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NEC 第六屆(2012)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之際,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CREIA)、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CREEC)與德國商會德中生態商務平臺(econet china)于2012年5月17日在滬召開第二屆中德光伏產業合作研討會,探討中德兩國企業界合作的機遇、挑戰與新模式。
在德國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Jan Noether (呂陽)先生和國家氣侯中心主任李俊峰先生的致詞中拉開序幕。會議的上、下午兩場分別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女士和光伏雜志PV Magazine中文版主編Eckhart Gouras先生主持。在論壇第一部分—政策和市場環節,胡潤青女士首先介紹了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太陽能補貼政策:中央的激勵政策分為兩大類,一是針對大型光伏電站,二是針對屋頂光伏系統。針對大型電站,中央給予明確的上網電價標準,針對屋頂光伏應用,現在更多采用的還是初始投資補貼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中央鼓勵項目是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和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胡女士還介紹了中國光伏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她強調,至2011年底,我國裝機總容量達到2.9GW,中國的光伏項目建設速度已經很快,光伏項目的開發業主以五大電力公司為主,他們在電站建設和運營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然而,胡女士也強調,光伏行業未來也可能遇到和風電相似的并網、輸送和消納的問題,電站規劃建設周期遠短于電網,這種發電能力與電網接納能力的不平衡將可能制約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屋頂光伏應用方面,胡女士主要指出了幾點問題:自發自用電能的消納問題,項目檢查和驗收難度的問題,第三方投資的方式與《電力法》相違背的問題,運營管理的問題,以及資金補貼地區差異化的問題。
歐洲光伏協會秘書長Reinhold Buttgereit先生接下來做了報告。他回顧了歐洲光伏市場的發展歷程并預測了各國的市場發展。他認為2012年的德國市場可能會在第一位,而中國排在第二位,并且2012年可能是歐洲領先于全球其他地方的最后一年,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歐洲可能會被其他國家趕超,與亞洲和美國市場一起,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在針對光伏發電價格的提問上,Buttgereit先生指出,光伏今后應該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們不一定要擔心它的價格,而更應關注它的整個市場有多大。市場的問題比價格的問題更值得我們關心。
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促進署的高級官員Tobias Homann先生分析了德國近年來的光伏裝機情況,介紹了德國光伏裝機容量中小型項目所占比例巨大的特點,并探討了德國電價補貼政策及自動化程度高、臨近歐洲許多國家市場等優勢,在看好德國未來光伏市場發展的同時,也支持光伏企業在德國的投資。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的Florian Clement先生對德國市場的發展預測做了補充,他指出,光伏的市場已經歷了一個成功的歷程,進入了一個新的市場發展階段,雖然對工業和投資領域來說還有很大風險,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但德國對光伏產業的中期和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2011年光伏發電已占德國發電總額的3%,2020年德國政府的目標是52GW容量,而那時全球裝機容量將達到110GW。
論壇第二部分以主題報告和嘉賓討論的形式探討了中德光伏市場合作新機遇。德國著名光伏系統開發商沃爾索公司的總裁施睿先生介紹了沃爾索公司在德國光伏電站建設方面的經驗以及中國電站建設中發現的問題,呼吁中德同行積極合作,共同提高電站的建設質量與效率,促進光伏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接下來的嘉賓討論環節,李俊峰主任與中德政府和企業代表就當前市場形勢下企業戰略方向和中德合作方式一一做了發言,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了提問互動。
