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馨月 世紀新能源網
最近網上流傳個段子,說是“技術人員陪銷售去打獵,技術開車,把銷售送到目的地,銷售下車去尋找獵物,不一會拼命跑回來,大喊救命,后面一個兇猛的野獸正追過來。技術趕緊開車門要拉銷售逃跑,銷售沒上車,野獸卻鉆到車里,銷售關上車門,對技術說你把它弄死,我去引一個更大的過來。”
縱觀現在國內光伏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似乎與段子中的銷售如出一轍——聽到光伏市場發展快“獵物”多便加大關注;學個一知半解開始帶著各種糖衣包裝的優惠政策去吸引光伏企業入駐本地;得手后發現趕上行業低谷進賬竟不如愿,于是本就饑渴難耐的立即顯出茹毛飲血的野蠻一面,呼朋引伴帶來各路“志同道合”者前來打劫;若是賬面還算充裕的便開始對有潛力的企業“保姆式”的扶持,期待政績利潤“雙豐收”。被堵在車里的光伏企業遇到毫無掩飾的“吸血鬼”只能努力把自己練得更加皮糙肉厚,任你尖牙利嘴也別想從我這掛掉半分皮肉;若是遇到把他們堵車里后還好言相勸的政府,那些被“捧在手心上”的企業則多半忘了東南西北,多快好省的如政府所愿開始產能大躍進。于是,地方政府望著在其不懈努力下鋪滿自己轄區的電池板們興奮不已。
這不是在聳人聽聞。據記載,截至2009年上半年,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國各地表示將要“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就已經超過17個;到2010年8月,全國新能源產業基地的數量已超過100個;而如今,國內光伏市場已積壓雪藏有近10GW的發電組件。并且隨著口號喊響,各地圈地運動也風靡一時,產量驟增。如今隨著各路記者深入曝光和政府自己掩飾不力等原因,青海的電站曬太陽,江西的賽維被“包養”,太陽山的項目遭“哄搶”,綏化的寶利跑路忙……種種負面新聞一下子將許多地方政府推到風口浪尖上。另有爆料稱,很多政府官員在調查光伏市場時還不知道多晶硅是什么,但卻指名要做多晶硅企業。如此狂熱,令人膽戰心驚。
總是被故意“曲解”的國家政策
國家說要大力開展新能源,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到了地方政府那里,六大轉型措施都被按照自己的利益模式同樣 “被轉型”。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行業,光伏榜上有名自然可以追捧;進一步促進持中小型企業發展,光伏企業和項目不管優良先一網打盡再說;打好節能減排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所以要多多生產光伏產品為了持久提供新型能源而未雨綢繆……
其實,有了歐洲光伏發展的前車之鑒,有了風電行業遭遇“窩電”的反面教材,中央政府對于光伏的發展一直采取極為嚴謹的態度,不希望這個潛力巨大的優秀行業也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國家的目標是,可再生能源將在2030年能發揮“重要替代”作用;2050才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其收購目標也有明確表示,希望國內光伏產能與國家接受程度相匹配。因為無論是技術還是發電成本來看,光伏的前進之路還有空間可以發展。怎奈“經驗豐富”的地方政府卻不在乎國家的苦心,不在乎自己在一個行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擔當的責任。在大多數地方官員的眼里,也許只有寫到賬面上和對上報告中GDP的數字不斷攀升,才能稱得上激動人心。
被“狼外婆”盯上的“小紅帽”
對于很多如饑似渴的地方政府,選擇當年風光一時的光伏產業來投資,的確益處頗多。首先,國家經濟轉型需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所以對光伏的熱情更是在彰顯響應國家號召的一片赤誠,對老百姓可以宣稱示范工程是為了日后的惠民,在政績方面向上也有交代。其次,光伏井噴讓眾多地方官員看到這座看似根基深厚的金礦,暫且不說是為民獲利還是為己獲利,總之引進伏企業入駐,似乎就是得到挖礦的鏟子,就待自己動手收金子了。不必考慮迎來的是“佛”還是“鬼”,叫光伏就行;不必考慮帶來的是清潔還是污染,有錢掙就成;不必考慮產量是否會過剩,生產線運作就搞定。
而被這些“狼外婆”盯上的光伏“小紅帽”們,有的是具備國家成分的大型企業,因此項目實施起來也還算勝利,但是免不了還是被地方政府揩去點油水。至于大多數“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只能靠自己雙手奮斗的民企們,一旦落網便成刀俎上的魚肉了。他們滿懷信心踏入此行,無論是自律性強的企業,還是本就不安分的公司,一旦遇到地方政府描述的天花亂墜的優惠政策,便飄飄然的跟著陶醉在對未來的美好暢想中。那些當年哭天搶地求政府接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身份的倏忽轉換讓整個光伏行業都跟著沾沾自喜起來。是的,此時地方政府沒有致力于帶動這個還很年輕氣盛的行業理智發展,反而熱衷于為其畫出一個比一個有誘惑力的大餅。
車門一關,出路在哪
對于那些地處偏遠荒地的電站項目來說,答應的補助可以一拖再拖;申報補償的手續可以頻頻設卡;曾經并未告知的各項稅收也紛紛去電站“探望”——既然你電站建在這了,還能長腿跑了不成?
