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文建華)
光伏產業的發展,正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在產業初期,市場需求與有關的技術需求,尚不很明確,會受到諸多時空背景變幻帶來的困擾,市場規模也很小。產業引入階段對生產效率的要求,同以后的要求相比,并不那么重要。此時強調的是創業精神,要集中力量搞好產品的定型設計和變型工作,在產業培育周期,要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以技術創新優勢贏取時間先機和市場優勢,適度控制生產規模,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一、光伏企業生存發展的贏利模式至今尚未真正確立。
光伏企業過去的階段性輝煌可以說是得益于不可復制的,不可持續的,或有一定投機情況下的階段性發展結果。由于財富示范效應,使得不少企業在并不具備技術競爭力的情況下盲目進入或肆意擴產,當今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營商外部環境變遷,逆產業發展周期來臨,供求關系失衡,一切將回歸到基本面,光伏不再如以往榮光,甚至感到一夜之間進入微利時代,光伏行業也很難在投資回報分析模擬上真正獲利,至少從2008年以來是這樣的。這并不是說光伏產業本身有什么問題,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供求關系變化所致。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在產業初期,市場需求與有關的技術需求,尚不很明確,市場規模也很小。產業引入階段對生產效率的要求,同以后的要求相比,并不那么重要。初期的產品利潤,主要來自技術的壁壘與產品的創新,而并不是靠成本與效率的控制,這是產業技術引入時期的特質。而一旦技術同質化,產能過規模發展,或新的技術取代現有技術,整個情況就不一樣了。同質化技術、與過規模化發展,勢必導致企業競相殺價,有成本競爭力的企業甚至不惜血本以此作為武器乘機打擊對手。不幸的是,不少企業并沒認識到與此時期相適應的投資回報分析模式,甚至一開始就按成熟期的大批量、大規模生產方式來確定盈利模式,或者說,寧愿不按實景需求來模擬,而是虛擬要達到某一盈利水平,去反推應該有什么樣的數據成本結構,自欺欺人之嫌有之。
二、在產業培育周期,別把國家戰略,政府引導的新興產業做成了完全的企業自主行為的行業。
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但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其顯著特點,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前提。處于產業培育周期的光伏產業,是依賴于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而成長。作為策略產業,在產業發展初期,尚不具備社會化大生產的,還不到市場化發展的程度和深度,還不具備充分市場競爭的格局。盲目追求規模化發展只會導致產能過剩或低水平重復建設。我們要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這里尤其要強調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的交互作用,任何單方的發展或作用都不足以培育出大市場。
三、莫讓技術的不確定性或快速發展,成為企業技術陷阱。
因為技術的不確定性或快速發展,就決定了企業要走技術創新驅動(Innovation Driven)路線,要預測并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PLM),把握節奏,及時成功。不要成為過氣的技術擁有者,和試圖所謂的在引入培育階段進行大規模化生產,如果你還沒有達到損益平衡點(Break Even Point)技術就過時了,你怎么不會陷入技術陷阱,或規模化陷阱,你設備折舊都還沒有結束,產品生命周期或市場生命周期就結束了,何談競爭力,談何贏利模式。
四、產業引入培育周期,不要寅吃卯糧。
產業引入培育周期,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是有限的,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以政府的經濟手段,以再生能源附加補貼,公共示范,項目示范,工程示范,研究示范,特許專項,產業引導等手段為主,是實踐性需求,是國家行為,并非規模化要求,并非完全的企業自主行為。產業的推動主要來自于以技術創新,引導需求,創造需求,逐步推動成本降低和產業化實施,以產業化來創新市場和培育市場。在一定的技術手段之下,當成本優勢還達不到真正平價上網的階段時,還達不到由發展期轉向成熟期的階段時,技術和市場都有局限,政策的依賴調控作用要比市場本身的調控作用來得大。在產業引入培育周期這個并沒有錯的時代,過早試圖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企業化,還沒有經歷技術創新策略發展的必然階段,就提前進入或被動陷入集中成本策略,彼此殺價血拼,寅吃卯糧,在對的時候,做了不對的事情,產業的成長勢必曲折而離奇。
