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國家電網公司發布了《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國務院能源工作會議的“國五條”和住建部1月5日公布的《關于組織實施2012年度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的通知》后光伏發電領域的又一利好消息。《意見》的發布解決了分布式發電并網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據初步統計,國家電網公司在《意見》發布后累計受理并網咨詢5741件,接收并網申請352項。對此,有專家指出,“個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普及應用,會對我國的光伏產業產生深刻而積極的作用,使其重拾發展信心。”相反的觀點則認為,“目前這種行為僅限于發燒友,成本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現實究竟如何?記者前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江西等地,實地調查個人光伏發電項目,供讀者判斷個人電站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
北京
徐曉東:想實現“能源獨立”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在位于北京順義的家中屋頂上安裝了18片多晶硅電池板,總裝機4.2千瓦,加上購買逆變器等設備及各種人工費用,總成本4萬多元。
徐曉東說:“去年國家電網公司出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上網的意見后,我立即提出了申請。因為年末出差較多,順義供電局多次找我聯系,我都不在家,延誤了安裝時間。我本來有機會成為北京市用戶光伏發電項目第一人。現在是第二名也不錯,沒有什么遺憾的。”
徐曉東曾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研室主任,由于工作關系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有比較多的接觸。數年前就呼吁發展可再生能源要兩條腿走路,因地制宜,大中小微項目并舉。積極推動全國人大新辦公樓安裝了光伏發電站。國家電網公司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意見出臺后,即在自家屋頂安裝了光伏電站。根據他的記錄,從開始發電到第六十天時,發電超過800千瓦時。預計七十天可發電1000千瓦時,推算一年可發電5000千瓦時。
“我們必須承認,按照目前的政策,肯定是不賺錢的。按電網每千瓦時0.4002元的收購價格,即使按照最大的發電可能性每天30千瓦時計算,一年總收入也才4382元,需要9.12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按目前實際發電量,需要近20年才能回本。這還是樂觀估計,因為光伏電池的壽命最多才20年。”徐曉東說。“如果國家能出臺一些鼓勵或優惠政策,這種項目的經濟性會好一些。但迄今為止尚沒有見到正式的文件。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家要出臺鼓勵政策有難度,需要補貼的領域和項目太多了。”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北京市一共有9人提出了光伏發電并網的申請。表面上看數量不大,實際上想要參與者不少,多數人處于學習與進入前了解情況的階段。為了推動戶用光伏電站的發展,徐曉東通過微信將自己的電站情況向朋友介紹,同時也積極向周邊的同事朋友宣傳。中國人有句老話,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徐曉東自己安裝戶用光伏電站,也想通過實實在在的例子讓大家看到光伏電站的好處。
現在,有一些朋友和媒體陸續到徐曉東家參觀,都表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有人表示想安裝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對徐曉東是很大的安慰和激勵。他還打算繼續擴大他的試驗,第二期準備安裝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第三期安裝薄膜式光伏電站,以實現“能源獨立”。
上海
黨紀虎:設備渠道是關鍵
