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浙江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葉晨陽攝
光伏,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具有清潔、可再生等優點。近年來,隨著國家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光伏產業也被納入了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幾年,資本雄厚的臺州民營企業,自然嗅到了其背后蘊藏的巨大商機,并紛紛進入該領域。但今年以來,我市光伏產業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產品售價下降,出口之路受阻。
面對“內憂外患”,業內人士建議,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是當下臺州光伏企業必須做的“功課”。
光伏企業紛紛減產
“今年日子很不好過。跟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11月14日,提及不斷下跌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價格,臺州星耀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未標一臉無奈。
張未標說,去年這個時候,他們公司的生產線基本上是滿負荷運行,產品供不應求,但今年年初開始,這一狀況逐漸改變,并持續惡化。以晶硅組件為例,年初其價格為15元左右,5月份降至13元,現在連10元也不到。眼下,張未標最擔心的是,光伏組件價格還將繼續下降。現在,其公司的生產規模已縮減了一半。
小企業日子不好過,大企業也好不到哪里去。浙江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集太陽能電池設計、研發、制造于一體的大型企業,近來的“寒風”,也使這家規模企業打了一個“冷顫”。
“相比往年火爆的場景,今年的形勢確實不容樂觀。”浙江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朱立志表示。
早在去年下半年,他們就感覺到了光伏市場形勢的嚴峻。雖然今年前10月,公司銷售額超過了12億元,但開工率卻只有70%左右。眼下,他們正采取了“穩定老客戶、尋找新客戶、開發新興市場”等手段保證訂單。
據市經信委有關人士介紹,受市場低迷影響,當下我市不少光伏企業處于減產狀態,有的開工率甚至不足50%。
出口之路舉步維艱
不僅如此,當前臺州光伏企業的出口也相當艱難。
“因為今年以來,歐洲幾大光伏應用市場相繼削減了補貼,致使當地光伏產品的需求出現大幅萎縮。”
臺州贏意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區德說,他們公司80%以上的產品出口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今年這些國家受歐債危機影響,紛紛削減或取消了原有的光伏電價補貼政策。比如,德國從2012年1月1日起,將可再生能源上網發電補貼(FIT)下調9%,這對公司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王區德表示,近年來,歐洲一直是不少臺州光伏企業的主要出口地區,現在這些國家的補貼政策出現變動,必然會對以出口為主的臺州光伏企業帶來挑戰,有些可能因此“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據臺州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出口太陽能電池83.4萬個,同比增長32.5%;出口總額2.05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歐盟仍是我市最大出口市場,同比增長31.9%,但環比卻出現下降趨勢。
更令人揪心的是,貿易保護主義也悄然抬頭。10月中旬,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
這意味著,一旦此次“雙反”調查成立,臺州光伏企業將面臨征收最高達249.96%的反傾銷稅。
走出困境需多措并舉
那么,面對不利形勢,臺州光伏企業的出路在哪里?
“走出困境需多措并舉,但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是當下臺州光伏企業必須做的‘功課’。”
市發改委有關人士分析,由于光伏產業是一個利潤相對較高的行業,前幾年國內先后有上千家企業進入該領域,臺州也有數十家(包括關聯企業)。一時間,光伏企業“遍地開花”,但隨之而來的是產能相對過剩。
該人士說,目前臺州光伏企業大部分集中在該產業鏈中下游,較少擁有自主品牌,且80%以上產品依賴出口。這樣一來,一旦外需疲軟、產品價格波動,就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益。而且光伏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稍有不慎還可能出現資金斷鏈。
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該人士建議,相關企業需加快上游產品研發速度,提高中下游產品科技含量,包括單(多)晶電池轉換效率,特別是在硅提純方面要有所突破。因為光伏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擁有發言權。
與此同時,開拓國內市場也不可忽視。近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不少扶持光伏產業的政策。比如,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就明確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這表明國內光伏產業即將走向大面積應用階段,其中蘊含的商機是無限的。
延伸閱讀——
以太陽能電池為例,我市一直把此作為新興產業和新興優勢出口產品,可利潤在下滑。據臺州海關統計,2011年1-7月,臺州市累計出口太陽能電池62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41%,價值1.6億美元,增長49%,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個252美元,上漲6%。但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導致光伏企業行業利潤嚴重下滑。
最新出版的BNEF太陽能價值鏈指數顯示,3月份國際市場多晶硅電池均價為1.25美元/瓦,比2010年12月下降9.4%;太陽能電池組件比2010年12月下降7%。同期,國際市場多晶硅平均價格上漲至79美元/公斤,創2009年5月以來最高值,中國市場多晶硅價格更高。受此影響,國內太陽能電池企業生產利潤嚴重下滑,部分企業利潤率已不足5%。
“兩頭在外”的困境仍為產業發展隱憂。以太陽能為例,從上游原材料供應來看,作為光伏產業的“命脈”——多晶硅原料,尤其是高純度多晶硅基本被國外主要生產商壟斷。從下游市場銷售來看,受制國內市場需求有限,我國95%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消化,歐洲的太陽能市場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光伏產業。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場“兩頭在外”的困境使我市太陽能電池行業面臨議價能力低、抗風險能力低的“雙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