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吉林松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十四五”期間 力爭新增光伏裝機5GW

   2024-01-11 松原市人民政府31270
核心提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調整,采用直流供電、“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方式。

1月2日,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印發《松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制定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立足能源稟賦,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提升能源安全底線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力推進風電建設,加快集中式風電項目布局。推進風力發電產業化發展,利用現有風電場資源優勢,擴大風力發電規模,推廣風電供熱等技術,推進風光互補、風電制氫等項目建設。重點建設中國中車、吉林油田、吉林省能投、山東綠能、山東發展和國華等風電項目。推進乾安清潔能源產業園區等項目建設,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加快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進度。利用長嶺荒草地和荒漠化土地建設光伏電站,結合乾安泡澤資源,建設漁光互補項目。廣泛開展光伏分布式開發利用,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寧江、扶余、前郭等地光伏綜合開發利用。重點建設正泰新能、吉林油田、北京潔源長嶺、大唐前郭、大唐長嶺金盆和陽光電源乾安等光伏發電項目。加快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建設生物熱電聯產和生物質氣化項目。推進地熱能利用,鼓勵地熱先導試驗項目。與長春、白城合作打造特色氫能產業鏈。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風電裝機1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含生活垃圾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5萬千瓦。力爭到2025年,風、光發電量分別達到235萬千瓦時、150萬千瓦時。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調整,采用直流供電、“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方式。

推廣綠電、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設施用于城市公共交通領域,例如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的電力供應部分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鼓勵在汽車充電樁設施建設中推廣應用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設施,將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實現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的減少。

全文如下:

松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松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

松政發〔2023〕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

現將《松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松原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松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做好我市碳達峰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工作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路徑,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產業升級調整,推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改善生產生活方式,探索多目標協同創新路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提前布局碳中和。

(二)工作原則。

——統籌全局、科學施策。堅持全市一盤棋,完善對碳達峰工作的總體部署,制定分類指導與差異化政策措施,分階段分步驟有序達峰。

——突出重點、優化路徑。聚焦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強化科技支撐,推進關鍵行業和領域降碳,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政府引導、市場發力。健全激勵約束政策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先立后破、有序推進。處理好降碳與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關系,強化風險防范,確保安全穩定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持續得到優化調整,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新能源主導的新型電力體系加速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取得新的進展,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被人們普遍接受和踐行,有利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支持不斷改善和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為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取得重大進步,關鍵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初步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加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持續提升,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關鍵性突破,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公眾自發的選擇,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日益完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率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消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標,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三、重點任務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制定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立足能源稟賦,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提升能源安全底線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1.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大力推進風電建設,加快集中式風電項目布局。推進風力發電產業化發展,利用現有風電場資源優勢,擴大風力發電規模,推廣風電供熱等技術,推進風光互補、風電制氫等項目建設。重點建設中國中車、吉林油田、吉林省能投、山東綠能、山東發展和國華等風電項目。推進乾安清潔能源產業園區等項目建設,打造新能源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光伏發電,加快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進度。利用長嶺荒草地和荒漠化土地建設光伏電站,結合乾安泡澤資源,建設漁光互補項目。廣泛開展光伏分布式開發利用,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寧江、扶余、前郭等地光伏綜合開發利用。重點建設正泰新能、吉林油田、北京潔源長嶺、大唐前郭、大唐長嶺金盆和陽光電源乾安等光伏發電項目。加快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大力推進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建設生物熱電聯產和生物質氣化項目。推進地熱能利用,鼓勵地熱先導試驗項目。與長春、白城合作打造特色氫能產業鏈。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風電裝機1000萬千瓦,新增光伏發電裝機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含生活垃圾發電)裝機規模達到35萬千瓦。力爭到2025年,風、光發電量分別達到235萬千瓦時、150萬千瓦時。(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執法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能源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2.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