3月19日,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的黨紀虎家中的光伏發電設備已經運行整整兩個月了。這一天,上海松江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他家檢查了設備運行情況,并與他商定了抄表日期、上網電價及結算方式,正式簽訂了發用電合同。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這套設備每天可發電10余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千克。并網兩個多月來已成功發電400多千瓦時,其中余電上網196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0千克左右。
如今,黨紀虎覺得分布式光伏發電用起來非常方便。“白天可以自用,或者‘賣電’給電網,晚上電不夠用,還可以從電網買電。”從成本上來看,他認為設備的價格也可以承受,就是“施工比較貴”,因為很難找到施工隊為這樣一個單獨的項目施工。
有些普通市民還困惑于“設備怎么買”,黨紀虎對記者說,這確實是個問題。他舉例說,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里的關鍵設備——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市場價格不一,有許多廠商原來是針對整體出口的,沒有建立這種個人消費的渠道,有的市民把目光投向網站購買,但又對質量不放心。“所以說還是一個渠道問題。”他說。
對于分布式光伏應用的前景,黨紀虎說,在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的前提下,分布式光伏發展前途光明。“不過電價結算的標準還有待制定。這需要從政策層面理順電價機制,需要社會各方的努力。”
山東青島
徐鵬飛:補貼3毛5超出了預期
2012年12月底,山東省青島市北區同德路的徐鵬飛在樓頂安裝分布式光伏并成功發電。此后由于媒體的報道,他幾乎每天都被咨詢電話追逐,上門參觀者也絡繹不絕,但直到2013年4月中旬,《能源評論》記者采訪他時,還沒有一個咨詢者真正投建光伏項目。
徐鵬飛帶著記者去看了他住所的屋頂,這里僅安裝了9塊太陽能電池板,但因為不少人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讓屋頂顯得并不寬敞,可以預計,如果整個屋頂都安裝太陽能,綠電只夠4~5戶享受。“中國不是人人都有別墅,住在高層住宅的是多數人,一戶可以安裝,少數幾戶可以安裝,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想裝,面積肯定不允許。”
由于國家電網公司對分布式光伏的支持政策,徐鵬飛從申請到并網的過程很順利,這也是他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但實際上,復制他的案例難度不小。“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項目基本上都是DIY。”他說,“光伏板的支架是我設計訂做,逆變器等組件也是找熟人買的,周邊21家鄰居的工作是我一家家親自去做的,甚至安裝支架的水泥也是我自己調的。”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成本太高。徐鵬飛告訴記者:“聽說有人安裝8千瓦就用了20萬元。所以,對光伏行業特別熟悉且對這件事有極大熱情的人才適宜做,否則,資金回收期會很長。”這也正是為什么詢問者爆棚,而安裝者寥寥。
因此,未來如何規范補貼成了記者和徐鵬飛聊的主要話題。在他看來,發改委意見稿中的補貼額有利于產業走向和商業模式的形成。
“這次補貼0.35元超出預期,我原來預計是0.2元左右。”對上網部分不再補貼,他表示認同,“如果都補貼0.35元,加上目前上網標桿電價0.44元,發1千瓦時電上網就能獲得0.79元,相比之下,西部一些大型光伏電站發1度電也才是0.75元,而西部的電站還需要土地費、設計費和建設費等。”
不過,在徐鵬飛看來,政策不但要讓大家“看得到”,更需要“摸得著”,能盡快落地。而且,他認為,如何迅速推廣分布式發電并確保大量分布式電源并網后的電網安全,還需要國家的相關配套政策跟進,各地政府有什么樣的監管責任,電網公司為推動分布式電源發展無償支付的成本該如何補償,都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予以明確。
就在記者完成本篇稿件的時候,收到了徐鵬飛的短信,他寫道:我家屋頂電站在4月22日,投運正好4個月的時候,實現了用電賣電的經濟收支平衡。截至22日,系統共發電846.73千瓦時,售電517.4千瓦時,自用329.25千瓦時,同期用電749.83千瓦時。售電所得:517.48×0.4469(售電電價)231.26元,自用電省錢:329.25×0.5469(用電電價)180.07元,兩者共計:231.26+180.07=411.33元,同期用電支出:749.83×0.5469=410.08元。投入運行4個月來收支所得:411.33-410.08=1.25元>0,正收益。這意味著,從當天起,我不僅用電不花錢,我的電站開始為我賺錢了!
