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訊,中美之間對太陽能電池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硝煙尚未散去,中國與歐盟的太陽能之戰又迫在眉睫。
2012年8月22日,全聯新能源商會發表反對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的聲明,呼吁歐盟審慎對待。此前的2012年7月24日,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正式向歐盟遞交了對中國光伏品反傾銷立案調查申請。受歐債危機影響,中國光伏業本已面臨發展瓶頸。如果歐盟批準立案,“將會對中國太陽能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光伏企業的自我拯救也在進行中,部分企業在加緊海外布局,希望分散業風險,但更多的企業則在努力尋求在國內的突破,努力推動太陽能發電上網,以求刺激內需。 2011年8月中國出臺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被視為太陽能發電春天的開始,但由于相關的法規政策尚未配套,國內企業的下游開拓依然舉步維艱。
立案或成定局
“基于我們對情況的掌握,歐盟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非常大。” 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
一些下游企業表示,歐盟已經要求歐洲的組件、電池片和矽片制造商完成一份調查問卷,涉及是否支持調查,能,量,銷售額、總就業人數等方面的內容。歐盟將根據問卷結果,決定是否對進口自中國的晶體硅太陽能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相關法規,歐盟將在SolarWorld提交申請45天后做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如今距最后期限已經不足20天。中國機電品進出口商會副主任陳惠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歐盟各方的表態來看,歐盟立案的過程還有可能會加速。
為了應對這場“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貿易救濟案,7月26日,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在北京發布聯合聲明,呼吁歐盟慎重考慮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時正式請求中國政府盡快采取積極措施,以維護國內光伏企業的合法權益。商務部對此亦給予積極回應,認為歐盟此舉不利于歐盟光伏業的發展。
8月22日,全聯新能源商會發表《中國工商界關于反對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的聲明》(下稱《聲明》),呼吁歐盟審慎對待。
梁田亦表示,英利已經聯合尚德和阿特斯等企業,與歐洲的上游供應商,組成平價太陽能聯盟,開展游說活動。 “歐盟27個國家中涉及利益相關的主要是德國、意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但是我們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規則和影響決策還不好評價,但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努力去做。”
脆弱的光伏
“本次反傾銷調查一旦成立,將會是中歐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救濟案。”《聲明》指出。而歐盟的反傾銷訴求,緊跟美國的雙反調查,且是由在美國提出“雙反”調查訴求的SolarWorld公司在歐洲的母公司發起。
中國科學院今年初對光伏業做出的研究報告中已經提出,國內光伏企業最擔憂的美歐“雙殺”局面正日益形成。
根據《聲明》中的數據,中國2011年太陽能品總體量近萬億人民幣;中國光伏業有超過百萬人的就業崗位;中國光伏品上百億美元的出口額,接近于中國2011年從歐盟進口汽車整車的總金額。
“之??前美國的調查是既反傾銷、又反補貼,歐盟是反傾銷調查。如果歐盟就此立案,涉案貿易額將非常巨大,因為中國光伏企業的銷售結構中,歐洲占了60%~7??0%的份額。 ”梁田表示。
而中國的光伏業本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江西賽維財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0.8億人民幣,負債總額266.76億元,負債率為88%左右,其毛利率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均為-65.5%。現在,賽維所在地江西省新喻市政府正對其努力幫扶。
尚德電力的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毛利率僅為0 .6%,而總債務卻達到35.8億美元。另一行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預計第二季度毛利率在4.5%左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介紹,毛利率維持在10%甚至更高一些時,企業才可能有盈利,否則凈利潤將是虧損的。
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光伏業已接近破邊緣。
近10年來,全球光伏業年均增長率為48.6%,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然而,進入2011 年后,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歐洲光伏市場出現萎縮,致使之前因大勢擴張而積蓄的能出現嚴重過剩。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光伏組件能超過50GW,其中中國的能為40GW,而2011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預計為24GW,雖然相較去年有較大增長,但仍然無法消化嚴重過剩的能。