制定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規范實行煤炭消費控制目標管理。關停淘汰類產能和小火電機組,有序規劃熱電聯產項目。完善供熱結構,改造燃煤小鍋爐,推廣工業余熱供熱、智慧供熱,改善管網,提高鍋爐效率。細化政策措施,提高蓄熱式電鍋爐獎補標準,增加獎補資金預算額度,鼓勵遠離管網用戶采用電能供暖。引入松原熱電廠項目,替代區域鍋爐房供熱,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智慧供熱信息化建設和老舊樓房管線改造項目及土建維修項目。推進新型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鞏固擴大電能清潔供暖成果,提高城市清潔用能比例。加強企業能耗管理,淘汰落后裝備,加快工藝節能升級,降低重點行業煤耗。加速燃煤發電節能環保改造,提升能源效率。實施綜合節能改造,采用成熟適用技術。到2025年,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90%以上;控制煤炭消費量在600萬噸左右,降低比重至35.6%左右。(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執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合理引導油氣消費。

加大松遼盆地油氣勘探開發,提高資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努力增儲穩產,推進乾安、扶余等油田開發。加快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提高管網互聯互通和資源調配能力,加快建設松原—白城—烏蘭浩特等省內支干管道、長輸管道到城市門站連接管道。加強油氣儲備能力建設。加快補齊儲氣能力短板,推進長嶺雙坨子儲氣庫建設,完善政府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相結合的石油儲備體系。盡快形成多元儲氣能力,建立多層次儲氣系統。加快規劃長輸管道沿線市縣城市門站、城鎮燃氣配套管網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提升城鄉居民天然氣普及率。推進“氣化松原”建設,在松原石化園區內建設城市供氣門站,城區內新建天然氣管網,居民用戶新增2萬余戶。調整優化車用天然氣加氣站規劃布局,對加氣站建設實行總量控制。推進“氣化鄉鎮”建設,在寧江區新城鄉、大洼鎮等5個鄉鎮建設基礎供氣設施,先在經濟條件好的村、屯試裝管道天然氣,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格局。力爭2025年,全市石油產量達40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20億立方米。(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執法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鼓勵新能源參與跨省跨區市場交易,降低棄風棄光率,提高市場化運行水平。鞏固和擴大煤電靈活性改造成果,加快推進熱電機組儲熱改造和純凝機組靈活性改造,挖掘調峰潛力,為新能源消納創造條件。加強用戶需求側管理,培育可間斷負荷,建立價格激勵的負荷側響應機制,提高智能用電水平,促進需求側與供給側協調發展。穩步發展氣電項目,遵循國家產業政策,結合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進度與電價政策,推進松原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項目,滿足市區供熱需求,提升電力系統調峰能力。探索利用吉林油田自產天然氣開展分布式發電項目建設,用于吉林油田風光發電項目的調峰。統籌源網協調發展,根據新能源基地規劃布局超前謀劃電網外送通道建設,實現電源基地和電網通道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重點推進松原龍鳳500千伏變電站增容擴建工程和乾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解決長嶺、乾安等地區新能源基地接網外送問題;配合推進“吉電南送”特高壓工程,超前布局配套電源和省內接網方案,為新能源電力跨區外送打造“快車道”。到2025年,風、光等新能源棄電率保持在5%以下。(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能源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堅持節約優先方針,落實能耗雙控制度,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把節能降碳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5.全面加強節能管理。

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加強與能耗雙控制度銜接。推動規上企業電能管理在線監測系統應用建設,強化能源需求的分類監測管理和供應安全預報預警。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完善綜合配套政策,積極培育節能服務市場。在重點耗能行業推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和節能產品認證。加強節能監察執法,抓好石化、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能耗管控和節能監察工作,逐步健全市、縣節能監察體系,綜合運用差別電價、補助資金、準入條件、行業標準等政策措施,促進落后和過剩產能加快退出。(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政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

實施城市節能降碳工程,系統謀劃建設一批能源基礎設施,推動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探索開展多能互補耦合供能,充分挖掘電能清潔供暖發展潛力,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供暖示范和垃圾焚燒或填埋氣發電工程建設。實施重點園區節能降碳工程,在園區規劃環評中增加碳排放情況與減排潛力分析,優化園區供能用能系統。實施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工程,強化能效標桿引領作用和基準約束作用,推動電力、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施節能降碳技術示范工程,加大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推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成示范應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能源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升用能設備能效水平。

