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及奧地利林茨約翰?開普勒大學(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y of Linz)宣布,“制造出了最薄且最輕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該電池的厚度約為1.9μm,平均每克最多可發電10W。另外還可實現最大曲率半徑為35μm的彎曲,能夠纏繞在頭發上。設想配備于便攜信息終端,或者用作人造衛星的太陽能電池,以及保健裝置、醫療器械的電池等。
此次研制出的是一種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基板使用PET薄膜(厚1.4μm),并在上面依次層疊了使用有機導電材料PEDOT:PSS的透明導電膜(厚150nm)、由P3HT與富勒烯衍生物PCBM混合構成的半導體層(厚200nm),以及由Ca和Ag構成的金屬電極(厚115nm)。
該電池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一是因為薄膜基板使用了電氣特性接近玻璃的PET樹脂,二是因為開發了可在PET薄膜上使有機半導體P3HT和PCBM溶解于有機溶劑形成的墨水實現均勻涂覆及成膜的工藝技術。
此次制成的電池單元的尺寸約為17mm×14mm,能量轉換效率為4.2%。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電氣系工學專業副教授關谷毅介紹說:“在玻璃上制造(相同構造的)太陽能電池時的轉換效率為4.3%”。另外,通過將PET薄膜上的太陽能電池粘貼到橡膠基板上,還可伸長300%。(記者:野澤哲生,《日經電子》)
此次的太陽能電池的構造(a)、纏繞在直徑35μm的頭發上時的照片(b)、粘貼在橡膠基板上使之收縮時的照片(c)、在橡膠基板上從下拉伸時的照片(d)、橡膠基板上的電子顯微鏡照片(e)
太陽能電池的種類和單位重量的發電量(W/g)。右端為此次的電池
此次研制出的是一種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基板使用PET薄膜(厚1.4μm),并在上面依次層疊了使用有機導電材料PEDOT:PSS的透明導電膜(厚150nm)、由P3HT與富勒烯衍生物PCBM混合構成的半導體層(厚200nm),以及由Ca和Ag構成的金屬電極(厚115nm)。
該電池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一是因為薄膜基板使用了電氣特性接近玻璃的PET樹脂,二是因為開發了可在PET薄膜上使有機半導體P3HT和PCBM溶解于有機溶劑形成的墨水實現均勻涂覆及成膜的工藝技術。
此次制成的電池單元的尺寸約為17mm×14mm,能量轉換效率為4.2%。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電氣系工學專業副教授關谷毅介紹說:“在玻璃上制造(相同構造的)太陽能電池時的轉換效率為4.3%”。另外,通過將PET薄膜上的太陽能電池粘貼到橡膠基板上,還可伸長300%。(記者:野澤哲生,《日經電子》)
此次的太陽能電池的構造(a)、纏繞在直徑35μm的頭發上時的照片(b)、粘貼在橡膠基板上使之收縮時的照片(c)、在橡膠基板上從下拉伸時的照片(d)、橡膠基板上的電子顯微鏡照片(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