在產業培育周期,技術的投入應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且不說發達國家有多高,就是在中國高科技企業,一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你達不到5%以上的研發投資與銷售占比,你就做不到技術創新與技術導向,你就會被動,你就可能挨不過產業發展周期隆冬洗禮而變成先驅了。
五、技術創新優勢成就價值導向,避免成本競爭。
光伏產業進入到當前的局面,企業抱怨組件當“白菜”賣,這是宏觀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是父債子還。以往規模擴張帶來的危機,今天要用價格屠刀來刮骨療毒。誠然,價格下跌也是趨勢,純屬必然。企業要做的是,隨著產業引入培育階段到發展階段,甚至到成熟階段,如何獲得價值最大化,而不是成本最低化。價值最大化的策略是基于技術的創新和技術領先的戰略,技術領先造就了時間先機,也成就了價格空間,同時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實施也降低了動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利潤的豐厚,這與成本最低化有本質的不同。如下圖所示。
請試著分析比較第一太陽能、尚德、賽維、天合光能四家光伏企業的上市股價及其走勢。
從光伏四巨頭2008年到2012年4月5日的股價表現來研究,我們發現,起點一樣,終點也差不多,但明顯不同的是FirstSolar的市場收獲要2倍于另外三家國內光伏企業,這里除了文化的差異影響外,更多的是產品獨特技術的領先創新,確保了市場的持續優勢并持續降低了產品成本(薄膜產品中做到了效率最高及成本最低),從而爭取到定價主動權,而國內幾家企業股價走勢幾乎是驚人的一致,因為缺乏差異,沒有領先優勢,以及產品同質化,只能被動實施成本競爭。
總結:在產業培育周期,要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以技術創新優勢贏取時間先機和市場優勢,適度控制生產規模,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光伏產業的發展,正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在產業初期,市場需求與有關的技術需求,尚不很明確,會受到諸多時空背景變幻帶來的困擾,市場規模也很小。產業引入階段對生產效率的要求,同以后的要求相比,并不那么重要。此時強調的是創業精神,要集中力量搞好產品的定型設計和變型工作,在產業培育周期,要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以技術創新優勢贏取時間先機和市場優勢,適度控制生產規模,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一、光伏企業生存發展的贏利模式至今尚未真正確立。
光伏企業過去的階段性輝煌可以說是得益于不可復制的,不可持續的,或有一定投機情況下的階段性發展結果。由于財富示范效應,使得不少企業在并不具備技術競爭力的情況下盲目進入或肆意擴產,當今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營商外部環境變遷,逆產業發展周期來臨,供求關系失衡,一切將回歸到基本面,光伏不再如以往榮光,甚至感到一夜之間進入微利時代,光伏行業也很難在投資回報分析模擬上真正獲利,至少從2008年以來是這樣的。這并不是說光伏產業本身有什么問題,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供求關系變化所致。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在產業初期,市場需求與有關的技術需求,尚不很明確,市場規模也很小。產業引入階段對生產效率的要求,同以后的要求相比,并不那么重要。初期的產品利潤,主要來自技術的壁壘與產品的創新,而并不是靠成本與效率的控制,這是產業技術引入時期的特質。而一旦技術同質化,產能過規模發展,或新的技術取代現有技術,整個情況就不一樣了。同質化技術、與過規模化發展,勢必導致企業競相殺價,有成本競爭力的企業甚至不惜血本以此作為武器乘機打擊對手。不幸的是,不少企業并沒認識到與此時期相適應的投資回報分析模式,甚至一開始就按成熟期的大批量、大規模生產方式來確定盈利模式,或者說,寧愿不按實景需求來模擬,而是虛擬要達到某一盈利水平,去反推應該有什么樣的數據成本結構,自欺欺人之嫌有之。
二、在產業培育周期,別把國家戰略,政府引導的新興產業做成了完全的企業自主行為的行業。