以通用用能設備為重點,實施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推廣首臺(套)裝備的使用,支持企業淘汰老舊設備,引進和購置先進設備,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強對重點用能設備的日常監管,強化生產、經營、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地見效。(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圍繞“數字松原”建設,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加快數字化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和IPv6規模部署,構建市級統籌的核心數字化設施體系,支撐松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調整,采用直流供電、“光伏+儲能”等模式,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方式。提高通信、運算、存儲、傳輸等設備能效,淘汰落后設備和技術,推動既有設施綠色升級改造。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管理,年綜合能耗超過1萬噸標準煤的數據中心全部納入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到2025年末,新建5G基站3000座,新建鐵塔共享水平提升到70%。(市通信辦、市政數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推進工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升級傳統優勢產業、做大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為全市實現碳達峰目標做出貢獻。

9.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

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基于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產品的設計、生產和服務,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引導企業綠色發展,推動企業引用綠色低碳技術、生產綠色產品、不斷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在煤電、石油石化等行業探索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加大對二氧化碳減排重大項目和技術創新扶持力度。到2025年,相比于2020年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0%。(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石化提質擴能向“減油增化”“精細化工”轉型發展,推進石化行業園區集聚。提升發展石油化工、加強石油化工強鏈延鏈,鼓勵企業向產業鏈下游高附加值的烯烴、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石墨烯和高端潤滑油等產品延伸。積極發展生物化工,提高生物質綜合利用率。加快油頁巖油氣開發利用。穩步發展化肥產業,改造升級化肥產品、積極發展高效環保的新型肥料產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加大石化行業技術改造力度,大力推進高效、節能環保新工藝、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石化化工產品的能效水平。(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

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水泥行業產能削減,從資源消耗型向低碳節約型轉變。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建筑材料產業集群,實現松原市建材工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具有高附加值和市場覆蓋面大的新型鋼材、綠色節能及裝配式建筑材料和生物基新材料等新型建材產品,鼓勵發展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品。推動建筑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引導利用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重點發展水泥復合多功能保溫墻體、功能性水泥部品構件以及輕質混凝土等節能型水泥基材料,綜合利用廢渣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積極推廣大摻量摻合料及再生骨料應用技術。推動建材行業技術升級,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新型裝飾材料生產和配套技術應用。扎實推進節能減排,抓好建材行業的能耗管控和節能監察工作。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實施建材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建材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實施水泥行業低碳化改造工程。不斷提升建材產品的能效水平。(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

加強項目準入和審批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清單,嚴格控制新建、改建、擴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審批。對不符合規定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堅決停批停建。加強存量項目管理,提升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的產品的能效水平,穩步有序推進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升級,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加快淘汰低端落后產業,引導產業綠色高效發展。加強對年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的工作指導。(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

制定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和節約能源為核心,加快推動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發展。

13.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

優化城鄉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明確鄉村分類布局,嚴控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倡導綠色低碳設計理念,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提升等城市更新重點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安全韌性城市、海綿城市,推動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推進建筑材料產業從資源消耗型向低碳節約型轉變,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產品,引導新建建筑和改擴建建筑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設和運營,試點推廣新型綠色建造方式,鼓勵有條件的中心城區使用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為突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加強建筑拆除管控,杜絕大拆大建。到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100%,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取得積極成效。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加強建筑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適當提高城鎮新建建筑相關節能設計標準,推行建筑能耗測評標識和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加快發展超低能耗、低碳建筑。加大既有建筑節能和綠色化改造力度,重點推進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改造。加強對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運行管理,持續推進集中供熱老舊供熱管網節能低碳改造,盡快完成分散供熱燃煤小鍋爐的撤并改造工作,提高供熱燃煤鍋爐效率。加快實施“節能暖房”工程,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創建活動,加快大型公共建筑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節能改造。健全公共機構能源管理、統計監測考核,建立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提升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智能化運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開展供熱計量收費,加快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2030年前新建居住建筑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72%節能要求。(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優化建筑用能結構。

