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時代,對于EPC企業來說同樣承壓,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建新能源集團)采取“投建營”一體化,在管理和運營上多方面降本增效,并開拓多能互補、儲能等多種業務,促進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
受訪者: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執行總經理 呂冬冬
《風能》:目前,由電建新能源集團投資的風電項目運營狀況如何?在平價形勢下,如何提高整體收益?在管理上有哪些創新?
呂冬冬:近年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能源加快轉型,中國電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時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于2021年12月進行新能源業務重組整合,成立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以境內新能源為主的清潔低碳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
業務重組后,電建新能源集團發展步入快車道。截至2022年底,電建新能源集團并網裝機超過9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179.25萬千瓦,風電項目裝機717.65萬千瓦,光熱項目裝機5萬千瓦,新型儲能項目裝機5萬千瓦,多能互補項目裝機2.6萬千瓦,均為新能源項目。
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公司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一方面,加強電力營銷,組織專門的電力銷售團隊,制定相對最優的中長期、現貨交易策略,實施風電機組備件及大部件框采,不斷加強設備可靠性管理、風機出質保專項管理、檢修技改管理。另一方面,針對風電項目單體規模不大,相對分散的特點,推進集控中心建設,整合運維團隊,壓縮人力資源成本。此外,在同一區域盡量推行使用同一款機型,降低運營成本和運營難度。
《風能》:在新能源投資中,公司探索出哪些多能互補的開發模式?在資源的獲取上,您認為存在哪些需要迫切解決的難題?
呂冬冬:未來大量新能源上網,對電網形成巨大的壓力,因此需要探索多種電力互補以及儲能業務均衡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對于風電投資企業來講,平衡好在大基地、分散式以及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安排好電力送出,從而降低未來的投資風險。例如在四川德昌規劃并實施了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在重慶建立西部科學城智慧儲能科技示范項目含谷寶洪100MW/200MWh儲能電站項目共享儲能;在山東肥城利用鹽礦留下的鹽穴,建設300MW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電站,提高電源的質量和安全性;在新疆建設投運全國首個“發、輸、配、售”電一體化智能微網項目——新疆(風光柴儲)榮和配電網項目。
地方政府用產業換取資源開發,有發展地方經濟的現實訴求,但是企業開發項目屬于市場行為,在資源開發和產業落地時,需要結合地方的資源稟賦、經濟條件、產業類型,創新多元化的投資模式,以便符合市場需求。根據網絡信息報道,有部分企業為了滿足地方的產業投資訴求,階段性投資產業,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造成一些新能源投資成本壓力。所以對于產業基地建設,建議各省統籌布局,合理規劃,避免無序競爭。
《風能》:中電建 EPC 總承包的海上風電項目占國內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的70%,成為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優勢品牌。海上風電場建設施工中涉及多個主體,您認為通過哪些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協同效率?
呂冬冬:海上風電場建設施工中涉及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等,不同主體關注點不同,設計更注重工程安全、質量及規范性,對于施工工藝、現場實施合理性及進度成本側重程度施工單位更高,因此,如何全盤統籌協調各項目參建主體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
海上風電建設過程中常常采取以下方式提高協同效率:一是采取EPC管理模式。尤其是以設計為龍頭,將設計、采購、施工有機結合,提高協同效率,實現提質增效。二是“投建營”一體化模式,提升協同效率。中國電建旗下具備多家優秀的設計院、施工單位、裝備制造企業,并擁有自己的投資企業,采用“投建營”一體化模式,集中國電建集團內不同企業優勢于一體,投資企業、設計院、施工單位、裝備制造企業共同合作完成項目履約,往往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三是靈活采用聯合體模式,優勢互補。通過充分發揮不同企業之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共同合作,也能進一步提高項目協同效率。
《風能》:深遠海是未來海上風電開發的重點區域,同時在施工、技術等方面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您認為產業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計劃在萬寧開發的首個規模化漂浮式深遠海海上風電項目,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測算的經濟性如何?
呂冬冬:近幾年,針對深遠海風電開發,國內相關企業已完成了一些有價值的探索,“引領號”“扶搖號”“觀瀾號”三臺示范樣機陸續探索下水,但放眼世界,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
以漂浮式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深遠海海上風電具有資源儲量豐富、項目裝機規模大、風力相對穩定、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高、靠近沿海電力負荷中心等特點,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優質能源,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產業鏈方面應做好如下準備:
第一是開發適用于深遠海的大容量風電機組。當前我國深遠海風電裝機僅有三臺試驗樣機,且單機容量較小,亟需開發適用于我國海域的大容量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第二是規范我國風電機組及配套設備設計及模型實驗、研發自主可控設計軟件。在深遠海漂浮式風機基礎設計以及模型試驗方面,國內普遍缺乏相應的規范支撐。同時,漂浮式風電機組的多場耦合一體化分析技術存在短板,缺乏相應的工程設計軟件。第三是研究遠海規模化輸電方案。隨著海上風電遠海化、規模化發展,傳統交流送出因海纜輸送容量制約等問題無法解決,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也存在輸變電投資占比增長、系統暫態過程復雜等問題與技術難點。第四是解決深遠海風電運輸以及施工問題。深遠海風電開發過程中,隨著場址離岸距離、水深的增加,施工難度成本增加,深遠海風電項目的設備運輸和施工安裝均存在較大挑戰。
中電建萬寧漂浮式海上風電試驗項目是全球最大規模商業化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項目規劃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場址水深100米。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規劃裝機容量20萬千瓦,預計2025年并網,二期工程規劃裝機容量80萬千瓦,預計2027年并網。工程方面,萬寧項目已完成EPC招標,工程進展穩步推進;科研方面,針對萬寧海域定制的漂浮式風電機組及配套設備的一體化設計、施工研發工作也在積極開展。中國電建發揮集團“投建營研”全產業鏈一體化能力,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以“資源共有、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為原則,開展技術攻關,推動技術進步,降低工程建設成本,發揮項目的引領作用,同時實現項目的正收益率。
《風能》:電建新能源集團“十四五”期間要完成多少新能源、風電裝機目標?
呂冬冬:“十四五”期間,電建新能源集團總體力爭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裝機約1250萬千瓦。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電建新能源集團在建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近1000萬千瓦;規劃新能源項目裝機容量超過1.53億千瓦,其中取得指標待開工項目超過1300萬千瓦,已簽署開發權超過1.4億千瓦。
《風能》:電建新能源集團擬主板上市,目前進展到哪個階段?在后期的投資運營中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呂冬冬:2023年6月,電建新能源集團成功實施增資,公司成功引入10家戰略高度契合、資本實力雄厚、協同賦能較強的戰略投資人,募集資金76.25億元,構建起了包括國有資本公司、銀行機構、產業投資人、財務投資人的股東結構。目前,電建股份公司已發布了分拆預案的公告,公司已啟動后續申報準備工作。電建股份公司將電建新能源集團定位為旗下從事中國境內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項目開發、投資、運營和管理業務的唯一投資運營平臺。通過上市可以更好地優化新能源公司的資本結構,充分發揮“資本+資源”耦合效應,快速提升質量效益和裝機規模,完成新能源裝機的資本金和技術創新需求,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躋身一流新能源投資標桿企業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