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2024年畢業典禮,李書福作為受邀演講嘉賓參加活動。他在演講中表示:如何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的能力運用起來,就地消納,也就是電發出來變成液體能源直接儲存,要么放到電池里面,或者常溫常壓可以儲存,就成為一個技術難題。
此外,他提出要把二氧化碳用起來,必須對碳排放權的交易有一個嚴格的限定,碳排放的成本要提高。“我們認為,只要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交易價格和歐洲差不多,就能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就地消納,也就是把風能、太陽能和二氧化碳進行耦合,變成液體能源。這種液體能源我們叫它綠色甲醇,也可以把它變成乙醇,也可以變成二甲醚,也可以變成汽油。”他表示,總而言之,這個技術很成熟了,唯一的障礙就是中國的碳排放權的價格。
以下是演講實錄:
今天我坐在這里,看到周圍“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條幅,非常吸引眼球。今天人類社會這一切都是因為在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的這樣一個進程當中。你們熱情洋溢、高高興興地拿到畢業證書,帶著期待,也是去開始不斷地、持續地追求真理。
李書福發表演講
清華是一個非常受人尊重的、非常知名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大學,尤其是經管學院,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這個地方到處都是大師、高水平的老師、學術界泰斗,所以,在這里上學,一定能學到真本領。我剛才聽到各位同學的精彩發言,很受鼓舞。
我已經60歲了,比你們大太多了,人生的經歷挺有意思。你們看現在滿大街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汽車很多,北京堵車也經常堵得水泄不通,但是更早以前,中國汽車還很少。我們上中學的時候,剛好是改革開放初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那個時候,大家就總是喜歡在一起討論真理,討論人性,討論未來的中國有怎樣一個非常光輝的前景。我們以前上中學的時候,就住在學校,早上6點鐘起床鍛煉、跑步、早自習、學習……處處都是在追求發展。
我的父親是農民,我媽就是做家務的,但是他們非常有眼光,一定要讓我好好學習。當時,經濟建設氛圍很濃,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總是想著校園以外的生活,不愿意考大學。這個“死腦筋”讓我高中畢業以后就想著創業。
高中畢業后,我就騎著一輛自行車,串街走巷地給人去拍照片。以前的照片跟現在的拍照不一樣,現在的拍照幾乎可以不要成本,以前拍照片,拍一張是要成本的,相機里面有底片,拍完還要洗,洗也都是有成本的。這個時候,我發現定影液里邊有白銀,拍照片無論是底片還是照片,這個照相紙都是由溴化銀感光產生的圖像。那么,怎么把銀子拿過來,就有一定的循環經濟的價值。所以我就開始研究,怎么把這些溴化銀回收回來變成白銀。然后,我就到很多照相館去收購這些定影液。當然這個過程不簡單,我就不展開說了。
我是臺州人。那個時候,開始在臺州和溫州、寧波一帶做生意,國家允許搞個體戶。那一帶有很多的廢舊設備,都是從全國各地把大的工廠里面淘汰的廢舊設備運來。這些舊設備里邊有很多的銅皮,這些銅皮有鍍銀的、有鍍金的。當時,很多個體戶要用里邊的銅,可是要把這個銀分開的話還是挺難的。那我就研究這個技術,研究銅和銀怎么分開。你想想看,這個銅跟銀在化學元素表里面,他們的活躍程度是一樣的。要把銀溶解掉了,這個銅也溶解掉了。所以怎么能做到把銅不要溶解,把銀子溶解,剩下一張又一張的銅箔、銅皮,這個白銀又可以變成一公斤一公斤的銀錠。
我相信,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這既是一個學術問題,也是一個技術問題,是一個具體的操作工藝的問題。我很榮幸地告訴大家,我把它解決了,花了很長時間去研究。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就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就是現在所謂的第一桶金,挺有意思。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老百姓開始有錢了,生活水平好了,路也越來越寬了,所以我們的企業就前后經過了多次的轉型。比方說我們生產建材,做建筑裝璜材料,像高樓大廈的那種鋁板幕墻。后來,生產摩托車,然后,生產汽車。我的整個成長過程基本上就圍繞著技術和制造業,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雖然每一次轉型都很艱難,但是有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有了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我還是比較幸運的,造就了今天的吉利控股集團。
