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非洲,在全球光伏產業低迷的情況下,或許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突圍的一個新方向。
2月底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創益太陽能(02468.HK)宣布,公司已成功在非洲的肯尼亞成立了辦公室,半年期間員工數已增加至十五人,并將市場拓展到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南蘇丹、加納、尼日利亞等國。
創益的投資者關系主管黃子祥表示,公司是在為客戶提供終端產品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太陽能產品在非洲大陸有很大潛力。因此從2009年開始決定開拓這個市場,目前如果以終端用戶作地區攤分,公司已經有近五成營業額是來自非洲地區。
龐大市場
早在香港上市之初,創益主席李毅便對看筆者表示,將會大力拓展非洲市場。他表示,非洲電網建設落后,居民相對缺電,而其生產的薄膜太陽能產品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
深圳市創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建于1993年,是國內大型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制造商和解決方案供應商,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旗下援非機構“非洲照明”(Lighting Africa,下稱“LA”)在2011年年會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迄今非洲電網建設仍然異常落后,仍主要以煤油照明,成本高昂且不環保,長期使用對居民的健康造成相當的危害。截至2008年,非洲電網僅覆蓋約6000萬家庭,而經常斷電令居民常常處于貧電狀態。就全球來看,雖然電力消費總額一直增長,非洲卻是唯一例外。到2015年,非洲人口預計將達到6.13億,但缺電家庭人數卻將從1.1億增至1.2億,還有近1000萬商戶仍然缺電。
根據IFC對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坦桑尼亞以及贊比亞等國的超萬名消費者調查,絕大部分非洲人不滿足現狀,其中三分之二甚至表示,家里連必備的照明設施都沒有——這并非完全貧困造成,由于電網基建落后,很多家庭即使經濟能力允許,也用不上電器,這反過來嚴重影響到教育、家務及經商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以太陽能照明為主的離網產品在非洲頗受歡迎。目前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以及黑非洲地區,相關產品顯著增長。
黃子祥說,“去實地考察時,我們發現有非洲居民用我們的太陽能燈在晚上捕魚,這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說明這塊業務還有很好的前景。”
IFC的太陽能專家預計,按現有的發展趨勢,到2015年,整個離網市場將會有40%~50%的增長空間,而其中太陽能將占據主要增長份額。屆時將會新增500萬~600萬家庭成為消費群。
不僅是創益太陽能,2010年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借助于成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官方贊助商進入非洲市場,其中一個代表性的項目是在南非中部城市普利斯卡安裝了光伏示范系統。
此外,中國還有40多個援助非洲的太陽能項目正在進行中,援助總金額約6億元人民幣。
2009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埃及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時承諾,援助非洲國家小型清潔能源項目。2011年6月,第一批援助非洲太陽能項目考察組前往非洲,40個太陽能援助項目正式啟動,隨著2011年7月南蘇丹共和國獨立,更新為41個太陽能援助項目。
嚴峻挑戰
但非洲市場挑戰也不小,LA去年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業務會議及產品交易會”曾總結全球產業界參會人士的意見稱,現有的太陽能電器產品還沒有觸及非洲消費的主力群體,而且對于全球光伏企業來說,有一些普遍面臨的準入障礙:
首先是缺乏在非洲做生意需要的融資支持,這也是LA的成立的初衷之一,它希望協助全球企業協助開拓非洲照明市場;其次,企業很難建立成熟的分銷渠道,因為非洲消費者分散居住而且很多是在邊遠地區;第三,有部分國家設置了較高的關稅壁壘,并向企業征收很高的所得稅,無形中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第四,由于太陽能離網產品處于探索期,一些質劣產品也渾水摸魚進入市場,給那些優質的產品帶來很大沖擊。此外,非洲居民習慣了使用煤油照明,對于高質量的太陽能產品的性能并不了解,要熟悉這些產品的真正價值還要一段時間。
創益公司的主管在中期業績發布會后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非洲開發業務,文化差異與涉及多種的地方語言是需要先行解決難題。
“公司更樂于聘請當地員工,以求盡快打破隔膜,爭取不同小區的信任。為了讓當地人了解有關產品的價值,我們還聘用了具多年發展非洲太陽能市場的外國專家,力求以更有效方法推出切合民生的方案,更多以實例及銷售實績,去說明改善生活的價值,以更直接表達方式吸引非洲家庭使用這種產品。”有關主管稱。
有接近創益的中國環保產業專家表示,創益在非洲駐華使領館及國際機構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為它們的非洲市場拓展溝通渠道。
建立辦公室與獲得質量認證還只是第一步,開拓非洲業務能否給企業帶來長遠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價格。
眾所周知,非洲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支持全球光伏企業的發展,外界仍然所知甚少。在香港IPO上市前,李毅曾頗有信心地稱,雖然目前中國企業的產品光電轉化率并非全球最強,但是從整體產品成本來看,中國的產品仍然占據優勢。
不過2011年的同行非理性競爭,令中國產品面臨嚴重削價壓力。LA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零售價在50美元的產品主導了市場,不過從2011年LA舉辦的全球展銷會來看,素質相當的產品的價格已經可以降至25美元,這顯示,該產業仍然有很大的降價壓力。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降價或許可以反過來激烈非洲消費者。究竟像創益這樣的中國企業能否在擴大非洲市場版圖的同時,能有所創“益”,為小股東也創造價值,還得拭目以待。