在論壇第三部分,ib Vogt公司的亞洲事務總監Thomas Markgraf先生為大家介紹了德國在太陽能產品制造中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為企業增加利潤的清潔生產方案和案例。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的Alexander Krenz先生為大家介紹了TÜV南德意志集團在光伏產品質量標準和認證方面的服務。
論壇第四部分以光伏企業和項目的投融資為主題。晶澳太陽能公司的Flink先生為大家講解了其對光伏企業可融資性的研究。可融資性是一個比較新的理念,由于當前光伏企業融資越來越困難,銀行發放貸款的時候更慎重,因此可融資性的理念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提出企業可融資性的四大考核領域:戰略、產品、銷售與財務情況。對于可融資性的有效管理,一定要包括品牌化。當然,可融資性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認證,也不是一個依賴第三方評估的指標,企業和項目的可融資性高低取決于貸款銀行對個案的調查研究,最終融資成功與否還要看銀行盡職審核后的決策。
慕尼黑再保險集團的高級分析師Jan Napiorkowski先生緊接著可融資性的話題介紹了保險業對光伏產品的保險業務模式,再保險集團分析一個項目的風險情況,從一個量化的角度看待項目,對其未來的運轉進行預測,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該項目的可融資性,提高了項目的評級。
接下來,德國HEUSSEN律師事務所的Jan Dittmann博士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富欣女士分別介紹了德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最新政策修訂和紅杉資本在中國清潔技術領域,尤其是太陽能行業的投資企業方向。柏林清潔技術商業園的Timon Meyer先生和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兩河地區投資促進署的羅百韜先生分別介紹了柏林和法蘭克福地區對中國太陽能企業投資德國的支持和鼓勵政策。
本次全天的研討會日程緊湊,氣氛活躍,嘉賓發言精彩,現場聽眾提問也十分踴躍。會議分析了中歐光伏政策環境及市場,探討了未來光伏市場新機遇,介紹了制造企業降本增效的技術方案與產品的質量標準,并為光伏企業和項目的融資進行咨詢與指導。與會嘉賓普遍共識,作為最具潛力的光伏應用國家之一和光伏應用市場最成熟的國家之一,中德兩國在光伏產業的合作將是雙贏的。值得一提的是, 由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CREEC)與德國商會德中生態商務平臺(econet china)聯合發起的中德太陽能產業合作平臺目前致力于推動中德兩國間大型制造商與大型開發商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此舉將有助于解決目前光伏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對于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德國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Jan Noether (呂陽)先生和國家氣侯中心主任李俊峰先生的致詞中拉開序幕。會議的上、下午兩場分別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女士和光伏雜志PV Magazine中文版主編Eckhart Gouras先生主持。在論壇第一部分—政策和市場環節,胡潤青女士首先介紹了中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太陽能補貼政策:中央的激勵政策分為兩大類,一是針對大型光伏電站,二是針對屋頂光伏系統。針對大型電站,中央給予明確的上網電價標準,針對屋頂光伏應用,現在更多采用的還是初始投資補貼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中央鼓勵項目是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和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胡女士還介紹了中國光伏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她強調,至2011年底,我國裝機總容量達到2.9GW,中國的光伏項目建設速度已經很快,光伏項目的開發業主以五大電力公司為主,他們在電站建設和運營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然而,胡女士也強調,光伏行業未來也可能遇到和風電相似的并網、輸送和消納的問題,電站規劃建設周期遠短于電網,這種發電能力與電網接納能力的不平衡將可能制約光伏應用市場的發展。屋頂光伏應用方面,胡女士主要指出了幾點問題:自發自用電能的消納問題,項目檢查和驗收難度的問題,第三方投資的方式與《電力法》相違背的問題,運營管理的問題,以及資金補貼地區差異化的問題。
