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目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問題,要解決生存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如何發展的問題,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三個核心,即國際市場、國內市場、科技水平。諸如毛利“迫降”、財務危機等種種問題皆緣于這三個核心問題。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的戰略方針是“外擴內充,科技先導”。
所謂“外擴內充”,就是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智慧的與歐美國家貿易保護主義較量,最大限度的維持歐美固有市場的份額不至于大幅滑落的同時,大力開拓以日本、東南亞/澳洲、中東/非洲、南美為代表的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
所謂“科技先導”,就是加強戰略性科學技術的研發。積極攻克核心裝備技術,并開發多元化光伏材料,改變本國太陽能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位置。
關于中國光伏產業現狀的兩種錯誤論調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由于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導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難,行業內外的人士產生了一些錯誤論調。主要表現為“毀滅論”和“等待復蘇論”。
“毀滅論”者認為,中國光伏產業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未來不會再有發展的機會。主張“毀滅論”者主要由業內悲觀者、對光伏行業發展持有成見者及與光伏行業有競爭關系的其他行業人士組成。他們呼吁光伏行業的投資者撤出投資,轉投別的行業,認為投資光伏行業會血本無歸。這些人要么目光短淺、急功近利;要么心懷叵測、別有用心。他們無視全球能源危機的嚴峻現實,無視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大勢,其論調不堪一擊。
“等待復蘇論”認為,從近幾年世界光伏產業的發展軌跡來看,光伏產業逃不出兩年一個低谷的周期律,等過了這個低谷周期,自然會再次復蘇。主張“等等待復蘇論”者主要由樂觀的從業者、貿易商、有投機心里的證券分析師、對行業了解不深的媒體人士組成。他們呼吁行業人士要抱團過冬、等待行情再度復蘇。他們幻想經過行業洗牌、政策調整之后,迎來行業的再度繁榮。這些人心存僥幸,將行業復蘇的希望寄托在外力推動上,寄托在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之上。他們忽略了2008年市場低谷時多晶硅技術及其他行業技術在科技上的突飛猛進,使得多晶硅價格劇降、產業成本大幅下降,從而迎來了2010年大發展的事實。其論調過于理想化,且有嚴重的消極妥協成分,同樣對行業發展極為有害。
中國光伏產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光伏產業目前面臨四方面的問題,一是美歐雙反,二是新興市場門檻,三是政策壁壘,四是財務危機。
一、 美歐“雙反”
今年5月18日,美國商務部做出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反傾銷結果的初審,征收高達31%到250%的反傾銷稅。時隔兩個月,歐洲的幾家光伏企業向歐盟提起一項秘密申訴,指控中國公司獲得了非法補貼并進行了傾銷,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專家表示,失去美國市場對中國光伏企業影響有限,但若失去歐洲市場將會是致命一擊。
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約為358億美元,近六成以上輸往歐盟。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板消費地區,一旦這個市場的大門關閉,將沒有哪個市場可以接替,中國光伏企業前景堪憂。
美歐“雙反”的根源是貿易保護主義。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尖銳的指出,新能源被認為是全球第三次產業革命的核心,而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并在國際市場覓得先機。歐美國家相繼對中國新能源展開“雙反”,從表面上看是一場國際貿易糾紛,但從深層次分析則是在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爭奪先機的一場戰爭。
史立山對歐美國家產業陰謀的解剖抓住了這件事的本質。國際產業角逐歷來是跟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相連的,產業角逐本身就滲透著濃厚的政治印記,貿易爭端僅僅是達成產業角逐的手段之一。而世貿組織原本就是西方國家用來控制發展中國家產業的工具之一,游戲規則出自他們之手,中國作為游戲規則的跟隨者,在貿易爭端中處于天然的弱勢地位,中國要想在歐美國家挑起的貿易爭端中,利用世貿游戲規則取得公正裁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幻想這次歐盟的反傾銷裁決結果會出現逆轉,也不要低估美歐“雙反”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影響。如果不能采取積極有效的反制措施,由美歐國家挑起的貿易爭端只會越來越惡化,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影響越來越惡劣,而不是相反。
二、 新興市場門檻
當前,日本已經正式通過可再生能源激勵政策,同時批準了太陽能補貼政策,將鼓勵本國新增至少96億安裝量也就320萬瓦的光伏以及太陽能,輸出量相當于三個核反應堆的發電量。這個政策要求日本公共事業單位以預設好的高價來購買諸如太陽能、風能與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期限是20年。也就意味著日本政府將為光伏發電提供每千瓦時42日元的補貼,這個補貼量是德國補貼金額的兩倍,中國補貼金額的三倍之多。而且將為風能發電補貼23.1日元,比德國4.87歐分的補貼高出不少。
面對日本高額的補貼政策,中國光伏企業躍躍欲試,有人甚至斷言日本市場將取代德國市場,成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另外一大最大的應用市場。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就在日本激勵政策出臺前后的一個星期之內,中國有七八個光伏企業的掌門人親自飛抵日本,了解市場情況。但結果卻讓他們的滿腔激情大受挫折。不是日本沒需求,而是中國光伏企業很難進入。尷尬的市場門檻、復雜的操作流程讓中國光伏企業無所適從。
接著,印度、中東、非洲、南美、澳洲等被行業分析機構看好的新興市場,同樣讓中國許多企業感到極度困惑。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未來潛力如何?有著怎樣的盈利模式?行業標準怎么樣?產品進入該國市場如何操作?
