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文促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浙江光伏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光伏電池制造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光伏發電國內應用市場逐步擴大,發電成本顯著降低,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
但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也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一方面國內光伏產業深陷產能過剩泥潭,產業正加速洗牌;另一方面遭遇歐盟“雙反”。
據中國政府網15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光伏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建立適應國內市場的光伏產品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和市場環境。
見習記者 莊鄭悅 本報記者 徐秀雰
政策解讀:防止產能盲目擴張,鼓勵分布式發電
《意見》強調,發展光伏產業需遵循以下原則: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市場為主,重點扶持;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
《意見》要求,通過大力開拓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來積極開拓光伏應用市場。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鼓勵企業加強國際研發合作,開展光伏產業前沿、共性技術聯合研發。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繼續實施“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優做強,對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有信譽的光伏制造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和家庭自建自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嚴禁資金流向盲目擴張產能項目和落后產能項目建設,對國家禁止建設的、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光伏制造項目不予信貸支持。要大力支持用戶側光伏應用,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改進補貼資金管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意見》明確,通過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指導、推進標準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管理來規范光伏產業發展秩序。電網企業要加強與光伏發電相適應的電網建設和改造,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成投產。簡化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網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流程,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加強光伏發電電網接入和并網運行監管。
官方看法:對浙江光伏企業利好明顯
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處負責人接受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昨天一早就看到了,“這對于我們浙江省內的光伏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的消息。”
他說,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本身就缺電,長期靠遠距離輸送,一到夏天就限電拉閘,所以解決用電困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光伏發電國內應用市場逐步擴大,發電成本顯著降低,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光伏產業是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作為新型能源,也是一項有力的補充。”
“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中,提到的對產業內加強結構調整、鼓勵兼并重組,都是對于(浙江)省內的光伏市場有推進作用的。”該負責人認為,“這會增強企業間的優勢互補,也會增加民營市場的活力。”
而近年來,光伏遭受歐盟“雙反”問題日益突出,該負責人提到,在新出臺的《意見》中,雖然有提及,對此卻沒有給出明確的意見,“這大概是和目前市場的不明朗有關”。但是據該負責人解釋,而恰恰對于市場的需求,是企業當前最關注的。
“從高新技術產業處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國家能在框架內出臺一些針對我們省內企業的配套政策。而對于企業,我們希望他們能提高自身的產品競爭力,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推動本地市場的進步。畢竟,光伏產業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新型能源,未來在戰略層面一定會是剛需。”
當問到《意見》出臺后,省內職能部門是否會出臺一些政策給予扶持,對方表示,“我個人認為,扶持是必須的,而相關的計劃,目前還待研究”。
企業反應:
解決了最實際的問題
此次《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于深受嚴峻國際環境考驗的光伏企業來說,可謂吃了一顆定心丸。
“文件中提出了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這個讓我們企業有序發展找到了明確的方向。”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承軍對此很是關注。
最令他眼前一亮的是,該文件指出,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
“以前都是按年按季度發放補貼,國家補貼給電網公司,再補給光伏企業,逐級補貼周期很長,也不能及時到位。”周承軍說。
“此外,在土地環節上,文件還提出土地規劃、計劃安排時予以適度傾斜,不涉及轉用的,可不占用土地年度計劃指標,這點可以說大大緩解了光伏電站在土地需求方面的壓力。”在周承軍看來,這兩點解決了光伏產業發展中最最實際的問題。
周承軍說,最令企業信心倍增的是,該文件在補貼年限上給予了20年的期限,“光伏產業一個項目投資期非常長,一般要做25年的投資回報預算,補貼年限的明確,使得光伏產業能夠得到穩定的支持,這相當于給光伏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另一方面,20年的補貼年限也使得光伏企業得到更多金融支持,銀行也會放心把錢貸給企業。”周承軍說,針對光伏產業的財稅政策也很鼓舞人心。如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企業研發費用符合有關條件的,可按照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企業符合條件的兼并重組,可以按照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
而記者當天又隨機撥通了幾個省內光伏企業的電話,各企業負責人均表示,還未曾知道《意見》已經出臺。
