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計劃推動陷入過度競爭的光伏電池行業進行重組。目前篩選出了在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滿足一定標準的134家企業。而相當于行業整體四分之三的其它企業將更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而且難以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此舉其實是在扶持增長企業實現健全經營的同時,促使業績低迷企業盡快從市場退出的一種所謂“休克療法”。
“這將有助于緩解產能過剩”,上海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COO)謝健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出臺的政策表示期待。
工信部對于涉及硅材料與光伏電池板等光伏電池的制造企業,根據2012年的生產規模、開工率以及技術水平等設定了相關條件。然后公布了滿足這些條件的134家企業的名單。
四分之三“落選”
3月陷入破產的尚德電力的核心子公司以及為該子公司提供救助的新興企業江蘇順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被列入名單。有分析指出,中國被認為有500家以上光伏電池相關企業,因此可以說其中有四分之三“落選”。
中國政府力爭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光伏電池廠商(位于上海市內的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旗下工廠)
據行業相關人士表示,落選企業獲得融資將日益困難。同時將難以享受此前光伏電池產品一直獲得的出口退稅政策,對于以出口為主體拓展業務的企業而言,這將構成較大打擊。而在中國國內市場,這些企業參加國有電力公司等的招標將更加困難,獲得訂單的機會可能大幅減少。
據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COO謝健稱,該名單將根據企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技術水平,每半年或1年調整一次,以推進行業的優勝劣汰。而對于企業而言,持續滿足這一條件將是生存下去必須達成的目標。
由于作為最大市場的歐洲需求低迷以及中國與歐美之間貿易摩擦的影響,中國光伏電池產業進入2012年以來持續面臨困境。即使是曾經成為全球最大企業的尚德電力,其核心子公司也難免陷入破產。在中國光伏行業,目前即使是中堅企業,也需要依靠當地政府的援助才能勉強支撐。
不過,目前的市場行情也出現了復蘇勢頭。全球最大企業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0%,而大型企業天合光能的純損益已經實現扭虧為盈。
據美國調查公司NPD Solarbuzz統計,利用光伏電池板進行發電的模塊的平均價格自2012年第二季度至同年第三季度下跌了12%,但在今年同期的下跌率還不到1%。在歐美市場,德國Q-Cells等虧損企業的重組正在推進,供應過剩情況正在減輕。
以中國、日本和美國為中心,光伏電池的需求正不斷擴大,2013年第三季度的全球需求達到900萬千瓦,創出歷史新高。NPD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預測稱,“2014年將比2013年預期增長30%,達到4500萬千瓦”。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果不進行重組,將面臨供應過剩問題加劇的風險。
是否對鋼鐵等行業開刀?
在中國,不斷有企業跨行業進入利潤空間巨大的市場,導致陷入供應過剩的行業不斷出現。除了光伏電池之外,中國政府已將鋼鐵、水泥和造船等5個行業定為產能過剩行業,正在推動企業重組。不過,像此次這樣篩選企業、并在事實上對其業務拓展施加影響實屬罕見,今后,在鋼鐵等與地方政府關系密切的國有企業為中心的行業,是否采用上述舉措將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