能嚴重過剩的壓力下,光伏品價格急劇下降。證監會創業板專家咨詢委今年年初所做報告顯示,2010 年年初,國內普通光伏組件的價格穩定在12 元/瓦左右,現在則跌到了6.5 元/瓦不到,下滑幅度將近50%。
美國的“雙反”調查后,中國光伏企業生存環境日益艱難。根據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提供的數據,在浙江374 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狀態,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停工的企業甚至達到70%~80%,甚至已經破轉行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而這還是在美國市場只占中國主要光伏企業20%銷售數量的情況下。 “美國的雙反調查是對中國企業聲譽的打擊,而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則將是毀滅性災難。”梁田表示。 “這對中國就業的影響,比對歐盟的還要大,”劉漢元認為:“不僅如此,歐洲的業鏈也將會受到影響,將會殃及分銷商和安裝商。”
新出路內外有別
面對如此嚴苛的市場環境,國內光伏企業也在積極尋找辦法。
“我們公司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在全球建立分散性的基地,” 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蔡志方表示,雙反和反傾銷調查“刺激我們進一步提升技術和控制成本。”
國內光伏發電上網也將是一個選擇。 2011 年8 月初,中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出臺,中國光伏發電市場正式啟動。隨后,各地陸續出臺光伏上網電價政策。
證監會創業板專家咨詢委今年年初所做報告預計,到2015 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0GW,2050 年達100 GW,屆時光伏發電將占全國電力裝機量的25%。包括英利綠色能源、漢能在內的光伏企業,都已開始投入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建設。
“2004年德國上網電價法的出臺,帶動了全球太陽能業發展。中國借助于配套齊全和勞動力成本低優勢,逐漸取得市場優勢。目前,中國企業的市場主要還在國外。”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鄒西原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光伏發電的電網接入和其他相關法規,仍需時間來完善。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會成為最有潛力的市場”,鄒西原表示。
2012年8月22日,全聯新能源商會發表反對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的聲明,呼吁歐盟審慎對待。此前的2012年7月24日,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正式向歐盟遞交了對中國光伏品反傾銷立案調查申請。受歐債危機影響,中國光伏業本已面臨發展瓶頸。如果歐盟批準立案,“將會對中國太陽能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
與此同時,中國光伏企業的自我拯救也在進行中,部分企業在加緊海外布局,希望分散業風險,但更多的企業則在努力尋求在國內的突破,努力推動太陽能發電上網,以求刺激內需。 2011年8月中國出臺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被視為太陽能發電春天的開始,但由于相關的法規政策尚未配套,國內企業的下游開拓依然舉步維艱。
立案或成定局
“基于我們對情況的掌握,歐盟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可能性非常大。” 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表示。
一些下游企業表示,歐盟已經要求歐洲的組件、電池片和矽片制造商完成一份調查問卷,涉及是否支持調查,能,量,銷售額、總就業人數等方面的內容。歐盟將根據問卷結果,決定是否對進口自中國的晶體硅太陽能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根據相關法規,歐盟將在SolarWorld提交申請45天后做出是否立案的決定,如今距最后期限已經不足20天。中國機電品進出口商會副主任陳惠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目前歐盟各方的表態來看,歐盟立案的過程還有可能會加速。
為了應對這場“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貿易救濟案,7月26日,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在北京發布聯合聲明,呼吁歐盟慎重考慮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時正式請求中國政府盡快采取積極措施,以維護國內光伏企業的合法權益。商務部對此亦給予積極回應,認為歐盟此舉不利于歐盟光伏業的發展。
8月22日,全聯新能源商會發表《中國工商界關于反對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的聲明》(下稱《聲明》),呼吁歐盟審慎對待。
