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風機、光伏發電系統并網,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的陳巴爾虎旗分布式電源/儲能及微電網實驗研究項目投運。再加上此前投運的國家電網冀北圍場分布式發電/儲能及微電網項目、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一期工程,國家電網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并網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隨著近日《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將對可再生能源的并網消納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再生能源在農村面臨更多困難
在環境保護、資源供應等多重壓力下,清潔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各國不約而同的選擇,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還是解決邊遠地區農牧民用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家電監會日前介紹,目前我國還有256個無電鄉鎮、3817個無電村、93.6萬戶無電戶、387萬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14個省(自治區)。對此,我國電網企業加大了對無電地區的電網投入,盡量用電網延伸的方式解決供電區辦電的問題,對電網延伸不到的地方,將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加快解決我國無電村和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但同時,由于中西部地區電網網架薄弱等原因,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就地接入電網后,不僅會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還將對電網作業安全、企業經營等帶來影響。以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風電為例,有風能時出力很大,沒風時一下變為零,變化的瞬間可能就在幾分鐘內,這將對電網帶來很大的挑戰。
“如果在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就要在農村分散建設電網,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帶來很大影響。一方面是電網如何去承載可再生能源的波動?另一方面則是對電力員工作業安全的影響。”國家電網農電部主任孫吉昌表示,“因為線路經常需要停下來檢修,這些點分散地接入電網后,我們就將其視為一個小發電廠,如果作業時不能準確地全部切除脫離電網,那就會危及作業人員的安全。”
儲能可有效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
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技術研發。其中,以國家電網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為代表的儲能項目投產,不僅為儲能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對于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國家電網農電部組織了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等單位開展了農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電網的實驗研究,主要包括冀北圍場分布式發電/儲能及微電網項目和蒙東陳巴爾虎旗分布式發電/儲能及微電網項目。截至目前,這兩個項目已投運,為農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電網相關技術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孫吉昌表示:“一是最大限度地把可再生能源就地消化,盡量能夠在就地平衡,減少對電網的依賴;二是利用智能電網相關技術對發電進行預判,保證電網穩定運行;三是在電網停電作業時切斷電源,保證作業人員安全。”
據介紹,對于下一步工作,國家電網農電部將就可再生能源多點分散接入配電網的關鍵技術和前瞻性理論進行研究,力爭年底前在系統運行控制技術、軟硬件研發、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
可再生能源并網面臨新挑戰
近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四個專題規劃正式發布。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體系中上升為重要電源。“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1.6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6100萬千瓦,風電7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750萬千瓦,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爭取達到總發電量的20%以上。這無疑將對電網配套工程建設、大規模并網運行方案、科技研發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于可再生能源未來的發展,孫吉昌指出:“目前,國家為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制訂了較高的上網電價,吸引投資,但卻面臨消納問題。如風電、光電等發達的地區用不了這么多電能,就需要輸送到其他地方去,但輸入地地區是否接受高電價呢?這需要國家的一些配套政策跟進。”
此外,河南環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中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加大儲能技術研發力量的同時,要建立適合我國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及儲能技術的技術標準、安全標準、接入標準等標準體系。”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化管理是驅動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如西班牙就規定風電在上網前必須向電網提供風機出力曲線和發電短期預測曲線,誤差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將受罰,這就倒逼發電商主動采用預測技術和儲能技術。
可再生能源在農村面臨更多困難
在環境保護、資源供應等多重壓力下,清潔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各國不約而同的選擇,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還是解決邊遠地區農牧民用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國家電監會日前介紹,目前我國還有256個無電鄉鎮、3817個無電村、93.6萬戶無電戶、387萬無電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等14個省(自治區)。對此,我國電網企業加大了對無電地區的電網投入,盡量用電網延伸的方式解決供電區辦電的問題,對電網延伸不到的地方,將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多種能源,加快解決我國無電村和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但同時,由于中西部地區電網網架薄弱等原因,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就地接入電網后,不僅會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還將對電網作業安全、企業經營等帶來影響。以目前技術最為成熟的風電為例,有風能時出力很大,沒風時一下變為零,變化的瞬間可能就在幾分鐘內,這將對電網帶來很大的挑戰。
“如果在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就要在農村分散建設電網,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帶來很大影響。一方面是電網如何去承載可再生能源的波動?另一方面則是對電力員工作業安全的影響。”國家電網農電部主任孫吉昌表示,“因為線路經常需要停下來檢修,這些點分散地接入電網后,我們就將其視為一個小發電廠,如果作業時不能準確地全部切除脫離電網,那就會危及作業人員的安全。”
儲能可有效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
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并網的技術研發。其中,以國家電網張北風光儲輸示范項目一期工程為代表的儲能項目投產,不僅為儲能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對于農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國家電網農電部組織了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等單位開展了農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電網的實驗研究,主要包括冀北圍場分布式發電/儲能及微電網項目和蒙東陳巴爾虎旗分布式發電/儲能及微電網項目。截至目前,這兩個項目已投運,為農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配電網相關技術研究搭建了很好的平臺。
孫吉昌表示:“一是最大限度地把可再生能源就地消化,盡量能夠在就地平衡,減少對電網的依賴;二是利用智能電網相關技術對發電進行預判,保證電網穩定運行;三是在電網停電作業時切斷電源,保證作業人員安全。”
據介紹,對于下一步工作,國家電網農電部將就可再生能源多點分散接入配電網的關鍵技術和前瞻性理論進行研究,力爭年底前在系統運行控制技術、軟硬件研發、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突破。
可再生能源并網面臨新挑戰
近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四個專題規劃正式發布。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體系中上升為重要電源。“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1.6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6100萬千瓦,風電7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750萬千瓦,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爭取達到總發電量的20%以上。這無疑將對電網配套工程建設、大規模并網運行方案、科技研發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于可再生能源未來的發展,孫吉昌指出:“目前,國家為鼓勵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制訂了較高的上網電價,吸引投資,但卻面臨消納問題。如風電、光電等發達的地區用不了這么多電能,就需要輸送到其他地方去,但輸入地地區是否接受高電價呢?這需要國家的一些配套政策跟進。”
此外,河南環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中東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加大儲能技術研發力量的同時,要建立適合我國大容量可再生能源及儲能技術的技術標準、安全標準、接入標準等標準體系。”嚴格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化管理是驅動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如西班牙就規定風電在上網前必須向電網提供風機出力曲線和發電短期預測曲線,誤差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將受罰,這就倒逼發電商主動采用預測技術和儲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