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旺季“金九銀十”已過,而鋰電產業的高景氣度得以延續,并且出現結構性好轉的跡象。
上周,碳酸鋰期貨價格多次上行,主力合約2501一度沖高至87600元,帶動其他月份合約集體升高至8萬元區間。部分機構的碳酸鋰現貨報價亦同步回彈,由雅保舉辦的最新一批碳酸鋰現貨拍賣,以83400元/噸的價格成交。
按照供給過剩格局未變,而鋰價高位將抑制消費、刺激供應的邏輯,鋰價反彈空間依舊受限。但與此次價格重返高點相關的需求端“逆季節性”走強值得關注。
短期來看,受到新能源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效應放大、特朗普上臺、電池出口關稅調整雙重推動鋰電池防御性搶出口的影響,11月以來的鋰電需求表現遠超預期。
市場數據顯示,“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刺激,其中新能源汽車補貼申請數量超過60%,帶動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均超過去年全年量,帶動2024年產銷量預期從1150萬輛上修至1250-1300萬輛。
與此同時,11月6日美國下一任總統確認為特朗普,強化加關稅預期,鋰電產業鏈出現防御性提前“搶出口”的現象。
宏觀政策層面,11月中旬財政部、稅務總局宣布于12月1日起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鋰電池等出口退稅率將由13%下調至9%,短期搶出口可能加劇。
長期來看,需求端反轉的信號來自于產業鏈內部發酵已久的結構性調整。
首先從終端來看,乘用車領域,截至10月,增程、插混車型合計占新能源零售比重提升至44%;其中增程市場呈現快速發展,理想、賽力斯等頭部車企出現階段性爆發,長安、零跑等增程產品則持續加快增長,推動大電量增程電池的出貨。
商用車領域,10月新能源重卡銷量創下新高,連續21個月保持同比增長;單月同比增長達到141%,連續8個月同比增速超過100。細分領域的新能源滲透,正在強勢拉高鋰電需求增長的彈性。
其次在電池環節,近期市場中多重利好集中發酵。
對于頭部電池廠來說,三季度來基于快充電池需求的優質產能供應一度出現緊缺,推動廠商上調2025年排產、調整幅度或達100GWh,同時簽訂多份供應長協、重啟資本開支和產能建設計劃。此被行業認為是鋰電開啟反轉的關鍵動作。
對于電池行業整體而言,部分新能源車企持續精簡供應商,且開始對新推出車型采用獨家電池。如小鵬G6、M03、P7+分別獨家采用了中創新航、弗迪和億緯鋰能的電池配套。單一車型開啟電池獨供,將直接推動電池供應商產能利用率的提高,也為鋰電產業鏈的結構出清帶來全新機會。
鋰電池出口關稅調整,本質上對相關企業的產能利用、成本控制等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也進一步釋放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長期決心。
另值得注意的是,行業認為2025年歐洲新能源市場有望進入高景氣度周期。2025年,是歐盟所規定的汽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21年減少15%的關鍵節點。就目前來看,仍有福特、大眾、豐田等大型車企未能達到此目標。
這一壓力將推動相關車企加大對于電動車型的投放力度。疊加技術授權模式的實質推動,屆時電池、材料需求天花板和增長潛力都將迎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