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預計,2013年是否就是中國光伏企業的翻身之年。
但統計數據顯示,日前國內已發布的2013年年中業績報告的國內30家光伏企業中,22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預盈,占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73.3%。
近日,中環股份更是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數量不超過1.6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于17.99元/股,擬募集金額不超過30億元,用于以下投資項目:CFZ單晶用晶體硅及超薄金剛石線單晶硅切片項目(擬用募集資金13億元);CFZ區熔單晶硅及金剛石線切片項目(擬用募集資金1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擬用募集資金6億元)。
德意志銀行更是樂觀預測,從2013年開始,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進入“第三增長階段”。“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從0到100GW花了10年時間,而新的100GW將會在未來3-4年完成。”光伏分析機構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認為。
不過,應收賬款和高負債的陰影尚未遠離這個行業。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排名前十的光伏企業負債總額仍超過1000億元。全行業負債則超過3000億元,賽維LDK、尚德等一直為銀行所警惕。因而全行業欲繼續前行,融資瓶頸亟待解決。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今年以來單晶硅價格有所回升,但在下游光伏電站存在“產能過剩”隱憂和光伏行業整體仍然低迷的情況下,將會對其價格造成一定沖擊,中環股份此次擴產能否給企業帶來收益,還難以確定。
回暖乍現
“光是這三個月,我從電力投資人那兒拿回的應收賬款就有5個億。”國內一家上市光伏企業高管透露。
過去10年,伴隨著行業的高速成長,中國光伏行業特別是在西部光伏電站建設中,三角債現象一直如影隨形。這種債務一層層往上遞進,形成國家五大電力集團和地方四大電力企業(電站的主要投資商)、EPC(工程總承包)廠商、組件及逆變器廠商的債務鏈條。
業內人士解釋,組件和逆變器廠商找EPC廠商要錢,EPC廠商再向“五大四小”或其他電站投資人要工程款,后者會說“電網沒有把國家補貼給我啊”,電網又會解釋“國家財政補貼還沒下來”,最后歸根結底,又回到國家補貼中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問題身上。
“拿到應收賬款的因素,除卻賬期到期、行業回暖、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提升等因素外,電力企業自身收益的變化才是主要因素。”上述高管解釋,以發熱量5500大卡的電煤為例,其價格從2011年10月份最高點的860元/噸,下跌至目前的540元/噸,使得電力企業盈利較之先前有數倍增長,支付EPC和組件企業的貨款就迎刃而解。
根據Wind的統計,滬深兩市36家光伏發電類上市公司中,第二季度整體實現凈利潤約1220.8萬元,而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這一數據分別虧損5億元和708.8萬元。
以在美國上市的晶科能源為例,其2013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為17.6億元,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51.7%,較2012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42.6%;凈利潤為4900萬元,而2013年其第一季度凈損失為1.287億元,2012年第二季度凈損失為3.105億元。
晶科能源副總裁姚峰曾對媒體確認,一線光伏組件企業上半年出貨量出乎意料之外,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貨量亦創造歷史最好水平。
2013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尚未超過3GW,而下半年新增裝機容量或突破5GW,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業績持續改善的利好因素。
多晶硅“獨寒”
不過,與中下游“回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處于光伏最上游的多晶硅行業上半年仍“獨處寒冬”。Wind數據統計的國內5家主要多晶硅概念股中,業績無一例外報虧,且多數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天威保變上半年實現歸屬股東凈利潤虧損10.9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3.44億元相比,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天威保變目前在國內多晶硅生產商中排名第三,當屬行業龍頭之一。
