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寒冬中,備受歐美“雙反”打擊的中國光伏產品出路究竟在何處?近期出臺的眾多新政策顯示,政府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只有開拓國內終端市場才能為跌至谷底的中國光伏帶來生機。
自今年5月開始,工信部在全國農村地區密集調研太陽能光伏的應用情況,并已于近期傳出將牽頭組織并實施一項“光伏下鄉”的計劃。12月19日國務院在專題研討光伏產業問題的常務會議上,也首次提出“鼓勵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意味著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大門或將很快向農村市場打開。
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文建華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我們對光伏下鄉這一政策盼望已久,這是讓太陽能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必經之路。”
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光伏發電幾乎還是“真空區”,開拓這塊潛力巨大的終端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至關重要。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李俊華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從資源優勢、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產業基礎等來看,我國都已具備加快啟動光伏市場的條件基礎,而迫切需要生產生活用電,并擁有豐富土地資源的農村市場則將成為光伏內需的新增長點。
如可以利用農業塑料大棚的傾斜面安裝太陽能電池組件,建成由透明光伏玻璃組成的新型大棚,不僅在種菜的同時能夠發電,而且可以利用光伏電池技術促進大棚內的植物加快光合作用。
據悉,目前我國標準化的農業大棚面積已達5000萬畝,如全建成光伏一體化系統,意味著將帶動2500億元的龐大市場。
文建華進一步指出:“其實單就農業生產而言,大家最了解的溫室大棚只是應用的一個典型,并非全部。”
他表示,由于我國農村面積廣闊,田間地頭里用電的地方非常多,如果全采用電網接入不現實,而光伏發電能彌補電網覆蓋不到的角落。譬如田間病蟲害防治用到的一種殺蟲燈,就可用小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供電。此外,光伏產品還可用于給水灌溉系統等。
相對生產應用,光伏在生活上的應用則更為廣泛。文建華表示,目前國家正在推進的光伏建筑一體化不僅適合城市,也同樣適合農村。他曾在南方農村作過詳細的調研,發現在某些較富裕的地區,常常存在幾家人住在同一棟樓的情況,家庭用電量甚至比城市居民還要高。
“我去過一家農戶,他家共有3層樓、十幾間屋子,不算陽臺總面積已近400平方米,全家做飯、烤火全部用電,每個月電費高達1000多度。這樣的家庭就非常適合改造成光伏一體化建筑。”文建華說。
并網“攔路虎”
不過,光伏下鄉并不處處都是鮮花環繞的康莊大道。可以預見,今后相當一部分農戶修建的光伏發電設備不會完全用于自發自用,生產、生活之外富余的電量會并入當地電網以換取經濟效益,而并網問題將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李俊華表示,多余電量并入當地農村電網時,涉及到并網審批及技術障礙,確實是光伏下鄉亟須解決的棘手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上網,國家電網公司已在今年10月底下發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對于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并網時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費用均由電網企業負責,接入系統工程的費用則視并網和不并網兩種情況分別由電網企業和業主負責。不過,如果不僅并網還要賣電的話,業主則還需多配備雙向智能電表。
自該《通知》下發以來,今年11月全國已受理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有關的咨詢業務共521項,受理報裝業務123項,總裝機容量達176.4兆瓦。
12月21日,青島市夾嶺溝小區一戶分布式光伏電源成功并入青島電網,標志著全國首個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電源正式并網。
可見,國家在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方面已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這將為今后光伏下鄉的并網逐步掃清政策障礙。
