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發布公告,宣布以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的對價,收購江蘇潤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陽”)不低于51%的股權。這被視為光伏行業史上規模最大的并購案。
目前,光伏行業正處于周期底部,不少企業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企業產線關停、退出市場等消息屢見不鮮。行業協會近期也有鼓勵并購整合的倡議,但這樣兩大巨頭的收購案,在業內實屬罕見。
處于周期底部的光伏行業,會迎來一輪整合并購潮嗎?
2024年6月14日,上海SNEC光伏展,通威展臺。
通威再次逆向投資
通威此次發布的公告顯示:它擬與潤陽股份、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潤陽股份相關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增資意向協議》。若交易順利完成,潤陽股份將成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這并非通威第一次通過收購擴張。
在2013年光伏行業低谷期,我國光伏行業遭遇歐盟的“雙反”影響,全球光伏市場一片蕭條。但通威卻逆勢而上,于2013年以8.7億元收購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合肥)公司,進入太陽能電池片領域,奠定了未來在該領域的強勢地位。
這次通威對潤陽的收購能讓歷史重演嗎?
根據通威2023年年報,其已擁有高純晶硅45萬噸年產能、電池95吉瓦年產能以及組件75吉瓦年產能,是全球第一大硅料廠商、第一大太陽能電池廠商。
不過,對于通威來說,50億元的大額收購也并非毫無負擔。通威賬上現金流雖然比較充足,但仍然承擔著不小的債務和利息壓力。據通威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通威當前資產負債率為59.3%(較年初增長4.2個百分點),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86.4億元(較年初增長42.7億元)。
此外,通威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也已于2023年3月卸任,由其女劉舒琪接任董事長一職,這也為通威未來的發展帶來一絲不確定性。
不過,資本市場對這場收購卻反應平淡。通威公布收購協議后,其股價不漲反跌,自8月14日至9月19日累計下跌5.62%。同時,光伏ETF的走勢平平。行業巨頭即將再度擴張的消息并未刺激投資者。在行業整體觸底、產能階段性過剩的情況下,光伏巨頭的產能整合也不能改善市場預期。
有分析師表示,目前通威拋出的收購計劃只是意向性協議,尚不具備正式的法律約束力。“潤陽在海外方面的產能確實比較有吸引力,但也有潛在風險,主要是前期經營策略以及一些業務上的舉措,能否通過通威的盡職調查,還需時間驗證。”
潤陽危機的背后,是通威的擴張曙光
被收購的潤陽曾風光無限,2023年其太陽能電池片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五。公告顯示,潤陽已建立5.5萬噸工業硅、13萬噸多晶硅、7吉瓦拉晶、10吉瓦切片、57吉瓦太陽能電池和13吉瓦組件的年產能,并布局了部分光伏電站業務,形成了自上游工業硅到終端光伏電站的完整產業鏈,在美國、泰國、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場建設了產能。海外產能和長期居于行業前端的電池片出貨量是潤陽最顯著的優勢。
今年,潤陽不僅跌出全球電池片出貨排名前五,且IPO處于停滯狀態,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盡管潤陽的估值曾高達400億元,通威擬定的50億元收購價格,無疑是大打折扣,但眼下,向行業巨頭靠攏對潤陽來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據新能源研究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在全球光伏電池片出貨排名中,通威位列第三,排名在中潤光能、捷泰科技之后。此番收購若順利進行,通威在多晶硅、電池片、組件環節的市占率將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其中,潤陽的電池片產能將對通威整體市占率的增長有最為突出的貢獻。
此外,潤陽將為通威帶來的全球化優勢也是此次并購的重點。在公告中通威提及,“經過多年發展,潤陽股份在美國、泰國、越南等部分海外市場也建設了富有競爭力的產能布局,能夠滿足海外市場溯源要求”。潤陽股份此前的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該公司具備4家全資境外子公司,包括潤陽泰國(建成泰國電池組件生產基地)、潤陽國際(負責電池銷售)、美國海博瑞(負責組件銷售)、潤陽德國(擬從事海外光伏業務)。
通威2023年年報顯示,當年通威實現海外收入113.49億元,約占總營收的8%。此外,通威還計劃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其海外市場份額,“公司規劃2024年海外出貨占比由2023年的6%提升至10%~20%。”通威在一季度業績會上曾表示。
收購潤陽無疑將為有意提高海外業務營收占比的通威帶來更多助力。
產能過剩且分散,資源整合是出路
如今,光伏行業整體處于產能過剩階段,多數企業已經停產,但通威是為數不多能夠充分利用產能的企業。對于過去兩個成功的逆向投資案例,通威創始人劉漢元曾說:“不同的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社會需求,通威的兩次選擇都符合當時社會的最大需求。”
頭部企業合并、產能整合出清,倒逼價格回歸理性,正是當前光伏行業的迫切需要。
除了頭部企業,即使是業內黑馬,也受制于行業寒冬,遭遇IPO失敗。8月16日,據深交所披露,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薦人國金證券撤回了該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深交所終止對其審核,上市計劃最終失敗。
8月中旬,高盛一份題為《聚焦產能周期——面對不均衡、判斷轉折點、穿越長周期》的報告,在光伏行業投資者和從業者中廣泛傳播。報告指出,光伏行業正在進入下行周期的最后階段,預計2025年將觸底。報告中還將光伏、鋰電池等行業與市場占比最優的空調行業做了對比,發現光伏行業集中度較低、產能分散,行業整合能力弱。
因此,去庫存、整合產能的發展路徑已是板上釘釘。
早在2023年11月,道得投資創始人、尚德現任董事長武飛曾在中國企業并購重組國際論壇上表示:“很確定的是,明、后年在光伏的上游產業,比如硅料、硅片、電池等產業環節會有大量的并購機會出現。”
今年5月,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召開的“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也有專家指出:光伏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其中還特別提到,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今年年初以來,證監會密集出臺了多項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新政策。
通威本次宣布收購潤陽,標志著光伏行業走上了整合、加速出清的道路,并能夠減少部分產能的無序擴張。當行業集中度提高,行業價格水平有望恢復至合理區間,擺脫目前光伏行業大面積虧損的狀態、擴大企業生存空間。
8月27日,硅片大廠隆基和TCL中環宣布對外調漲硅片價格。之后,其他多家主流硅片廠商也均跟進上調產品報價,推動硅片價格恢復理性。這也符合“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給出的“光伏供給側改革”預期。
通威收購潤陽目前僅在計劃公告階段,最終能否成功推進仍是未知數。但這至少說明,在光伏寒冬中,為數不多有能力通過并購實現產能整合的企業正在行動。這對通威、對生存困難的潤陽,以及對光伏行業來說,或許都是一次走出寒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