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一位光伏企業員工的QQ簽名修改為:行業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在那之前,阿特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瞿曉鏵也表示,中國光伏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時刻。
絕非危言聳聽。
實際上,看一看在美國上市的眾多國內光伏企業發布的2012年度第一季度財報,就已經是哀聲一片了。受市場低迷態勢影響,這些產值與市值曾經高達百億的光伏企業,包括江西賽維、尚德電力、晶科能源、韓華新能源、英利綠色能源、昱輝光能、晶澳太陽能、常州天合光能、阿斯特太陽能和大全新能源,在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全部虧損。其中江西賽維虧損達1.85億美元,尚德電力虧損1.33億美元,晶科新能源虧損5660萬美元,韓華虧損4820萬美元,英利虧損4500萬美元,昱輝虧損4020萬美元,天合虧損2980萬美元,阿特斯虧損2130萬美元。
也就是說,上述10家光伏企業僅一季度就虧損了6.12億美元。
美歐雙反調查由于大量企業倒閉
對光伏生產廠家來說,形勢的發展是災難性的。
而在2010年,形勢似乎還一片大好。在這被稱為光伏行業“最賺錢的一年”里,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賺得盤滿缽盈。同時,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以往被認為高不可攀的平價上網的夢想似乎越來越接近于現實了。
這顯示出,光伏發電的前景遠大,因此所有行內與行外的人對此都十分樂觀。
但是自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后,形勢便急轉直下。
今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公布初裁結果,決定對中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生產的電池征收約31%的反傾銷關稅,對中國小型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征收高達250%的關稅。
美國的“雙反”調查仍在繼續,來自歐洲的“反傾銷”危機接踵而來。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新成立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正式發表聲明稱,該組織已經向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提起訴訟。
SolarWorld副總裁,EUProSun主席MilanNitzschke表示,“我們篤信歐洲太陽能產業的未來,因此我們在本周正式請求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太陽能制造商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展開調查。中國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占據了歐洲80%的光伏市場。由于中國廠商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非法傾銷,歐洲光伏制造商空有一身技藝,卻在家門口被聲聲擊敗。”
如此說法的背景是,其時歐洲的經濟正面臨極大的困難。而在光伏行業,包括德國第一大光伏公司Q-Cells,以及其他曾輝煌一時的光伏企業,Sovello、Solon、Solar Millenium都登上了德國破產光伏企業的名單,此外還有大量中小企業倒閉,而這些企業都把責任歸咎為來自中國的低價光伏產品的競爭。
輸美產品價格不降反升
原本,在美國已經做出反傾銷初裁之后,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數量應該會大幅減少,美國本土的光伏供需短暫失衡后,價格應該會上升。但令人尷尬的是,中國銷售的光伏組件價格仍在下跌。在6月份,組件價格從初裁時的每瓦0.9美元,已跌至每瓦0.75美元了。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由于處于極度絕望的境地,那些特別困難的企業采取了激進的降價措施。
而這卻足以讓歐盟當做榜樣。因為看似即便美國在雙反調查的初裁中對中國企業成功征收了31%-250%的高稅,對市場的影響看來也并不嚴重,使得歐盟更有底氣提出類似的對華“雙反”。
在政治上,環境對中國光伏企業似乎也很不利,7月20日,德國環境部部長Peter Altmaier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給予光伏企業以金融支持,價格戰導致很多德國光伏企業陷入艱難求生狀態。“必須公平地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反傾銷程序或是確保公平的途徑之一。”
由于經濟的蕭條,歐盟各國普遍財力不足,雙反增加的稅收正好可以充實下歐盟各國本來空癟的錢包。
從過去的案例來看,此次歐洲太陽能板廠商指控中企在歐傾銷若被歐盟立案,中國企業最終被裁定為傾銷的概率很大。
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品市場。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也格外重大,正是它培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與輝煌,至今中國光伏產品仍有約60%輸往歐洲。業界普遍預測,若歐盟雙反成功,中國企業很可能將喪失在歐盟市場的優勢,這將置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空前的危機境地,大量的中小企業會倒閉關門,與此同時,本已困難無比的國內一線光伏企業也將會有半數陷入到破產困境。
