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
“行業要從1.0的被動出海,到2.0主動的全球制造。”
“全球化對龍頭企業來說是必選題。”
“‘走出去’就需要不停地‘挪窩’”
……
一直以來,光伏出海都是熱門話題,今年,不少光伏企業“大咖”也對其發表了觀點。
當前,海外市場儼然成為不少企業業績增長的新動力源。
7月份,也不少光伏企業都官宣去中東建廠,打破內卷怪圈,主動尋求機遇。
據世紀新能源網團隊統計,當前已經有16家新能源企業“闖”中東,包括10家光伏企業,斥資超400億建廠!
那么為什么要走出去?憑什么是中東?
7月光伏龍頭組團“淘金”
7月25日晚間,鈞達股份宣布擬投建阿曼年產5GW高效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21億元。同日晚間,中國電建表示,公司分公司與子公司組成聯合體,簽訂了阿布扎比PV3阿吉班1.5GW光伏項目EPC合同,金額約為7.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53.84億元。
而前幾日,晶科能源、TCL中環、陽光電源等行業龍頭企業也紛紛官宣在沙特阿拉伯斬獲大單或聯合投資的消息,涉及光儲等領域。
7月16日晚間,晶科能源發布公告,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晶科中東與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公共投資基金(簡稱“PIF”)的子公司Renewable Energy Localization Company(RELC)以及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VI)共同簽訂了《股東協議》。三方計劃在沙特阿拉伯合作建設一個產能10GW的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項目總投資額預計為36.93億沙特里亞爾,折合人民幣約為71.55億元。根據協議,合資公司的股本結構為晶科中東、RELC和VI分別持有40%、40%和20%的股權。
同日,全球硅片龍頭TCL中環也發布了在沙特阿拉伯建廠的公告。該公司計劃與VI和RELC簽訂《股東協議》,共同在沙特阿拉伯設立合資公司,并計劃建設一個年產20GW的光伏晶體晶片項目。預計該項目的總投資額將達到20.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51億元。其中,TCL中環將通過其新加坡全資子公司LumeTech S.A.PTE.LTD.持有合資公司40%的股權,RELC持有40%,而VI則持有其余的20%。
7月15日,全球光伏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該公司已成功與沙特ALGIHAZ簽約了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項目總容量高達7.8GWh。該項目將分為三個站點實施,分別位于沙特阿拉伯的Najran、Madaya和Khamis Mushait地區,計劃于2024年交付,并在2025年實現全容量并網運行。不過,陽光電源并未透露該項目的具體合同金額。
7月19,秦能光電(Q-SUN Solar)官微發文稱,近日,該公司與阿曼著名可再生能源公司Bakarat Investment計劃阿曼蘇哈爾自貿區建設一座8GW先進光伏組件和2GW光伏電池生產基地,產品將覆蓋TOPCON及HJT技術路線。
10家光伏企業“闖”進中東
其實,新能源龍頭“組團”官宣“闖”中東,在2023年,就已經有所動作了。
據世紀新能源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中國電建、鈞達股份、晶科能源、TCL中環以及陽光電源還有協鑫科技、中信博、安泰新能源、天合光能、遠景、海南礦業、聯合太陽能等公司同樣與中東國家達成合作。
這16家企業涉及風光、儲各方面,尤其是光伏企業,包含硅料、硅片、光伏支架以及電池片和組件。
據世紀新能源團隊統計,目前已經公開在中東布局光伏產業的企業有10家,涉及項目12個,合計金額折合人民幣超400億元。
除7月的企業合作外,在6月,鈞達股份發布公告稱,已與阿曼投資署達成投資意向協議,擬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10GW的Topcon高效光伏電池產能,總投資7億美元。項目分兩期實施,每期5GW。同時,6月安泰新能源與巴赫拉電氣達成合作協議,雙方擬在中東地區聯手打造一座太陽能光伏產品研發與生產工廠,并與當地的私人發電商和工程承包商合作,共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太陽能解決方案。
同月,協鑫科技蘇州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
而4月,中信博與沙特工業城和科技區管理局簽署土地租賃協議,雙方將共建3GW光伏支架生產基地。同月,振江新能源與美國光伏跟蹤解決方案提供商合作,在沙特的達曼共同投資建設一座光伏跟蹤器組件制造工廠。
出海VS出局 光伏全球化勢不可擋
為什么今年這么“流行”中東建廠呢?
可以說,2024年對于每一個光伏企業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求存則變,隨著光伏技術更新迭代,光伏企業也越來越“卷”,如何能不內耗?很多企業家們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走出去!