國際新興市場的種種問題困擾著中國一大批光伏企業。如何才能順利打開新興市場,卻不重蹈美歐市場的覆轍呢?中國亟需一個系統培訓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的機構來完成這一使命。
三、 國內政策壁壘
2011年8月,中國發布了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2012年,十二五規劃光伏發電的裝機目標經過數次調整,將2015年的目標從5GW,上調到21GW,將2020年的長期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從20GW上調到50GW。這對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從表面上來看,這些政策猶如春風勁吹,似乎標志著中國國內光伏市場要繁榮起來了。
對于標桿上網電價的出臺,引起業界一片嘩然,國內外業界專家盡管對標桿電價中的細節持有異見,但是對于標桿上網電價對中國光伏產業的推動作用卻是異口同聲的稱贊,認為從此中國光伏產業將會打開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
十二五規劃光伏裝機目標的一再調高,再度引爆國內外行業人士和分析機構的熱情,大家紛紛對其作出了樂觀的預測。專家和分析人士認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就像一縷曙光,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大為利好。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出臺,更是讓業內業外異常興奮,歐洲的一家分析機構甚至認為這個目標將使中國國內光伏市場騰飛,“這一利好信息無疑將進一步刺激中國光伏市場在今后五年內快速增長。”“隨著2012年下半年歐洲需求量將有所萎縮,中國國內市場將變得日益重要。”
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盡管中國的政策一再激起人們的信心,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中國光伏產業每況愈下的頹勢。
為什么上網電價在德國的誕生,帶來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繁榮,而在中國卻僅如死水微瀾呢?
光伏標桿上網電價出臺了,盡管含糊其辭的政策使光伏電站的業主很難精確的計算投入產出比,但大家依然抓住這根救命的稻草,紛紛聞聲到西部搶路條。與此同時,建起來的荒漠電站卻由于不能并網,佇立在漫漫荒漠中曬太陽。在這種情況下,規劃50GW的“曬太陽”工程對國家的能源戰略有什么貢獻?