江西萍鄉
朱建兵:個人電站到新能源公司
4月19日上午,在毗鄰湖南的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朱建兵家,這位39歲的男子正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他新成立的“江西省旭日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這兩間房的公司就在他家院內。朱建兵對記者說:“這是為了便于參觀四樓房頂上的光伏電站。”他家屋頂上的光伏電站裝機4千瓦。
朱建兵成為江西省居民用戶光伏發電并網的第一人,在偏遠的蓮花縣的確是個大新聞。記者采訪的前一日,江西省工信委、萍鄉市和蓮花縣工信委等相關人士在省電力公司及萍鄉市、蓮花縣供電公司人員陪同下,到朱建兵家進行了調研。蓮花縣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周小牛對記者說:“待政策到位后,對他的電價補貼會盡快實行。”
在朱建兵和蓮花縣供電公司簽訂的《發用電協議》中,其上網電價為0.485元/千瓦時。朱建兵告訴記者,他投資38000元建設了擁有12塊光伏電池組件的光伏發電系統,一個逆變器就9000元。如果沒有電價補貼,恐怕得8到10年才能收回投資。
因此,在發電并網后不到一個月,朱建兵便和朋友合資成立旭日陽光公司。他告訴記者,成立公司一是為推廣太陽能發電,為環保做貢獻;二是為盡快收回投資,實現環保與經濟的共同收益。至記者采訪當日,他的公司已經售出了兩臺逆變器。
浙江臺州
何賢軍:8年左右能收回成本
4月9日上午11點,何賢軍拿出手機,連接網絡接收來自逆變器的數據。數據顯示,從2月7日正式并網至今,他在自家屋頂建造的5千瓦光伏小電站已累計發電850千瓦時,有760千瓦時“賣給”大電網,而他又從大電網購進260千瓦時電。
何賢軍是浙江臺州臨海尤溪鎮指巖村人,業余時間愛搗鼓電路設計和安裝。去年,他在自家屋頂裝上太陽能電池板,配上蓄電池、逆變器等設備,建成了一個家庭自用的光伏小電站,全家的燈具照明、空調電視等用電都能基本自給,“但很不穩定,而且這種普通鉛酸蓄電池每兩年就要換,成本高,環境污染也大。”何賢軍還介紹,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電,經交直流轉化要損失近30%的電能,這樣算下來,一千瓦時電的成本要在2元以上。
不過,接下來國家電網公司接連出臺的一系列舉措,讓何賢軍更加看好光伏等清潔能源的未來。他立即以私人業主身份向臨海供電局申請并網。2月7日,在完成一系列受理、勘測、接入方案等并網手續后,臨海供電局的技術人員上門免費為他安裝了雙向計量表計,進行了并網施工。
“并網后,大電網就相當于一個無限容量的蓄電池,發電成本直線下降了。”何賢軍說,現在,屋頂電站白天發的電供自家使用,多余的電并入電網,晚上用電時再從電網取電。他給記者算了筆賬,這座建造成本3萬多元的電站,一年大約能發電6000千瓦時,如果按照1元左右的上網價,再算上利息等,估計8年左右能收回成本,而電站的使用壽命能達25年以上,“綠色環保不吃虧”。
何賢軍一不小心拿下的這個“浙江第一”,讓他在朋友面前長了不少臉。在他的積極示范下,他的幾個朋友最近也開始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站了。
江蘇江陰
邱費江:項目審批手續太繁瑣
34歲的邱費江家在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他申請的個人光伏并網項目正處于方案評審中。
“現在個人申請光伏并網的審批流程和企業是一樣的,需要準備很多的資料,先遞交申請給當地發改委,一環一環地走流程,要去很多部門蓋章,最后審批權在省發改委,流程不是一般的繁瑣。”這是邱費江在申報個人光伏并網申請中的一個感受。
但為什么知道審批流程如此繁瑣,對個人用戶而言經濟性也不高,還要堅持申請呢?
“我的企業是生產光伏板的,現在市場不好。趁著光伏并網放開了,想嘗試一下,做個示范,看看能否帶動周邊的村民也來安裝屋頂光伏。”邱費江的愛人沈英說。
沈英的公司原本是做汽車配件的,在光伏行業比較火的時候轉行去做光伏板,可惜還沒有跟上紅火的時候,行業就低迷了。去年年初,為了給公司申報“金太陽”工程,沈英還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寫了一封信,后來國家能源局給了她答復,建議可以在江蘇省外申報項目,因為江蘇省的“金太陽”工程名額已滿。
江陰是有名的中國富裕縣級市,住別墅的居民很普遍,邱費江家就是自蓋的小二樓。他準備在自家屋頂上安裝16塊光伏組件,每塊的面積是1.6米×5米。目前測算的費用需要4萬~5萬元。根據江陰的光照條件,按一年1000小時發電時間計算,可以發電4000千瓦時,基本可以滿足家里的用電需求。對于邱費江一家人來說,現在最期待的就是早日把家里的屋頂光伏安裝好,也希望國家的光伏補貼電價能夠高一些。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受理并網咨詢5741件,接收并網申請352項。不過,這其中多是能源專家、科技發燒友,亦或是光伏設備企業的員工,真正的普通人申請光伏發電并網的還在少數。對于分布式光伏的普及,除了電網公司給出的并網支持,政府還需盡快落實補貼細則,啟動分布式光伏的需求市場。
據初步統計,國家電網公司在《意見》發布后累計受理并網咨詢5741件,接收并網申請352項。對此,有專家指出,“個人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普及應用,會對我國的光伏產業產生深刻而積極的作用,使其重拾發展信心。”相反的觀點則認為,“目前這種行為僅限于發燒友,成本是最大的制約因素。”
現實究竟如何?記者前往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江西等地,實地調查個人光伏發電項目,供讀者判斷個人電站時代離我們還有多遠?