“向內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尋機!”在今年的SNEC展期間,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做《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光伏大變局時代》主旨發言,他公開表示,光伏行業正遭遇史上最強內卷,由于供需嚴重錯配,產業步入冰河期。當前,中國光伏產業處在最好的時刻與最壞的時刻并存,在陣痛中破繭成蝶的重要轉換期,全面出海成為中國光伏企業的必然選擇。預計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行業將完成第一階段的全產業鏈出海。
同時,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也表示,當前全球光伏需求仍然巨大。
“行業要從1.0的被動出海,到2.0主動的全球制造。”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接受公開采訪時,同樣表示當前主動出海具有重要意義,很多國家希望具備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經驗、體系、人才等,助力他們形成自身的閉環產業鏈,而不是僅需要中國的產品。“本地制造、綠電制造、有當地服務團隊支持、有光儲一站式方案的產能才是被需要的。”
目前,“走出去”已經成為了光伏行業生死存亡的判斷題,無疑,走出去是對的。
“全球化對龍頭企業來說是必選題。”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表示,未來在一個規模化的基地去做大規模制造,可能性在減少。每一個國家或地區,有著能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安全性訴求。
蘭天石表示,對于美國等堡壘市場,如何去符合它的規則、運用好它的體系,用本土化的人才去推進,是各方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光伏走出去,要少聚集。”面對新一輪光伏出海熱潮,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7月24-25號舉辦的光伏行業2024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提出分散建廠的看法。
“如果扎堆在一個國家搞產業,這個國家就會成為下一個貿易壁壘打擊的對象,‘走出去’就需要不停地‘挪窩’。”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也有類似觀點。
風浪過后 大有作為
如果說,光伏出海成為必選題,那怎么走,去哪里?出去后如何融進去,則成為各家企業“拿分兒”的關鍵。
據CPIA統計,2023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全球占比55.6%;22年中國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全球占比分別為88%/98%/91%/91%,中國光伏設備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例已超90%。
海外市場,對于光伏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面對新一輪的貿易壁壘,我國光伏企業也不得不尋求新的市場,從東南亞、美國建廠重心逐漸轉移為中東建廠。
數據顯示,中東可能是光伏發展潛力最為突出的新興市場。2023年,中東光伏需求約為20.5GW~23.6GW,以土耳其、沙特、阿聯酋為首的市場光伏需求量大幅增加。到2030年沙特將實現58.7GW可再生發電能力,其中包括40GW光伏發電。
因為中東市場需求多,缺口大,也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啟去中東建廠的新征程。
而中東在承接中國光伏產能方面也有多項優勢。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發表了四項觀點:
1)中東國家對落地當地的制造業企業在政策方面給予優待;
2)中東各國正在大力推動能源格局轉型,預計未來將越來越多地建設光伏電站,光伏制造企業在中東設廠可就近銷售產品;
3)中東地理位置優越,中東的光伏產能可以輻射周邊歐洲和非洲地區。
4)沙特、阿聯酋等在內的中東國家均是“一帶一路”的關鍵伙伴,中東各國與中國關系穩定而積極。
此外,7月23日,Gangtise投研最新數據,當前非洲光伏市場主要集中在南非,光伏市場空間在10GW以上,儲能市場年需求接近3GWh,預計2024H2落地并網1.5GWh以上。東南亞和中亞市場需求增長迅速,預計2024年烏茲別克斯坦光伏裝機達到2GW。預計2024年東南亞+印度市場光伏裝機量達到60~80GW,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10~15GW。
而據權威機構預測,2024-2026年間,歐美印等地區的光伏產能建設將催生對設備的巨大需求,合計市場規模有望高達304億元,其中硅片、電池和組件設備的需求將分別達到69億、113億和42億元。這一市場空間無疑也為中國光伏設備制造商開辟了新的發展天地。
可以說是,雖然光伏出海依舊存在重重阻礙,受市場環境、當地政策、甚至異地用人等方面約束,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風浪過后,期待中國光伏企業重塑世界新能源格局!
會議通知:為促進東北地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技術與新型能源技術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探討風光儲氫協同發展,2024年8月22日-23日,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世紀新能源網聯合主辦的東北能源經濟峰會暨展覽會將在長春舉辦,本次峰會聚集行業資深專家學者、一線企業、投資商、開發商、融資機構等優秀的新能源從業者,集思廣益共同探討東北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與行業趨勢。
會議詳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