對于那些被政府連哄帶騙到某地開始投資建廠的光伏企業來說,慢慢便發現政府叫他們來不是為了指導他們發展,規范他們生長環境,協助他們解決并網困難的,而是敦促他們加緊生產,干預他們企業經營,偷瞄他們資金進賬。發展迅速的大型企業趁地方政府陶醉于所創政績之時成功將二者拴在一根繩上;還處于成長的迷茫中的中小型企業只能一邊自謀出路消化那些被政府“鼓勵”出來的產能,一邊應付來自源源不斷被政府喚來的良莠不齊的新企業的沖擊。如此惡性循環,被憋在車門里的光伏企業究竟如何是好?
都說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那么,請看看你周圍的車窗吧,也許那里便是你擺脫桎梏的途徑。
首先,車窗沒有門大,是在提示企業們放下身段腳踏實地。
光伏行業剛剛在國內發展伊始,中國光伏企業就迅速展現出其驚人的爆發力,立即攬下組件業的半壁江山,令那些光伏“前輩國”們刮目相看。于是,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浮躁之風也彌漫開來。無論是物質上過剩的產能,還是心理上膨脹的自信,都為光伏業的發展路障埋下伏筆。無論是行業元老們,還是為了光伏光鮮外表而入行的企業,都該是靜下心來調整疾馳腳步的時候了。地方政府瘋狂助推固然是促使不景氣的行業現狀的原因之一,但是企業的盲從以及僥幸心理難道就可以忽略嗎?因此,只要是為了更加長遠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企業都應戒掉只顧做大的“毒癮”。就像阿特斯甘于在多晶硅利益暴漲階段不去涉足,只是保持15%至20%的相對“微利”,因此逃過硅片價格下跌時帶來的重創,這種清醒應該是所有企業該借鑒的。
其次,車窗的方正,是在告誡光伏企業們要自律自強。
由于光伏產業的相關法律還在不斷醞釀之中,因此行業自律便是目前光伏企業要遵循的游戲規則。地方政府選擇光伏做獵物也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弱點暴露,讓其覺得有機可圖。因此,想變強先自律,嚴格保證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受行業糟粕的低價競爭所拖累,公平合理的發展,嚴格遵照環境保護的要求,先將自己完善的“百毒不侵”,自然會將他人的左右程度降到最小。而接下來的自強,便化被動為主動,在被政府“綁架”之時有底牌可亮。增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地方政府的規劃要靈活接受,而非逆來順受。
最后,車窗的透明。是在告訴企業往往看上去有安全感的厚重車門,卻不如能看得見背后風光的小小車窗更加真實。
在一個政治與經濟結合過度緊密的特殊市場環境里,政府身份似乎讓人看了更有安全感。但是,經濟必然會以市場為主導,過度崇拜政治帶來的方便快捷,只會溺死于眼前的安樂之中。地方政府不是萬能的,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偉岸,而真正有能力主導行業發展的恰恰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和廣闊的市場藍海。因此,打著尋求政治庇護“小算盤”的企業們也該清醒了,過分的信任所謂權威和主動地投懷送抱都是在偏離行業發展的主路。
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
如果地方政府仍未警覺,那么在光伏產業行駛的大路上,似乎也應該立上這樣的警示牌:“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如此諷刺的場景若是真的出現,地方政府是否該反思了呢?
