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衢州是浙江省命名的首個“光伏產業基地”,其七成左右的光伏企業集中在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縣。開化縣經濟貿易局光伏辦公室副主任占學勤表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光伏業的產值已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約四成。
如今,開化縣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卻紛紛停產或倒閉。該縣發改局向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已投產的41家光伏企業中,目前有31家停產;9家備案在建企業中有兩家擬改行;14家未建企業中有3家已退土地、1家的土地已轉讓。記者走遍整個光伏產業園區發現,只有兩家企業還在生產,分別是浙江華友電子有限公司和浙江晟輝科技有限公司。
昔日風光
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處,是連接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要沖,浙江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當地,光伏作為特色產業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已有70余家光伏企業落戶開化,其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
衢州市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兼產業協調處處長周翔對記者表示,衢州光伏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上世紀70年代,開化的601廠(現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就生產以硅為原料的半導體材料。2003年以后,開化的光伏產業起步,2006~2008年間進入了投資高峰期。
開化光伏企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作為地方政府,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企業加大投資。周翔也表示,為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當然鼓勵企業投資,不過,衢州雖于2008年把光伏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但未出臺相關的特殊優惠政策。
開工的工廠并不多
開化縣2008年發布的《開化縣"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提到,2005年-2008年,全縣硅生產企業已發展到50余家,其中規模企業24家,近三年硅產業產值年均增長50.6%。今年前三季度,硅產業規模企業產值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61.4%,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分別占76.4%、85.4%。工業園區17家建成投產的硅生產企業產值占全縣硅產業規模企業產值70.1%。先后被原國家信息產業部指定為單晶硅定點生產基地之一,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硅產業基地”和“開化硅材料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開化硅材料產業”被列入全省十個塊狀產業質量提升項目之一。
根據當地一位企業主的描述,在行情好的時期,得要貨單位先打款,企業才生產,“當時一家光伏企業每年都至少能賺幾千萬”。民間更形象的說法是:“一天一輛奔馳”。周翔說,那時晶硅企業太賺錢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這幫老板的感覺非常好,“拿到硅料就意味著撿到黃金”。
然而2011年,伴隨著歐債危機,中國光伏業的最大客戶——歐洲各國相繼下調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此外,美國和歐盟從去年起相繼對中國光伏企業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的盛宴戛然而止。蕭條局面頓時在開化縣工業園內的光伏產業園區出現。
誰是蕭條的罪魁禍首?
多位當地政府官員和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開化光伏企業大面積停產歸咎于美歐等外部因素。他們表示,海外市場萎縮導致的產能過剩,是引發開化光伏企業停產的最根本原因。
有政府官員表示,國內光伏產品95%以上都銷往國外,歐盟、美國分別為第一、第二大市常如果沒有歐債危機和后來美歐的制裁,至少中國光伏業供大于求的程度不會像現在這么嚴重。
而在開化的光伏企業主看來,除了外部環境,相關部門在企業數量和產能的控制上也不能免責。硅宏電子科技總經理徐增宏表示:“產能過剩的主要問題,是項目審批部門對宏觀經濟把握不準,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事實上,開化縣政府并非沒有意識到光伏投資過熱。占學勤對本報記者坦言,2010年時,審批項目的官員都曾覺得投資過熱。擴張太快,可能會造成供大于求,但沒法限制,“開化是浙江省硅產業基地,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政策也在引導形成產業集聚。”
占學勤說,與此同時,企業也有投資欲望,政府只能尊重投資者的預判,沒有理由不同意。再加上開化的光伏基礎本來就很好,擁有技術人才,所以考慮到投資是企業行為,政府沒有采取限制性政策。
政府如何施救
如何救援光伏企業,目前浙江省、衢州市也在積極研討。
光伏的產業鏈大致可劃分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和下游(光伏電站等應用系統)三個部分,其中,工業硅料的生產屬于產業鏈中能耗高、污染嚴重、利潤較少的一環,其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工業硅料的提純等技術密集型的區段,長期以來一直由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壟斷,是產業鏈中毛利率最高的部分。
然而,衢州的大多數光伏企業主要從事上游的單晶硅加工,產業層次比較低。
周翔說, 8月份衢州市有關政府部門邀請省光伏協會專家和當地企業負責人商議對策。會上的一種觀點是,要開展光伏發電項目試點,帶動當地光伏企業走出困境。按照政策,目前光伏發電項目盈利較差,別的省份已出臺一些政策,對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支持,而浙江尚未有此類政策,“衢州能不能做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還在調研中。”
開化縣某光伏公司的老板反復強調,光伏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但其未來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推動。他希望國家能推動光伏應用項目,比如鋪開屋頂太陽能發電工程、大面積建電站。
