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內光伏產業的現狀,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用了“棄兒”一詞形容,“光伏業紅火時,全世界都把他當成寵兒。投資界、政府、產業界沒一個不為其叫好”。他說,“目前的光伏產業進入了一個大的整合時期,唯有全球聯合起來解決”。
據證券時報報道,近幾個月來,光伏業慘淡景象眾所周知。那么光伏行業的現狀到底是什么樣?光伏行業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分布式光伏是光伏業的救命稻草嗎?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李俊峰。
證券時報記者:您能給我們解讀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關光伏發電的總體裝機容量的調整嗎?40GW裝機量的概念該怎樣理解?
李俊峰:目前包括媒體、學者、企業甚至部分官員對40GW上限概念的解釋是不正確的,一切當以國家部委正式公布的信息為準。目前各種預測、猜測的數字沒有任何意義。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光伏發電市場在不斷倍增,裝機規模在不斷擴大。
證券時報記者:最近有些報道稱要光伏下鄉,光伏下鄉的形式和內容您能介紹下嗎?您認為個人分布式該怎樣核準?
李俊峰:光伏下鄉主要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種。目前國家采取寬松政策,想自發自用也可以,上網也行,可以選擇,它是分布式的一部分。
個人分布式核準是一個政策問題,中國個人分布式或將借鑒德國模式,即由銀行記賬抵稅,解決個人投資分布式電站無法開具發票的問題。但國家并沒有確定將該政策改革納入日程。
證券時報記者:國家最近頻頻出臺政策扶持光伏業發展,特別明確分布式光伏發電之后,有人說,分布式光伏是光伏行業的一根救命稻草?
李俊峰:分布式是大電網的補充,大電網需要分布式的靈活電源。兩者互相依存,相互關聯,不存在競爭問題。短期內分布式光伏不會成為我國發電的主體。
證券時報記者:一直以來大家對電補貼政策討論比較熱烈,光伏度電補貼政策在您看來方向是什么?
李俊峰:光伏度電補貼政策是新走向。先前的,如按照項目造價補貼的方式、按照裝機規模計量的補貼方式已經和當前市場不匹配。未來正確的補貼方式一定是度電補貼,但具體補貼多少,應以國家出臺的政策為準。
自發自用、能源服務、一次性補貼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產生了很大的監管成本,因此他建議“將光伏電站置于電網的監管之下,將一次性補貼改為電價補貼;財政部、能源局、價格、電網進行協調統一,出臺相關的電價補貼模式,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您覺得十二五期間,太陽能規劃目標到多少合適?因為前面也在說,我們正在調整。
李俊峰:設置十二五規劃太陽能目標意義不大,這個目標它是一個底線,不是一個上線,可以突破。現在中國更多的問題不是目標,更多的是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由政策利好到金太陽項目實施,光伏行業的發展出路在哪?未來2、3年內光伏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
李俊峰:我們希望國家出臺鼓勵光伏市場發展的政策,但是又不希望國家政策過于激進。我們希望淘汰一些過剩產能、通過產業整合,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不希望完全靠市場拉動光伏行業發展,而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這對整個行業的積極發展是不利的。所以,今后的3年應該是一個調整期,而不是快速發展期。我們應該將產量穩定在每年30GW~50GW,將落后產能消化掉。光伏行業的發展應量力而行,不能過快、過多,要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避免“一窩蜂”似的發展,引發惡性競爭循環。
據證券時報報道,近幾個月來,光伏業慘淡景象眾所周知。那么光伏行業的現狀到底是什么樣?光伏行業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分布式光伏是光伏業的救命稻草嗎?帶著這一系列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李俊峰。
證券時報記者:您能給我們解讀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關光伏發電的總體裝機容量的調整嗎?40GW裝機量的概念該怎樣理解?
李俊峰:目前包括媒體、學者、企業甚至部分官員對40GW上限概念的解釋是不正確的,一切當以國家部委正式公布的信息為準。目前各種預測、猜測的數字沒有任何意義。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光伏發電市場在不斷倍增,裝機規模在不斷擴大。
證券時報記者:最近有些報道稱要光伏下鄉,光伏下鄉的形式和內容您能介紹下嗎?您認為個人分布式該怎樣核準?
李俊峰:光伏下鄉主要是分布式光伏的一種。目前國家采取寬松政策,想自發自用也可以,上網也行,可以選擇,它是分布式的一部分。
個人分布式核準是一個政策問題,中國個人分布式或將借鑒德國模式,即由銀行記賬抵稅,解決個人投資分布式電站無法開具發票的問題。但國家并沒有確定將該政策改革納入日程。
證券時報記者:國家最近頻頻出臺政策扶持光伏業發展,特別明確分布式光伏發電之后,有人說,分布式光伏是光伏行業的一根救命稻草?
李俊峰:分布式是大電網的補充,大電網需要分布式的靈活電源。兩者互相依存,相互關聯,不存在競爭問題。短期內分布式光伏不會成為我國發電的主體。
證券時報記者:一直以來大家對電補貼政策討論比較熱烈,光伏度電補貼政策在您看來方向是什么?
李俊峰:光伏度電補貼政策是新走向。先前的,如按照項目造價補貼的方式、按照裝機規模計量的補貼方式已經和當前市場不匹配。未來正確的補貼方式一定是度電補貼,但具體補貼多少,應以國家出臺的政策為準。
自發自用、能源服務、一次性補貼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產生了很大的監管成本,因此他建議“將光伏電站置于電網的監管之下,將一次性補貼改為電價補貼;財政部、能源局、價格、電網進行協調統一,出臺相關的電價補貼模式,促進行業快速發展”。
證券時報記者:您覺得十二五期間,太陽能規劃目標到多少合適?因為前面也在說,我們正在調整。
李俊峰:設置十二五規劃太陽能目標意義不大,這個目標它是一個底線,不是一個上線,可以突破。現在中國更多的問題不是目標,更多的是機制。
證券時報記者:由政策利好到金太陽項目實施,光伏行業的發展出路在哪?未來2、3年內光伏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
李俊峰:我們希望國家出臺鼓勵光伏市場發展的政策,但是又不希望國家政策過于激進。我們希望淘汰一些過剩產能、通過產業整合,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不希望完全靠市場拉動光伏行業發展,而出現魚目混珠的現象,這對整個行業的積極發展是不利的。所以,今后的3年應該是一個調整期,而不是快速發展期。我們應該將產量穩定在每年30GW~50GW,將落后產能消化掉。光伏行業的發展應量力而行,不能過快、過多,要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避免“一窩蜂”似的發展,引發惡性競爭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