而假如歐盟最終決定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則涉案金額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也將是中歐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爭端。
因此歐盟的這一裁決,對中國眾多光伏企業來說,已到山窮水盡的境地。
產能是否已經過剩
對于當前的困難局面,智信中國低碳總裁郭信麟在接受和訊網連線時表示,問題不僅僅是美歐的雙反,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光伏行業產能的過剩。
他認為,在光伏行情好的時候,大群人涌入到了這個行業,而這些新成員大都較為盲目,根本沒做長遠打算,只想早分一杯羹,這是造成當今光伏行業困境的根本原因。
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量約為27吉瓦,光伏產能卻超過了50吉瓦。其中,僅中國自己就至少擁有30吉瓦以上的產能。
2006年時,江蘇全省的光伏相關企業只有不到100家,而到2011年年底,這個數字已激增到了1100家。
當然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某光伏企業管理人員就稱,就光伏發電的應用前景來說,未來需安裝的光伏電站還多著很,甚至“這點產能根本不值一提。”
“如今光伏企業面臨的困難局面,不是由于光伏企業無能,而恰恰因為太能干了,我們有著同行業全球最高的勞動生產率,有著最先進的上次工藝和技術,處于行業最頂尖的企業當中”。此前在接受和訊網連線時,阿特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也這樣認為,“外部的環境是我們無法把握的,我們只能努力爭取,并在此期間,盡力做好自己企業的事情”。
“今年的出貨量總體來說并沒有多少下降,只是由于單價降低,毛利降低,造成了如今這樣的局面。” 瞿曉鏵表示。
由于對電池片和組件企業的財務狀況不再信任,上游原料供應商將賒銷改為現金交易,增加了下游光伏組件廠商現金流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下游光伏組件廠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給客戶的結算周期就會放長一點。雙方面的原因讓光伏企業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哪些企業更危險
“中國的光伏行業必須要經過一場比較大的整合,淘汰弱勢企業,最終可能剩下的4、5家大廠商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郭信麟表示。
在看來將面臨淘汰的企業中,江西賽維首當其沖。其高達60億美元的負債,以及相對資產額87.7%的負債率,同時營收不斷下滑,旗下工廠大多數都已停產,雖然政府正在全力救助,但糟糕的外部環境,讓其看來已經很難再回天。
除賽維之外,無錫尚德電力的處境也極其危險。
尚德曾有著極其輝煌的過去,過去10年的光伏產業黃金期,不僅令尚德電力從無錫小廠一躍而至全國第一、全球第四大龍頭企業,同時也把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推上了2006年的中國首富的寶座。
但負債率過高、短期債務危機、遭遇反擔保欺詐,正在成壓垮無錫尚德。公司2011年四季度負債總額為36億美元,負債率79%;短期債務已對運營和現金流造成巨大影響。2011年底,尚德短期借債從2007年3.21億美元攀升至15.73億美元。現金和短期借債比由1.62急劇下降至0.31;今年7月底曝光的擔保欺詐案,更是使公司財務瀕臨崩潰,該公司必須在明年償還約5.4億美元的債務,如果被迫履行所有的貸款擔保,該公司還將進一步欠下近6.8億美元的債務。
據行業人士爆料,目前無錫尚德在對外付款時已經非常艱難。尚德的一大錯誤在于2008年高位囤積過多晶硅,隨后多晶硅的價格從400多美元/公斤一路下跌至20美元/公斤以下,導致公司的損失巨大。
而在光伏行情特別好的2010年,又由于尚德電力在薄膜太陽能等領域的兩次巨大的投資失誤,導致尚德不僅未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2011年更是出現高達10億美元的巨虧。
為此美國一家投行Maxim Group的分析師8月1日給予尚德電力“賣出”評級,并把尚德股票的目標價由0.5美元下調至0美元。上述分析師稱:“尚德唯一的辦法是破產重組,而它的股票分文不值。”
除賽維和尚德之外,在美上市的大型光伏企業中,晶科能源和韓華新能源由于市場份額原本就較小,營收偏低,而虧損同樣巨大,且較高的債務負擔,同時由于產品競爭力偏低,也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
中日市場成救命稻草
當然,對光伏企業來說,好消息也有一些。首先作為國家新興能源行業,中國正在加緊推出針對光伏產業規劃調整,以提振目前陷入低迷的光伏行業發展。
實際上,為了恢復光伏廠商的信心,中國已經將長期光伏裝機目標翻番,到2020年達到50GW。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將力挺國內光伏產業。
所以,在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光伏裝機將是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2012年下半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預計將快速增長,未來兩年新增裝機超過10GW。
另外,好消息還有,目前中國一半以上地區的實際光伏發電成本已低于全國工商業用電平均電價。問題在于,國家電網并沒有對光伏發電的上網放開,導致光伏發電在中國應用推進仍然相當緩慢。