梁田亦表示,英利已經聯合尚德和阿特斯等企業,與歐洲的上游供應商,組成平價太陽能聯盟,開展游說活動。 “歐盟27個國家中涉及利益相關的主要是德國、意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但是我們的努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規則和影響決策還不好評價,但只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努力去做。”
脆弱的光伏
“本次反傾銷調查一旦成立,將會是中歐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救濟案。”《聲明》指出。而歐盟的反傾銷訴求,緊跟美國的雙反調查,且是由在美國提出“雙反”調查訴求的SolarWorld公司在歐洲的母公司發起。
中國科學院今年初對光伏業做出的研究報告中已經提出,國內光伏企業最擔憂的美歐“雙殺”局面正日益形成。
根據《聲明》中的數據,中國2011年太陽能品總體量近萬億人民幣;中國光伏業有超過百萬人的就業崗位;中國光伏品上百億美元的出口額,接近于中國2011年從歐盟進口汽車整車的總金額。
“之??前美國的調查是既反傾銷、又反補貼,歐盟是反傾銷調查。如果歐盟就此立案,涉案貿易額將非常巨大,因為中國光伏企業的銷售結構中,歐洲占了60%~7??0%的份額。 ”梁田表示。
而中國的光伏業本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江西賽維財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0.8億人民幣,負債總額266.76億元,負債率為88%左右,其毛利率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均為-65.5%。現在,賽維所在地江西省新喻市政府正對其努力幫扶。
尚德電力的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毛利率僅為0 .6%,而總債務卻達到35.8億美元。另一行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預計第二季度毛利率在4.5%左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介紹,毛利率維持在10%甚至更高一些時,企業才可能有盈利,否則凈利潤將是虧損的。
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的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國內光伏業已接近破邊緣。
近10年來,全球光伏業年均增長率為48.6%,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行業之一。然而,進入2011 年后,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歐洲光伏市場出現萎縮,致使之前因大勢擴張而積蓄的能出現嚴重過剩。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光伏組件能超過50GW,其中中國的能為40GW,而2011 年全球光伏裝機量預計為24GW,雖然相較去年有較大增長,但仍然無法消化嚴重過剩的能。
能嚴重過剩的壓力下,光伏品價格急劇下降。證監會創業板專家咨詢委今年年初所做報告顯示,2010 年年初,國內普通光伏組件的價格穩定在12 元/瓦左右,現在則跌到了6.5 元/瓦不到,下滑幅度將近50%。
美國的“雙反”調查后,中國光伏企業生存環境日益艱難。根據浙江光伏中小企業聯盟提供的數據,在浙江374 家中小光伏企業中,至少有50%處于半停狀態,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環節,停工的企業甚至達到70%~80%,甚至已經破轉行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而這還是在美國市場只占中國主要光伏企業20%銷售數量的情況下。 “美國的雙反調查是對中國企業聲譽的打擊,而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則將是毀滅性災難。”梁田表示。 “這對中國就業的影響,比對歐盟的還要大,”劉漢元認為:“不僅如此,歐洲的業鏈也將會受到影響,將會殃及分銷商和安裝商。”
新出路內外有別
面對如此嚴苛的市場環境,國內光伏企業也在積極尋找辦法。
“我們公司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在全球建立分散性的基地,” 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蔡志方表示,雙反和反傾銷調查“刺激我們進一步提升技術和控制成本。”
國內光伏發電上網也將是一個選擇。 2011 年8 月初,中國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出臺,中國光伏發電市場正式啟動。隨后,各地陸續出臺光伏上網電價政策。
證監會創業板專家咨詢委今年年初所做報告預計,到2015 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10GW,2050 年達100 GW,屆時光伏發電將占全國電力裝機量的25%。包括英利綠色能源、漢能在內的光伏企業,都已開始投入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建設。
“2004年德國上網電價法的出臺,帶動了全球太陽能業發展。中國借助于配套齊全和勞動力成本低優勢,逐漸取得市場優勢。目前,中國企業的市場主要還在國外。”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鄒西原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光伏發電的電網接入和其他相關法規,仍需時間來完善。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會成為最有潛力的市場”,鄒西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