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似乎是我國光伏產業揮之不去的陰影。
縱然歷經兩年調整,但行業所期望的兼并重組并沒有發生,而深度調整也遠未完成,產能過剩、價格下滑、并網問題等依然如霧霾般籠罩著光伏產業。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產業還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而亂象也會繼續發生”。對此,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斷言說。
出口格局趨健康
在日前的2013光伏領袖峰會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介紹說,近兩年來中國光伏行業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兩年前,中國約90%的光伏產品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其中美國市場接近20%,歐盟市場70%多。“過度的集中,實際上是不穩定的市場結構。”王貴清稱。
2012年起,歐美接連掄起了貿易大棒,對我國光伏產業發起了圍追堵截,而這對于本就產能過剩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一時間,大面積虧損、內外交困成了我光伏產業發展史上的關鍵詞。
縱然歷經貿易協商最終與歐盟達成了價格協議,但歐美的貿易保護對我光伏產業的重挫也顯而易見。今年1~9月,我國出口歐盟和美國的光伏產品份額下降到了40%左右。
但幸運的是,前9個月我光伏產品對日本、印度、南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出口量則持續增長,提升至50%多。其中,日本以超過20%的占比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第二大出口國。
因此,在王貴清看來,雖然2013年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金額下降了25%,但亞太等新興的出口市場迅速崛起,再加上國內市場快速發展,可以說,我國光伏產業已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均衡的市場格局。
事實上,出口格局變動的背后,是全球光伏需求市場的變化。自2012年起,歐洲市場的光伏需求逐漸下降。“到2013年,亞太區一躍成為光伏產業最大的需求市場,占全球需求量一半左右。”來自Solarbuzz的高級分析師廉銳介紹說。
而對于中國來說,2013年可謂是光伏產業的“恢復之年”,今年的光伏總需求量將達8.5~9GW,而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
根據他的判斷,今年預計全球需求總量會達到35吉瓦,比2012年的30吉瓦增長約15%。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光伏需求量將比2013年增長20%左右,達到42吉瓦,而亞太區未來也將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
產能過剩依舊
“光伏行業真的回暖了嗎?”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憂心忡忡,“據我觀察,產能過剩問題只是暫時被掩蓋了。”
事實上,有這種擔憂的,不止他一人。而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光伏產業真正復蘇仍需時日。
經歷了2005年到2008年的輝煌,2009年到2012年的低谷,伴隨著我國貿易爭端的和解和國內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出現轉機。以晶科能源為首,不少骨干光伏企業的業績都出現了明顯好轉。
但這所謂的“回暖”,在高紀凡看來,源于過去兩三年的優勝劣汰導致了行業的理論產能從60吉瓦降到約45吉瓦,而與此同時,中國、日本等新興市場的高速發展,導致市場需求有了比較大的回升,在短期內出現了供求向好。
“這時不管是銷售量還是毛利率,都達到了比較好的回升。”
據介紹,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再度掀起了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潮,尤其是在西部地區,不少光伏電站的建設進度加快。今年四季度,中國光伏的單季需求量或將出現歷史性突破,達到3~4GW。
但市場的高調回暖,也使得行業調整戛然而止,也正是在突然出現的供不應求的市場行情下,很多已被關停的光伏企業趁機“死灰復燃”。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予介紹,國內600多個城市有300多個光伏產業園,其中百億元以上的20多個,各個地方政府的扶植政策一大筐,扭曲了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而現在,一些閑置產能又啟動了。”
他還提醒說,“明年,至少一二季度市場可能不太樂觀,業界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樂觀,防止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再出現。”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近幾年來,即使是在行業的低迷期,產業整合也不是很徹底。地方政府的干預,使得不少光伏企業破而不倒。“目前行業出現了回暖,之前已經停產的一些小企業又開始生產,并擴大了產能,如此一來,實現企業兼并重組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而高紀凡也有同感。在他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的這次調整并沒有完成,因為優勝劣汰的下一步應該是兼并整合,而兼并整合并沒有發生,而已發生的一些現象也是不正常的,應該是行業領先企業去整合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而實際的情況則是‘蛇吞象’。”
他還認為,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產業還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亂象也會繼續發生”。“其實整個行業形成三到五家大企業為主體品牌、占據75%左右市場份額,其他企業做配套的格局,這才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局面。”
采訪中,朱俊生強調說,相對過剩不可怕,絕對過剩就非常可怕了,“國家應減少干預,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能推波助瀾,要把一切交給市場。”
