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嘗到對中國光伏企業施行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帶來的好處之后,德國企業SolarWorld于7月24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
‘如果歐盟采取與美國相同的措施,那中國光伏企業將會全軍覆沒,’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在這一仗中輸不起。’
應對之道
8月14日下午,國際工會聯合會主席、德國工會聯合會主席邁克爾•佐默爾率國際工會聯合會50余人代表團來到中國保定,此行目的明確——考察中國光伏企業現狀與職工權益。
“我們邀請他們來就是要讓外界知道中國光伏企業的現狀,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中國企業是否在施行傾銷,”英利集團宣傳部的王志新對新金融記者表示,“這可以說是面對可能的反傾銷調查實施的一種主動防御。”
面對德國來客,中國企業似乎找到了一扇可以透口氣的窗戶,至少可以得到短暫的輕松。英利集團工會主席張謙對歐洲來客發表了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為主題的演講,詳細介紹了英利集團工會為了使員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所做的工作。
這顯然不是重點,英利集團總裁特別助理陳卓針對目前光伏市場進行的發言才是中國企業最想說的。他表示:“日前,德國企業Solar World已提交申訴,要求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這極大地損害了中國光伏企業工人的生存權益。”
“在歐洲工會力量十分強大,有一定的話語權。”王志新稱,與歐洲工會組織的交流溝通目的就是為可能的反傾銷調查爭取更多同盟軍。
謹慎嚴肅的德國人,不會輕易做出支持的表態。他們更關心的是,關于工資薪酬,財務報表、生產運營是否和員工共享等方面的問題。
代表團參觀了英利集團生產車間,了解了企業生產、員工培訓和工會維權等情況,對企業積極落實勞動保護措施,在全球經濟下滑情況下保持員工工資較高增幅的做法表示贊賞。
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市場是中國光伏企業最大的買家,取得德國工會組織的支持,被認為是中國企業的“釜底抽薪”之策。
工會路線
留給中國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
按照歐盟的規則,在接到反傾銷調查申請之后,將在45天之內作出決定,到目前為止已經過去將近1個月,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阻止歐盟施行反傾銷調查成為中國企業優先考慮的問題。
“中國企業應該好好地利用這45天的時間,爭取占據主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對新金融記者表示。他認為雖然SolarWorld提出了反傾銷調查,但是歐盟目前還沒有做出決定是否實施調查,這為中國企業贏得了緩沖的時間。“德國商務部是否受理現在還沒有最后決定,可能在兩可之間,但是中國企業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保定參觀之后,國際工聯總書記夏蘭•巴洛曾表示,新能源產業為社會創造可持續利用的清潔能源,是未來發展的重要產業。國際工聯一直致力于綠色產業發展、和諧發展,致力于勞動力綠色就業,致力于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工作。
“當前,在全球向清潔能源過渡中,希望員工繼續用勞動創造綠色世界,每名員工都能體面地勞動。”夏蘭•巴洛說。
同樣,邁克爾•佐默爾對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工會工作以及中國英利品牌都給予高度贊賞。
但這樣的表示離中國企業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能夠為中國企業爭取游說歐盟的機會,最終使歐盟的反傾銷調查消失于無形,保住自身生存的基礎,才是中國企業目前最需要的。
不完全統計,歐盟目前與太陽能產業相關的工作崗位有28萬-30萬,其中大部分崗位直接或間接來自于中國企業。“中國和歐盟之間在光伏領域其實是利益共同體,對中國實施反傾銷調查對歐洲沒有任何好處。”業內人士表示。
隨著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整個光伏產業已經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個相對較為穩定的鏈條,可以說歐盟與中國在這一領域內是一種共生共享的關系,歐盟以技術研發、原材料和設備制造等為優勢;而中國以規模、制造為優勢,生產大多集中在產業鏈后端。“歐盟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只有中國企業提供的組件產品價格最低,如果對中國企業實施雙反,歐盟在該領域的支出必然要增加。現在世界上找不到可替代中國企業的國家。”
滅頂之災
“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將對我國光伏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中國企業在《關于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將重創我國光伏產業的緊急報告》中表示。
“這將是有史以來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廣、經濟損害最大的貿易保護案。不僅意味著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滅頂之災,更將直接導致超過3500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不良貸款風險,超過30-50萬人同時失業。”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說。
與美國雙反相比,歐盟此次的反傾銷案波及面更廣,涉案金額更大,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的挑戰更為嚴峻。
面臨生死之爭,中國企業并未坐以待斃。Solar World在7月24日發起申請之后,中國企業迅速反應,26日發表回應措施;8月3日商務部緊急召見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四大巨頭入京共商對策,上述企業提交了緊急報告;8月14日,邀請德國工會來中國調研;8月22日工商聯將代表中國企業發布意見,環環相扣。
“這次不止是我們四家,中國的其他重要光伏企業都參與進來,可以說這是覺得全行業生死的大問題。”王志新稱。
理論上,如果歐盟實施反傾銷調查,中國企業將遭受四重打擊。首先,我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失去競爭優勢,被迫退出主要市場,導致無法生存;第二,光伏骨干企業經營困難,引發關聯企業破產、銀行信貸受損、工人失業;第三,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戰略將失去重要支撐;第四,國內光伏企業被迫海外設廠,造成中國實體經濟外移。
現實上,光伏行業面臨困境,并不只是中國一家所獨有。全球范圍內,光伏領域有60家頂級廠商,迄今已經有12家光伏生產商關閉和破產,如果項目開發商也算在內,則這個數字將升至20家。
在整個光伏行業面臨困境情況下,德國本土企業日子同樣不好過,調查顯示Q-Cells、Sovello、Solon、SolarMillenium等德國光伏企業先后倒閉。
“這是繼美國對中國風電產品和光伏企業展開雙反調查之后,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一場更為嚴峻的挑戰。”趙玉文表示,目前來看,預測具體結果為時尚早一切皆有可能。
“現在光伏行業的問題,也算是一般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整合和經濟波動的結果,沒什么奇怪。”趙玉文認為,“占據世界75%的歐洲市場,并沒有放棄光伏產業。”
研究對策,建議政府、行業、企業“三位一體”協調聯動積極應對,成了目前中國方面最好的選擇。
歐盟一旦立案,歐洲市場大門關閉,剛剛晉升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不久的中國光伏業將遭受致命一擊,光伏產業鏈上的百萬工人將可能失去工作。“在工人權益保護上,歐洲工會組織很強硬,希望他們也能夠考慮中國工人的利益。”王志新表示:“我們寄希望于他們的影響力和游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