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4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新官宣或簽約投資擴產項目有26個,24個公布投資金額,共計1508.78億元,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額為62.87億元。雖然單個項目投資金額較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華友控股集團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投資額高達730億元,超過4月新投資擴產項目投資額的一半。
需求在,市場就在。雖然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當下競爭激烈,但在全球新能源發展趨勢不改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投資擴產依舊持續,并不斷演變。
據電池網不完全統計,4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新官宣或簽約投資擴產項目有26個,24個公布投資金額,共計1508.78億元,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額為62.87億元。雖然單個項目投資金額較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華友控股集團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投資額高達730億元,超過4月新投資擴產項目投資額的一半。
總體來看,4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投資依然處于較為謹慎的狀態,從新項目來看,4月這一賽道整體呈現出“電芯+儲能”趨勢凸顯,產業創新孕育突破,全球布局持續演進等特點。
儲能賽道熱度依舊 “電芯+儲能”趨勢凸顯
儲能依舊是產業擴張的熱詞。近年來,儲能已成為我國新能源發力的重要途徑,在新型儲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其發展更是按下“加速鍵”,企業紛紛加碼,競速該賽道。有業內人士預計,2024年,新型儲能新增市場規模增速或超過40%,儲能累計裝機或將超過抽水蓄能,迎來歷史性時刻。
從4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項目投資大盤便可窺探一二,儲能項目依舊占據“半壁江山”,項目透露信息中與其相關的就占據13項之多。
儲能賽道熱度依舊,背后競爭同樣不容小覷。雖然相比去年底,今年一季度儲能市場有明顯升溫,但行業競爭依舊激烈:儲能電芯價格已跌破0.4元/Wh,儲能系統在今年第一季度也跌到0.64元/Wh,甚至部分儲能系統項目報價低至0.54元/Wh,創歷史新低。
價格戰進入白熱化,如何尋求更大發展?“電芯+儲能”產業布局似乎已成為企業發力的突破口。其中,4月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新投資項目中就包括:瑞華產業控股在山東肥城的全固態電池及儲能項目;首通新能源在廣東江門布局的數字固態電池及儲能電源系統項目;融和元儲在廣東珠海的華南智能制造基地也計劃配置年產2GWh儲能PACK產線,擁有年產5GWh集成能力;江蘇捷登控股在浙江金華落地的“10GWh電芯+10GWh儲能”系統集成生產基地項目;京能集團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規劃的新型長時儲能裝備制造項目,也將同時引進配套長時全釩液流儲能電池裝備制造等項目……
其實,就像正極材料、電解液、負極材料等向上下游延伸一樣,減少上游產品對業績能力的制約,也就為企業自身發展變相創造了效益,增加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從當下儲能產業企業布局來看,他們已不僅僅將目光聚焦在單一的系統集成層面,而是向上游發力,力爭將電芯握在手里,將更多的效益點放到自己手中,從而爭取更大的利潤話語權。
然而,產業觸手擴容并非易事,掌握先進技術至關重要。
鈉電/固態你追我趕 產業創新孕育新突破
誰掌握了技術,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發展先機。當下,固態電池及鈉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重要代名詞,裝車信息持續引發關注。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4月,我國半固態電池裝車量為369MWh,鈉離子電池裝車量為0.6MWh;1-4月,我國半固態電池裝車量為1138.8MWh,鈉離子電池裝車量為1.3MWh。
具體來看,今年1-4月,我國半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裝車配套電池企業分別為衛藍新能源和寧德時代、孚能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搭載清陶能源「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也就是半固態電池的“超級智能轎車”智己L6正式發布并開啟預售,真正交付后,半固態電池上車企業將再添新成員。與此同時,該車型的發布也再次讓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成為賽道聚焦點,并再度點燃了固態電池產業投資熱潮。