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利用并舉,調整優化開發布局,大力推進光伏發電應用、太陽能多元化利用。積極推動冬季清潔取暖,建立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行動,推動燃煤替代,提高天然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促進天然氣開發利用。推進重點領域“煤改氣”工作,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實施熱電冷三聯供,因勢利導開展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項目示范,擴展城鄉居民用氣、天然氣燃料替代以及電力等領域應用規模。加快智能電網建設,優化資源配置。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機構建設連接光伏發電、儲能設備和充放電設施的微網系統,實現高效消納利用。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能源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推進農村用能低碳轉型。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開展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推進低碳農業模式。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加大力度實施散煤治理,充分挖掘電能清潔供暖發展潛力。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在農用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推動示范項目建設。發展節能低碳農業大棚,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繼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10千伏電網裝備水平,改善農村電網網架結構,解決電取暖、戶均容量等關系民生問題,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引導新建農房執行節能及綠色建筑標準,鼓勵農房節能改造。到2025年,力爭建成一批綠色環保的宜居型農房。(市農業農村局、市住建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堅持綠色轉型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低碳環保的綠色交通發展體系,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確保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速度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

17.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

積極推廣應用高能效、低排放的新能源交通運輸裝備,提升車輛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積極落實“旗E春城、旗動吉林”行動。持續推進公交車、公務車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用能清潔化、電動化,加大低碳高效、環保節能的大容量新能源公交車的投入。推動高排放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報廢及更新,鼓勵物流園區等貨運樞紐場所使用較高排放標準或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不斷增加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比重。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出租車輛占比達到95%左右、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占比達72%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出租車輛占比達到100%、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占比達到90%左右。(市交通運輸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優化交通運輸結構。

提升貨運物流運輸效率。提高城市配送專業化、綠色化水平,鼓勵支持物流園區共同配送,推動構建跨行業城市配送網絡。全面推廣應用廂式化貨車和新能源配送車輛,推動道路運輸向綠色物流發展,提高交通運輸效率。合理規劃交通道路交通線路,提高車輛運輸效率,減少交通運輸能耗與排放。推廣公鐵聯運新模式,推動定制客運、專線大巴等多樣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加快構建綠色出行體系,倡導綠色出行,廣泛傳播綠色出行理念,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服務系統。深入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擴大公交系統服務范圍。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60%左右、營運車輛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5%左右。到2030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左右、營運車輛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8.5%左右、物流配送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40%左右。(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加強新建工程的全過程生態保護與修復,集約節約使用土地資源,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建設綠色公路,推動施工材料、廢舊材料綜合利用,強化公路交通建設、運營期間產生污染物排放的達標控制。進一步優化客貨運樞紐布局,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升級改造,有序推進加氣站、充電站、換電站等公共設施建設,穩步增加公交新能源充電樁數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推廣綠電、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設施用于城市公共交通領域,例如公交車、出租車等交通工具的電力供應部分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交通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鼓勵在汽車充電樁設施建設中推廣應用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設施,將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實現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的減少。加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交通等領域技術研發,推進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的創新。加速智慧交通建設,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健康及交通運行狀態監測,推動智慧交通引領工程,開發互聯網+公眾出行、客運、貨運物流、政務等多樣化智慧服務。(市交通運輸局、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加快構筑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以及鏈接循環的產業體系。

20.推動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推動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積極探索園區企業間副產物交換利用、能源梯級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和水的循環利用。重點推進化工、能源、建材等行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加快發展工業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生活垃圾及污泥資源化處理等技術與設備。做優做強園區公共服務能力,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嚴格落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1年版)》,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率等指標納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考核評價。到2030年,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前郭經濟開發區等省級及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加強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以尾礦、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為重點,提高產品端廢棄物的資源利用效率,使資源得到二次利用,推動乾億固廢、威立雅危廢處理等項目建設。加強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開發生產陶粒、粉煤灰磚等新型建材產品,推進金沙江實業30萬噸/年高填料粉煤灰植物纖維漿板項目、寧江區1.5億塊頁巖粉煤灰燒結磚生產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和工業原料化、基料化利用。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廢舊資源回收體系,提高廢舊資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快廢舊汽車、塑料、橡膠、玻璃等再生資源利用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推動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廢舊橡膠綜合利用、中沄環保固廢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無廢城市”建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積極培育逆向物流新業態。促進汽車零部件等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支持汽車循環再制造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23.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因地制宜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工程,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模式,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經驗,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理。加強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整治過度包裝,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推進寧江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建設。推進全市生活垃圾能源化再利用,按照垃圾產生量和收集能力合理安排垃圾焚燒發電建設規模,加快長嶺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落地。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市執法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構建形成研究開發、應用推廣、產業發展貫通融合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格局。

