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是搬起石頭砸兩個人的腳,不僅會給中國光伏業造成損失,對歐洲的投資商和消費者也都不利。”江蘇蘇州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周新明說。
如果一些歐洲企業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對中國產品設限,不僅會破壞全球光伏合作的良好局面,也必然造成兩敗俱傷以及“多輸”的結果。
“從德國發動反傾銷調查的風聲傳出開始,我心里就一直有兩個擔憂。”江蘇蘇州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周新明說。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8月底訪華期間,曾希望以協商來解決中歐間的光伏產業爭端。對她的這一表態,中國光伏產業界期待很大,但現實給了中國光伏業迎面一盆冷水。
吉日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組件產品曾經遠銷歐洲、東南亞和北美等地區,經濟危機之后該公司將部分重心轉移到中東和北非等新興市場。但是,市場多元化并沒有使周新明放下心來,德國啟動反傾銷調查之后,他心里的擔憂也隨之增加。
“歐美市場受阻,原來面向歐洲市場的光伏企業將布局新興市場,給我們帶來市場壓力;另一方面,面臨生存困難的光伏企業如果為了清庫存而降低價格,也會造成市場價格的混亂。”周新明向記者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
擔憂的不僅僅是周新明,作為中國光伏行業領軍企業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從二季度財報來看,營業額確實受到了影響。”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對外溝通經理張謐說,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0.3%,至3.451億美元;凈虧損為9210萬美元,上一季度為虧損2980萬美元。目前該公司正在努力止損。9月12日,天合光能宣布,為削減成本,該公司計劃裁員,不僅如此,光伏組件和系統部門也將分離開來。
實際上,美國和歐盟相繼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經成為整個中國光伏行業的夢魘。美國投資機構MaximGroup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最大的10家太陽能公司負債已經累計達到175億美元,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
滅頂之災
“這是典型的貿易保護,反傾銷最多只是一個借口!”說到德國這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周新明這樣評價說。
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剛剛公布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5天后,就傳出德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制造商SolarWorld計劃在歐洲發起反傾銷訴訟的消息。7月24日,SolarWorld等光伏企業正式向歐盟提交了申請。9月6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出立案公告,宣布發起對產自中國出口到歐盟的晶體硅光伏組件和關鍵部件,如電池和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事件進展之快,似乎勢不可擋。
此前,中國9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海外,其中70%以上出口到歐洲。去年11月以來,美國和歐盟連續發起的兩次“雙反”調查被認為是對中國光伏行業的毀滅性打擊。“作為企業,賺錢是最根本的目的,沒錢賺的生意是沒人做的。”他對“傾銷”的說法不以為然,他表示,中國的光伏產品逐步降低,一方面是中國勞動力成本本來就相對較低,加上多晶硅等原料價格從200美元左右一公斤的高價降至現在的20美元左右一公斤;另一方面是中國光伏生產企業多,在市場競爭中互相壓價。“算下來,從中國運送到歐洲市場的光伏產品,其價格比當地價格便宜20%。”周新明說。“這將是有史以來全球案值最大、危及面最廣、經濟損害最大的貿易保護案。”中國對歐出口規模最大的光伏企業英利集團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說,“不僅意味著中國光伏企業將遭受滅頂之災,更將直接導致超過35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損失,產生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風險,使30萬~50萬人同時失業。”
據理力爭
對于歐盟的這一舉措,中國行業、企業和政府部門從未停止和德國與歐盟對話。歐盟決定對華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后,中國商務部對此高度關注。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于9月11日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德國、法國以及歐盟總部,通過協商與合作化解中歐光伏產品貿易摩擦。
其實,針對歐盟不公正待遇的抗爭早就開始了。SolarWorld在7月24日發起申請之后,中國企業于26日發表了回應,8月3日商務部緊急召見了英利、尚德、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國光伏企業巨頭,8月14日中國光伏企業邀請德國工會來中國調研……“反傾銷是毫無根據的。”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氣憤地說,“這些指控將威脅到歐盟消費者在一個公平貿易、自由競爭的環境下獲得太陽能這一清潔和創新的能源所帶來的福利,天合光能將積極地對這一指證進行抗辯。”“無論如何我們都會積極應訴。”國內光伏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特別助理、法務總監陳卓說,英利將密切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證明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不存在傾銷行為。由于歐盟目前仍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計算傾銷幅度時可能會失公允。陳卓對此表示,英利將利用歐盟允許單個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地位的規定,力爭市場經濟地位。
不過,雖然歐盟已經決定對華光伏電池發起反傾銷調查,但根據程序,最遲到明年6月才能出初裁結果,最多15個月后才能出終裁結果,即在明年12月左右,中國光伏企業仍有周旋的時間。
針對歐盟的施壓,中國企業反施壓也已經開始了。8月,中能硅業、賽維LDK、洛陽中硅、重慶大全等中國四大多晶硅企業也已向商務部提交申訴,要求對產自歐盟的多晶硅實行“雙反”調查。
斗則兩傷
“反傾銷是搬起石頭砸兩個人的腳,不僅會給中國光伏業造成損失,對歐洲的投資商和消費者也都不利。”周新明說。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表示,在原材料、設備供應、電池組件及電池板生產、安裝及電站運營到最終用戶的光伏產業鏈條中,中國當前處在光伏電池組件及電池板生產這一環節。如果一些歐洲企業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對中國產品設限,不僅會破壞全球光伏合作的良好局面,也必然造成兩敗俱傷以及“多輸”的結果。“這將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影響到歐洲的普通消費者。”周新明表示,中國不僅給歐洲市場提供了實惠的光伏產品,而且還通過多晶硅和電子片等原料的采購拉動歐盟經濟的發展,給歐洲帶來了就業。如果歐盟限制中國光伏業進入,原料供應商將面臨損失,由此帶來的就業崗位也將受到影響,而且歐洲消費者只能選擇價格更高的光伏產品。“這次反傾銷只顧及了(歐洲)少數大型光伏生產企業的短期利益,而沒有考慮到光伏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周新明評價說。“光伏產業是世界的產業,各國在發展光伏產業的過程中,已形成利益共同體。”尚德、天合、阿特斯以及英利在一份代表光伏發電促進聯盟和中國光伏行業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過去8年,全球在光伏產業中分工合作,光伏發電成本實現了1美元/瓦,光伏電池轉換率從最初的14%達到了今天的19%以上,光伏發電走進了千家萬戶。
數據顯示,2011年,歐盟對華出口光伏設備及原材料總值達75億美元,歐盟目前與太陽能產業相關的28萬~30萬就業崗位中,大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于中國企業。一旦發動反傾銷,這些將一去不復返。“我們在小范圍會談中也談到了貿易保護主義,通過保護主義不可能解決現在的問題,最好是通過溝通協商解決。我們都需要自由貿易,都需要在對方國家找到公平競爭的條件。”2012年8月31日上午,中德企業家論壇在天津召開,默克爾面對中國光伏企業如是說。
反傾銷調查還在繼續,而更讓周新明擔心的是其他國家效的仿。“最近也有消息說印度光伏電池制造商要對中國光伏產品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周新明擔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