反思之一:認清自身職責,為自己頭上澆一盆涼水。
地方政府本應對所轄企業的發展起到監督協調的作用,而非一味的“主導”。無論對光伏企業是扶持還是榨干,地方政府拿出去和收回來的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不能縱容其肆意妄為。因此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基礎應是符合百姓的利益。發展新能源有益于人們是毋庸質疑的,但是良田尚有雜草,政府不應只顧拔苗助長而忽視雜草的破壞性。因此,在引進光伏項目時要客觀全面的規劃其發展方向,有協助也有限制:對企業和項目引進的門檻要適度,不能低到沒有底線;對于生產中有污染的無良企業應該毫不留情的根除,對于借機圈地的企業也應有所規范,而不能受一時利益蒙蔽而包庇;對于向企業的扶植政策尤其財政部分應適度透明化,接受民眾監督,避免因為自己的過分溺愛,最后投資一去不回,更不能讓路條成為政府謀利的工具;對于企業發展道路應適當指導而非“主導”,不能用政治因素過多干擾企業前行。
反思之二:指導新興行業,先要自己成為專家
目前內憂外患的光伏行業仿佛進入了“瓶頸期”,行情的持續下跌讓還不會走路就已經會跑步的光伏行業陷入茫然之中。一直只是坐享其成的地方政府難道還在以門外漢的身份看熱鬧嗎?因此地方政府更應該比企業更加高瞻遠矚,而非將政府也做成“企業”與之爭利。 大的方面,對于光伏行業,地方政府理應比身處其中的企業對其了解的更為深刻全面,同時也要準確理解國家政策并協助實施,而不是拿自己的利益標準去解讀國家標準。細節方面,地方政府要多了解行業相關的技術、管理等內容,協助光伏行業逐漸擺脫“三頭在外”的困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內并網難題的解決。
如果本該良性互動的雙方卻被利益的鏈條牽線搭橋,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許多地方政府已經為自己的狂熱而付出慘重代價,接下來的行程也該清醒清醒,揮手告別自己的黃粱一夢,別再把自己的“車”變成光伏行業的“牢籠”,而是伴隨這個還很稚嫩的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
版權所有: 世紀新能源網, 本稿件為世紀新能源網原創稿件,未經世紀新能源網書面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引用。違者世紀新能源網將依法追究責任。編輯部郵箱news@ne21.com; 電話86-431-89906510;89906520
最近網上流傳個段子,說是“技術人員陪銷售去打獵,技術開車,把銷售送到目的地,銷售下車去尋找獵物,不一會拼命跑回來,大喊救命,后面一個兇猛的野獸正追過來。技術趕緊開車門要拉銷售逃跑,銷售沒上車,野獸卻鉆到車里,銷售關上車門,對技術說你把它弄死,我去引一個更大的過來。”
縱觀現在國內光伏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似乎與段子中的銷售如出一轍——聽到光伏市場發展快“獵物”多便加大關注;學個一知半解開始帶著各種糖衣包裝的優惠政策去吸引光伏企業入駐本地;得手后發現趕上行業低谷進賬竟不如愿,于是本就饑渴難耐的立即顯出茹毛飲血的野蠻一面,呼朋引伴帶來各路“志同道合”者前來打劫;若是賬面還算充裕的便開始對有潛力的企業“保姆式”的扶持,期待政績利潤“雙豐收”。被堵在車里的光伏企業遇到毫無掩飾的“吸血鬼”只能努力把自己練得更加皮糙肉厚,任你尖牙利嘴也別想從我這掛掉半分皮肉;若是遇到把他們堵車里后還好言相勸的政府,那些被“捧在手心上”的企業則多半忘了東南西北,多快好省的如政府所愿開始產能大躍進。于是,地方政府望著在其不懈努力下鋪滿自己轄區的電池板們興奮不已。
這不是在聳人聽聞。據記載,截至2009年上半年,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全國各地表示將要“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就已經超過17個;到2010年8月,全國新能源產業基地的數量已超過100個;而如今,國內光伏市場已積壓雪藏有近10GW的發電組件。并且隨著口號喊響,各地圈地運動也風靡一時,產量驟增。如今隨著各路記者深入曝光和政府自己掩飾不力等原因,青海的電站曬太陽,江西的賽維被“包養”,太陽山的項目遭“哄搶”,綏化的寶利跑路忙……種種負面新聞一下子將許多地方政府推到風口浪尖上。另有爆料稱,很多政府官員在調查光伏市場時還不知道多晶硅是什么,但卻指名要做多晶硅企業。如此狂熱,令人膽戰心驚。