除中國之外,日本被認為是另一個正在逐漸釋放出潛力的市場。由于對核電發展的巨大反對聲,為了彌補缺口,2012年7月,日本推出了公用事業綠色投資稅費減免法案,希望加強光伏發電在日本國內的發展。因為日本國內的需求大增,所以日本光伏產品出口在減少,而進口激增。
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光伏制造廠商正考慮放棄原有的商業策略,從全部在日本生產轉向合同外包。
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都看準了這一機會。
絕非危言聳聽。
實際上,看一看在美國上市的眾多國內光伏企業發布的2012年度第一季度財報,就已經是哀聲一片了。受市場低迷態勢影響,這些產值與市值曾經高達百億的光伏企業,包括江西賽維、尚德電力、晶科能源、韓華新能源、英利綠色能源、昱輝光能、晶澳太陽能、常州天合光能、阿斯特太陽能和大全新能源,在境外上市光伏企業全部虧損。其中江西賽維虧損達1.85億美元,尚德電力虧損1.33億美元,晶科新能源虧損5660萬美元,韓華虧損4820萬美元,英利虧損4500萬美元,昱輝虧損4020萬美元,天合虧損2980萬美元,阿特斯虧損2130萬美元。
也就是說,上述10家光伏企業僅一季度就虧損了6.12億美元。
美歐雙反調查由于大量企業倒閉
對光伏生產廠家來說,形勢的發展是災難性的。
而在2010年,形勢似乎還一片大好。在這被稱為光伏行業“最賺錢的一年”里,幾乎所有的光伏企業都賺得盤滿缽盈。同時,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以往被認為高不可攀的平價上網的夢想似乎越來越接近于現實了。
這顯示出,光伏發電的前景遠大,因此所有行內與行外的人對此都十分樂觀。
但是自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后,形勢便急轉直下。
今年5月份,美國商務部公布初裁結果,決定對中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生產的電池征收約31%的反傾銷關稅,對中國小型太陽能電池板供應商征收高達250%的關稅。
美國的“雙反”調查仍在繼續,來自歐洲的“反傾銷”危機接踵而來。7月24日,以SolarWorld為首新成立的歐洲光伏制造商聯盟EUProSun正式發表聲明稱,該組織已經向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光伏制造商的傾銷行為提起訴訟。
SolarWorld副總裁,EUProSun主席MilanNitzschke表示,“我們篤信歐洲太陽能產業的未來,因此我們在本周正式請求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太陽能制造商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展開調查。中國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占據了歐洲80%的光伏市場。由于中國廠商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非法傾銷,歐洲光伏制造商空有一身技藝,卻在家門口被聲聲擊敗。”
如此說法的背景是,其時歐洲的經濟正面臨極大的困難。而在光伏行業,包括德國第一大光伏公司Q-Cells,以及其他曾輝煌一時的光伏企業,Sovello、Solon、Solar Millenium都登上了德國破產光伏企業的名單,此外還有大量中小企業倒閉,而這些企業都把責任歸咎為來自中國的低價光伏產品的競爭。
輸美產品價格不降反升
原本,在美國已經做出反傾銷初裁之后,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數量應該會大幅減少,美國本土的光伏供需短暫失衡后,價格應該會上升。但令人尷尬的是,中國銷售的光伏組件價格仍在下跌。在6月份,組件價格從初裁時的每瓦0.9美元,已跌至每瓦0.75美元了。
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由于處于極度絕望的境地,那些特別困難的企業采取了激進的降價措施。
而這卻足以讓歐盟當做榜樣。因為看似即便美國在雙反調查的初裁中對中國企業成功征收了31%-250%的高稅,對市場的影響看來也并不嚴重,使得歐盟更有底氣提出類似的對華“雙反”。
在政治上,環境對中國光伏企業似乎也很不利,7月20日,德國環境部部長Peter Altmaier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稱,中國給予光伏企業以金融支持,價格戰導致很多德國光伏企業陷入艱難求生狀態。“必須公平地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反傾銷程序或是確保公平的途徑之一。”
由于經濟的蕭條,歐盟各國普遍財力不足,雙反增加的稅收正好可以充實下歐盟各國本來空癟的錢包。
從過去的案例來看,此次歐洲太陽能板廠商指控中企在歐傾銷若被歐盟立案,中國企業最終被裁定為傾銷的概率很大。
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品市場。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也格外重大,正是它培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與輝煌,至今中國光伏產品仍有約60%輸往歐洲。業界普遍預測,若歐盟雙反成功,中國企業很可能將喪失在歐盟市場的優勢,這將置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空前的危機境地,大量的中小企業會倒閉關門,與此同時,本已困難無比的國內一線光伏企業也將會有半數陷入到破產困境。
而假如歐盟最終決定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則涉案金額將超過200億美元,這也將是中歐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爭端。
