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多晶硅巨頭挪威REC Wafer公司在巨額資金壓力下申請破產,籠罩光伏行業的寒意進一步加劇。從已經披露2012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光伏行業A股上市公司來看,業績預減者占比近八成,而在國外上市的光伏巨頭也出現全面虧損。
自去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企業掀起了一輪破產潮,曾經一度無比輝煌的中國光伏產業更是前景堪憂。
債務壓頂市場低迷
在經過前幾年光伏產業爆發式發展之后,從2011年開始,全球光伏產業急轉直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多個光伏企業倒閉或尋求破產保護,中國光伏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虧損、減產、停產成了行業發展的常用詞。2012年上半年對于我國光伏產業來說,可謂是內外夾擊步履維艱。
讓人更沒想到的是,我國光伏業從輝煌到低谷的轉變僅僅發生在半年之內。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價格急劇走低,2011年,市場銷售的光伏組件還能賣到1歐元/W,而如今已經降低到最低的0.48歐元/W。與此同時,人民幣與歐元的匯率比卻從1:8.8,升值到1:7.8。
“現在整個大環境實在是太糟了,雖然出貨量不斷上升,但毛利率卻很低,超日今年的目標出貨量是500MW,目前已經出貨300MW,但公司仍然虧損。”超日太陽董秘顧晨冬無奈地對記者說。
一邊是整體市場低迷,一邊是高額債務壓頂。據美國投資機構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
面對全球光伏市場需求萎縮的現狀,一位光伏企業的內部人士傷感地說:“現在大量的光伏生產設備在等待出賣,有些是整條生產線以極低價格出讓。許多老板都是凈身出戶,不要求收到任何回報,只要求有人能夠接手仍然在不斷虧損和需要輸血的企業就非常滿意了。”
美國雙反歐盟跟進
盡管一批規模較小企業早已在“寒冬”中倒下,但仍有不少企業困難前行,期待美國、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辟,能夠救企業一命,然而他們首先等到的卻是美國的當頭一棒。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反補貼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至4.73%,遠低于之前國內普遍猜測的10%。隨后,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5月17日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終裁結果將在十月初宣布。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每片出口美國的光伏電池按1美元來算,加上稅收后,進入美國市場,價格就變為1.3美元,這個價格美國自己的企業完全可以做到,中國企業就徹底被關在門外了。
不僅如此,在嘗到對中國光伏企業施行“雙反”調查帶來的好處之后,德國企業SolarWorld又于7月24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根據程序,歐盟有45天的窗口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目前還未有結果。但從日前25家歐盟企業上訴要求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調查等跡象表明,貿易戰似乎已經漸露苗頭。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重大,中國光伏產品約有60%輸往歐洲,可以說一旦立案,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將是事關生死存亡的考驗。
政企合力“突圍”
面對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占據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家企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江蘇中能聯合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商務部上周五已經受理,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參與此次申請的一位企業高管對記者透露,歐盟此次對華實施“雙反”的可能性很大,此次多晶硅“雙反”最大的意義在于施壓。
然而,不得不面對的是,商務部此次立案將為我國光伏行業爭取到一些發展的時間,但行業本身的長遠發展還是需要科學政策的引導。
“中國光伏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應該是好好反思了。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明顯還尚未‘成年’,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但明顯的引導政策長期缺位,而地方又‘過度溺愛’。合理健康的發展方式才是我國光伏產業最需要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
自去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企業掀起了一輪破產潮,曾經一度無比輝煌的中國光伏產業更是前景堪憂。
債務壓頂市場低迷
在經過前幾年光伏產業爆發式發展之后,從2011年開始,全球光伏產業急轉直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多個光伏企業倒閉或尋求破產保護,中國光伏產業也不能獨善其身,虧損、減產、停產成了行業發展的常用詞。2012年上半年對于我國光伏產業來說,可謂是內外夾擊步履維艱。
讓人更沒想到的是,我國光伏業從輝煌到低谷的轉變僅僅發生在半年之內。首先表現出來的是價格急劇走低,2011年,市場銷售的光伏組件還能賣到1歐元/W,而如今已經降低到最低的0.48歐元/W。與此同時,人民幣與歐元的匯率比卻從1:8.8,升值到1:7.8。
“現在整個大環境實在是太糟了,雖然出貨量不斷上升,但毛利率卻很低,超日今年的目標出貨量是500MW,目前已經出貨300MW,但公司仍然虧損。”超日太陽董秘顧晨冬無奈地對記者說。
一邊是整體市場低迷,一邊是高額債務壓頂。據美國投資機構最新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
面對全球光伏市場需求萎縮的現狀,一位光伏企業的內部人士傷感地說:“現在大量的光伏生產設備在等待出賣,有些是整條生產線以極低價格出讓。許多老板都是凈身出戶,不要求收到任何回報,只要求有人能夠接手仍然在不斷虧損和需要輸血的企業就非常滿意了。”
美國雙反歐盟跟進
盡管一批規模較小企業早已在“寒冬”中倒下,但仍有不少企業困難前行,期待美國、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辟,能夠救企業一命,然而他們首先等到的卻是美國的當頭一棒。
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反補貼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至4.73%,遠低于之前國內普遍猜測的10%。隨后,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5月17日宣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終裁結果將在十月初宣布。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每片出口美國的光伏電池按1美元來算,加上稅收后,進入美國市場,價格就變為1.3美元,這個價格美國自己的企業完全可以做到,中國企業就徹底被關在門外了。
不僅如此,在嘗到對中國光伏企業施行“雙反”調查帶來的好處之后,德國企業SolarWorld又于7月24日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申訴,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根據程序,歐盟有45天的窗口期決定是否立案調查,目前還未有結果。但從日前25家歐盟企業上訴要求對中國太陽能產品進行調查等跡象表明,貿易戰似乎已經漸露苗頭。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對于中國光伏業的意義重大,中國光伏產品約有60%輸往歐洲,可以說一旦立案,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將是事關生死存亡的考驗。
政企合力“突圍”
面對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占據中國多晶硅產業80%份額的四家企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江蘇中能聯合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對歐盟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商務部上周五已經受理,預計還需要一個月左右時間決定是否立案。
參與此次申請的一位企業高管對記者透露,歐盟此次對華實施“雙反”的可能性很大,此次多晶硅“雙反”最大的意義在于施壓。
然而,不得不面對的是,商務部此次立案將為我國光伏行業爭取到一些發展的時間,但行業本身的長遠發展還是需要科學政策的引導。
“中國光伏業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應該是好好反思了。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明顯還尚未‘成年’,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但明顯的引導政策長期缺位,而地方又‘過度溺愛’。合理健康的發展方式才是我國光伏產業最需要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