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多國相繼收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引發市場熱議,對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將帶來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一直缺乏有力的電動汽車產業戰略,歐洲的電動汽車行業可能落后于其他地區。
在此背景下,歐洲多國收緊補貼政策,或將導致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減弱。以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德國為例,近期德國突然宣布從12月18日開始,提前一年結束電動汽車補貼計劃,就讓部分車企不得不通過補貼車價的“自行輸血”的方式,欲給消費者吃下“定心丸”。
那么,本輪歐洲多國收緊補貼,混戰之下,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01
歐洲多國新能源補貼“退坡”
歐洲多國宣布收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其中,德國、法國、荷蘭等國本輪補貼政策變化最為明顯。
德國取消補貼政策:德國經濟部表示,該國針對電動汽車的補貼計劃在12月17日提前終止,該補貼原計劃實施到2024年年底。據了解,目前已經申請的補貼將會發放,然而,從12月18日開始,德國政府將不再接受新的補貼申請。
資料顯示,在2023年之前,德國市場上,4萬歐元以下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以分別獲得6000歐元和4500歐元補貼;4萬歐元至6.5萬歐元之間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獲補貼金額分別為5000歐元和4000歐元。
實際上,德國在2023年9月起已經對to B端純電車型取消補貼,原計劃to C補貼保留至2024年底,且2024年補貼標準調整為僅對低于4.5萬歐元的純電車型補貼4500歐元,其余車型不予補貼。
對于突然全面取消補貼,德國財政部發言人強調,德國政府“由于資金不足而別無選擇”。根據德國經濟部的數據,自2016年以來,該計劃已為約210萬輛電動汽車支付了總計約100億歐元的補貼資金。
法國調整補貼政策:法國宣布從2024年開始,4.7萬歐元以下的BEV和FCV車輛可獲得補貼最高7000歐元。但與此同時,還給出一份享受政策補貼的電動汽車車型名單。
相比2023年4.7萬歐元以下個人BEV車輛獲得5000歐元,4.7萬歐元以下企業FCV車輛獲得3000歐元的補貼,雖然補貼金額上限有所提高,按理說將提高車企的盈利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公布的可獲政府補貼的電動汽車車型名單來看,已將中國所生產的電動汽車排除在外,達契亞Spring、特斯拉Model 3和MG4、比亞迪Atto 3和海豚均不可獲得該補貼;而特斯拉德國產Model Y、奔馳、寶馬、Stellantis的24款車型和雷諾的5款車型等可獲得補貼。換言之,對于中國產電動汽車而言,依然意味著補貼“退坡”。
荷蘭主要是補貼衰減,從2024年開始,對于4.5萬歐元以下個人新購BEV車輛,補貼下降400歐元至2550歐元。而早在今年6月,英國已宣布取消1500英鎊/輛的電動汽車補貼計劃。
現階段,歐洲電動汽車補貼“退坡”已成趨勢,甚至如德國等,出現補貼“戛然而止”的情況。為了應對消費者可能突然下滑的購車熱情,特斯拉、大眾、奔馳、Stellantis等國際車企都已表示,近期為購買電動汽車的用戶繼續提供補貼。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結合毛利率等追求,車企的補貼行為不可能長期持續,歐洲補貼“退坡”,對車企以及動力電池企業都將產生影響,或出現布局調整。
02
中國頭部電池企業歐洲機遇幾何?
政策變局之下,歐洲電動汽車將何去何從?對中國產業鏈企業有何影響?
市場方面,近幾年伴隨歐洲多國的政策補貼,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銷量在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呈現快速上漲的趨勢。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歐盟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型、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占歐盟新乘用車注冊量超47.6%,高于去年同期的43%。11月,電動汽車已經占據歐盟新乘用車注冊量的51.8%,超過一半。這表明歐洲市場電動汽車的需求保持高景氣,電動汽車已經從原來的小眾產品,變成人們在購車時會重點考慮的類別。
通常,購車補貼的設立,是為了培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作為階段性的刺激手段,補貼在產業培育期不僅有利于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也有助于當地汽車行業能源轉型。
隨著電動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當電動車體量發展到一定規模后,補貼“退坡”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補貼“退坡”將降低市場對政策的依賴度,市場終究要從補貼刺激消費轉向需求刺激消費。
影響方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法國等國家的新政策有針對性地限制了來自中國產的電動汽車,不僅對中國汽車,還有國際車企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出口法國都將面臨沒有補貼的情況,這顯然區別性地提高了從中國出口法國的電動汽車價格競爭門檻。
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影響則不同?!爸袊谋葋喌希ǜサ想姵兀㈡谀芸萍?、寧德時代等企業在除中國市場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場的增長速度令人‘聞風喪膽’。”今年早些時候,韓國SNE Research曾這樣評價中國頭部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發展情況,并指出,中國電池企業有望瞄準除中國市場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場,尤其是在磷酸鐵鋰電池使用率較低的歐洲,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力產品,開辟出一片新藍海。
實際上,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均在積極加深歐洲布局,作為全球動力電池最有影響力的“軍團”,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更是當仁不讓。
中國電池企業聚焦包括三元、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鈉電池等新一代產品,覆蓋方形、大圓柱等類型,以及超快充等新技術,快速向歐洲滲透,并積極在歐洲設廠。
今年下半年以來,寧德時代積極與歐洲多家主機廠洽談推廣神行超充電池,并宣布該款電池將在其德國、匈牙利工廠生產,助力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超充跨越式發展。
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3)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透露,億緯鋰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擬投資10億歐元的電池工廠已經開始建設。工廠按計劃將于2026年投產,所生產的大圓柱形電池將供貨寶馬汽車的德布勒森工廠。此外,匈牙利政府將為億緯鋰能的投資提供140億匈牙利福林(約3766萬歐元)補貼。
就國際化進程方面,劉金成認為,中國的電池企業在材料端、裝備端都有優勢。“我們可以用一個產業鏈去服務。”劉金成舉例說,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帶動負極材料銅箔等供應鏈都實現了德國本土化,先導智能、逸飛激光等多家國內裝備商也實現了當地設廠。
欣旺達此前也已宣布將在匈牙利投資約19億元,建設其動力電池工廠一期項目,包括鋰電池、動力電池系統制造及銷售等業務。
9月4日,瑞浦蘭鈞還宣布其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歐洲子公司正式啟動。該子公司負責人程丹丹表示,未來計劃將歐洲(子公司)作為瑞浦蘭鈞又一科研、生產、營銷基地,實現本土化布局、智能制造升級和產能擴張。
整體上,歐洲市場是全球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的必爭之地,我國企業在技術、上游資源、制造經驗、下游客戶等方面具備遙遙領先的優勢。且從上一輪德國等歐洲國家補貼“退坡”影響來看,并未影響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歐洲的份額。這意味著,在動力電池及上游供應鏈缺乏的歐洲,當前仍離不開中國動力電池及上游材料、裝備的支持。
電池中國認為,歐洲補貼“退坡”對任何一家車企、動力電池企業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動力電池及供應鏈企業深入市場腹地,或更加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