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在增加,毛利在下降
由于光伏組件的超額供應,一些領先的供應商利用其強勢的品牌效應,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來提高市場份額。隨著價格的一再下調,國內各大組件廠商的出貨量出現了明顯回升,這在國內各大光伏企業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就可以獲知。
尚德電力第二季度交貨量環比增長了2%,凈營收達到8.307億美元,依然穩坐國內廠商第一把交椅;
雖然賽維LDK第二季度的總出貨量達到了508.6兆瓦,但是其主營業務為硅片,其硅片的銷售在其總出貨量中占去了絕大部分,達到429.2兆瓦,而其組件出貨量僅為79.4兆瓦,因此其出貨量不具有明顯的代表性;
英利綠色能源第二季度交貨量達到410兆瓦,環比增長了36%,成為第二大光伏組件供應商;
晶澳太陽能第二季度總出貨量也不低,達到了401兆瓦;
天合光能第二季度出貨量達到396兆瓦,環比增長23.7%,同比增長77.9%;
阿特斯第二季度組件出貨量為287兆瓦,同比增長了58.6%,這個季度的出貨量是阿特斯有史以來非常不錯的成績;
雖然現在晶科能源深陷“污染門”事件無法脫身,但是其第二季度組件出貨量依然表現不俗,達到254.1兆瓦;
在國內幾大組件廠商中,唯一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就是中電光伏了,其第二季度出貨量僅為89.3兆瓦,遠遠低于此前120兆瓦~130兆瓦的預期。
從八大廠商出貨量的總體情況來看,市場形勢一片大好,出貨量的提升是一個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再看看盈利情況,這些企業就不像提銷量那樣興致勃勃了。
這一季度國內各大企業的盈利狀況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
除了英利綠色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太陽能的毛利率維持在兩位數之外,其余4家廠商的毛利率都不超過5%。
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就是尚德電力,雖然尚德電力出貨量位居八大廠商之首,但是其毛利率卻僅為4.10%,其營運利潤也出現了負增長,達到負1.703億美元。
另外,晶澳太陽能可以說是這幾家企業當中財務報表最為難看的一個,其各項財務指標基本處于“負”狀態,毛利率為負2.7%,營運利潤為負3130萬美元,凈虧損達到3540萬美元,攤薄每股收益虧損0.22美元。
這樣的財務報表讓這些企業情何以堪?
一方面,由于價格的下降,各大廠商的組件銷量開始抬升,另一方面,組件廠商又不得不面對利潤被攤薄的尷尬,更甚者還要面對虧損或者倒閉的厄運。光伏企業究竟是在走向偉大的復興?還是正在走向窮途末路?值得我們深思。
由于光伏組件的超額供應,一些領先的供應商利用其強勢的品牌效應,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來提高市場份額。隨著價格的一再下調,國內各大組件廠商的出貨量出現了明顯回升,這在國內各大光伏企業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就可以獲知。
尚德電力第二季度交貨量環比增長了2%,凈營收達到8.307億美元,依然穩坐國內廠商第一把交椅;
雖然賽維LDK第二季度的總出貨量達到了508.6兆瓦,但是其主營業務為硅片,其硅片的銷售在其總出貨量中占去了絕大部分,達到429.2兆瓦,而其組件出貨量僅為79.4兆瓦,因此其出貨量不具有明顯的代表性;
英利綠色能源第二季度交貨量達到410兆瓦,環比增長了36%,成為第二大光伏組件供應商;
晶澳太陽能第二季度總出貨量也不低,達到了401兆瓦;
天合光能第二季度出貨量達到396兆瓦,環比增長23.7%,同比增長77.9%;
阿特斯第二季度組件出貨量為287兆瓦,同比增長了58.6%,這個季度的出貨量是阿特斯有史以來非常不錯的成績;
雖然現在晶科能源深陷“污染門”事件無法脫身,但是其第二季度組件出貨量依然表現不俗,達到254.1兆瓦;
在國內幾大組件廠商中,唯一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就是中電光伏了,其第二季度出貨量僅為89.3兆瓦,遠遠低于此前120兆瓦~130兆瓦的預期。
從八大廠商出貨量的總體情況來看,市場形勢一片大好,出貨量的提升是一個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再看看盈利情況,這些企業就不像提銷量那樣興致勃勃了。
這一季度國內各大企業的盈利狀況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形容。
除了英利綠色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太陽能的毛利率維持在兩位數之外,其余4家廠商的毛利率都不超過5%。
其中最具有戲劇性的就是尚德電力,雖然尚德電力出貨量位居八大廠商之首,但是其毛利率卻僅為4.10%,其營運利潤也出現了負增長,達到負1.703億美元。
另外,晶澳太陽能可以說是這幾家企業當中財務報表最為難看的一個,其各項財務指標基本處于“負”狀態,毛利率為負2.7%,營運利潤為負3130萬美元,凈虧損達到3540萬美元,攤薄每股收益虧損0.22美元。
這樣的財務報表讓這些企業情何以堪?
一方面,由于價格的下降,各大廠商的組件銷量開始抬升,另一方面,組件廠商又不得不面對利潤被攤薄的尷尬,更甚者還要面對虧損或者倒閉的厄運。光伏企業究竟是在走向偉大的復興?還是正在走向窮途末路?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