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光伏企業瀕臨破產的消息不絕于耳,美國此前就有三家太陽能公司宣告破產,其中包括在業內頗有聲望的加州太陽能電力公司。
歐債危機中國光伏企業遭遇“生死劫”
歐債危機二次惡化之初,業界最擔憂的不是歐元貶值的匯率風險,而是中國光伏產品最主要出口對象,歐洲市場份額因此再被壓縮。資料顯示,由于德國、意大利等國光伏補貼政策不明朗,今年1~5月歐洲光伏安裝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裝機量環比出現大幅下挫,直到6月補貼政策塵埃落定后,歐洲市場裝機量方有小幅反彈,但即便如此,中國企業仍反映,自年初以來,歐洲訂單一直差強人意。
“歐洲光伏市場的需求會因債務危機而壓縮,同時,其他市場又無力消化多余產能,光伏產品出口大國中國的光伏業或將提前遭受年底“寒冬”,部分光伏企業甚至會迎來“生死劫”。”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分析說。
供求失衡光伏行業不景氣的根本原因
去年行業景氣的時候,大中小企業紛紛上馬新項目,產能現在集中釋放,加劇了光伏行業供求關系的逆轉。當前行業不景氣的根本原因是太陽能市場供求的根本性的失衡。根本失衡也就是在去年行業比較景氣的時候蜂擁而上,今年產能嚴重超過它的需求量。近期,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又紛紛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的投資力度。未來,隨著項目產能的密集釋放,各家企業將不得不面對激烈的競爭,以及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降等方面的風險。
目前整個光伏產業90%以上的產品都用于出口,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在產能嚴重過剩的現實情況下,啟動國內的需求也難以逆轉當前的供求局面。即使中國光伏市場每年按照要求比原來基礎上有一個快速的增長,仍不足以彌補市場產能過剩的空缺。但是中國市場的利好可能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
競爭加劇國內企業低價廝殺欲“奪嫡”
據統計,中國目前從事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接近600家,涌現出無錫尚德、保定英利、濟南力諾等知名企業,形成了包括高純多晶硅制造、硅錠和硅片生產、電池制造、光伏組件封裝以及光伏系統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生產工藝和相關技術得到大幅提升。隨著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日益惡化,行業內將出現兼并收購的情況,未來幾年,光伏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大幅提升,行業整合將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市場結構,在此過程中,龍頭企業有望顯著受益。
過剩的國內光伏產能在爭搶體積越來越小的歐洲光伏蛋糕,令公司即便獲得歐洲訂單,也面臨國內光伏同行“惡性壓價”帶來的出口利潤過低問題。
事實上,光伏業國內“夾擊”的產生根源,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一位常務理事的話完全可以解釋:“過去幾年中,中國光伏企業用很短的時間走完了一個產業從成長到成熟的漫長過程,本身就有整合與洗牌的需要。但目前,中國光伏產業鏈中仍然存在著暴利,未來有待在暴利下降之后完成全產業鏈的洗牌。”
如果此次歐債危機后期被壓制住,短期內,國內光伏企業還可以“大小魚”繼續共存一段時間,不過長遠來看,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
可以肯定的是,光伏行業的高毛利時代結束了。中國企業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更進一步形成聯盟,來更好地控制市場,不僅是賣多晶硅,而是完整的產品更多地生產太陽能產品。這就是國外公司獲得更多利潤的關鍵,生產最終的產品而不僅僅是單晶硅。中國的多晶硅產業,需要整合和聯盟,否則未來的前景,仍會面臨不穩定因素。如果想有強勁的增長,有可觀的利潤,并且掌控產業,其中的關鍵在于不能僅僅供應。多晶硅原料,而是要制造終端產品。
然而即便如此,未來幾年這個產業必定會迎來一場大繁榮,以及繁榮背后的種種問題。對于光伏企業來說,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只有那些能夠把握國內市場且有長遠發展規劃的企業才會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