2月底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創益太陽能(02468.HK)宣布,公司已成功在非洲的肯尼亞成立了辦公室,半年期間員工數已增加至十五人,并將市場拓展到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南蘇丹、加納、尼日利亞等國。
創益的投資者關系主管黃子祥表示,公司是在為客戶提供終端產品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太陽能產品在非洲大陸有很大潛力。因此從2009年開始決定開拓這個市場,目前如果以終端用戶作地區攤分,公司已經有近五成營業額是來自非洲地區。
龐大市場
早在香港上市之初,創益主席李毅便對看筆者表示,將會大力拓展非洲市場。他表示,非洲電網建設落后,居民相對缺電,而其生產的薄膜太陽能產品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
深圳市創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建于1993年,是國內大型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品制造商和解決方案供應商,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旗下援非機構“非洲照明”(Lighting Africa,下稱“LA”)在2011年年會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迄今非洲電網建設仍然異常落后,仍主要以煤油照明,成本高昂且不環保,長期使用對居民的健康造成相當的危害。截至2008年,非洲電網僅覆蓋約6000萬家庭,而經常斷電令居民常常處于貧電狀態。就全球來看,雖然電力消費總額一直增長,非洲卻是唯一例外。到2015年,非洲人口預計將達到6.13億,但缺電家庭人數卻將從1.1億增至1.2億,還有近1000萬商戶仍然缺電。
根據IFC對埃塞俄比亞、加納、肯尼亞、坦桑尼亞以及贊比亞等國的超萬名消費者調查,絕大部分非洲人不滿足現狀,其中三分之二甚至表示,家里連必備的照明設施都沒有——這并非完全貧困造成,由于電網基建落后,很多家庭即使經濟能力允許,也用不上電器,這反過來嚴重影響到教育、家務及經商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以太陽能照明為主的離網產品在非洲頗受歡迎。目前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以及黑非洲地區,相關產品顯著增長。
黃子祥說,“去實地考察時,我們發現有非洲居民用我們的太陽能燈在晚上捕魚,這出乎我們的意料,也說明這塊業務還有很好的前景。”
IFC的太陽能專家預計,按現有的發展趨勢,到2015年,整個離網市場將會有40%~50%的增長空間,而其中太陽能將占據主要增長份額。屆時將會新增500萬~600萬家庭成為消費群。
不僅是創益太陽能,2010年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借助于成為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賽官方贊助商進入非洲市場,其中一個代表性的項目是在南非中部城市普利斯卡安裝了光伏示范系統。
此外,中國還有40多個援助非洲的太陽能項目正在進行中,援助總金額約6億元人民幣。
2009年1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埃及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時承諾,援助非洲國家小型清潔能源項目。2011年6月,第一批援助非洲太陽能項目考察組前往非洲,40個太陽能援助項目正式啟動,隨著2011年7月南蘇丹共和國獨立,更新為41個太陽能援助項目。
嚴峻挑戰
但非洲市場挑戰也不小,LA去年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業務會議及產品交易會”曾總結全球產業界參會人士的意見稱,現有的太陽能電器產品還沒有觸及非洲消費的主力群體,而且對于全球光伏企業來說,有一些普遍面臨的準入障礙:
首先是缺乏在非洲做生意需要的融資支持,這也是LA的成立的初衷之一,它希望協助全球企業協助開拓非洲照明市場;其次,企業很難建立成熟的分銷渠道,因為非洲消費者分散居住而且很多是在邊遠地區;第三,有部分國家設置了較高的關稅壁壘,并向企業征收很高的所得稅,無形中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第四,由于太陽能離網產品處于探索期,一些質劣產品也渾水摸魚進入市場,給那些優質的產品帶來很大沖擊。此外,非洲居民習慣了使用煤油照明,對于高質量的太陽能產品的性能并不了解,要熟悉這些產品的真正價值還要一段時間。
創益公司的主管在中期業績發布會后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非洲開發業務,文化差異與涉及多種的地方語言是需要先行解決難題。
“公司更樂于聘請當地員工,以求盡快打破隔膜,爭取不同小區的信任。為了讓當地人了解有關產品的價值,我們還聘用了具多年發展非洲太陽能市場的外國專家,力求以更有效方法推出切合民生的方案,更多以實例及銷售實績,去說明改善生活的價值,以更直接表達方式吸引非洲家庭使用這種產品。”有關主管稱。
有接近創益的中國環保產業專家表示,創益在非洲駐華使領館及國際機構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為它們的非洲市場拓展溝通渠道。
建立辦公室與獲得質量認證還只是第一步,開拓非洲業務能否給企業帶來長遠發展,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價格。
眾所周知,非洲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不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支持全球光伏企業的發展,外界仍然所知甚少。在香港IPO上市前,李毅曾頗有信心地稱,雖然目前中國企業的產品光電轉化率并非全球最強,但是從整體產品成本來看,中國的產品仍然占據優勢。
不過2011年的同行非理性競爭,令中國產品面臨嚴重削價壓力。LA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零售價在50美元的產品主導了市場,不過從2011年LA舉辦的全球展銷會來看,素質相當的產品的價格已經可以降至25美元,這顯示,該產業仍然有很大的降價壓力。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降價或許可以反過來激烈非洲消費者。究竟像創益這樣的中國企業能否在擴大非洲市場版圖的同時,能有所創“益”,為小股東也創造價值,還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