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9月10日上午,南京高新區。歐盟公告發布的第4天,蘇美達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與剛剛聘請的北京律師團緊急會面,研究應訴事宜。
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而本次反傾銷調查,是歐盟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
據了解,此次調查持續時間預計為15個月,按照歐盟規定,立案后60天到9個月時間內,歐盟委員會將作出初裁,終裁將在立案后15個月作出。
“這是繼今年5月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后更具災難性的商業打擊。”蔡濟波分析,美國的“雙反”,針對的是中國生產的電池片以及用中國電池片生產的組件,“那么,如果我采用臺灣生產的電池片做組件的話,還是可以規避的”,而歐盟的反傾銷,范圍則囊括了產業上下游的全部,硅片、電池片、組件,“任何一項只要是中國生產的,都要‘反傾銷’”。蔡濟波判斷,如果終裁通過,未來幾年,中國光伏行業必將進入洗牌煎熬期,“可能會有一批企業關門倒閉,尤其是大企業,由于產能大,出口歐盟多,受影響將更為嚴重。”
無錫尚德原CEO施正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歐盟的反傾銷表示強烈不滿。他說,大家都承認,光伏發電是個很好的技術,過去之所以不能大規模發展,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本太高。“過去十多年,正是中國企業的崛起,為光伏產品降低成本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剛回國時,光伏發電是一美元一度,現在是一元人民幣一度。”他同時指出:“歐盟出于保護自己企業的考慮,以及解決就業等問題,而對中國光伏產品加以打壓。但是,光伏產品價格高了,市場小了,歐盟難道不受影響嗎?”
“八成的中國光伏企業,歐洲的市場份額占一多半——70%以上。基于目前情況來看,若最后終裁通過,中國光伏產業將遭遇致命性打擊!”施正榮說,現在要做的,肯定是“應訴”——這將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結果卻很難預測。“為應訴美國‘雙反’,我們100多人的團隊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花費了五六百萬美元,初裁的結果是要征稅34%。”施正榮懇切希望政府層面能夠向歐盟施壓,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10日下午5時,中盛光電總裁佘海峰在德國與聘請的歐盟律師進行商談,給記者打來電話:“我們肯定要應訴,同時,我們還要申請‘獨立市場經濟地位’企業身份。”他向記者解釋,歐盟認為不少中國企業背后的“政府成分”很高,決策不是從市場角度出發,因此存在低于成本的傾銷行為,它們將是反傾銷的重點。“如果終裁是要征稅,獲得‘獨立市場經濟地位’的企業可能會得到相應較低的稅率。”據介紹,如果“獨立市場經濟地位”獲得承認,那么,企業的成本就會參照中國的標準作比較,以判定是否存在傾銷行為;而如果得不到認可,就要用企業的成本與美國的成本相比較,低于它則判為傾銷。而這,對中國企業顯然更為不利。
不過,在佘海峰看來,盡管歐盟啟動了反傾銷調查,但是,“天不會塌下來!”他認為,首先,對中國企業來說,歐盟調查也是一劑清醒劑,畢竟國內光伏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目前,歐盟還只是調查,“相當于法院立案,而最終怎么判決,現在還很難說——也可能通過限價來控制中國光伏企業不斷下跌的價格。不過,這其中,國有成分較重的企業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有些企業就有可能退出市場。”
9月10日上午,南京高新區。歐盟公告發布的第4天,蘇美達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濟波與剛剛聘請的北京律師團緊急會面,研究應訴事宜。
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而本次反傾銷調查,是歐盟迄今對我國最大規模的貿易訴訟。
據了解,此次調查持續時間預計為15個月,按照歐盟規定,立案后60天到9個月時間內,歐盟委員會將作出初裁,終裁將在立案后15個月作出。
“這是繼今年5月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后更具災難性的商業打擊。”蔡濟波分析,美國的“雙反”,針對的是中國生產的電池片以及用中國電池片生產的組件,“那么,如果我采用臺灣生產的電池片做組件的話,還是可以規避的”,而歐盟的反傾銷,范圍則囊括了產業上下游的全部,硅片、電池片、組件,“任何一項只要是中國生產的,都要‘反傾銷’”。蔡濟波判斷,如果終裁通過,未來幾年,中國光伏行業必將進入洗牌煎熬期,“可能會有一批企業關門倒閉,尤其是大企業,由于產能大,出口歐盟多,受影響將更為嚴重。”
無錫尚德原CEO施正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歐盟的反傾銷表示強烈不滿。他說,大家都承認,光伏發電是個很好的技術,過去之所以不能大規模發展,主要原因就在于成本太高。“過去十多年,正是中國企業的崛起,為光伏產品降低成本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剛回國時,光伏發電是一美元一度,現在是一元人民幣一度。”他同時指出:“歐盟出于保護自己企業的考慮,以及解決就業等問題,而對中國光伏產品加以打壓。但是,光伏產品價格高了,市場小了,歐盟難道不受影響嗎?”
“八成的中國光伏企業,歐洲的市場份額占一多半——70%以上。基于目前情況來看,若最后終裁通過,中國光伏產業將遭遇致命性打擊!”施正榮說,現在要做的,肯定是“應訴”——這將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結果卻很難預測。“為應訴美國‘雙反’,我們100多人的團隊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花費了五六百萬美元,初裁的結果是要征稅34%。”施正榮懇切希望政府層面能夠向歐盟施壓,同時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10日下午5時,中盛光電總裁佘海峰在德國與聘請的歐盟律師進行商談,給記者打來電話:“我們肯定要應訴,同時,我們還要申請‘獨立市場經濟地位’企業身份。”他向記者解釋,歐盟認為不少中國企業背后的“政府成分”很高,決策不是從市場角度出發,因此存在低于成本的傾銷行為,它們將是反傾銷的重點。“如果終裁是要征稅,獲得‘獨立市場經濟地位’的企業可能會得到相應較低的稅率。”據介紹,如果“獨立市場經濟地位”獲得承認,那么,企業的成本就會參照中國的標準作比較,以判定是否存在傾銷行為;而如果得不到認可,就要用企業的成本與美國的成本相比較,低于它則判為傾銷。而這,對中國企業顯然更為不利。
不過,在佘海峰看來,盡管歐盟啟動了反傾銷調查,但是,“天不會塌下來!”他認為,首先,對中國企業來說,歐盟調查也是一劑清醒劑,畢竟國內光伏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愈演愈烈;目前,歐盟還只是調查,“相當于法院立案,而最終怎么判決,現在還很難說——也可能通過限價來控制中國光伏企業不斷下跌的價格。不過,這其中,國有成分較重的企業可能會受到較大影響,有些企業就有可能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