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訊當地時間10月10日(北京時間昨天凌晨),美國商務部對華光伏雙反案作出終裁,決定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根據仲裁結果,設定了18.32%~249.96%的最終反傾銷稅率及14.78%~15.97%的最終反補貼稅率。
之前,擁有更大光伏市場的歐盟對華光伏產品提起反傾銷,而美國雙反裁定結果對歐盟具有較強影響,因此此次終裁受到業內極大關注。
正泰太陽能:裁決過于嚴厲
消息傳來,引發了中國商務部和此前抱團應訴的眾多中國光伏企業的強烈抗議與不滿,其中包括10多家浙江光伏企業。
“這樣的結果意料之內,又出乎意料。”昨天一早,一直關注美國對華光伏雙反案進展的正泰太陽能戰略市場部胡皖書瀏覽了各方對于此事的分析和討論。此前,正泰太陽能與省內17家光伏企業抱團應戰美方的反傾銷調查。盡管對結果有所預料,但是美國商務部最終設定的雙方稅率,還是令很多企業無法接受。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分別設定了18.32%~249.96%的最終反傾銷稅率及14.78%~15.97%的最終反補貼稅率。根據這一終裁結果,反傾銷稅率下限從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調至18.32%,最高幅度不變。而反補貼稅率則大幅增加逾10個百分點,大大高于初裁的2.9%~4.73%。
“我們目前還沒有接到針對正泰太陽能的確切稅率數字。”胡皖書表示,因提前進行過平均稅率的申請,正泰太陽能很可能還是被征收31.18%左右的平均稅率。如果加上大幅上調的反補貼稅率,“雙反”將使得正泰的光伏產品變得毫無競爭力可言。
縱觀全國光伏企業,從已公布的信息來看,尚德電力將被征收31.73%的反傾銷稅和14.78%的反補貼稅;天合光能則受到18.32%的反傾銷稅和15.97%的反補貼稅。僅有光伏產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獲得較好結果,將適用單獨稅率,但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也分別達到15.42%和15.24%。
業內人士表示,最終判決要比此前初裁更為嚴重,尤其是反補貼稅率大增。
尋找對策,浙企借道海外代工
對悲觀終裁結果早有預期的浙江光伏企業,事實上在看到初裁結果時,便已開始積極尋求應對策略。除了抱團應訴之外,在浙江省商務廳和浙江省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的組織下,浙江光伏企業也聘請了專業律師進行平均稅率的申請,以避開高達249.96%的全國性懲罰性稅率。
一位不愿署名的業內人士則表示,根據本次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定來看,并未封堵初裁時的一個雙反“漏洞”――如果輸美組件所使用的電池片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則將不被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外設廠生產電池,或是采購國外電池,然后在中國內地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焊接組裝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中國光伏企業或可尋求減少美國“雙反”帶來的出口利潤損失。
事實上,美國初裁公布后,正泰太陽能在境外組裝的光伏組件就已經開始出貨美國,由于采用的是境外的電池片,成功繞開了初裁所帶來的貿易壁壘,嘗試著將“雙反”初裁的沖擊降到最低。
“尋求海外代工成本會上升10%左右,利潤會下降,但是好過被征收雙反稅。”浙江上市光伏企業東方日升董秘雪山行表示,公司正在尋求海外采購或者代工模式,同時也在初裁公布后開始調研海外建廠等手段的可行性。而目前他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終端應用上,如自建電站發電、民用產品等領域上。
更多的企業將介入電站建設作為突破口,如正泰太陽能、浙江舒奇蒙光伏科技等。正泰太陽能今年光伏電站建設繼續增量幾百萬兆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
相比美國雙反案,浙江光伏企業表示更擔憂終裁結果對歐盟雙反調查帶來的多米諾效應,因為歐盟已敲定美國作為替代國來評估光伏產品成本。數據也顯示,美國在浙江光伏企業的出口量中的比重并不高。2011年浙江省光伏產業對全球出口31.5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2.4億美元,而對歐出口則高達25.2億美元。
記者手記:與其陰謀論不如反思自身
為什么又是中國光伏產業,為什么又是反傾銷大棒?記者采訪光伏企業時,采訪對象普遍認為,美國的雙反舉動,對中國光伏產業很不公、很無理,終裁的結果讓他們感到既痛苦又無奈。
但業內人士表示,撇開美國陰謀論之類的說法,中國光伏產業的真正挑戰并不是反傾銷案,而是此前在政策與金融支持下的產能嚴重過剩以及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等問題。
回顧一下中國光伏產業近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2007年以來,光伏行業的高收益與高增長,點燃了國內光伏廠商的投資熱情。2011年,根據超過300個光伏電池廠商的擴產計劃統計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總產能將分別達到51GW和66GW。事實上,到2020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的預期需求僅為50GW,如此推算,中國用5年的時間走完了原本應該15年才能走完的道路。
泡沫是自己吹大的。2010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后,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相關數據顯示,在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但問題是,全球多晶硅產量20萬噸,中國近9萬噸,卻不掌握核心技術;產能巨大,國內市場總量卻較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出口量約占到全球的90%。這種內外失衡,使得中國的光伏行業更容易受到打擊,歐美的反傾銷調查只是讓危機提前了而已。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企業和國家要形成合力,企業應苦練內功,掌握核心技術,改變為他人“打工”的地位,脫離“拿來主義”;國家應該讓這些企業更加市場化地生存,讓他們重歸市場,鼓勵國內太陽能應用,這是解決光伏產業危機的必由之路。