北京
徐曉東:想實現“能源獨立”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在位于北京順義的家中屋頂上安裝了18片多晶硅電池板,總裝機4.2千瓦,加上購買逆變器等設備及各種人工費用,總成本4萬多元。
徐曉東說:“去年國家電網公司出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上網的意見后,我立即提出了申請。因為年末出差較多,順義供電局多次找我聯系,我都不在家,延誤了安裝時間。我本來有機會成為北京市用戶光伏發電項目第一人。現在是第二名也不錯,沒有什么遺憾的。”
徐曉東曾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研室主任,由于工作關系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有比較多的接觸。數年前就呼吁發展可再生能源要兩條腿走路,因地制宜,大中小微項目并舉。積極推動全國人大新辦公樓安裝了光伏發電站。國家電網公司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意見出臺后,即在自家屋頂安裝了光伏電站。根據他的記錄,從開始發電到第六十天時,發電超過800千瓦時。預計七十天可發電1000千瓦時,推算一年可發電5000千瓦時。
“我們必須承認,按照目前的政策,肯定是不賺錢的。按電網每千瓦時0.4002元的收購價格,即使按照最大的發電可能性每天30千瓦時計算,一年總收入也才4382元,需要9.12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按目前實際發電量,需要近20年才能回本。這還是樂觀估計,因為光伏電池的壽命最多才20年。”徐曉東說。“如果國家能出臺一些鼓勵或優惠政策,這種項目的經濟性會好一些。但迄今為止尚沒有見到正式的文件。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家要出臺鼓勵政策有難度,需要補貼的領域和項目太多了。”
據記者了解,到目前為止,北京市一共有9人提出了光伏發電并網的申請。表面上看數量不大,實際上想要參與者不少,多數人處于學習與進入前了解情況的階段。為了推動戶用光伏電站的發展,徐曉東通過微信將自己的電站情況向朋友介紹,同時也積極向周邊的同事朋友宣傳。中國人有句老話,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徐曉東自己安裝戶用光伏電站,也想通過實實在在的例子讓大家看到光伏電站的好處。
現在,有一些朋友和媒體陸續到徐曉東家參觀,都表現出了很濃厚的興趣,有人表示想安裝分布式光伏電站。這對徐曉東是很大的安慰和激勵。他還打算繼續擴大他的試驗,第二期準備安裝一臺小型風力發電機,第三期安裝薄膜式光伏電站,以實現“能源獨立”。
上海
黨紀虎:設備渠道是關鍵
3月19日,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的黨紀虎家中的光伏發電設備已經運行整整兩個月了。這一天,上海松江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他家檢查了設備運行情況,并與他商定了抄表日期、上網電價及結算方式,正式簽訂了發用電合同。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這套設備每天可發電10余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千克。并網兩個多月來已成功發電400多千瓦時,其中余電上網196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0千克左右。
如今,黨紀虎覺得分布式光伏發電用起來非常方便。“白天可以自用,或者‘賣電’給電網,晚上電不夠用,還可以從電網買電。”從成本上來看,他認為設備的價格也可以承受,就是“施工比較貴”,因為很難找到施工隊為這樣一個單獨的項目施工。