接下來,我講一些綠色發展的想法。氣候變化主要原因是因為二氧化碳太多了,那怎么把二氧化碳用起來?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把二氧化碳用起來。二氧化碳它既使極端天氣不斷產生,同時它也是一種資源,如果說能夠把這個二氧化碳用起來,它就變成了能源。
中國現在大量發展太陽能、風能以及其他的不穩定循環能源,這些設備中國很多。那么,如何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的能力運用起來,就地消納,也就是這些電發出來把它變成液體的能源,直接儲存起來,要么放到電池里面,或者常溫常壓可以儲存,就成為一個技術難題。
此外,要把這種二氧化碳用起來,必須對碳排放權的交易有一個嚴格的限定,碳排放的成本要提高。我們認為,只要中國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交易價格和歐洲差不多,就能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就地消納,也就是把風能、太陽能和二氧化碳進行耦合,變成液體能源。這種液體能源我們叫它綠色甲醇,也可以把它變成乙醇,也可以變成二甲醚,也可以變成汽油。總而言之,這個技術很成熟了,唯一的障礙就是中國的碳排放權的價格。我相信,接下去這項技術,這項產業一定能夠大規模的發展。
我再講講吉利在國際上的業務,跨國并購,以及我的一些感想。大家知道吉利收購沃爾沃這個項目,也知道吉利收購英國的蓮花,還有吉利最近跟法國的雷諾進行發動機項目的重組,昨天也宣布了跟中東的一個石油公司進行股權增資擴股。吉利在全球的業務做的是比較上規模的,吉利的收入里面2/3是中國以外的市場,1/3是在中國以內的市場。
這些交易是很復雜的,每一項交易要很多年才能完成,包括吉利的動力總成和法國雷諾的動力總成進行合并,光這么一個項目就搞了兩年多時間,沃爾沃的項目我們最起碼搞了五年。整個項目從開始策劃到最后交易完成,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我的體會就是,首先,要交易雙方各取所需,要滿足交易雙方的交易目的、戰略。第二,是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還要相互鼓勵,平等討論,這個很重要。第三,達成協議以后要認真地履行,否則會帶來一系列的麻煩,甚至會產生法律糾紛。第四,大家都要相互理解雙方的交易目的,要講得很清晰、很透明,不能隱瞞,不能欺騙,隱瞞、欺騙那就有后果。依此類推,我們跟其他的項目并購,道理也是一樣的。
我的創業故事被一位朋友了解了,他很好奇,就跟蹤研究了很多年,寫了一本關于我的書。書里面有我的告白。我說,我少年時期放牛,青少年過渡期騎自行車做生意,青年時期騎摩托車創業,30歲以后進入汽車產業。改革開放的政策浪潮,把我這樣的農民推上了經濟建設與產業變革的風口。對我而言,今天的一切都是運氣。我必須心懷感恩,謝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恩所有給我運氣的好人,我還要繼續努力奮斗,把我的一切回饋世界,交還給世界,奉獻給善良勤勞的人。這本書的名字叫《時代造就了李書福》,如果大家想了解我的創業故事,可以去看看。
人生追求的是過程的精彩,大家同意不同意?我們挑戰的,其實是人生過程的一種體驗。人生不能重來,只能一路向前。無論在學術界還是企業界,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充滿了變數。只要我們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的成長軌跡,順應這個時代的潮流,總有發芽生根的機會。
人各有志,人的成長軌跡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且有些追求是隨著外部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對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如何分配時間,而且有效地利用這個時間很重要,因為一個人的時間總長度是差不多的,就看怎么來分配時間,怎樣不斷地形成自己的能力。這既是一個哲學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清華的同學們,我相信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你們可以不斷地創造奇跡。祝你們前途光明,前程似錦,明天更美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