24.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機制。

編制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我市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納入市內科研單位、國有企業績效考核,增加相關成果在科研院所職稱評定中所占比重。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技術轉移轉化體系,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資金扶持,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和細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交易、保護制度規則,支持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等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績考中心、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建設。

支持骨干企業創建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和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以技術入股、轉讓、授權使用等形式轉移轉化科技成果。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加快培育“隱形冠軍”“單項冠軍”,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實現本土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建立校企資源共享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市級產教融合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1個,縣級產教融合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2個,建成3—5所產教深度融合職業教育示范校。(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強化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攻關和推廣應用。

強化低碳科技研發和推廣,針對低碳能源、低碳產品、低碳技術、前沿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碳排放控制管理等開展科技創新,推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成示范應用。大力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快培育以能源節約、低碳技術以及能源利用方式改進為代表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加大交通行業節能低碳技術開發與推廣。積極開展二氧化碳捕獲、封存和綜合利用示范試點,促進低碳技術發展。(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中心、市工信局、市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27.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形成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核、一區、一網、兩屏、兩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以查干湖為核心,打造松嫩平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筑牢科爾沁防風固沙和松嫩濕地保護修復兩大生態屏障。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建立以查干湖、大布蘇為龍頭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穩定現有森林、草原、濕地、土壤等重要生態空間的固碳作用。嚴格落實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結合空間指標引導項目布局,盤活存量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林草碳匯優先,開展碳中和能力本底調查、碳儲量和潛力評估。推進查干湖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工作。(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8.大力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積極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和園林城市,推進城市增綠,完善城市綠色空間體系。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綠滿山川”森林植被恢復、“林廊環繞”防護林建設、“城鄉一體”綠化美化等工程為重點,推進實施林草濕生態連通行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推進哈達山示范區等退化林帶修復改造,提升森林生態涵養功能;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開展中幼林撫育和低質林改造,實現森林提質增效。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8.6%,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8.7%。(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市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9.穩步提升草原濕地生態系統碳匯。

強化草原保護與修復建設,優化整合草原資源調查,建設資源信息管理平臺與監測體系。通過補播優良草種治理“三化”草原,結合草原禁牧、草原鼠蟲害防治等措施,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重點加強查干湖濕地保護區建設,推進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的修復與治理,開展河湖連通工程、退耕還濕、生態補水,恢復退化濕地生態效能,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依托林草業物聯網建設,實現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可視化、精確化全面監測。到2025年,濕地保有量穩定在3萬公頃左右,自然濕地保護率力爭達到50%。(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市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0.增強黑土地固碳能力。

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改造中低產田、建設綠色農田試點,推行保護性耕作,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集成深松深耕、輪作培肥、增施有機肥等技術措施,系統保護全市黑土地。推進秸稈全量化處置“5+1”模式,實行秸稈全域禁燒。學習應用“梨樹模式”,加快建設黑土地保護綜合開發示范區。實施耕地測土配方施肥,利用好畜禽糞污推行有機肥種植,開展農藥減量控害、化肥減量增效、可降解農膜使用和機械回收等技術的示范和推廣。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800萬畝,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80萬畝左右,黑土區耕地質量平均提高1個等級以上。到2030年,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1200萬畝。(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林草局、市氣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建設美麗松原轉化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

31.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深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拓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廣度和深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源環境國情教育,普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持續開展“最美基層環保人”推選活動,大力宣傳生態環保工業實績突出的典型企業、典型經驗做法、先進個人,深挖工作成效、典型經驗和特色亮點,對違法排污、生態破壞、整改不力等突出問題公開曝光,形成強有力的輿論震懾。強化社會宣傳,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六五”環境日、生物多樣性日、低碳日等系列宣傳活動,引導公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不斷提升全社會環保意識,營造全社會關注、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濃厚氛圍。(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2.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堅持系統推進、廣泛參與、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的原則,深入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商場、綠色建筑等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大力推進綠色出行,帶動周邊中小城鎮全面參與,深化公交都市建設。推進城市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采用節能照明、節水器具。組織開展環保實踐活動,引導社會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食做起,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積極踐行“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到2025年,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取得積極成效。(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引導企業主動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要求,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生產工藝技術,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加強能源資源節約,提升綠色創新水平。重點領域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壓減落后產能,推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制定實施企業碳達峰方案,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重點用能單位要主動核算自身碳排放情況,分析研究碳減排路徑,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實施節能降碳改造。鼓勵企業設立企業開放日、環境教育體驗場所、環保課堂等多種方式向公眾開放,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公益活動。(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4.加強領導干部培訓。