有些普通市民還困惑于“設備怎么買”,黨紀虎對記者說,這確實是個問題。他舉例說,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里的關鍵設備——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市場價格不一,有許多廠商原來是針對整體出口的,沒有建立這種個人消費的渠道,有的市民把目光投向網站購買,但又對質量不放心。“所以說還是一個渠道問題。”他說。
對于分布式光伏應用的前景,黨紀虎說,在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的前提下,分布式光伏發展前途光明。“不過電價結算的標準還有待制定。這需要從政策層面理順電價機制,需要社會各方的努力。”
山東青島
徐鵬飛:補貼3毛5超出了預期
2012年12月底,山東省青島市北區同德路的徐鵬飛在樓頂安裝分布式光伏并成功發電。此后由于媒體的報道,他幾乎每天都被咨詢電話追逐,上門參觀者也絡繹不絕,但直到2013年4月中旬,《能源評論》記者采訪他時,還沒有一個咨詢者真正投建光伏項目。
徐鵬飛帶著記者去看了他住所的屋頂,這里僅安裝了9塊太陽能電池板,但因為不少人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讓屋頂顯得并不寬敞,可以預計,如果整個屋頂都安裝太陽能,綠電只夠4~5戶享受。“中國不是人人都有別墅,住在高層住宅的是多數人,一戶可以安裝,少數幾戶可以安裝,如果有一天大家都想裝,面積肯定不允許。”
由于國家電網公司對分布式光伏的支持政策,徐鵬飛從申請到并網的過程很順利,這也是他備受關注的重要原因。但實際上,復制他的案例難度不小。“之所以便宜,是因為項目基本上都是DIY。”他說,“光伏板的支架是我設計訂做,逆變器等組件也是找熟人買的,周邊21家鄰居的工作是我一家家親自去做的,甚至安裝支架的水泥也是我自己調的。”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成本太高。徐鵬飛告訴記者:“聽說有人安裝8千瓦就用了20萬元。所以,對光伏行業特別熟悉且對這件事有極大熱情的人才適宜做,否則,資金回收期會很長。”這也正是為什么詢問者爆棚,而安裝者寥寥。
因此,未來如何規范補貼成了記者和徐鵬飛聊的主要話題。在他看來,發改委意見稿中的補貼額有利于產業走向和商業模式的形成。
“這次補貼0.35元超出預期,我原來預計是0.2元左右。”對上網部分不再補貼,他表示認同,“如果都補貼0.35元,加上目前上網標桿電價0.44元,發1千瓦時電上網就能獲得0.79元,相比之下,西部一些大型光伏電站發1度電也才是0.75元,而西部的電站還需要土地費、設計費和建設費等。”
不過,在徐鵬飛看來,政策不但要讓大家“看得到”,更需要“摸得著”,能盡快落地。而且,他認為,如何迅速推廣分布式發電并確保大量分布式電源并網后的電網安全,還需要國家的相關配套政策跟進,各地政府有什么樣的監管責任,電網公司為推動分布式電源發展無償支付的成本該如何補償,都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予以明確。
就在記者完成本篇稿件的時候,收到了徐鵬飛的短信,他寫道:我家屋頂電站在4月22日,投運正好4個月的時候,實現了用電賣電的經濟收支平衡。截至22日,系統共發電846.73千瓦時,售電517.4千瓦時,自用329.25千瓦時,同期用電749.83千瓦時。售電所得:517.48×0.4469(售電電價)231.26元,自用電省錢:329.25×0.5469(用電電價)180.07元,兩者共計:231.26+180.07=411.33元,同期用電支出:749.83×0.5469=410.08元。投入運行4個月來收支所得:411.33-410.08=1.25元>0,正收益。這意味著,從當天起,我不僅用電不花錢,我的電站開始為我賺錢了!
