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媒體10月31日報道,英國《金融時報》去年年底稱,建造巨型風力渦輪機的競爭由中國主導,中國的風電產業領先于歐洲。
報道說,在西班牙,大家引以為豪的是西門子歌美颯公司的SG14-236型風機,該機型葉輪直徑達到236米、額定功率為14兆瓦,但與中國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即將推出的新型渦輪機相比卻仍是“小巫見大巫”。
明陽集團日前宣布,該公司計劃建造一臺峰值輸出功率達22兆瓦、葉輪直徑超過310米的風力渦輪機(僅葉輪直徑就幾乎與埃菲爾鐵塔一樣高)。
明陽集團的渦輪機尺寸將超過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今年6月成功安裝完成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該海上風電機組的單支葉片長為123米。
明陽集團宣布,其22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預計將在2024年至2025年之間完成。
報道說,巨型渦輪機的生產和運輸成本極其昂貴,但為什么我們還要繼續建造更大的風力渦輪機呢?企業開發這些大型系統的原因是,與小型系統相比,它們可以用更少的安裝量來產生相同的電量,通過更多地利用空間,它們最終會變得更具性價比。
它們通常被安裝在近海,以便利用最強和最恒定的風力資源。此外,由于它們是被安裝在海洋而不是在陸地上,因此減少了地理限制對大型渦輪機產生的問題。
此外,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0月31日刊登題為《中國努力發展海上風能》的文章稱,雖然開發成本高于陸上能源,但海上風電產業未來幾年預計將迅速發展,開發商將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漂浮式海上風力渦輪機。
當前的海上風能繁榮體現在創紀錄的海上風能訂單交易和與之相關的260億美元船只購買熱潮中。一些主要經濟體正在推動這種需求。
文章表示,盡管感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但海上風能供應鏈仍然非常集中,絕大多數位于歐洲和亞太地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迅速擴大它的裝機容量。比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投資約65億美元在廣東建設三個海上風電場。2022年,一個融合海上風能與其他能源產業的試點項目在渤海啟動。這些項目不僅限于廣東、青島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也在廣西、遼寧、河北等地進行建設。
中國目前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經占到全球一半。這一增長為中國海上風電企業帶來了優勢,使它們能夠比國外競爭對手更快地積累經驗和建立規模經濟。
文章還說,中國海岸線上的有限空間是一項劣勢,相互競爭的行為體(例如漁業、港口等)會爭奪海上空間來開展自身業務。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美國等國家也面臨類似問題。
文章接著說,中國地方政府熱衷于在可利用的地區安裝海上風電,以促進發展當地經濟。不過,這只能是權宜之計,更持久的方案是建設位于深遠海的漂浮式海上風輪機。中國已建成了全球首個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試點項目,并開始在海南省附近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
巨型風輪機需要能夠運輸和安裝它們的船只。2022年,第一艘中國制造的用于10兆瓦以上風輪機的“運輸+起重”一體化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船建成。后來,中國企業購買的安裝船數量大幅增加,使中國造船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獲得了優勢。
文章稱,中國和韓國已經在全球造船市場的幾個部分中獲得了主導地位。中國目前的海上風能努力可能使得海上風電安裝船成為世界其他國家依賴中國的另一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