對于另兩家多晶硅巨頭,樂山電力上半年利潤總額虧損1454.71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242.10%,公司稱主要原因為控股的多晶硅子公司樂山樂電天威硅業多晶硅生產線停產技改;川投能源則稱,公司參股38.90%股份的新光硅業,由于行業仍處于寒冬,致使公司經營虧損,資產質量下降,上半年虧損1.7億元,同比虧損額進一步增大。
分析認為,由于國內及亞太新興市場需求的逐步增長,目前光伏全行業景氣度已觸底回暖。不過,由于產業鏈傳導效應存在滯后,這股暖流暫時還未傳導到最上游的多晶硅環節。此外,國內多晶硅行業受到嚴重產能過剩及美韓進口多晶硅傾銷的雙重夾擊,企業開工率不足10%。兩大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多晶硅企業上半年業績持續低迷。
上述報告指出,上半年我國在產多晶硅企業僅8家,近80%多晶硅企業停產,這些停產時間過長、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回暖懸疑
因為存在國家對光伏發電補貼的預期,近年來很多企業開始扎堆建光伏電站。
9月末,財政部網站通知稱,為鼓勵利用太陽能發電,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批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光伏發電增值稅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上述政策使得更多的光伏企業開始擴產。
近日,某市場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GW,這比國家新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達35GW的“十二五”目標還要多出逾3倍之多。
北京券商分析師指出,雖然國家在政策上扶持光伏電站,但上述數據顯示,其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甚至有產能過剩的隱憂。在此情況下,雖然單晶硅在轉換率上高于多晶硅,但產能過剩的擔憂勢必會對已經略有回升的單晶硅價格形成一定壓制。
而對于光伏行業來講,目前仍然處于較為困難的時期。
“國內前十大光伏制造企業的總負債已經高達上千億,行業普遍負債率在70%以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近日對媒體表示,盡管隨著光伏政策出臺、內需市場啟動,現在運營狀況有所好轉,但相關企業仍然無法償還巨額債務,部分地方政府已經愛莫能助,企業前路注定充滿艱難險阻。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的影響將開始顯現,未來一段時間內,光伏下游企業的日子仍會比較難過,而這種難過勢必會傳導到上游企業,因此未來單晶硅價格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光伏行業的冬天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統計數據顯示,日前國內已發布的2013年年中業績報告的國內30家光伏企業中,22家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預盈,占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73.3%。
近日,中環股份更是發布公告稱,公司擬發行數量不超過1.6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于17.99元/股,擬募集金額不超過30億元,用于以下投資項目:CFZ單晶用晶體硅及超薄金剛石線單晶硅切片項目(擬用募集資金13億元);CFZ區熔單晶硅及金剛石線切片項目(擬用募集資金1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擬用募集資金6億元)。
德意志銀行更是樂觀預測,從2013年開始,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進入“第三增長階段”。“全球光伏裝機容量從0到100GW花了10年時間,而新的100GW將會在未來3-4年完成。”光伏分析機構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認為。
不過,應收賬款和高負債的陰影尚未遠離這個行業。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排名前十的光伏企業負債總額仍超過1000億元。全行業負債則超過3000億元,賽維LDK、尚德等一直為銀行所警惕。因而全行業欲繼續前行,融資瓶頸亟待解決。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今年以來單晶硅價格有所回升,但在下游光伏電站存在“產能過剩”隱憂和光伏行業整體仍然低迷的情況下,將會對其價格造成一定沖擊,中環股份此次擴產能否給企業帶來收益,還難以確定。
回暖乍現
“光是這三個月,我從電力投資人那兒拿回的應收賬款就有5個億。”國內一家上市光伏企業高管透露。
過去10年,伴隨著行業的高速成長,中國光伏行業特別是在西部光伏電站建設中,三角債現象一直如影隨形。這種債務一層層往上遞進,形成國家五大電力集團和地方四大電力企業(電站的主要投資商)、EPC(工程總承包)廠商、組件及逆變器廠商的債務鏈條。
業內人士解釋,組件和逆變器廠商找EPC廠商要錢,EPC廠商再向“五大四小”或其他電站投資人要工程款,后者會說“電網沒有把國家補貼給我啊”,電網又會解釋“國家財政補貼還沒下來”,最后歸根結底,又回到國家補貼中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問題身上。