總是被故意“曲解”的國家政策
國家說要大力開展新能源,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到了地方政府那里,六大轉型措施都被按照自己的利益模式同樣 “被轉型”。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行業,光伏榜上有名自然可以追捧;進一步促進持中小型企業發展,光伏企業和項目不管優良先一網打盡再說;打好節能減排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所以要多多生產光伏產品為了持久提供新型能源而未雨綢繆……
其實,有了歐洲光伏發展的前車之鑒,有了風電行業遭遇“窩電”的反面教材,中央政府對于光伏的發展一直采取極為嚴謹的態度,不希望這個潛力巨大的優秀行業也會“一失足成千古恨”。國家的目標是,可再生能源將在2030年能發揮“重要替代”作用;2050才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其收購目標也有明確表示,希望國內光伏產能與國家接受程度相匹配。因為無論是技術還是發電成本來看,光伏的前進之路還有空間可以發展。怎奈“經驗豐富”的地方政府卻不在乎國家的苦心,不在乎自己在一個行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擔當的責任。在大多數地方官員的眼里,也許只有寫到賬面上和對上報告中GDP的數字不斷攀升,才能稱得上激動人心。
被“狼外婆”盯上的“小紅帽”
對于很多如饑似渴的地方政府,選擇當年風光一時的光伏產業來投資,的確益處頗多。首先,國家經濟轉型需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所以對光伏的熱情更是在彰顯響應國家號召的一片赤誠,對老百姓可以宣稱示范工程是為了日后的惠民,在政績方面向上也有交代。其次,光伏井噴讓眾多地方官員看到這座看似根基深厚的金礦,暫且不說是為民獲利還是為己獲利,總之引進伏企業入駐,似乎就是得到挖礦的鏟子,就待自己動手收金子了。不必考慮迎來的是“佛”還是“鬼”,叫光伏就行;不必考慮帶來的是清潔還是污染,有錢掙就成;不必考慮產量是否會過剩,生產線運作就搞定。
而被這些“狼外婆”盯上的光伏“小紅帽”們,有的是具備國家成分的大型企業,因此項目實施起來也還算勝利,但是免不了還是被地方政府揩去點油水。至于大多數“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只能靠自己雙手奮斗的民企們,一旦落網便成刀俎上的魚肉了。他們滿懷信心踏入此行,無論是自律性強的企業,還是本就不安分的公司,一旦遇到地方政府描述的天花亂墜的優惠政策,便飄飄然的跟著陶醉在對未來的美好暢想中。那些當年哭天搶地求政府接納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如今身份的倏忽轉換讓整個光伏行業都跟著沾沾自喜起來。是的,此時地方政府沒有致力于帶動這個還很年輕氣盛的行業理智發展,反而熱衷于為其畫出一個比一個有誘惑力的大餅。
車門一關,出路在哪
對于那些地處偏遠荒地的電站項目來說,答應的補助可以一拖再拖;申報補償的手續可以頻頻設卡;曾經并未告知的各項稅收也紛紛去電站“探望”——既然你電站建在這了,還能長腿跑了不成?
對于那些被政府連哄帶騙到某地開始投資建廠的光伏企業來說,慢慢便發現政府叫他們來不是為了指導他們發展,規范他們生長環境,協助他們解決并網困難的,而是敦促他們加緊生產,干預他們企業經營,偷瞄他們資金進賬。發展迅速的大型企業趁地方政府陶醉于所創政績之時成功將二者拴在一根繩上;還處于成長的迷茫中的中小型企業只能一邊自謀出路消化那些被政府“鼓勵”出來的產能,一邊應付來自源源不斷被政府喚來的良莠不齊的新企業的沖擊。如此惡性循環,被憋在車門里的光伏企業究竟如何是好?