我們看看中國光伏產業的業態就可以理解這一切。中國光伏產業多半由民營資本組成,而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能源產業都掌握在少數利益階層的手中,而這些利益階層牢牢控制著政策的制定。因此制定出來的政策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銀樣蠟槍頭。
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在國內依然突破不了政策壁壘。
四、 財務危機
8月初,一篇題為“中國十大光伏企業面臨破產危機”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短短幾百個字的文章中,引用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數據稱,“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1110億元人民幣),其中江西賽維和尚德電力破產的可能性最大。”
且不說慣于以炒作手段爆猛料的美國投資機構公布的數據有沒有可信度,即便是175億美元的負債屬實,但這個數據是否真能導致“中國10大光伏企業破產”這個結果。這個論調我們權作參考,但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財務困境由這半年來發生種種事件已見端倪。
江蘇某地近年來以光伏產業為主要發展目標,2010年是其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僅一個小小的鄉鎮當年建成的、在建的和已獲審批的光伏項目就60多個,該鄉鎮領導頗為得意,而現在這些企業中90%處于停工狀態,一些在建項目從2011年就停工,成為“爛尾光伏工程”橫在田野。好幾個商業銀行在當地的分支機構陷入壞賬中無所適從。
當地僅有一家沒有支持過光伏產業的農商銀行行長一個月前小人得志般的站出來撇清關系,幸災樂禍地說自己當初沒有給光伏產業投資是多么有遠見、多么英明。
無論如何,從眼前的情況來看,財務危機嚴重困擾著中國光伏產業。如何智慧的化解當前的局勢。是擺在政府、企業、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一道難題。
中國光伏產業的戰略選擇
中國光伏產業的財務危機、毛利“迫降”等問題不過是所有核心問題的外在表現。(“迫降”原意是飛機因迷航、燃料用盡發生故障等不能繼續飛行而被迫降落,這里指光伏產業因市場萎縮、產能過剩、貿易爭端等問題導致市場價格下降而毛利被迫下降的現象。)
在現階段,中國光伏產業必須決然拋棄三個幻想:一是對短期內啟動國內市場的幻想,二是對美歐國家有可能放棄或減輕雙反制裁的幻想,三是對中國對美歐國家裝備和原材料實行反制裁的幻想。
美歐雙反將使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失去龐大的既有國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將希望寄托于國內市場的啟動。這不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龐大的利益集團控制著國家的戰略性能源產業,假設國內光伏市場獲得前幾年歐洲式的發展規模,則面臨著能源結構的重新調整,能源利益的重新劃分,既得利益集團勢必會百般阻撓。目前雖然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已經出臺,但是綠能回購卻阻礙重重。這足以說明問題。
中國光伏產業的樂觀派看到美歐國內光伏企業和團體對雙反持有異見,從而幻想美歐國家有可能會否決雙反或減輕雙反制裁,有業界朋友最近對即將到來的外國元首訪華而改變雙反裁決抱有幻想。同樣,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歐雙反從根本上來說,不是國際貿易問題,而是大國政治問題。因此,美歐國家絕不會手軟。他們不會允許日漸強大的中國光伏產業奪取能源革命的先機——盡管中國光伏產業在裝備技術層面依然有很大差距,但中國光伏制造業的崛起還是讓他們警惕萬分,從而采取先發制人的手段。
在美歐對中國實行雙反制裁的同時,中國光伏產業的激進派主張中國政府應該對美歐供應中國的裝備和原材料實行反制裁,或者組成價格聯盟,提高輸出美歐國家的光伏組件價格,以此來遏制美歐國家。這不是不可能的,而是根本不可能的。美歐國家既然對中國實行嚴厲的雙反制裁,就表明他們絕不會投鼠忌器。在對中國實行制裁的同時,他們正在尋求一些產業實力較弱的國家作為替代國。
只有拋棄了這三個幻想,中國光伏產業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
中國光伏產業的戰略選擇必須從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和科技水平這三個核心問題之上來考量,這三個核心問題得到解決,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基本的戰略方針是:“外擴內充,科技先導。”
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實現。
一、 在國家層面
1. 面對雙反,要正面交鋒,據理力爭,充分利用世貿規則與之周旋。雖然這種周旋的結果多半會不盡如人意,但公開對決不可避免。
2. 要創新機制,對國內產業運行機制進行大力改革,強化光伏企業的市場化地位,爭取國際貿易的平等地位。
3. 要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從側翼進攻。光伏產業的裝備技術和應用市場兩頭在外,中國光伏產業的主動性很弱,所以才受制于人。對此,中國政府應該尋找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占據主動地位的產業,對歐美國家實行針鋒相對的制裁,以此緩解光伏產業遭遇雙反的危局。如同在下棋的時候,對方要用“馬”踩我方的“相”,我就出“車”對準他的“炮”,對方只好回“馬”護“炮”,我方的危局即解。而不能單純退“相”,讓他的“馬”長驅直入。