不止固態電池,鈉電池同樣受到企業追捧。從4月份我國電池新能源產業鏈新項目投資內容來看,統計在內的8個電池投資項目中,除正力新能年產25GWh動力電池項目外,其余項目內容均為固態電池或鈉電池。其中,固態電池相關項目4個,投資金額50.35億元;鈉電池相關項目2個,投資金額超110億元。
在固態電池和鈉電池產業競速的同時,也須意識到,鈉電曾引以為豪的成本優勢、固態電池曾最具說服力的安全保障,在產業鏈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尚未從理想轉化為現實,所以,技術創新仍在不斷尋求突破。與此同時,鋅溴液流等儲能電池技術也在同步演進。
一代技術,一代產業。伴隨新電池技術產業的不斷壯大,相關產業鏈賽道同樣也在不斷孕育新突破。廈鎢新能計劃在福建廈門投建高端能源材料工程創新中心項目,公司稱,通過新建中試線項目,引入新技術、新產品或新流程,加快自身研發速度,同時,中試線項目的投資可以幫助公司拓展新的市場或增加產品線,加快產品迭代速度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客戶和合作伙伴。最后,新建中試線項目的投資有助于從設計階段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
另外,4月,金匯能新能源投資50億在江蘇鹽城規劃的高端負極材料項目,除了可年產鋰電池人造石墨負極材料21萬噸外,還可年產快充碳化材料4萬噸、硅碳負極材料2500噸;碳一新能源斥資20億元在內蒙古落地的新型硅碳負極材料項目規劃生產新型鋰電池硅碳負極材料年度產能3萬噸。
產能擴張“踩下剎車” 全球布局持續演進
在新項目持續落地的同時,電池網注意到,4月,還有四大鋰電池產業項目宣告終止:4月26日,華軟科技公告,終止兩大項目,包括:年產12,000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和年產6000噸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4月28日,寶明科技公告,終止62億元投建安徽省馬鞍山市復合銅箔生產基地;4月29日,天力鋰能公告,擬終止“淮北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并擬將尚未使用的募集資金5.3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項目終止原因來看,華軟科技表示,受市場行情、投資環境及行政審批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投資建設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項目推進計劃緩慢,未達預期;寶明科技表示,現因公司投資規劃發生變化,為避免項目資源投入浪費;天力鋰能表示,當前,三元正極材料行業面臨諸多挑戰,生產成本提高、加工費下降、盈利能力減弱,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三元材料產量的不斷下降。
細究項目投資終止背后,或源于國內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的激烈競爭,為避免更多損失,相關企業產能擴張“踩下剎車”,謹慎邁過深度調整期。
與國內市場收斂布局不同的是,海外市場正成為電池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發力的熱土。4月19日,正極材料龍頭企業湖南裕能稱,隨著海外尤其是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海外市場需求呈現增長態勢。為促進公司海外業務順利推進,就近配套客戶,滿足海外市場需求,強化公司的市場地位,公司擬在新加坡設立投資公司,并由投資公司在西班牙設立項目公司,通過項目公司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企業發力海外市場的同時,海外企業也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市場,全球產業布局持續演進。
當地時間4月5日,德國促進可持續物理技術研究會在推介活動上發布稱,德國專家團隊經過近兩年的研發,發明了全套高性能高安全性固態鈉硫電池全自動連續生產工藝,可使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000Wh/kg,負極理論裝載容量高達20,000Wh/kg。該生產工藝目前已完成總體設計,正與中德兩國多所高校合作,建設研發中心和試驗產線。預計2024年底可出設備樣機和電池樣品,2025年底具備量產能力,并計劃與產業基金和電池相關企業開展合作,擬在中國投資建廠。
結語:縱深布局、技術突破、海外乃至全球競爭……映射在項目投資擴產方面的這些特點,也象征了淘汰賽過程中相關企業的不同發力路徑,同時也暗示了電池新能源產業鏈當下的發展走向和趨勢。在此攻勢下,競賽選手或將很快拉開距離,最終誰能留在場上,繼續博弈,還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