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漢能還宣布,公司目前已經掌握7條薄膜技術路線,除其中三條技術路線跟世界水平持平外,另外四條技術路線都是世界最先進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5%。
漢能今天的品牌戰略發布會地點選擇在了北京地標性建筑國貿三期內部的酒店,面對臺下數百名由供應商、客戶和媒體等代表組成的聽眾,漢能控股祭壇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情緒高昂地稱,“漢能是在質疑聲中成長起來的”。
漢能在2009年正式進軍薄膜太陽能產業,迄今已在廣東河源、四川雙流、海南海口、山東禹城、浙江長興、江蘇武進等地投資建設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基地。但是,漢能的發展模式在業界引發廣泛爭議,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漢能集團各個項目的投資涉嫌夸大,實際上是漢能、地方政府和銀行各拿三分之一,所以漢能集團是“綁架”了地方政府和銀行,才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光伏帝國。
不過,今天漢能提供的數據顯示,這些項目的總投資只有約270億元人民幣,這與媒體此前統計的數據并不一致。“前面有媒體報道我們的投資額達到1400多億,高的甚至說2000億,我可以告訴大家沒有那么多”,漢能控股祭壇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
李河君沒有明確說明這270億元資金的具體來源,但是按照他此前的說法,公司旗下的水電項目每年都能為光伏投資帶來幾十億元穩定的現金流。
漢能宣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民營水力發電公司,目前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擁有的水電項目主要包括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云南五郎河流域梯級水電站、廣東省東江木京水電站、廣東省東江黃田水電站。其中最大的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40萬千瓦,2011年3月正式竣工。
李河君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承認,光伏行業的困境也使得漢能在融資方面遭受壓力,“金融機構把薄膜技術和晶硅技術混在一塊了,所以現在薄膜技術在融資上也遇到困難,但是相信未來政府會明白過來的,我們也在努力”。
漢能堅持認為薄膜技術將是未來光伏產業的主流。李河君表示,國內光伏企業之所以不發展薄膜技術路線,一是因為核心技術門檻高,二是薄膜技術投資規模太大。李河君還預言,薄膜太陽能的發展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到2035年,清潔能源將替代全世界50%的傳統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