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市桐廬經濟開發區50MW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項目建設啟動,這標志著國家首批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浙江杭州桐廬經濟開發區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將掀開杭州綠色節能降耗的新篇章。
國內首批18個示范區 杭州項目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為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名單已經確定,其中包括18個園區,2013年總計劃裝機容量749MW,2015年規劃裝機容量共計1823MW。
桐廬經濟開發區50MW光伏發電項目名列其中。該項目規模在首批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中排列第四位,也是我省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比我市2009年以來歷年的國家“金太陽”和“光電建筑一體化”太陽能發電項目規模總和還大。
項目業主單位為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約4.5億元人民幣。項目利用桐廬經濟開發區內20多家大中型企業的廠房屋頂(包括平面水泥屋頂和彩鋼瓦屋頂),分布面54萬平方米,采用高效晶體硅電池組件建設5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計劃于2013年底基本建設完成。
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4700萬度,約有70%以上的發電量由企業自用。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實行按發電量補貼的政策。
“浙大桑尼”成為項目業主 投入4.5個億,8年后收回成本
據測算,按照三類日照城市(日均有效日照3.5小時)計算,該項目年均發電量約4700萬KWh,20年的總發電量約9.4億KWh,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7.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3.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82萬噸,氮氧化物1.41萬噸,可大幅度降低桐廬經濟開發區有關企業的能源消耗,減緩節能減排的壓力,并緩解電網供電壓力,同時有效利用太陽能資源推進光伏產業發展,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可觀。
但如此大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對于技術、管理和運營模式都是一種考驗。
我市最早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推廣應用和示范項目建設,可以追溯到2009年,幾年來已有不少光伏項目實現并網發電,“但規模小,基本處于單打獨斗的格局”,據專家介紹,“光伏分布式發電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它倡導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原則,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同等規模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同時還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創建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園區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模,探索適應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的技術、管理和運營模式。”
從最早的項目申報,到項目正式啟動,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約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項目的成功入圍,標志著杭州浙大桑尼在同行中的領先地位。
這是一家集生產、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商,近年來,公司開發出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多項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國家火炬產業計劃項目,并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成果。在2012年光伏企業出口額、利潤額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業績卻持續上揚,其產品已銷售到47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的桐廬經濟開發區50MW光伏發電項目,公司預計投入4.5億元。在公司出示的一張“項目主要設備價格及總投資估算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包括光伏組件、并網逆變器等在內的投備投資占了4個億左右,占總投資的89.07%。
據悉,30-40%的資金由企業自籌,其余將來自于銀行貸款,以及國家、省、市的財政補貼,但具體的補貼細則還沒出臺。“很多投資公司看好這個項目,開始有投資意向,但最終的投資結構還沒定下來。”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公司壓力也不小。公司曾經參與的“金太陽”示范工程,發電規模也不過0.3MWP。按我國規定的水電站等級,50MWP相當于一個中型水電站的發電規模。
按“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實行按發電量補貼的政策,企業大概運作8年后可以收回成本。雖然這比公司以往任何項目的投資回報時間都要長,但此后的收益卻是有賬可算—
以目前工業用電0.9元每度為例,提供廠房的企業用電費用按9折計算,如果國家給光伏企業按發電量每度補貼0.42元,以年發電量4700萬度電,70%由企業自用,30%并入電網來計算,企業每年可獲利6000多萬元。而光伏發電設備使用年限長達25年,利潤可達15億元。
