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能源中的兩個主流發展方向,近幾年,風電和光伏發電產業在世界范圍內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國內,這兩個行業經歷過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卻在產能過剩方面殊途同歸。
如今,光伏和風電都處于行業的階段性低谷之中,能否重現往昔的輝煌,將取決于增量市場能否啟動。
需求疲軟凸顯產能過剩
光伏和風電的產能過剩除了大量的非市場因素外,2005年以來旺盛的下游需求是刺激行業產能劇增的重要原因。而如今,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和前期發展經驗的積累,光伏和風電行業原本的下游需求都從2011年開始急踩剎車。
2011年和2012年,我國光伏產能已經達到35GW和40GW,占全球總產能的六成以上。而2011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不到28GW,同時未來三年內,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每年約為3GW至5GW,可見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已十分嚴重。
而風電的故事與光伏行業類似。由于我國的風電基地大多規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遠離了用電負荷較高的地區,加上風電隨機性強,當地電網結構薄弱等因素,導致風電并網困難,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棄風現象。
光大證券分析師周勵謙認為,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約在30GW至35GW,而2011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僅為16GW,因此風電整機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而從零部件角度看,鑄件過剩100%以上,齒輪箱過剩100%以上,葉片過剩30%以上。
產業現狀決定突破方向
我國的風電和光伏行業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為明顯的特征是風電行業的市場重心在國內,而光伏行業的市場在境外。在目前的困難條件下,風電企業看到的是以往沒有重視的海外市場和海上風電項目,而光伏企業則將希望寄托于國內市場。
在行業起步初期,得益于產業配套政策的及時出臺,風電企業在國內市場迅速壯大起來。截至2012年上半年,風電行業內的龍頭上市公司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的海外市場銷售額僅占其營收總額的9.1%和12.6%。
而光伏行業的情況則恰恰相反,以無錫尚德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從一開始就具有極強的國際視野。截至2011年,全國光伏企業生產的光伏產品有九成左右出口到國外。
但風電行業在開發新市場空間時似乎困難重重。由于海外風電市場有較高的認證準入門檻,因此很多風電設備商難以進入海外市場。同時,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貿易保護主義也阻礙了風電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另外,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尚未大規模啟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風電行業開拓新市場的力量。
如今,光伏和風電都處于行業的階段性低谷之中,能否重現往昔的輝煌,將取決于增量市場能否啟動。
需求疲軟凸顯產能過剩
光伏和風電的產能過剩除了大量的非市場因素外,2005年以來旺盛的下游需求是刺激行業產能劇增的重要原因。而如今,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和前期發展經驗的積累,光伏和風電行業原本的下游需求都從2011年開始急踩剎車。
2011年和2012年,我國光伏產能已經達到35GW和40GW,占全球總產能的六成以上。而2011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不到28GW,同時未來三年內,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每年約為3GW至5GW,可見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已十分嚴重。
而風電的故事與光伏行業類似。由于我國的風電基地大多規劃于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遠離了用電負荷較高的地區,加上風電隨機性強,當地電網結構薄弱等因素,導致風電并網困難,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棄風現象。
光大證券分析師周勵謙認為,目前國內風電整機行業產能約在30GW至35GW,而2011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僅為16GW,因此風電整機產能過剩率在50%以上;而從零部件角度看,鑄件過剩100%以上,齒輪箱過剩100%以上,葉片過剩30%以上。
產業現狀決定突破方向
我國的風電和光伏行業走的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最為明顯的特征是風電行業的市場重心在國內,而光伏行業的市場在境外。在目前的困難條件下,風電企業看到的是以往沒有重視的海外市場和海上風電項目,而光伏企業則將希望寄托于國內市場。
在行業起步初期,得益于產業配套政策的及時出臺,風電企業在國內市場迅速壯大起來。截至2012年上半年,風電行業內的龍頭上市公司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的海外市場銷售額僅占其營收總額的9.1%和12.6%。
而光伏行業的情況則恰恰相反,以無錫尚德為代表的光伏企業從一開始就具有極強的國際視野。截至2011年,全國光伏企業生產的光伏產品有九成左右出口到國外。
但風電行業在開發新市場空間時似乎困難重重。由于海外風電市場有較高的認證準入門檻,因此很多風電設備商難以進入海外市場。同時,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貿易保護主義也阻礙了風電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另外,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尚未大規模啟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風電行業開拓新市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