4. 國家財政斥巨資資助戰略性科技研發,以國家的力量研發多元化光伏材料,攻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裝備技術,提高轉換率,大幅降低成本。增強中國光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中國光伏產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
5. 改革能源管理體制,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積極推進綠能回購,給光伏電站的發展預留出體制空間。
6. 改變國家產業的區域分布,倡導高耗能產業追隨光伏電站的腳步向西部轉移。我國實現西部大開發戰略10多年以來,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真正實現產業轉移,而是將西部的油氣煤炭資源開發出來向東輸送,如此西部大開發的本質其實就是“西部大掠奪”。我國西部廣袤的荒漠面積、充足的太陽能資源,具備發展光伏電站的天然優勢。但是太陽能不像油氣煤炭資源那么方便輸送,長途輸送成本高、損耗大。但是,西部產業匱乏,能源需求不大。這是造成西部電站不能并網發電的原因之一。也有人因此而攻擊西部光伏電站的必要性。如果國家能下決心調整產業布局,將高耗能產業大力向西部遷移,必然會進一步推進西部光伏電站的建設。合理的產業轉移戰略必然會使高耗能產業和光伏電站在西部相互推進相得益彰,不僅推動了中國綠色能源的發展,而且也對國家的趨于平衡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西部勞動力實現了就地轉化,春運的火車將不會再擁擠。
7. 國家要輔助優質大型光伏企業,扶持有潛力的小型光伏企業。多年來,許多人不斷在提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其實產能過剩只是相對需求萎縮而言,不是一個絕對過剩的問題。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在2011年全面爆發,而爆發的前提是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的空前繁榮和2010年的迅速萎縮。市場熱脹冷縮,產能如何才能如影隨形?比如我們做個一個玻璃瓶子盛水銀,在常溫下剛好裝滿,如果溫度持續上升我們是不是需要不斷的換大瓶子來裝,如果瓶子滿足不了水銀膨脹的空間就會爆裂。但是如果溫度劇降,瓶子里的空間就會顯得過剩。這是一個道理。
如果能大力開拓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快速啟動國內市場,就不是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是產能不足。
現在當大企業遇到財務危機的時候,中小企業盼不得它早點破產;小企業拿不到訂單停產的時候,大企業恨不得倒下一批。所以在行業內就掀起“洗牌論”,而倡導洗牌者卻各懷心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國家要看清當前面臨問題的本質,正確引導,積極創造中國光伏產業的良好發展環境。大企業盡量不要破產,小企業也盡量不要倒下。要對外向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擴張,對內開發國內市場,以發展解決問題。
二、 在企業層面
1. 對于雙反,要積極布局海外,避其鋒芒。面對美歐來勢洶洶的雙反,中國光伏企業既要做好迎戰的準備,也要拿出智慧應對的策略。因為雙反制裁的僅僅是光伏產業的某個環節,所以我們在牢牢掌握產業核心的基礎上,可以將其制裁的環節拿到第三方國家去投資,或者直接拿到美歐國家去投資,進行產業滲透,使其欲反無力。美國的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在中國遍地開發,法國的家樂福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能對其制裁嗎?不能,因為它已經深深的滲透到中國國內的經濟體系中,制裁它就等于制裁本國經濟。因此中國光伏產業也應該對外實行產業滲透,使其最終欲反無力。當然,具體情況不同,滲透的方式也要認真研究。美歐對中國的產業滲透看重的是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對美歐的滲透則是另外的情形。具體如何滲透,留待中國經濟學家進行深入研究。
2. 對于美歐雙反,中國的光伏企業要團結起來,同時要用產業控制的手腕拉攏和間接控制臺灣、泰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光伏制造企業,對美國實行產業遏制,控制產品價格,增加其雙反成本。
3. 中國光伏企業要積極開發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認真研究新興市場國家的游戲規則和操作流程,既要爭取快速進入,又要避免重蹈在美歐國家的覆轍。充分依托歐中太陽能促進會和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舉辦的國際新興太陽能市場培訓,降低國際市場研究的成本,加快進入的步伐,爭取做到科學進入、穩定拓展、長期獲利。
4. 投資技術研發,提高產品質量,保證長遠發展。中國太陽能企業要積極投資科技,創新產品,保證質量,保持產品在全球良好的信譽。要緊密團結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周圍,形成科技聯盟、質量聯盟,共同營造高科技高質量的中國光伏產業環境。
總之,中國光伏產業目前遇到了問題,遇到了很大的問題,國家要深刻反思,越過光伏產業本身,從經濟全局中通盤考慮;光伏實業家要客觀分析,審慎應戰,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政府和企業要緊密配合,從戰略的角度縝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