都說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那么,請看看你周圍的車窗吧,也許那里便是你擺脫桎梏的途徑。
首先,車窗沒有門大,是在提示企業們放下身段腳踏實地。
光伏行業剛剛在國內發展伊始,中國光伏企業就迅速展現出其驚人的爆發力,立即攬下組件業的半壁江山,令那些光伏“前輩國”們刮目相看。于是,行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浮躁之風也彌漫開來。無論是物質上過剩的產能,還是心理上膨脹的自信,都為光伏業的發展路障埋下伏筆。無論是行業元老們,還是為了光伏光鮮外表而入行的企業,都該是靜下心來調整疾馳腳步的時候了。地方政府瘋狂助推固然是促使不景氣的行業現狀的原因之一,但是企業的盲從以及僥幸心理難道就可以忽略嗎?因此,只要是為了更加長遠可持續的發展,任何企業都應戒掉只顧做大的“毒癮”。就像阿特斯甘于在多晶硅利益暴漲階段不去涉足,只是保持15%至20%的相對“微利”,因此逃過硅片價格下跌時帶來的重創,這種清醒應該是所有企業該借鑒的。
其次,車窗的方正,是在告誡光伏企業們要自律自強。
由于光伏產業的相關法律還在不斷醞釀之中,因此行業自律便是目前光伏企業要遵循的游戲規則。地方政府選擇光伏做獵物也是因為這個行業的弱點暴露,讓其覺得有機可圖。因此,想變強先自律,嚴格保證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受行業糟粕的低價競爭所拖累,公平合理的發展,嚴格遵照環境保護的要求,先將自己完善的“百毒不侵”,自然會將他人的左右程度降到最小。而接下來的自強,便化被動為主動,在被政府“綁架”之時有底牌可亮。增加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對地方政府的規劃要靈活接受,而非逆來順受。
最后,車窗的透明。是在告訴企業往往看上去有安全感的厚重車門,卻不如能看得見背后風光的小小車窗更加真實。
在一個政治與經濟結合過度緊密的特殊市場環境里,政府身份似乎讓人看了更有安全感。但是,經濟必然會以市場為主導,過度崇拜政治帶來的方便快捷,只會溺死于眼前的安樂之中。地方政府不是萬能的,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偉岸,而真正有能力主導行業發展的恰恰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和廣闊的市場藍海。因此,打著尋求政治庇護“小算盤”的企業們也該清醒了,過分的信任所謂權威和主動地投懷送抱都是在偏離行業發展的主路。
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
如果地方政府仍未警覺,那么在光伏產業行駛的大路上,似乎也應該立上這樣的警示牌:“地方政府出沒,請注意”。如此諷刺的場景若是真的出現,地方政府是否該反思了呢?
反思之一:認清自身職責,為自己頭上澆一盆涼水。
地方政府本應對所轄企業的發展起到監督協調的作用,而非一味的“主導”。無論對光伏企業是扶持還是榨干,地方政府拿出去和收回來的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不能縱容其肆意妄為。因此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基礎應是符合百姓的利益。發展新能源有益于人們是毋庸質疑的,但是良田尚有雜草,政府不應只顧拔苗助長而忽視雜草的破壞性。因此,在引進光伏項目時要客觀全面的規劃其發展方向,有協助也有限制:對企業和項目引進的門檻要適度,不能低到沒有底線;對于生產中有污染的無良企業應該毫不留情的根除,對于借機圈地的企業也應有所規范,而不能受一時利益蒙蔽而包庇;對于向企業的扶植政策尤其財政部分應適度透明化,接受民眾監督,避免因為自己的過分溺愛,最后投資一去不回,更不能讓路條成為政府謀利的工具;對于企業發展道路應適當指導而非“主導”,不能用政治因素過多干擾企業前行。
反思之二:指導新興行業,先要自己成為專家
目前內憂外患的光伏行業仿佛進入了“瓶頸期”,行情的持續下跌讓還不會走路就已經會跑步的光伏行業陷入茫然之中。一直只是坐享其成的地方政府難道還在以門外漢的身份看熱鬧嗎?因此地方政府更應該比企業更加高瞻遠矚,而非將政府也做成“企業”與之爭利。 大的方面,對于光伏行業,地方政府理應比身處其中的企業對其了解的更為深刻全面,同時也要準確理解國家政策并協助實施,而不是拿自己的利益標準去解讀國家標準。細節方面,地方政府要多了解行業相關的技術、管理等內容,協助光伏行業逐漸擺脫“三頭在外”的困境,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國內并網難題的解決。
如果本該良性互動的雙方卻被利益的鏈條牽線搭橋,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許多地方政府已經為自己的狂熱而付出慘重代價,接下來的行程也該清醒清醒,揮手告別自己的黃粱一夢,別再把自己的“車”變成光伏行業的“牢籠”,而是伴隨這個還很稚嫩的行業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
版權所有: 世紀新能源網, 本稿件為世紀新能源網原創稿件,未經世紀新能源網書面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引用。違者世紀新能源網將依法追究責任。編輯部郵箱news@ne21.com; 電話86-431-89906510;8990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