項目的開建也必將為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大范圍開啟提供成功經驗,也對該公司大規模開展國內分布式項目的實施、國內市場的拓展起到積極作用。
發展瓶頸
并網與資金補貼成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難題
如此宏偉的目標,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光伏發電前景是光明的,卻存在兩大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其一是并網問題。去年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700萬千瓦,并網的只有328萬千瓦,過半光伏發電裝機量沒有消化。
究其原因,專家分析,一方面太陽能光伏電站實際發展遠遠超過了電網的承受力,導致并網出現滯后,此外,太陽能光伏發電建設與電網建設審批屬于不同的部門,兩者要實現同步建設難度很大,也加劇了并網難。
還有一個原因,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東部地區基本可以就地消化光伏發電,并網問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那里由于自身消納不足,近年來裝機容量大漲,電網建設跟不上,往往造成發電輸不出去的情況。
其二是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浙江舒奇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建華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在新疆阿克蘇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其中有30MW已在去年并網發電,按照政策規定,可享受每度電0.75元的國家補貼。但目前舒奇蒙還能拿到一分錢的補貼。究其原因,是由于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主要來源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資金缺口太大,2011年就欠賬約100億元,2012年更是達到了200多億元。
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大,回報慢,如果解決了并網與資金補貼問題,我國的光伏發電將立即插上騰飛的翅膀,在未來發電市場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產業機會
2015年,光伏總裝機容量將達3500萬千瓦
事實上,光伏產業一直是投資熱點。作為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發達國家正在把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主要內容長期規劃,光伏產業正日益成為國際上繼IT、微電子產業之后又一爆炸式發展的行業。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規模并網發電和離網應用外,太陽能還可以通過抽水、超導、蓄電池、制氫等多種方式儲存,太陽能+蓄能幾乎可以滿足中國未來穩定的能源需求。
中國政府在近年內也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發展新能源的政策。2010年開始實施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其中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對于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
在一系列太陽能光伏政策支持之下,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迎來井噴式發展。
根據電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3.13億千瓦,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同比增加11.22%,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328萬千瓦,同比增長47.8%,增速首次超過風電(同比增長31.6%),占全國總發電量的0.21%。
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是2012年新增裝機規模的2.5倍。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500萬千瓦(35GW)以上,比去年《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目標高出75%。如果全部并網發電,將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24%。
因此,有研究機構認為,到2018年,中國光伏發電市場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
前景設想
能發電的屋頂,讓生活光伏起來
在中國的鄉村,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很常見,如今,裝上太陽能板或者太陽能瓦的屋頂,也多起來了。
近日,浙江合大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給富陽新登的1200戶農戶安裝太陽能瓦做前期基礎準備工作,預計今年年底,這些居民屋頂上的太陽能瓦就可以并網發電了。
這種分布式光伏發電,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在已經不是稀罕事了。
僅合大已經攬下了數百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其中多數是居民用戶。
上個月,在淳安下姜村,一處新建的廊橋上,也蓋上一些這樣的太陽能瓦,廊橋上的公共用電于是就自給自足了,也給這座古典的建筑增添了現代的點綴。與此同時,廊橋兩岸的五戶居民的屋頂上,也裝上了太陽能瓦,一年能發電1000多瓦。
同樣也是在去年,在富陽洞橋村,17戶遷居后的農戶屋頂,裝了太陽能瓦;在三橋村,5戶農戶家的屋頂,裝上了太陽能瓦,在黃公望村,一個農莊也裝上了太陽能瓦。
那么,光伏發電的成本怎樣?多余的電并網手續麻煩嗎?