“全行業的人應意識到,這個市場的發展不是順利的,也不是從現在開始就沒有危機了,危機仍然存在。”晶龍實業副董事長任丙彥提醒說,我們要給所有的光伏企業敲響警鐘,現在留下來是不容易的,而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有絕招,若實力不夠還盲目跟隨,最終還是要失敗。“那么將來死,還不如現在安樂死”。
縱然歷經兩年調整,但行業所期望的兼并重組并沒有發生,而深度調整也遠未完成,產能過剩、價格下滑、并網問題等依然如霧霾般籠罩著光伏產業。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產業還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因素,而亂象也會繼續發生”。對此,天合光能集團董事長高紀凡斷言說。
出口格局趨健康
在日前的2013光伏領袖峰會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介紹說,近兩年來中國光伏行業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兩年前,中國約90%的光伏產品出口,而且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其中美國市場接近20%,歐盟市場70%多。“過度的集中,實際上是不穩定的市場結構。”王貴清稱。
2012年起,歐美接連掄起了貿易大棒,對我國光伏產業發起了圍追堵截,而這對于本就產能過剩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一時間,大面積虧損、內外交困成了我光伏產業發展史上的關鍵詞。
縱然歷經貿易協商最終與歐盟達成了價格協議,但歐美的貿易保護對我光伏產業的重挫也顯而易見。今年1~9月,我國出口歐盟和美國的光伏產品份額下降到了40%左右。
但幸運的是,前9個月我光伏產品對日本、印度、南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出口量則持續增長,提升至50%多。其中,日本以超過20%的占比成為中國光伏產品第二大出口國。
因此,在王貴清看來,雖然2013年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金額下降了25%,但亞太等新興的出口市場迅速崛起,再加上國內市場快速發展,可以說,我國光伏產業已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均衡的市場格局。
事實上,出口格局變動的背后,是全球光伏需求市場的變化。自2012年起,歐洲市場的光伏需求逐漸下降。“到2013年,亞太區一躍成為光伏產業最大的需求市場,占全球需求量一半左右。”來自Solarbuzz的高級分析師廉銳介紹說。
而對于中國來說,2013年可謂是光伏產業的“恢復之年”,今年的光伏總需求量將達8.5~9GW,而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場。
根據他的判斷,今年預計全球需求總量會達到35吉瓦,比2012年的30吉瓦增長約15%。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光伏需求量將比2013年增長20%左右,達到42吉瓦,而亞太區未來也將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
產能過剩依舊
“光伏行業真的回暖了嗎?”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憂心忡忡,“據我觀察,產能過剩問題只是暫時被掩蓋了。”
事實上,有這種擔憂的,不止他一人。而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光伏產業真正復蘇仍需時日。
經歷了2005年到2008年的輝煌,2009年到2012年的低谷,伴隨著我國貿易爭端的和解和國內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光伏產業出現轉機。以晶科能源為首,不少骨干光伏企業的業績都出現了明顯好轉。
但這所謂的“回暖”,在高紀凡看來,源于過去兩三年的優勝劣汰導致了行業的理論產能從60吉瓦降到約45吉瓦,而與此同時,中國、日本等新興市場的高速發展,導致市場需求有了比較大的回升,在短期內出現了供求向好。
“這時不管是銷售量還是毛利率,都達到了比較好的回升。”
據介紹,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再度掀起了光伏電站的投資熱潮,尤其是在西部地區,不少光伏電站的建設進度加快。今年四季度,中國光伏的單季需求量或將出現歷史性突破,達到3~4GW。
但市場的高調回暖,也使得行業調整戛然而止,也正是在突然出現的供不應求的市場行情下,很多已被關停的光伏企業趁機“死灰復燃”。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予介紹,國內600多個城市有300多個光伏產業園,其中百億元以上的20多個,各個地方政府的扶植政策一大筐,扭曲了市場調配資源的作用。“而現在,一些閑置產能又啟動了。”
他還提醒說,“明年,至少一二季度市場可能不太樂觀,業界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樂觀,防止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再出現。”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表示,近幾年來,即使是在行業的低迷期,產業整合也不是很徹底。地方政府的干預,使得不少光伏企業破而不倒。“目前行業出現了回暖,之前已經停產的一些小企業又開始生產,并擴大了產能,如此一來,實現企業兼并重組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而高紀凡也有同感。在他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的這次調整并沒有完成,因為優勝劣汰的下一步應該是兼并整合,而兼并整合并沒有發生,而已發生的一些現象也是不正常的,應該是行業領先企業去整合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而實際的情況則是‘蛇吞象’。”
他還認為,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中國光伏產業還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亂象也會繼續發生”。“其實整個行業形成三到五家大企業為主體品牌、占據75%左右市場份額,其他企業做配套的格局,這才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局面。”
采訪中,朱俊生強調說,相對過剩不可怕,絕對過剩就非常可怕了,“國家應減少干預,尤其是地方政府,不能推波助瀾,要把一切交給市場。”
“全行業的人應意識到,這個市場的發展不是順利的,也不是從現在開始就沒有危機了,危機仍然存在。”晶龍實業副董事長任丙彥提醒說,我們要給所有的光伏企業敲響警鐘,現在留下來是不容易的,而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有絕招,若實力不夠還盲目跟隨,最終還是要失敗。“那么將來死,還不如現在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