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中的單晶硅。首席記者 鐘志兵 攝(資料圖)
兩年間,一家生產光伏材料的重慶企業,就從年贏利2000萬元的巔峰跌落到停產甚至瀕臨倒閉的低谷。
豐厚的利潤,吸引了大量的進入者,隨即形成嚴重的產能過剩,進而是殘酷的價格戰。光伏產業上演的,有著中國許多競爭性行業都上演過的劇情,這出行業大戲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過于依賴出口市場。而金融危機的到來,加速了一切悲劇的發生……
一個星期前,浙江誠興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最終選擇以跳樓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
這一跳,為本就“寒意籠罩”的中國光伏產業再添“凜冽”。而就在8月7日,今年剛上市的“最貴新股”、知名光伏企業南大光電則在掛牌之前突然宣布業績變臉,股票上市次日跌停。
產能過剩、債臺高筑、頻陷歐盟反傾銷調查,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在中國光伏產業集體受挫之際,重慶光伏企業也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考。
案例
從年賺2000萬到停產
2008年,由山西煤炭大戶蘭花集團投資成立的重慶蘭花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重慶萬州落戶。彼時,正值全球范圍內光伏產品和原料價格暴漲之際。
“2004年底,1公斤多晶硅價格只有65美元,而到2005年底,價格直接漲到了每公斤90美元,由于需求激增,2006~2007年現貨市場已經漲到每公斤200~400美元。”重慶蘭花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他回憶,直到2010年4月,重慶蘭花的一期工程——年產500噸單晶硅及切片項目正式投產,高純度硅切片開始銷往市場。“2010年的效益不錯,全年盈利了2000多萬元。”他坦言,“當時我們的母公司還向重慶蘭花增加投資了1200萬元。”
然而,重慶蘭花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從2011年開始,作為太陽能光伏產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多晶硅的價格仿佛是一夜之間大幅“跳水”。
“一進入2011年,整個市場就不行了,2009年還賣到300多萬元一噸的多晶硅,現在卻只要十多萬元一噸,而我們公司生產的硅片,之前要賣到22元錢一片,現在每片價格不到6元錢。”上述負責人透露。2011年,重慶蘭花虧損額達到6170萬元。進入今年,盡管重慶蘭花借設備改造、提升工藝、內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讓虧損面縮減到2000多萬元,但最終難逃停產的命運。
“我們公司上個月已經停產了,工人也全部放假了。”談及此,該負責人一臉無奈。“如果明年的市場還是如此,我們公司可能要倒閉了。”
行業
光伏產業接近破產邊緣
事實上,深陷危機的中國光伏企業遠不止重慶蘭花一家。
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產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國內光伏產業龍頭企業無錫尚德于近日被曝出巨虧,其財報顯示,尚德電力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僅為0.6%,而總債務卻達到35.8億美元。尚德股價也從2008年的90美元以上跌到昨日的1.07美元。
國內的另一家知名光伏企業江西賽維日前也發布財報: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0.8億元人民幣,負債總額已高達266.76 億元。
即使是同在重慶的另一家知名光伏企業,重慶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情況也并不比重慶蘭花強多少。
“雖然我們現在仍然在勉強運轉,但已經處于邊生產邊虧損的境地。”重慶大全投資者關系經理何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由中國光伏顧問委員會和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共同起草的《2011~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四季度,我國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20%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
行業的集體性危機直接體現在股市上。今年,包括皇明太陽能在內的國內多家光伏企業IPO擱淺,而在美上市的9家中國光伏企業中就有6家報虧,全年累計虧損高達17.3億美元,同期盈利的3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也大幅下降。
原因
產能過剩過于依賴出口
蔓延整個中國光伏產業的危機從去年才開始有所顯現,但造成中國光伏企業集體陷入危機的根源,卻應當追溯到2000年前后。
1999年,德國政府宣布實施“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隨后西班牙也對國內太陽能發電進行補貼,海外巨大的太陽能光伏市場開始啟動。
進入2000年以來,由于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歐洲大量運用,多晶硅需求量逐年提升,每年幾乎都有1萬~2萬噸的新增需求。這種需求傳遞到國內市場,表現為多晶硅價格的一路飛漲。來自央視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國內多晶硅總產量只有287噸,在當時的市場缺口達上萬噸的情況下,2006~2007年,多晶硅現貨市場價格漲到了每公斤200~400美元。
“也正是在2006年之后,大量的企業開始進軍光伏領域。”重慶大全新能源投資者關系部經理何寧告訴記者。2008~2011年間,全國爆發式地出現了大批的光伏企業。2010年僅溫州新增光伏企業就達到了30家。
“到2011年,國內已經量產及在建的光伏企業產能已達到了500億瓦特,而彼時的全球光伏總安裝量只有270億瓦特。”何寧坦言,中國光伏產能早在去年就已嚴重過剩。
“除了本身的產能過剩之外,長期以來,產品的銷售結構也成為本次行業性危機的一大推手。”重慶蘭花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中國光伏產品約有60%出口至歐盟,而美國市場只占20%。“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出口市場。”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為了銷售產品,一再壓低銷售價格。”何寧稱:“以硅片為例,從2008年的20多塊錢一塊,到后來的不到6塊錢一塊,在利潤急劇壓縮與產品嚴重滯銷的聯合作用下,中國光伏企業普遍債臺高筑。”
而來自歐盟國家頻繁的反傾銷調查,成為壓垮中國光伏產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來自中國太陽能光伏網的信息顯示,從去年11月到本月,中國光伏產業跟歐盟國家和美國就反傾銷一事共進行過多達9次的正面交鋒。
交鋒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一方面,美國商務部于今年5月初裁決向中國光伏企業征收31%~250%的反傾銷稅。另一方面,德國光伏企業Solar World于上個月又向歐盟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光伏企業展開反傾銷調查。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一旦反傾銷調查結果為事實成立,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
出路
優化產業機構 開發內需市場
“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產品價格低廉、資金鏈條受損嚴重、國際市場受阻,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光伏企業正集體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對于整個中國光伏產業而言,當務之急乃是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開發國內市場。“強大的內需市場和優質的產業結構才是未來中國光伏企業賴以生存的支柱。”他強調。
從重慶蘭花到重慶大全,受訪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不僅僅是重慶本土的光伏企業,當前的整個中國光伏企業都在面臨一場大考,需求能否上去,以及能不能開發出新的市場,將成為生存的關鍵。
來自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整個光伏市場目前仍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去年實際統計下來,全球的光伏市場增長了67%左右,實際增長也超過30%,如此快的增速,在任何一個產業都是非常好的現象,光伏市場的前景依然看好,而當下的關鍵問題就在于要保持產能的增長和市場增長同步發展。”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