浙江光伏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光伏電池制造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光伏發電國內應用市場逐步擴大,發電成本顯著降低,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
但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也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一方面國內光伏產業深陷產能過剩泥潭,產業正加速洗牌;另一方面遭遇歐盟“雙反”。
據中國政府網15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光伏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建立適應國內市場的光伏產品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形成有利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法規、政策、標準體系和市場環境。
見習記者 莊鄭悅 本報記者 徐秀雰
政策解讀:防止產能盲目擴張,鼓勵分布式發電
《意見》強調,發展光伏產業需遵循以下原則: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市場為主,重點扶持;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
《意見》要求,通過大力開拓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來積極開拓光伏應用市場。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鼓勵企業加強國際研發合作,開展光伏產業前沿、共性技術聯合研發。
《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繼續實施“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優做強,對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有信譽的光伏制造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中小企業和家庭自建自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嚴禁資金流向盲目擴張產能項目和落后產能項目建設,對國家禁止建設的、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光伏制造項目不予信貸支持。要大力支持用戶側光伏應用,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改進補貼資金管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
《意見》明確,通過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指導、推進標準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業管理來規范光伏產業發展秩序。電網企業要加強與光伏發電相適應的電網建設和改造,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成投產。簡化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電網接入方式和管理程序,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流程,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收系統備用容量費和相關服務費用。加強光伏發電電網接入和并網運行監管。
官方看法:對浙江光伏企業利好明顯
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處負責人接受電話采訪時告訴記者,昨天一早就看到了,“這對于我們浙江省內的光伏企業來說,絕對是個利好的消息。”
他說,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本身就缺電,長期靠遠距離輸送,一到夏天就限電拉閘,所以解決用電困難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光伏發電國內應用市場逐步擴大,發電成本顯著降低,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光伏產業是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作為新型能源,也是一項有力的補充。”
“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中,提到的對產業內加強結構調整、鼓勵兼并重組,都是對于(浙江)省內的光伏市場有推進作用的。”該負責人認為,“這會增強企業間的優勢互補,也會增加民營市場的活力。”
而近年來,光伏遭受歐盟“雙反”問題日益突出,該負責人提到,在新出臺的《意見》中,雖然有提及,對此卻沒有給出明確的意見,“這大概是和目前市場的不明朗有關”。但是據該負責人解釋,而恰恰對于市場的需求,是企業當前最關注的。
“從高新技術產業處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國家能在框架內出臺一些針對我們省內企業的配套政策。而對于企業,我們希望他們能提高自身的產品競爭力,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推動本地市場的進步。畢竟,光伏產業是一個具有戰略性新型能源,未來在戰略層面一定會是剛需。”
當問到《意見》出臺后,省內職能部門是否會出臺一些政策給予扶持,對方表示,“我個人認為,扶持是必須的,而相關的計劃,目前還待研究”。
企業反應:
解決了最實際的問題
此次《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于深受嚴峻國際環境考驗的光伏企業來說,可謂吃了一顆定心丸。
“文件中提出了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這個讓我們企業有序發展找到了明確的方向。”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承軍對此很是關注。
最令他眼前一亮的是,該文件指出,對光伏電站,由電網企業按照國家規定或招標確定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與發電企業按月全額結算。
“以前都是按年按季度發放補貼,國家補貼給電網公司,再補給光伏企業,逐級補貼周期很長,也不能及時到位。”周承軍說。
“此外,在土地環節上,文件還提出土地規劃、計劃安排時予以適度傾斜,不涉及轉用的,可不占用土地年度計劃指標,這點可以說大大緩解了光伏電站在土地需求方面的壓力。”在周承軍看來,這兩點解決了光伏產業發展中最最實際的問題。
周承軍說,最令企業信心倍增的是,該文件在補貼年限上給予了20年的期限,“光伏產業一個項目投資期非常長,一般要做25年的投資回報預算,補貼年限的明確,使得光伏產業能夠得到穩定的支持,這相當于給光伏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另一方面,20年的補貼年限也使得光伏企業得到更多金融支持,銀行也會放心把錢貸給企業。”周承軍說,針對光伏產業的財稅政策也很鼓舞人心。如對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針對電量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企業研發費用符合有關條件的,可按照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企業符合條件的兼并重組,可以按照現行稅收政策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等。
而記者當天又隨機撥通了幾個省內光伏企業的電話,各企業負責人均表示,還未曾知道《意見》已經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