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為光伏貿易爭端降溫**
經過數月的唇槍舌劍后,中歐開始尋求結束光伏貿易摩擦,雙方傳出的理性聲音越來越多。最新跡象顯示,雙方可能接近達成解決這宗貿易摩擦的潛在協議,中國決定不對歐洲多晶硅征收懲罰性關稅。中國去年對來自歐美的進口多晶硅啟動反傾銷調查,多數人認為這是中國為應對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類似調查作出的報復性舉動。
不過,眼下的主要問題是在中方作出上述積極姿態后,后續是否有更重要的舉動,使雙方能夠達成結束歐盟懲罰性關稅的協議。歐盟已經于6月開始向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懲罰關稅。中歐簽約結束光伏爭端也會為中美開展有關談判鋪路,并可能最終達成結束類似懲罰性關稅的協議。
最新媒體報道援引德國經濟部官員的話稱,至少在目前,中國不會對歐洲多晶硅征收懲罰性關稅。這位官員所用的措辭似乎有點不尋常,并未表示中歐多晶硅糾紛已經得到永久解決。這似乎暗示,如果中歐沒有就光伏貿易摩擦達成協議,中國可能會重啟對歐洲多晶硅產品的調查。
媒體報道稱,中國和歐盟接近達成解決光伏貿易摩擦的協議。據報道稱,中國光伏企業將會同意將在生產成本上方設定產品的最低價格。對于光伏貿易摩擦,中歐雙方在此前一年多的時間中一直惡語相向,兩周前才啟動了相關談判。西方政府指控中國政府通過減稅和低息貸款等措施,向本土光伏企業提供不公正的支持,從而削弱了許多歐美同業的競爭優勢。
中國政府對此類指控矢口否認,還發起了多個報復性調查回應歐美的懲罰性關稅。除了對多晶硅進行調查外,中國近期還對歐洲葡萄酒啟動類似調查,據報中國政府正在考慮對進口自歐洲的豪華汽車發起調查。
從長遠看,中國政府應當與地方政府合作,試著取消政府的扶持政策。政府扶持在中國司空見慣,通常會引發此類全球性的貿易摩擦。我預計,中歐有望在接下來幾周達成解決當前摩擦的方案,隨后中國可能很快就會撤銷對歐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中方要是聰明的話,還可能趁機啟動與美國政府的類似談判,以努力去結束美國的懲罰性關稅。如果一切進展順利,中國同歐美的光伏貿易摩擦則有望在年底得到解決,屆時涉及各方的重心將重回更重要的業務,發展可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一句話:中國撤銷對歐洲多晶硅的反傾銷調查,是中歐光伏貿易摩擦談判取得進展的最新跡象。
**包裝巨頭利樂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上周中國政府對外資奶粉生產商和制藥企業展開調查,現在瑞典包裝巨頭利樂成為又一家接受中國反壟斷調查的外資公司。
一些人可能會說,近期對外資企業的一系列調查可能完全是巧合,中國一直重視國內市場的反競爭行為。但我懷疑這些消息是政府各部門故意泄露出來的,意在向外企發出信號:他們可以在中國銷售產品,但必須遵守規則。在中國將重點放在擴大內需以實現經濟再平衡的過程中,這條信息尤其重要。
中國媒體報道稱,國家工商總局近期對利樂展開了調查。利樂證實,國家工商總局幾周前要求公司提供在華業務的相關信息,但未提供進一步詳情。國家工商總局未對媒體報道予以置評。
媒體上周報道稱,發改委對五家外資奶粉生產商展開調查。幾天后,有報道稱發改委對約30家制藥企業的定價政策進行調查。
有趣的是,這些調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執行。調查利樂的是國家工商總局,調查外資奶粉生產商和制藥企業的是發改委。商務部過去12個月里在調查全球并購案中也變得很積極,其中涉及的很多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業務。
我的結論是,中國領導人悄悄知會監管機構,必須在經濟再平衡過程中保持警惕,維持國內市場的秩序。這可能意味著密切注意大型跨國企業,他們可能利用經驗和資源優勢阻礙競爭,威脅更加年輕的中國競爭對手。
我認為中國確實需要在國內市場上加大對這些外資巨頭的控制力度。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人制止它們,這些企業可以輕松實施反競爭行為,這也是西方市場監管機構密切關注出現此類行為信號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監管機構最近的這些舉動是對西方企業有偏見,在一些情況下可能確實如此。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原因在于西方企業比中國企業更加成熟。
我最大的擔憂是可能會出現一波過度監管浪潮,這在中國很常見。過度監管往往會抑制創新,阻礙市場的有效性。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更加嚴格的監管似乎是跨國公司在中國面對的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的一部分;隨著中國政府試圖擴大內需,這種情況將會繼續。
一句話:國家工商總局調查利樂,反映了中國政府在擴大內需之際維護競爭的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