事實上,中央層面已開始通過事后的發電補貼來進一步扶持光伏產業。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各省(區、市)的申報結束,每個省份支持申報的項目數不超過3個。根據該通知,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且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在地方層面,該通知則“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政府的一些調控舉措已經開始實施,包括清理早期遺留的補貼款,調高光伏產業發展目標、做大國內市場,同時在上網政策等方面努力推進,有利于光伏業的長遠發展。
如今,開化縣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卻紛紛停產或倒閉。該縣發改局向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縣已投產的41家光伏企業中,目前有31家停產;9家備案在建企業中有兩家擬改行;14家未建企業中有3家已退土地、1家的土地已轉讓。記者走遍整個光伏產業園區發現,只有兩家企業還在生產,分別是浙江華友電子有限公司和浙江晟輝科技有限公司。
昔日風光
開化地處浙皖贛三省交界處,是連接浙西、皖南和贛東北的要沖,浙江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在當地,光伏作為特色產業被擺在了顯眼的位置。已有70余家光伏企業落戶開化,其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
衢州市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兼產業協調處處長周翔對記者表示,衢州光伏產業具有很好的基礎,上世紀70年代,開化的601廠(現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就生產以硅為原料的半導體材料。2003年以后,開化的光伏產業起步,2006~2008年間進入了投資高峰期。
開化光伏企業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作為地方政府,他們最想看到的是企業加大投資。周翔也表示,為發展地方經濟,當地政府當然鼓勵企業投資,不過,衢州雖于2008年把光伏作為重點產業來培育,但未出臺相關的特殊優惠政策。
開工的工廠并不多
開化縣2008年發布的《開化縣"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提到,2005年-2008年,全縣硅生產企業已發展到50余家,其中規模企業24家,近三年硅產業產值年均增長50.6%。今年前三季度,硅產業規模企業產值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61.4%,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分別占76.4%、85.4%。工業園區17家建成投產的硅生產企業產值占全縣硅產業規模企業產值70.1%。先后被原國家信息產業部指定為單晶硅定點生產基地之一,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硅產業基地”和“開化硅材料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開化硅材料產業”被列入全省十個塊狀產業質量提升項目之一。
根據當地一位企業主的描述,在行情好的時期,得要貨單位先打款,企業才生產,“當時一家光伏企業每年都至少能賺幾千萬”。民間更形象的說法是:“一天一輛奔馳”。周翔說,那時晶硅企業太賺錢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這幫老板的感覺非常好,“拿到硅料就意味著撿到黃金”。
然而2011年,伴隨著歐債危機,中國光伏業的最大客戶——歐洲各國相繼下調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此外,美國和歐盟從去年起相繼對中國光伏企業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國光伏業的盛宴戛然而止。蕭條局面頓時在開化縣工業園內的光伏產業園區出現。
誰是蕭條的罪魁禍首?
多位當地政府官員和光伏企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把開化光伏企業大面積停產歸咎于美歐等外部因素。他們表示,海外市場萎縮導致的產能過剩,是引發開化光伏企業停產的最根本原因。
有政府官員表示,國內光伏產品95%以上都銷往國外,歐盟、美國分別為第一、第二大市常如果沒有歐債危機和后來美歐的制裁,至少中國光伏業供大于求的程度不會像現在這么嚴重。
而在開化的光伏企業主看來,除了外部環境,相關部門在企業數量和產能的控制上也不能免責。硅宏電子科技總經理徐增宏表示:“產能過剩的主要問題,是項目審批部門對宏觀經濟把握不準,而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又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事實上,開化縣政府并非沒有意識到光伏投資過熱。占學勤對本報記者坦言,2010年時,審批項目的官員都曾覺得投資過熱。擴張太快,可能會造成供大于求,但沒法限制,“開化是浙江省硅產業基地,所以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政策也在引導形成產業集聚。”
占學勤說,與此同時,企業也有投資欲望,政府只能尊重投資者的預判,沒有理由不同意。再加上開化的光伏基礎本來就很好,擁有技術人才,所以考慮到投資是企業行為,政府沒有采取限制性政策。
政府如何施救
如何救援光伏企業,目前浙江省、衢州市也在積極研討。
光伏的產業鏈大致可劃分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和下游(光伏電站等應用系統)三個部分,其中,工業硅料的生產屬于產業鏈中能耗高、污染嚴重、利潤較少的一環,其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工業硅料的提純等技術密集型的區段,長期以來一直由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壟斷,是產業鏈中毛利率最高的部分。
然而,衢州的大多數光伏企業主要從事上游的單晶硅加工,產業層次比較低。
周翔說, 8月份衢州市有關政府部門邀請省光伏協會專家和當地企業負責人商議對策。會上的一種觀點是,要開展光伏發電項目試點,帶動當地光伏企業走出困境。按照政策,目前光伏發電項目盈利較差,別的省份已出臺一些政策,對光伏發電項目給予支持,而浙江尚未有此類政策,“衢州能不能做光伏發電項目,我們還在調研中。”
開化縣某光伏公司的老板反復強調,光伏產業永遠是朝陽產業,但其未來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推動。他希望國家能推動光伏應用項目,比如鋪開屋頂太陽能發電工程、大面積建電站。
事實上,中央層面已開始通過事后的發電補貼來進一步扶持光伏產業。9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各省(區、市)的申報結束,每個省份支持申報的項目數不超過3個。根據該通知,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且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的補貼標準。在地方層面,該通知則“鼓勵各省(區、市)利用自有財政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基礎上,以適當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建設”。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政府的一些調控舉措已經開始實施,包括清理早期遺留的補貼款,調高光伏產業發展目標、做大國內市場,同時在上網政策等方面努力推進,有利于光伏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