文建華認為,在近期政府推廣光伏下鄉時,較理想的情形仍是自發自用,即分布式、離網,或者先采取就近并網,但只用不賣(電)。今后慢慢發展到并網出售時,可以戶為單位,也可以村鎮為單位。
他坦言,農村的并網條件與城市有一定差距,很多地方一個鄉鎮才擁有一個變電站。農戶居住地與變電站距離太遠,這也給并網造成了一定難度。“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相信這些困難將逐步得到解決。”
急需補貼與配套
目前業內有相當一部分觀點認為,農村家庭可能無力承擔建設簡易家庭光伏電站的數千元成本,這將嚴重阻礙光伏下鄉的推廣力度。
不過,近日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湖南農村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按照目前建設成本和水平,如由用戶自己投資即使國家對建設和改造部分沒有特別補貼,只執行業已出臺1元/度的發電補貼標準,不管并網與否,6~8年內都可以回本,收益率約在12%~15%之間。
文建華說:“該調查結果將有利于提高農村家庭參與的積極性。”
他表示,即使農村用戶沒有錢投資,也可以委托給能源合同管理公司進行先期投資和管理,只需將后期發電并網的收益交給后者,自己只使用維持生產與生活的部分電量。
李俊華則建議,在農戶不了解回報收益的初期,政府可采取直接投資與補貼企業的推廣方式。“部分農村光伏電站可直接由政府投資建設或分攤方式建設,當地或用戶自己負責管理運營,但政府投資會很大,或者也可以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政府給予企業合理的補貼。”
不過他提醒,無論哪種方式,短時間內我國都難以在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此外,如果國家電網按發展改革委制定的1元/度的價格收購光伏下鄉并網電量,而目前國家電網的銷售電價卻普遍在每度0.5~0.6元左右,政府如何對國家電網的虧本收購進行補貼,將成為決定該計劃成敗的又一關鍵。
李俊華還指出,由于目前光伏下鄉配套補貼及相關配套政策缺位,企業投身這一領域缺乏明確的投資回報預期。
最新的利好消息是,備受關注的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也在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最終得到確認。市場預測即將出臺的補貼標準為0.4~0.6元/度。長城證券行業分析師桂方曉認為,這個標準已具備投資吸引力。
“光伏下鄉應在光照資源相對較好、建筑改造相對較容易的地區先行。同時,國家應從建筑規范、補貼政策等方面統籌兼顧、共同推進,并在項目申報、對接和資質核準等方面出臺更詳細的操作辦法。”文建華說。
自今年5月開始,工信部在全國農村地區密集調研太陽能光伏的應用情況,并已于近期傳出將牽頭組織并實施一項“光伏下鄉”的計劃。12月19日國務院在專題研討光伏產業問題的常務會議上,也首次提出“鼓勵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意味著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大門或將很快向農村市場打開。
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文建華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我們對光伏下鄉這一政策盼望已久,這是讓太陽能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必經之路。”
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光伏發電幾乎還是“真空區”,開拓這塊潛力巨大的終端市場對中國光伏產品至關重要。
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李俊華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從資源優勢、技術水平、生產能力、產業基礎等來看,我國都已具備加快啟動光伏市場的條件基礎,而迫切需要生產生活用電,并擁有豐富土地資源的農村市場則將成為光伏內需的新增長點。
如可以利用農業塑料大棚的傾斜面安裝太陽能電池組件,建成由透明光伏玻璃組成的新型大棚,不僅在種菜的同時能夠發電,而且可以利用光伏電池技術促進大棚內的植物加快光合作用。
據悉,目前我國標準化的農業大棚面積已達5000萬畝,如全建成光伏一體化系統,意味著將帶動2500億元的龐大市場。
文建華進一步指出:“其實單就農業生產而言,大家最了解的溫室大棚只是應用的一個典型,并非全部。”
他表示,由于我國農村面積廣闊,田間地頭里用電的地方非常多,如果全采用電網接入不現實,而光伏發電能彌補電網覆蓋不到的角落。譬如田間病蟲害防治用到的一種殺蟲燈,就可用小型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供電。此外,光伏產品還可用于給水灌溉系統等。