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各級黨校(行政學院)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內容納入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深化各級領導干部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科學性、系統性的認識。從事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的領導干部要主動學習碳達峰、碳中和業務知識,著力提升能力素養,切實增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推行綠色辦公,黨政機關帶頭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大綠色采購力度,政府采購綠色產品比例應達到相關要求。[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

各地區要圍繞深入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準確把握自身發展定位,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資源環境稟賦,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聯動,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

35.科學合理確定碳達峰目標。

產業結構較輕的地區,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建設,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風光資源豐富的地區,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提高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比例,力爭盡早實現碳達峰。石化化工等重工業占比較高、能源結構偏煤的地區,要把節能降碳擺在首位,大力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力爭與全市同步實現碳達峰。(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負責)

36.開展碳達峰試點示范。

鼓勵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新路徑、新模式探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及時總結試點先進建設經驗,為全省碳達峰提供松原經驗。(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負責)

四、加強綠色低碳區域合作

(一)開展綠色經貿、技術合作。

優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貿易。培育節能和環保服務產業,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節能環保服務外包。加大自主品牌培育,開發節能燈具、綠色節能建筑材料等節能環保產品,推動玉米、大豆、“四粒紅花生”、玻璃等優勢產品“走出去”。推動開展綠色低碳領域科研合作和技術交流,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商務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融入國家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加強“中蒙俄經濟走廊”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加快融入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外向型現代服務產業體系,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打造“一帶一路”我國北方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門戶。加強外商投資產業研究,從產業延伸、配套需求中把握招商引資重點,引導外資投向石油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加大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引資力度,支持外資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我市產業核心競爭力。(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政府外事辦、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能源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政策保障

(一)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研究。

規范編制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充分發揮統計核算對碳達峰的支撐作用。加強能源生產、消費、流通等數據的采集、審核及評估,科學核算全市能源消費數據,加強分析研究和監測預警。落實國家各項綠色標準,嚴格節能標準實施與監督。(市統計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財稅、價格、金融政策。

各級財政要加大對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用足用活國家和省、市有關扶持企業發展的信貸、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對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重大技改轉型升級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省相關資金支持,對當年新入規企業優先扶持,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能化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等項目進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用好高新技術企業增值稅轉型、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進口關稅減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綜合運用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廣泛應用。(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發改委、市能源中心、人民銀行松原中心支行、松原銀保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開展市場化交易。

推動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做好交易對象核查復核、碳排放權配額發放等工作,指導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企業進行碳市場上線交易、配額清繳履約等。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適時開展用能權交易工作,做好與能耗雙控制度銜接。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擔負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第一責任人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碳達峰工作的統籌協調,定期對各地區和重點領域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細落實,重要事項及時提請省能源安全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領導小組工作要求,扎實推進相關工作。(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責任落實。

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圍繞碳達峰目標要求,全面實行“五化”閉環工作法,細化分解重點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各相關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要按照碳達峰工作有關部署,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和力量,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格監督考核。

落實國家碳強度和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實行能源消費和碳排放指標同管理、同分解、同考核,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強監督考核結果應用,對碳達峰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標的地區和部門依法依規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各縣(市)區政府和部門要組織開展碳達峰目標任務年度評估,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及時向省能源安全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市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導小組及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国模和精品嫩模私拍视频|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dv内射一区区|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3p|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国产裸拍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裸身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成av人片无码天堂下载|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性xxxxx欧美极品少妇|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医院人妻闷声隔着帘子被中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被吊起来张开腿供人玩弄| 人妻少妇无码中文幕久久 |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麻豆专媒体一区二区|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丁香五月|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被黑人猛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