光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但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其顯著特點,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前提。處于產業培育周期的光伏產業,是依賴于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而成長。作為策略產業,在產業發展初期,尚不具備社會化大生產的,還不到市場化發展的程度和深度,還不具備充分市場競爭的格局。盲目追求規模化發展只會導致產能過剩或低水平重復建設。我們要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環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這里尤其要強調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的交互作用,任何單方的發展或作用都不足以培育出大市場。
三、莫讓技術的不確定性或快速發展,成為企業技術陷阱。
因為技術的不確定性或快速發展,就決定了企業要走技術創新驅動(Innovation Driven)路線,要預測并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PLM),把握節奏,及時成功。不要成為過氣的技術擁有者,和試圖所謂的在引入培育階段進行大規模化生產,如果你還沒有達到損益平衡點(Break Even Point)技術就過時了,你怎么不會陷入技術陷阱,或規模化陷阱,你設備折舊都還沒有結束,產品生命周期或市場生命周期就結束了,何談競爭力,談何贏利模式。
四、產業引入培育周期,不要寅吃卯糧。
產業引入培育周期,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是有限的,市場的容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以政府的經濟手段,以再生能源附加補貼,公共示范,項目示范,工程示范,研究示范,特許專項,產業引導等手段為主,是實踐性需求,是國家行為,并非規模化要求,并非完全的企業自主行為。產業的推動主要來自于以技術創新,引導需求,創造需求,逐步推動成本降低和產業化實施,以產業化來創新市場和培育市場。在一定的技術手段之下,當成本優勢還達不到真正平價上網的階段時,還達不到由發展期轉向成熟期的階段時,技術和市場都有局限,政策的依賴調控作用要比市場本身的調控作用來得大。在產業引入培育周期這個并沒有錯的時代,過早試圖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企業化,還沒有經歷技術創新策略發展的必然階段,就提前進入或被動陷入集中成本策略,彼此殺價血拼,寅吃卯糧,在對的時候,做了不對的事情,產業的成長勢必曲折而離奇。
在產業培育周期,技術的投入應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且不說發達國家有多高,就是在中國高科技企業,一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人才密集的行業,你達不到5%以上的研發投資與銷售占比,你就做不到技術創新與技術導向,你就會被動,你就可能挨不過產業發展周期隆冬洗禮而變成先驅了。
五、技術創新優勢成就價值導向,避免成本競爭。
光伏產業進入到當前的局面,企業抱怨組件當“白菜”賣,這是宏觀發展不平衡的結果,是父債子還。以往規模擴張帶來的危機,今天要用價格屠刀來刮骨療毒。誠然,價格下跌也是趨勢,純屬必然。企業要做的是,隨著產業引入培育階段到發展階段,甚至到成熟階段,如何獲得價值最大化,而不是成本最低化。價值最大化的策略是基于技術的創新和技術領先的戰略,技術領先造就了時間先機,也成就了價格空間,同時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實施也降低了動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利潤的豐厚,這與成本最低化有本質的不同。如下圖所示。
請試著分析比較第一太陽能、尚德、賽維、天合光能四家光伏企業的上市股價及其走勢。
從光伏四巨頭2008年到2012年4月5日的股價表現來研究,我們發現,起點一樣,終點也差不多,但明顯不同的是FirstSolar的市場收獲要2倍于另外三家國內光伏企業,這里除了文化的差異影響外,更多的是產品獨特技術的領先創新,確保了市場的持續優勢并持續降低了產品成本(薄膜產品中做到了效率最高及成本最低),從而爭取到定價主動權,而國內幾家企業股價走勢幾乎是驚人的一致,因為缺乏差異,沒有領先優勢,以及產品同質化,只能被動實施成本競爭。
總結:在產業培育周期,要科學管理產品技術生命周期,以技術創新優勢贏取時間先機和市場優勢,適度控制生產規模,積極探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