之前,擁有更大光伏市場的歐盟對華光伏產品提起反傾銷,而美國雙反裁定結果對歐盟具有較強影響,因此此次終裁受到業內極大關注。
正泰太陽能:裁決過于嚴厲
消息傳來,引發了中國商務部和此前抱團應訴的眾多中國光伏企業的強烈抗議與不滿,其中包括10多家浙江光伏企業。
“這樣的結果意料之內,又出乎意料。”昨天一早,一直關注美國對華光伏雙反案進展的正泰太陽能戰略市場部胡皖書瀏覽了各方對于此事的分析和討論。此前,正泰太陽能與省內17家光伏企業抱團應戰美方的反傾銷調查。盡管對結果有所預料,但是美國商務部最終設定的雙方稅率,還是令很多企業無法接受。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分別設定了18.32%~249.96%的最終反傾銷稅率及14.78%~15.97%的最終反補貼稅率。根據這一終裁結果,反傾銷稅率下限從今年5月份初裁的最低31.14%調至18.32%,最高幅度不變。而反補貼稅率則大幅增加逾10個百分點,大大高于初裁的2.9%~4.73%。
“我們目前還沒有接到針對正泰太陽能的確切稅率數字。”胡皖書表示,因提前進行過平均稅率的申請,正泰太陽能很可能還是被征收31.18%左右的平均稅率。如果加上大幅上調的反補貼稅率,“雙反”將使得正泰的光伏產品變得毫無競爭力可言。
縱觀全國光伏企業,從已公布的信息來看,尚德電力將被征收31.73%的反傾銷稅和14.78%的反補貼稅;天合光能則受到18.32%的反傾銷稅和15.97%的反補貼稅。僅有光伏產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獲得較好結果,將適用單獨稅率,但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也分別達到15.42%和15.24%。
業內人士表示,最終判決要比此前初裁更為嚴重,尤其是反補貼稅率大增。
尋找對策,浙企借道海外代工
對悲觀終裁結果早有預期的浙江光伏企業,事實上在看到初裁結果時,便已開始積極尋求應對策略。除了抱團應訴之外,在浙江省商務廳和浙江省太陽能光伏產業對外貿易預警示范點的組織下,浙江光伏企業也聘請了專業律師進行平均稅率的申請,以避開高達249.96%的全國性懲罰性稅率。
一位不愿署名的業內人士則表示,根據本次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定來看,并未封堵初裁時的一個雙反“漏洞”――如果輸美組件所使用的電池片原產地為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則將不被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可以在國外設廠生產電池,或是采購國外電池,然后在中國內地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焊接組裝太陽能電池板。這樣,中國光伏企業或可尋求減少美國“雙反”帶來的出口利潤損失。
事實上,美國初裁公布后,正泰太陽能在境外組裝的光伏組件就已經開始出貨美國,由于采用的是境外的電池片,成功繞開了初裁所帶來的貿易壁壘,嘗試著將“雙反”初裁的沖擊降到最低。
“尋求海外代工成本會上升10%左右,利潤會下降,但是好過被征收雙反稅。”浙江上市光伏企業東方日升董秘雪山行表示,公司正在尋求海外采購或者代工模式,同時也在初裁公布后開始調研海外建廠等手段的可行性。而目前他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終端應用上,如自建電站發電、民用產品等領域上。
更多的企業將介入電站建設作為突破口,如正泰太陽能、浙江舒奇蒙光伏科技等。正泰太陽能今年光伏電站建設繼續增量幾百萬兆瓦,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
相比美國雙反案,浙江光伏企業表示更擔憂終裁結果對歐盟雙反調查帶來的多米諾效應,因為歐盟已敲定美國作為替代國來評估光伏產品成本。數據也顯示,美國在浙江光伏企業的出口量中的比重并不高。2011年浙江省光伏產業對全球出口31.5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2.4億美元,而對歐出口則高達25.2億美元。
記者手記:與其陰謀論不如反思自身
為什么又是中國光伏產業,為什么又是反傾銷大棒?記者采訪光伏企業時,采訪對象普遍認為,美國的雙反舉動,對中國光伏產業很不公、很無理,終裁的結果讓他們感到既痛苦又無奈。
但業內人士表示,撇開美國陰謀論之類的說法,中國光伏產業的真正挑戰并不是反傾銷案,而是此前在政策與金融支持下的產能嚴重過剩以及過度依賴出口市場等問題。
回顧一下中國光伏產業近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2007年以來,光伏行業的高收益與高增長,點燃了國內光伏廠商的投資熱情。2011年,根據超過300個光伏電池廠商的擴產計劃統計分析,2011年和2012年的年度總產能將分別達到51GW和66GW。事實上,到2020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的預期需求僅為50GW,如此推算,中國用5年的時間走完了原本應該15年才能走完的道路。
泡沫是自己吹大的。2010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后,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相關數據顯示,在600個城市中,有300個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100多個建設了光伏產業基地。但問題是,全球多晶硅產量20萬噸,中國近9萬噸,卻不掌握核心技術;產能巨大,國內市場總量卻較低,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出口量約占到全球的90%。這種內外失衡,使得中國的光伏行業更容易受到打擊,歐美的反傾銷調查只是讓危機提前了而已。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企業和國家要形成合力,企業應苦練內功,掌握核心技術,改變為他人“打工”的地位,脫離“拿來主義”;國家應該讓這些企業更加市場化地生存,讓他們重歸市場,鼓勵國內太陽能應用,這是解決光伏產業危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