紛采購中國儲能電芯。
除了寧德時代儲能電芯遠銷海外市場外,遠景動力、億緯鋰能、瑞浦蘭鈞、海辰儲能、鵬輝能源、力神電池等中國電池企業紛紛獲得海外電池大單,尤其以2023年趨勢更甚。其中,特斯拉大儲產品Megapack主要為寧德時代供應電芯,Powin已與瑞浦蘭鈞、億緯鋰能、海辰儲能、遠景動力等簽署訂單;Fluence也與遠景動力、寧德時代等企業達成合作。
其次, 當前電力儲能電芯正朝300Ah+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電芯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超過25家電芯企業對外發布300Ah+、上萬次循環磷酸鐵鋰電池產品。
從最近市場表現來看,繼瑞浦蘭鈞320Ah電池獲得18.4GWh框架性訂單外,頭部企業最新一代300Ah+儲能電芯陸續在下半年上市銷售。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認為,大電芯在電力儲能應用優勢明顯:1)大電芯更容易獲得高體積能量密度;2)PACK端零部件使用量減少,有利于成本下降;3)大電芯更易獲得高容量;4)安全性提升;5)集成領域裝配工藝簡化。
業界人士亦表示,采用300Ah+電池的儲能系統,可以實現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降低20%左右;在一天一充的應用場景下,可實現IRR提高15%左右。
越來越多業界人士判斷,300Ah+大容量電池將是電力儲能的主流發展方向,并將成為企業競逐次賽道的重要“利器”。
而這樣的判斷主要從用戶經濟性上考慮。儲能配置容量逐漸由幾MWh向幾百MWh,GWh發展,系統電壓也由1000V升高到1500V,電壓由電池的串數決定;系統電量是通多個預制倉電量并聯實現。
業界人士分析,如果用小電池,比如100Ah,預制倉電量少,系統并聯數會多,占地面積會大,整體投資會大,那么電池容量提高到300Ah=,能有效降低預制艙數量,且度電成本相比小容量有降幅,整體投資和收益都會大幅改善。
按照目前市面常見的40尺2.5MWh風冷儲能集裝箱計算,大約需要120Ah的電芯6510個,300Ah+的電芯大約1900個。并聯數目大大減少。可見,300Ah+大容量電芯幾乎成為電力儲能業內共識。
再次,超過一半的儲能電池廠商紛紛向系統集成下沉。有業界人士直呼:電芯企業已經全面卷向系統集成賽道了。
以寧德時代今年3月份國內首次以集成商參與招標為標志,寧德時代、比亞迪、海辰儲能、遠景能源、億緯鋰能、中天儲能、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紛紛下沉到系統集成。2023年下半年,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等頻頻中標國內系統訂單,幾乎可以與系統集成“分庭抗禮”了。
據高工儲能分析,一類是寧德時代等頭部電池企業下場造系統,主要基于當前儲能尚屬于發展前期,留給電池企業足夠空間,與系統集成商共同分享市場;還有一類如比亞迪、蜂巢能源、國軒高科、益佳通等因為電芯尺寸,與主流系統適配性相異,為了加快獲得訂單,一定程度上“倒逼”這類企業系統研發、出貨步伐加快。
事實上,在2022年已經有眾多具備電池能力的系統集成商嶄露頭角,如中天儲能等。2023年這種發展趨勢愈演愈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不少儲能系統集成商都在向上游延伸布局儲能電池,包括了天合儲能、晶科儲能等,甚至如中宏科創等儲能創業公司也開始自產電池。
電芯企業“越界”潮背后,最終的落點于仍在于儲能卡位及獲取訂單。那么,電芯入局系統的企業與非電芯出身的系統集成商勢必會展開全面競速。也許正如鄭漢波所說,行業正在加速洗牌。
按照新型電力結構來看,電力儲能將作為能源體系重要一環,其越來越凸顯的基建特性,決定了這是一條關注全生命周期表現的賽道。
很明顯,2023年以來,儲能領域正在加速形成獨立的的技術、工藝來支撐和實現更好的全生命周期表現和更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但是,儲能電池賽道面臨廠家加碼擴產、新玩家涌入,正進入無序競逐期。2023年,眾多行業人士預警,洗牌潮或將加速降臨。但是儲能電池企業動輒上百GWh的擴產,讓行業一時陷入“一邊過剩,一邊擴產”的怪圈。
行業應該正視的是,儲能作為支撐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一環,其獨特的運用場景決定了電池的特性。儲能電池對應的是,一個更關注全生命周期表現和成本的儲能新基建產業。
因此,儲能電池廠商應該從如何提高電池全生命周期表現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來著手,而不是陷入一時的價格戰“泥潭”不能自拔。
儲能行業亟需一場對“長期主義”的全新認知。越是深陷內卷,越需要堅持“長期主義”。對于置身產業的儲能企業而言,要以馬拉松賽跑的心態和體力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