因此歐盟的這一裁決,對中國眾多光伏企業來說,已到山窮水盡的境地。
產能是否已經過剩
對于當前的困難局面,智信中國低碳總裁郭信麟在接受和訊網連線時表示,問題不僅僅是美歐的雙反,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光伏行業產能的過剩。
他認為,在光伏行情好的時候,大群人涌入到了這個行業,而這些新成員大都較為盲目,根本沒做長遠打算,只想早分一杯羹,這是造成當今光伏行業困境的根本原因。
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量約為27吉瓦,光伏產能卻超過了50吉瓦。其中,僅中國自己就至少擁有30吉瓦以上的產能。
2006年時,江蘇全省的光伏相關企業只有不到100家,而到2011年年底,這個數字已激增到了1100家。
當然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某光伏企業管理人員就稱,就光伏發電的應用前景來說,未來需安裝的光伏電站還多著很,甚至“這點產能根本不值一提。”
“如今光伏企業面臨的困難局面,不是由于光伏企業無能,而恰恰因為太能干了,我們有著同行業全球最高的勞動生產率,有著最先進的上次工藝和技術,處于行業最頂尖的企業當中”。此前在接受和訊網連線時,阿特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也這樣認為,“外部的環境是我們無法把握的,我們只能努力爭取,并在此期間,盡力做好自己企業的事情”。
“今年的出貨量總體來說并沒有多少下降,只是由于單價降低,毛利降低,造成了如今這樣的局面。” 瞿曉鏵表示。
由于對電池片和組件企業的財務狀況不再信任,上游原料供應商將賒銷改為現金交易,增加了下游光伏組件廠商現金流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下游光伏組件廠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給客戶的結算周期就會放長一點。雙方面的原因讓光伏企業的資金鏈雪上加霜。
哪些企業更危險
“中國的光伏行業必須要經過一場比較大的整合,淘汰弱勢企業,最終可能剩下的4、5家大廠商會占據主要市場份額”。郭信麟表示。
在看來將面臨淘汰的企業中,江西賽維首當其沖。其高達60億美元的負債,以及相對資產額87.7%的負債率,同時營收不斷下滑,旗下工廠大多數都已停產,雖然政府正在全力救助,但糟糕的外部環境,讓其看來已經很難再回天。
除賽維之外,無錫尚德電力的處境也極其危險。
尚德曾有著極其輝煌的過去,過去10年的光伏產業黃金期,不僅令尚德電力從無錫小廠一躍而至全國第一、全球第四大龍頭企業,同時也把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推上了2006年的中國首富的寶座。
但負債率過高、短期債務危機、遭遇反擔保欺詐,正在成壓垮無錫尚德。公司2011年四季度負債總額為36億美元,負債率79%;短期債務已對運營和現金流造成巨大影響。2011年底,尚德短期借債從2007年3.21億美元攀升至15.73億美元。現金和短期借債比由1.62急劇下降至0.31;今年7月底曝光的擔保欺詐案,更是使公司財務瀕臨崩潰,該公司必須在明年償還約5.4億美元的債務,如果被迫履行所有的貸款擔保,該公司還將進一步欠下近6.8億美元的債務。
據行業人士爆料,目前無錫尚德在對外付款時已經非常艱難。尚德的一大錯誤在于2008年高位囤積過多晶硅,隨后多晶硅的價格從400多美元/公斤一路下跌至20美元/公斤以下,導致公司的損失巨大。
而在光伏行情特別好的2010年,又由于尚德電力在薄膜太陽能等領域的兩次巨大的投資失誤,導致尚德不僅未能盈利,反而出現虧損。2011年更是出現高達10億美元的巨虧。
為此美國一家投行Maxim Group的分析師8月1日給予尚德電力“賣出”評級,并把尚德股票的目標價由0.5美元下調至0美元。上述分析師稱:“尚德唯一的辦法是破產重組,而它的股票分文不值。”
除賽維和尚德之外,在美上市的大型光伏企業中,晶科能源和韓華新能源由于市場份額原本就較小,營收偏低,而虧損同樣巨大,且較高的債務負擔,同時由于產品競爭力偏低,也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
中日市場成救命稻草
當然,對光伏企業來說,好消息也有一些。首先作為國家新興能源行業,中國正在加緊推出針對光伏產業規劃調整,以提振目前陷入低迷的光伏行業發展。
實際上,為了恢復光伏廠商的信心,中國已經將長期光伏裝機目標翻番,到2020年達到50GW。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將力挺國內光伏產業。
所以,在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光伏裝機將是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2012年下半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預計將快速增長,未來兩年新增裝機超過10GW。
另外,好消息還有,目前中國一半以上地區的實際光伏發電成本已低于全國工商業用電平均電價。問題在于,國家電網并沒有對光伏發電的上網放開,導致光伏發電在中國應用推進仍然相當緩慢。
除中國之外,日本被認為是另一個正在逐漸釋放出潛力的市場。由于對核電發展的巨大反對聲,為了彌補缺口,2012年7月,日本推出了公用事業綠色投資稅費減免法案,希望加強光伏發電在日本國內的發展。因為日本國內的需求大增,所以日本光伏產品出口在減少,而進口激增。
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光伏制造廠商正考慮放棄原有的商業策略,從全部在日本生產轉向合同外包。
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都看準了這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