江西萍鄉
朱建兵:個人電站到新能源公司
4月19日上午,在毗鄰湖南的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朱建兵家,這位39歲的男子正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他新成立的“江西省旭日陽光新能源有限公司”。這兩間房的公司就在他家院內。朱建兵對記者說:“這是為了便于參觀四樓房頂上的光伏電站。”他家屋頂上的光伏電站裝機4千瓦。
朱建兵成為江西省居民用戶光伏發電并網的第一人,在偏遠的蓮花縣的確是個大新聞。記者采訪的前一日,江西省工信委、萍鄉市和蓮花縣工信委等相關人士在省電力公司及萍鄉市、蓮花縣供電公司人員陪同下,到朱建兵家進行了調研。蓮花縣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周小牛對記者說:“待政策到位后,對他的電價補貼會盡快實行。”
在朱建兵和蓮花縣供電公司簽訂的《發用電協議》中,其上網電價為0.485元/千瓦時。朱建兵告訴記者,他投資38000元建設了擁有12塊光伏電池組件的光伏發電系統,一個逆變器就9000元。如果沒有電價補貼,恐怕得8到10年才能收回投資。
因此,在發電并網后不到一個月,朱建兵便和朋友合資成立旭日陽光公司。他告訴記者,成立公司一是為推廣太陽能發電,為環保做貢獻;二是為盡快收回投資,實現環保與經濟的共同收益。至記者采訪當日,他的公司已經售出了兩臺逆變器。
浙江臺州
何賢軍:8年左右能收回成本
4月9日上午11點,何賢軍拿出手機,連接網絡接收來自逆變器的數據。數據顯示,從2月7日正式并網至今,他在自家屋頂建造的5千瓦光伏小電站已累計發電850千瓦時,有760千瓦時“賣給”大電網,而他又從大電網購進260千瓦時電。
何賢軍是浙江臺州臨海尤溪鎮指巖村人,業余時間愛搗鼓電路設計和安裝。去年,他在自家屋頂裝上太陽能電池板,配上蓄電池、逆變器等設備,建成了一個家庭自用的光伏小電站,全家的燈具照明、空調電視等用電都能基本自給,“但很不穩定,而且這種普通鉛酸蓄電池每兩年就要換,成本高,環境污染也大。”何賢軍還介紹,太陽能電池板發出的電,經交直流轉化要損失近30%的電能,這樣算下來,一千瓦時電的成本要在2元以上。
不過,接下來國家電網公司接連出臺的一系列舉措,讓何賢軍更加看好光伏等清潔能源的未來。他立即以私人業主身份向臨海供電局申請并網。2月7日,在完成一系列受理、勘測、接入方案等并網手續后,臨海供電局的技術人員上門免費為他安裝了雙向計量表計,進行了并網施工。
“并網后,大電網就相當于一個無限容量的蓄電池,發電成本直線下降了。”何賢軍說,現在,屋頂電站白天發的電供自家使用,多余的電并入電網,晚上用電時再從電網取電。他給記者算了筆賬,這座建造成本3萬多元的電站,一年大約能發電6000千瓦時,如果按照1元左右的上網價,再算上利息等,估計8年左右能收回成本,而電站的使用壽命能達25年以上,“綠色環保不吃虧”。
何賢軍一不小心拿下的這個“浙江第一”,讓他在朋友面前長了不少臉。在他的積極示范下,他的幾個朋友最近也開始安裝家庭光伏發電站了。
江蘇江陰
邱費江:項目審批手續太繁瑣
34歲的邱費江家在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他申請的個人光伏并網項目正處于方案評審中。
“現在個人申請光伏并網的審批流程和企業是一樣的,需要準備很多的資料,先遞交申請給當地發改委,一環一環地走流程,要去很多部門蓋章,最后審批權在省發改委,流程不是一般的繁瑣。”這是邱費江在申報個人光伏并網申請中的一個感受。
但為什么知道審批流程如此繁瑣,對個人用戶而言經濟性也不高,還要堅持申請呢?
“我的企業是生產光伏板的,現在市場不好。趁著光伏并網放開了,想嘗試一下,做個示范,看看能否帶動周邊的村民也來安裝屋頂光伏。”邱費江的愛人沈英說。
沈英的公司原本是做汽車配件的,在光伏行業比較火的時候轉行去做光伏板,可惜還沒有跟上紅火的時候,行業就低迷了。去年年初,為了給公司申報“金太陽”工程,沈英還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寫了一封信,后來國家能源局給了她答復,建議可以在江蘇省外申報項目,因為江蘇省的“金太陽”工程名額已滿。
江陰是有名的中國富裕縣級市,住別墅的居民很普遍,邱費江家就是自蓋的小二樓。他準備在自家屋頂上安裝16塊光伏組件,每塊的面積是1.6米×5米。目前測算的費用需要4萬~5萬元。根據江陰的光照條件,按一年1000小時發電時間計算,可以發電4000千瓦時,基本可以滿足家里的用電需求。對于邱費江一家人來說,現在最期待的就是早日把家里的屋頂光伏安裝好,也希望國家的光伏補貼電價能夠高一些。
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受理并網咨詢5741件,接收并網申請352項。不過,這其中多是能源專家、科技發燒友,亦或是光伏設備企業的員工,真正的普通人申請光伏發電并網的還在少數。對于分布式光伏的普及,除了電網公司給出的并網支持,政府還需盡快落實補貼細則,啟動分布式光伏的需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