“拿到應收賬款的因素,除卻賬期到期、行業回暖、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提升等因素外,電力企業自身收益的變化才是主要因素。”上述高管解釋,以發熱量5500大卡的電煤為例,其價格從2011年10月份最高點的860元/噸,下跌至目前的540元/噸,使得電力企業盈利較之先前有數倍增長,支付EPC和組件企業的貨款就迎刃而解。
根據Wind的統計,滬深兩市36家光伏發電類上市公司中,第二季度整體實現凈利潤約1220.8萬元,而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這一數據分別虧損5億元和708.8萬元。
以在美國上市的晶科能源為例,其2013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為17.6億元,相比2013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51.7%,較2012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長42.6%;凈利潤為4900萬元,而2013年其第一季度凈損失為1.287億元,2012年第二季度凈損失為3.105億元。
晶科能源副總裁姚峰曾對媒體確認,一線光伏組件企業上半年出貨量出乎意料之外,晶科能源上半年出貨量亦創造歷史最好水平。
2013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尚未超過3GW,而下半年新增裝機容量或突破5GW,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業績持續改善的利好因素。
多晶硅“獨寒”
不過,與中下游“回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處于光伏最上游的多晶硅行業上半年仍“獨處寒冬”。Wind數據統計的國內5家主要多晶硅概念股中,業績無一例外報虧,且多數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天威保變上半年實現歸屬股東凈利潤虧損10.9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3.44億元相比,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天威保變目前在國內多晶硅生產商中排名第三,當屬行業龍頭之一。
對于另兩家多晶硅巨頭,樂山電力上半年利潤總額虧損1454.71萬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242.10%,公司稱主要原因為控股的多晶硅子公司樂山樂電天威硅業多晶硅生產線停產技改;川投能源則稱,公司參股38.90%股份的新光硅業,由于行業仍處于寒冬,致使公司經營虧損,資產質量下降,上半年虧損1.7億元,同比虧損額進一步增大。
分析認為,由于國內及亞太新興市場需求的逐步增長,目前光伏全行業景氣度已觸底回暖。不過,由于產業鏈傳導效應存在滯后,這股暖流暫時還未傳導到最上游的多晶硅環節。此外,國內多晶硅行業受到嚴重產能過剩及美韓進口多晶硅傾銷的雙重夾擊,企業開工率不足10%。兩大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多晶硅企業上半年業績持續低迷。
上述報告指出,上半年我國在產多晶硅企業僅8家,近80%多晶硅企業停產,這些停產時間過長、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回暖懸疑
因為存在國家對光伏發電補貼的預期,近年來很多企業開始扎堆建光伏電站。
9月末,財政部網站通知稱,為鼓勵利用太陽能發電,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批示,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光伏發電增值稅政策:自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銷售自產的利用太陽能生產的電力產品,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上述政策使得更多的光伏企業開始擴產。
近日,某市場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已披露的達成意向、簽約以及正在開發建設的光伏項目達到130GW,這比國家新擬定的到2015年裝機達35GW的“十二五”目標還要多出逾3倍之多。
北京券商分析師指出,雖然國家在政策上扶持光伏電站,但上述數據顯示,其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甚至有產能過剩的隱憂。在此情況下,雖然單晶硅在轉換率上高于多晶硅,但產能過剩的擔憂勢必會對已經略有回升的單晶硅價格形成一定壓制。
而對于光伏行業來講,目前仍然處于較為困難的時期。
“國內前十大光伏制造企業的總負債已經高達上千億,行業普遍負債率在70%以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近日對媒體表示,盡管隨著光伏政策出臺、內需市場啟動,現在運營狀況有所好轉,但相關企業仍然無法償還巨額債務,部分地方政府已經愛莫能助,企業前路注定充滿艱難險阻。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的影響將開始顯現,未來一段時間內,光伏下游企業的日子仍會比較難過,而這種難過勢必會傳導到上游企業,因此未來單晶硅價格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光伏行業的冬天仍將會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