相對生產應用,光伏在生活上的應用則更為廣泛。文建華表示,目前國家正在推進的光伏建筑一體化不僅適合城市,也同樣適合農村。他曾在南方農村作過詳細的調研,發現在某些較富裕的地區,常常存在幾家人住在同一棟樓的情況,家庭用電量甚至比城市居民還要高。
“我去過一家農戶,他家共有3層樓、十幾間屋子,不算陽臺總面積已近400平方米,全家做飯、烤火全部用電,每個月電費高達1000多度。這樣的家庭就非常適合改造成光伏一體化建筑。”文建華說。
并網“攔路虎”
不過,光伏下鄉并不處處都是鮮花環繞的康莊大道。可以預見,今后相當一部分農戶修建的光伏發電設備不會完全用于自發自用,生產、生活之外富余的電量會并入當地電網以換取經濟效益,而并網問題將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李俊華表示,多余電量并入當地農村電網時,涉及到并網審批及技術障礙,確實是光伏下鄉亟須解決的棘手問題。
記者了解到,為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上網,國家電網公司已在今年10月底下發了《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對于單個并網點總裝機容量不超過6兆瓦的,并網時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費用均由電網企業負責,接入系統工程的費用則視并網和不并網兩種情況分別由電網企業和業主負責。不過,如果不僅并網還要賣電的話,業主則還需多配備雙向智能電表。
自該《通知》下發以來,今年11月全國已受理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有關的咨詢業務共521項,受理報裝業務123項,總裝機容量達176.4兆瓦。
12月21日,青島市夾嶺溝小區一戶分布式光伏電源成功并入青島電網,標志著全國首個居民用戶分布式光伏電源正式并網。
可見,國家在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方面已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這將為今后光伏下鄉的并網逐步掃清政策障礙。
文建華認為,在近期政府推廣光伏下鄉時,較理想的情形仍是自發自用,即分布式、離網,或者先采取就近并網,但只用不賣(電)。今后慢慢發展到并網出售時,可以戶為單位,也可以村鎮為單位。
他坦言,農村的并網條件與城市有一定差距,很多地方一個鄉鎮才擁有一個變電站。農戶居住地與變電站距離太遠,這也給并網造成了一定難度。“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相信這些困難將逐步得到解決。”
急需補貼與配套
目前業內有相當一部分觀點認為,農村家庭可能無力承擔建設簡易家庭光伏電站的數千元成本,這將嚴重阻礙光伏下鄉的推廣力度。
不過,近日湖南共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湖南農村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按照目前建設成本和水平,如由用戶自己投資即使國家對建設和改造部分沒有特別補貼,只執行業已出臺1元/度的發電補貼標準,不管并網與否,6~8年內都可以回本,收益率約在12%~15%之間。
文建華說:“該調查結果將有利于提高農村家庭參與的積極性。”
他表示,即使農村用戶沒有錢投資,也可以委托給能源合同管理公司進行先期投資和管理,只需將后期發電并網的收益交給后者,自己只使用維持生產與生活的部分電量。
李俊華則建議,在農戶不了解回報收益的初期,政府可采取直接投資與補貼企業的推廣方式。“部分農村光伏電站可直接由政府投資建設或分攤方式建設,當地或用戶自己負責管理運營,但政府投資會很大,或者也可以鼓勵企業投資建設,政府給予企業合理的補貼。”
不過他提醒,無論哪種方式,短時間內我國都難以在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此外,如果國家電網按發展改革委制定的1元/度的價格收購光伏下鄉并網電量,而目前國家電網的銷售電價卻普遍在每度0.5~0.6元左右,政府如何對國家電網的虧本收購進行補貼,將成為決定該計劃成敗的又一關鍵。
李俊華還指出,由于目前光伏下鄉配套補貼及相關配套政策缺位,企業投身這一領域缺乏明確的投資回報預期。
最新的利好消息是,備受關注的分布式發電補貼政策也在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最終得到確認。市場預測即將出臺的補貼標準為0.4~0.6元/度。長城證券行業分析師桂方曉認為,這個標準已具備投資吸引力。
“光伏下鄉應在光照資源相對較好、建筑改造相對較容易的地區先行。同時,國家應從建筑規范、補貼政策等方面統籌兼顧、共同推進,并在項目申報、對接和資質核準等方面出臺更詳細的操作辦法。”文建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