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數觀點都認為中國的光伏產業面臨的形勢很嚴重,甚至有滅頂之災。我們應該實事求地認識光伏產業。光伏產業并不像媒體所描述的是哀鴻遍野。因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全球光伏產業的裝機容量增長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產業的裝機容量的增長率都超過了70%。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增長了35%。這些都是在全球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就。這證明,第一,光伏市場是沒有問題的。第二,光伏產業的發展方向沒有錯。實際上,光伏產品價格下降,是必然的趨勢,光伏實現平價上網是光伏產業的夢想,也是光伏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是,今天光伏產業的步子走得快了一點,光伏產品的價格降了下來,但光伏產業鏈還沒有適應。
“用一年走完了五年的路”
綜上,光伏產業的市場發展規模并未下降,發展方向也沒有錯誤。那么,光伏產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2003年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時,我們申報的目標是到2020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我們希望到2020年,光伏電價會降到每千瓦時1.5元左右,到2030年,下降到每千瓦時1元左右。在2011年,光伏電價就降到了1.15元。光伏產業發展得太快了。我們把五年的目標用一年就實現了。我們走完了五年之后的路,之后將無路可走。借用網絡上的一句話“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面對這樣的現狀,光伏產業必須要調整了,必須把握發展的速度和節奏。
光伏產業究竟應該如何面對目前的形勢?
國際合作必須要進行
我們必須要正確看待光伏產業面臨的國際貿易形勢。現在反觀歐美的光伏企業,在美國,除了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其余的光伏企業基本上都破產了或面臨破產;在歐洲,幾大光伏企業相繼破產,剩余的也在茍延殘喘。這些企業已到了非常困難的境地,甚至在反傾銷申訴中,簽名的企業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
大家都要生存,有國家利益在其中,但更多的是企業利益。如果中國企業有一天也如此,我們的政府不站出來,我們會高興嗎?所以,中國的光伏企業不要意圖做到惟我獨尊、惟我獨大,這是不現實的。中國的光伏企業需要和歐美的企業進行聯合合作,來共同分享市場和技術等等。
8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聯合發表聲明稱,中國與德國同意通過協商解決光伏產業的有關問題,避免反傾銷,進而加強合作,這是解決貿易爭端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第二輪中德政府間磋商的一個重要成果,對世界也會起到示范作用。
我們非常擁護總理的聲明。該聲明非常有政治智慧,我們希望共同合作來應對目前的局面。因此,中國的企業就必須進行結構調整,降低生產成本,減少產能過剩,給對方發展的空間。
步子要再大一點
我們希望中國的太陽能發展規劃,尤其是光伏的發展規劃,膽子可以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我們在2003年時,提出到2020年光伏裝機容量規劃是200萬千瓦,到2004年,改為500萬千瓦,到2011年,改為1500萬千瓦,2012年上半年又改為2100萬千瓦。那么,為什么2020年中國的光伏裝機容量規劃不能是5000萬千瓦呢?這樣有問題嗎?如果中國的光伏市場每年新增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比如從2013年開始。這樣,歐美在反傾銷時,我們就會基本不受其影響。因為,中國的光伏新增市場容量是世界第一位的。因為意大利2011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是900萬千瓦,德國是750萬千瓦。
我們希望在2015年之后,中國每年新增的光伏裝機容量為1800萬到2000萬千瓦,如果發展到這樣的規模,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就是全球的50%,我們還有必要擔心歐美的市場波動嗎?就像中國的風電一樣,中國風電市場目前并不景氣,那么,為什么西門子、GE等等這些大企業還要來中國投資建設風電制造企業?因為,中國的風電市場占了全球市場的50%。中國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每年達到2000萬千瓦,是有發展空間的。中國也需要這樣的光伏市場。
在目前艱苦的條件下,中國的光伏企業要鼓足勇氣。但是,不希望它們再去一哄而上。如果,中國的光伏企業不再犯2007年到2011年之間犯的錯誤,掌握發展節奏。
每年新增產能20%到30%即可,就不會陷入目前這么大的困境。因為2008年之后,中國所有的大企業都是百分之百的產能增長,同時又帶動了700家中小企業的興起。所以,只要中國的光伏企業發展節奏控制好了,光伏產業的未來就會無比光明!
(作者系國家應對氣侯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