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太陽能電池被期待成日本電子業下一代的搖錢樹。夏普、京瓷、三洋等企業為開發相關技術傾注了三十年以上的心血,曾經擁有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過半的份額。
曾幾何時,太陽能是奧巴馬綠色新政的亮點,美國總統甚至不惜親自操刀注資光伏電池企業。
曾幾何時,歐洲憑借政策補貼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企業Q-CELLS一躍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制造的領軍。
然而從千禧年前后開始的太陽能市場啟動和光伏電池全球競爭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卻經歷了一個大喜大悲的輪回。首先是日本企業敗走麥城,2004年還擁有50%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全球份額,僅兩年就跌落到25%,此后一路滑坡不止。借綠色新政吸金無數的美國太陽能制造商2011年突然玩起破產多米諾,就連奧巴馬親自注入5億多美金聯邦貸款的加州光伏電池企業SolyndraLLC也未能幸免,樣板企業的倒產給反對派提供了攻擊總統經濟政策的把柄。4月3號Q-CELLS申請破產,世界為之嘩然。昨天的領跑者,今天竟然被淘汰出局,太陽能江湖可謂是風云莫測。
光伏發電市場的凸現來自于政府補貼。為扶持再生能源,以美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為首,歐美各國相繼推出了五花八門的太陽能發電補貼政策,用財政活生生地打造出一個空前的市場,引發了對太陽能發電和光伏電池制造業的全球性投資狂潮。問題在于過快的太陽能發電能量增長超出了各國政府政策補貼支出的預期,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更是壓迫了歐美財政。不堪重荷的西方各國政府不得不相繼出臺對太陽能發電的限量購買、壓低收購電價和廢除補助等措施,致使光伏發電市場的增長勢頭受挫,在西班牙等國家甚至崩盤。政策泡沫來得也快,去得也快。
太陽能江湖跌宕起伏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殺手的出現。2001年尚德電力在無錫成立,2002年投產了中國第一條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005年上市美國紐約證交所。樣板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光伏市場前途的中國企業蜂擁而至,導致2012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可望超過40GW,占到全球產能的半壁江山。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裝機容量預計為40GW,與中國產能相當,而中國國內市場僅為3GW,只有產能的7.5%。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大量庫存導致太陽能組件價格狂跌,迫使看不到前景的歐美企業紛紛倒閉收場。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價格大戰下囊括了世界生產量前三位的中國光伏企業也都陷入巨額赤字經營。業界巨鱷尚且如此,其他企業之慘狀可想而知。
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十年成為左右全球行業命運的殺手,首先得益于信息革命下技術傳播速度的加速。特別是像光伏電池生產這樣的裝置產業,通過購買凝練了生產技術訣竅的智能設備,企業可以迅速地獲取生產能力。加上太陽能電池生產類似于半導體,新興企業通過招攬海內外半導體人才可以迅速打造技術團隊,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更是沉淀了大量優秀的生產管理人才。此外,通過上市、風投等手段,在發展新能源政策的光環下,光伏企業較容易從海內外獲得巨額資金。當然還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政府支持。以尚德為例,從催生到金融危機中企業的脫困,無錫市政府的扶持都至關重要。
另一個要素是,在中國特別是在長三角已經形成了跟光伏產業相關的巨大產業集聚,能夠迅速實現高效率的配套和分工合作。凡此種種,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爆發提供了前提條件。
但是非理性的沖動和盲目的重復投資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行業政策的失控、地方政府的拼比、投資的狂想曲、企業的同質經營,不僅像黑白棋一樣把光伏產業從一個暴利行業一瞬間打壓成薄利甚至負利行業,而且還讓中國企業不能像歐美企業那樣在看不到前景的情況下能夠果斷地退出,這場看誰能扛到最后的游戲還將繼續耗費巨大的財政和金融資源。從光伏產業十年走過的道路來看,中國具備了產業大發展的諸多條件,但還缺乏發展的理性、冷靜和機制。
曾幾何時,太陽能是奧巴馬綠色新政的亮點,美國總統甚至不惜親自操刀注資光伏電池企業。
曾幾何時,歐洲憑借政策補貼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企業Q-CELLS一躍成為全球太陽能電池制造的領軍。
然而從千禧年前后開始的太陽能市場啟動和光伏電池全球競爭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卻經歷了一個大喜大悲的輪回。首先是日本企業敗走麥城,2004年還擁有50%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全球份額,僅兩年就跌落到25%,此后一路滑坡不止。借綠色新政吸金無數的美國太陽能制造商2011年突然玩起破產多米諾,就連奧巴馬親自注入5億多美金聯邦貸款的加州光伏電池企業SolyndraLLC也未能幸免,樣板企業的倒產給反對派提供了攻擊總統經濟政策的把柄。4月3號Q-CELLS申請破產,世界為之嘩然。昨天的領跑者,今天竟然被淘汰出局,太陽能江湖可謂是風云莫測。
光伏發電市場的凸現來自于政府補貼。為扶持再生能源,以美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為首,歐美各國相繼推出了五花八門的太陽能發電補貼政策,用財政活生生地打造出一個空前的市場,引發了對太陽能發電和光伏電池制造業的全球性投資狂潮。問題在于過快的太陽能發電能量增長超出了各國政府政策補貼支出的預期,接踵而至的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更是壓迫了歐美財政。不堪重荷的西方各國政府不得不相繼出臺對太陽能發電的限量購買、壓低收購電價和廢除補助等措施,致使光伏發電市場的增長勢頭受挫,在西班牙等國家甚至崩盤。政策泡沫來得也快,去得也快。
太陽能江湖跌宕起伏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殺手的出現。2001年尚德電力在無錫成立,2002年投產了中國第一條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005年上市美國紐約證交所。樣板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光伏市場前途的中國企業蜂擁而至,導致2012年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可望超過40GW,占到全球產能的半壁江山。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裝機容量預計為40GW,與中國產能相當,而中國國內市場僅為3GW,只有產能的7.5%。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大量庫存導致太陽能組件價格狂跌,迫使看不到前景的歐美企業紛紛倒閉收場。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價格大戰下囊括了世界生產量前三位的中國光伏企業也都陷入巨額赤字經營。業界巨鱷尚且如此,其他企業之慘狀可想而知。
中國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十年成為左右全球行業命運的殺手,首先得益于信息革命下技術傳播速度的加速。特別是像光伏電池生產這樣的裝置產業,通過購買凝練了生產技術訣竅的智能設備,企業可以迅速地獲取生產能力。加上太陽能電池生產類似于半導體,新興企業通過招攬海內外半導體人才可以迅速打造技術團隊,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更是沉淀了大量優秀的生產管理人才。此外,通過上市、風投等手段,在發展新能源政策的光環下,光伏企業較容易從海內外獲得巨額資金。當然還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政府支持。以尚德為例,從催生到金融危機中企業的脫困,無錫市政府的扶持都至關重要。
另一個要素是,在中國特別是在長三角已經形成了跟光伏產業相關的巨大產業集聚,能夠迅速實現高效率的配套和分工合作。凡此種種,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爆發提供了前提條件。
但是非理性的沖動和盲目的重復投資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行業政策的失控、地方政府的拼比、投資的狂想曲、企業的同質經營,不僅像黑白棋一樣把光伏產業從一個暴利行業一瞬間打壓成薄利甚至負利行業,而且還讓中國企業不能像歐美企業那樣在看不到前景的情況下能夠果斷地退出,這場看誰能扛到最后的游戲還將繼續耗費巨大的財政和金融資源。從光伏產業十年走過的道路來看,中國具備了產業大發展的諸多條件,但還缺乏發展的理性、冷靜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