據合大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的太陽能瓦,有8瓦、20瓦和24瓦三種,以8瓦的太陽能瓦片為例,而每平方米太陽能瓦的建設成本約1500元,一般每家農戶屋頂,裝10平方米左右就足夠自家用電了,總計也就是15000元。對于多余的電,可以并網,抵扣成本。
去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政策,承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費接入電網,并全額收購電力。浙江省電力公司也制定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工作規范,將分布式光伏并網工作中的一些職權下放到地市電力局,提高并網服務效率。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個人光伏發電。
今年5月,杭州蕭山新塘街道下寮村人童關平家的個人光伏電站并網發電。他在自家的陽光棚上,裝上了30塊總面積約50平方米的非晶硅光伏電板,共花費3萬多元,日均可發電15到20度。
而這種個人光伏發電項目,也可以申請國家補貼。以安裝太陽能瓦為例,如果申請到了國家補貼,那么居民安裝太陽能瓦和傳統瓦的費用相比,只多了幾千元。
可以想見,隨著并網手續的簡化,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居民家庭光伏發電,會在吳越大地上快速升溫。
國內首批18個示范區 杭州項目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為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第一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名單已經確定,其中包括18個園區,2013年總計劃裝機容量749MW,2015年規劃裝機容量共計1823MW。
桐廬經濟開發區50MW光伏發電項目名列其中。該項目規模在首批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中排列第四位,也是我省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比我市2009年以來歷年的國家“金太陽”和“光電建筑一體化”太陽能發電項目規模總和還大。
項目業主單位為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約4.5億元人民幣。項目利用桐廬經濟開發區內20多家大中型企業的廠房屋頂(包括平面水泥屋頂和彩鋼瓦屋頂),分布面54萬平方米,采用高效晶體硅電池組件建設5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計劃于2013年底基本建設完成。
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4700萬度,約有70%以上的發電量由企業自用。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實行按發電量補貼的政策。
“浙大桑尼”成為項目業主 投入4.5個億,8年后收回成本
據測算,按照三類日照城市(日均有效日照3.5小時)計算,該項目年均發電量約4700萬KWh,20年的總發電量約9.4億KWh,相當于節約標準煤約37.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3.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82萬噸,氮氧化物1.41萬噸,可大幅度降低桐廬經濟開發區有關企業的能源消耗,減緩節能減排的壓力,并緩解電網供電壓力,同時有效利用太陽能資源推進光伏產業發展,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可觀。
但如此大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對于技術、管理和運營模式都是一種考驗。
我市最早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推廣應用和示范項目建設,可以追溯到2009年,幾年來已有不少光伏項目實現并網發電,“但規模小,基本處于單打獨斗的格局”,據專家介紹,“光伏分布式發電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它倡導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原則,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同等規模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同時還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創建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園區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規模,探索適應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的技術、管理和運營模式。”
從最早的項目申報,到項目正式啟動,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大約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項目的成功入圍,標志著杭州浙大桑尼在同行中的領先地位。
這是一家集生產、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商,近年來,公司開發出的產品廣泛應用于多項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國家火炬產業計劃項目,并取得了多項核心技術成果。在2012年光伏企業出口額、利潤額普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業績卻持續上揚,其產品已銷售到47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的桐廬經濟開發區50MW光伏發電項目,公司預計投入4.5億元。在公司出示的一張“項目主要設備價格及總投資估算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包括光伏組件、并網逆變器等在內的投備投資占了4個億左右,占總投資的89.07%。
據悉,30-40%的資金由企業自籌,其余將來自于銀行貸款,以及國家、省、市的財政補貼,但具體的補貼細則還沒出臺。“很多投資公司看好這個項目,開始有投資意向,但最終的投資結構還沒定下來。”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公司壓力也不小。公司曾經參與的“金太陽”示范工程,發電規模也不過0.3MWP。按我國規定的水電站等級,50MWP相當于一個中型水電站的發電規模。
按“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實行按發電量補貼的政策,企業大概運作8年后可以收回成本。雖然這比公司以往任何項目的投資回報時間都要長,但此后的收益卻是有賬可算—
以目前工業用電0.9元每度為例,提供廠房的企業用電費用按9折計算,如果國家給光伏企業按發電量每度補貼0.42元,以年發電量4700萬度電,70%由企業自用,30%并入電網來計算,企業每年可獲利6000多萬元。而光伏發電設備使用年限長達25年,利潤可達15億元。
項目的開建也必將為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大范圍開啟提供成功經驗,也對該公司大規模開展國內分布式項目的實施、國內市場的拓展起到積極作用。
發展瓶頸
并網與資金補貼成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難題