歐洲光伏協會秘書長Reinhold Buttgereit先生接下來做了報告。他回顧了歐洲光伏市場的發展歷程并預測了各國的市場發展。他認為2012年的德國市場可能會在第一位,而中國排在第二位,并且2012年可能是歐洲領先于全球其他地方的最后一年,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歐洲可能會被其他國家趕超,與亞洲和美國市場一起,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在針對光伏發電價格的提問上,Buttgereit先生指出,光伏今后應該有很強的競爭力,我們不一定要擔心它的價格,而更應關注它的整個市場有多大。市場的問題比價格的問題更值得我們關心。
德國聯邦貿易與投資促進署的高級官員Tobias Homann先生分析了德國近年來的光伏裝機情況,介紹了德國光伏裝機容量中小型項目所占比例巨大的特點,并探討了德國電價補貼政策及自動化程度高、臨近歐洲許多國家市場等優勢,在看好德國未來光伏市場發展的同時,也支持光伏企業在德國的投資。
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院的Florian Clement先生對德國市場的發展預測做了補充,他指出,光伏的市場已經歷了一個成功的歷程,進入了一個新的市場發展階段,雖然對工業和投資領域來說還有很大風險,政策走向尚不明朗,但德國對光伏產業的中期和長期發展持樂觀態度。2011年光伏發電已占德國發電總額的3%,2020年德國政府的目標是52GW容量,而那時全球裝機容量將達到110GW。
論壇第二部分以主題報告和嘉賓討論的形式探討了中德光伏市場合作新機遇。德國著名光伏系統開發商沃爾索公司的總裁施睿先生介紹了沃爾索公司在德國光伏電站建設方面的經驗以及中國電站建設中發現的問題,呼吁中德同行積極合作,共同提高電站的建設質量與效率,促進光伏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接下來的嘉賓討論環節,李俊峰主任與中德政府和企業代表就當前市場形勢下企業戰略方向和中德合作方式一一做了發言,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了提問互動。
在論壇第三部分,ib Vogt公司的亞洲事務總監Thomas Markgraf先生為大家介紹了德國在太陽能產品制造中提高能效、降低成本,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為企業增加利潤的清潔生產方案和案例。TÜV南德意志集團大中華區的Alexander Krenz先生為大家介紹了TÜV南德意志集團在光伏產品質量標準和認證方面的服務。
論壇第四部分以光伏企業和項目的投融資為主題。晶澳太陽能公司的Flink先生為大家講解了其對光伏企業可融資性的研究。可融資性是一個比較新的理念,由于當前光伏企業融資越來越困難,銀行發放貸款的時候更慎重,因此可融資性的理念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提出企業可融資性的四大考核領域:戰略、產品、銷售與財務情況。對于可融資性的有效管理,一定要包括品牌化。當然,可融資性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認證,也不是一個依賴第三方評估的指標,企業和項目的可融資性高低取決于貸款銀行對個案的調查研究,最終融資成功與否還要看銀行盡職審核后的決策。
慕尼黑再保險集團的高級分析師Jan Napiorkowski先生緊接著可融資性的話題介紹了保險業對光伏產品的保險業務模式,再保險集團分析一個項目的風險情況,從一個量化的角度看待項目,對其未來的運轉進行預測,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該項目的可融資性,提高了項目的評級。
接下來,德國HEUSSEN律師事務所的Jan Dittmann博士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富欣女士分別介紹了德國可再生能源法的最新政策修訂和紅杉資本在中國清潔技術領域,尤其是太陽能行業的投資企業方向。柏林清潔技術商業園的Timon Meyer先生和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兩河地區投資促進署的羅百韜先生分別介紹了柏林和法蘭克福地區對中國太陽能企業投資德國的支持和鼓勵政策。
本次全天的研討會日程緊湊,氣氛活躍,嘉賓發言精彩,現場聽眾提問也十分踴躍。會議分析了中歐光伏政策環境及市場,探討了未來光伏市場新機遇,介紹了制造企業降本增效的技術方案與產品的質量標準,并為光伏企業和項目的融資進行咨詢與指導。與會嘉賓普遍共識,作為最具潛力的光伏應用國家之一和光伏應用市場最成熟的國家之一,中德兩國在光伏產業的合作將是雙贏的。值得一提的是, 由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家俱樂部(CREEC)與德國商會德中生態商務平臺(econet china)聯合發起的中德太陽能產業合作平臺目前致力于推動中德兩國間大型制造商與大型開發商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此舉將有助于解決目前光伏發展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對于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