如此宏偉的目標,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光伏發電前景是光明的,卻存在兩大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
其一是并網問題。去年我國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700萬千瓦,并網的只有328萬千瓦,過半光伏發電裝機量沒有消化。
究其原因,專家分析,一方面太陽能光伏電站實際發展遠遠超過了電網的承受力,導致并網出現滯后,此外,太陽能光伏發電建設與電網建設審批屬于不同的部門,兩者要實現同步建設難度很大,也加劇了并網難。
還有一個原因,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東部地區基本可以就地消化光伏發電,并網問題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那里由于自身消納不足,近年來裝機容量大漲,電網建設跟不上,往往造成發電輸不出去的情況。
其二是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浙江舒奇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戚建華向記者表示,該公司在新疆阿克蘇的太陽能發電站項目,其中有30MW已在去年并網發電,按照政策規定,可享受每度電0.75元的國家補貼。但目前舒奇蒙還能拿到一分錢的補貼。究其原因,是由于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主要來源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資金缺口太大,2011年就欠賬約100億元,2012年更是達到了200多億元。
太陽能光伏發電投資大,回報慢,如果解決了并網與資金補貼問題,我國的光伏發電將立即插上騰飛的翅膀,在未來發電市場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產業機會
2015年,光伏總裝機容量將達3500萬千瓦
事實上,光伏產業一直是投資熱點。作為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發達國家正在把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主要內容長期規劃,光伏產業正日益成為國際上繼IT、微電子產業之后又一爆炸式發展的行業。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布較為均勻;與水電、風電、核電等相比,太陽能發電沒有任何排放和噪聲,應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規模并網發電和離網應用外,太陽能還可以通過抽水、超導、蓄電池、制氫等多種方式儲存,太陽能+蓄能幾乎可以滿足中國未來穩定的能源需求。
中國政府在近年內也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發展新能源的政策。2010年開始實施的“金太陽”示范工程,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其中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對于光伏發電關鍵技術產業化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主要通過貼息和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
在一系列太陽能光伏政策支持之下,近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迎來井噴式發展。
根據電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3.13億千瓦,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0%,同比增加11.22%,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328萬千瓦,同比增長47.8%,增速首次超過風電(同比增長31.6%),占全國總發電量的0.21%。
201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是2012年新增裝機規模的2.5倍。
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500萬千瓦(35GW)以上,比去年《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目標高出75%。如果全部并網發電,將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2.24%。
因此,有研究機構認為,到2018年,中國光伏發電市場將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
前景設想
能發電的屋頂,讓生活光伏起來
在中國的鄉村,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很常見,如今,裝上太陽能板或者太陽能瓦的屋頂,也多起來了。
近日,浙江合大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給富陽新登的1200戶農戶安裝太陽能瓦做前期基礎準備工作,預計今年年底,這些居民屋頂上的太陽能瓦就可以并網發電了。
這種分布式光伏發電,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在已經不是稀罕事了。
僅合大已經攬下了數百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其中多數是居民用戶。
上個月,在淳安下姜村,一處新建的廊橋上,也蓋上一些這樣的太陽能瓦,廊橋上的公共用電于是就自給自足了,也給這座古典的建筑增添了現代的點綴。與此同時,廊橋兩岸的五戶居民的屋頂上,也裝上了太陽能瓦,一年能發電1000多瓦。
同樣也是在去年,在富陽洞橋村,17戶遷居后的農戶屋頂,裝了太陽能瓦;在三橋村,5戶農戶家的屋頂,裝上了太陽能瓦,在黃公望村,一個農莊也裝上了太陽能瓦。
那么,光伏發電的成本怎樣?多余的電并網手續麻煩嗎?
據合大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的太陽能瓦,有8瓦、20瓦和24瓦三種,以8瓦的太陽能瓦片為例,而每平方米太陽能瓦的建設成本約1500元,一般每家農戶屋頂,裝10平方米左右就足夠自家用電了,總計也就是15000元。對于多余的電,可以并網,抵扣成本。
去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政策,承諾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費接入電網,并全額收購電力。浙江省電力公司也制定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工作規范,將分布式光伏并網工作中的一些職權下放到地市電力局,提高并網服務效率。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個人光伏發電。
今年5月,杭州蕭山新塘街道下寮村人童關平家的個人光伏電站并網發電。他在自家的陽光棚上,裝上了30塊總面積約50平方米的非晶硅光伏電板,共花費3萬多元,日均可發電15到20度。
而這種個人光伏發電項目,也可以申請國家補貼。以安裝太陽能瓦為例,如果申請到了國家補貼,那么居民安裝太陽能瓦和傳統瓦的費用相比,只多了幾千元。
可以想見,隨著并網手續的簡化,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居民家庭光伏發電,會在吳越大地上快速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