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財政部門不斷創新政策思路,加大投入力度,把節能減排與保持宏觀經濟穩定、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節能減排與新能源發展潛力。
(1)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能源節約利用資金460.5億元,大力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等。一是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改造。在工業領域,鼓勵企業運用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開展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共支持479個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預計可形成849多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和獎勵,共淘汰焦炭2493萬噸、水泥25829萬噸、玻璃5856萬重量箱、小火電545萬千瓦等落后產能;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在建筑領域,印發了《“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對“十二五”時期建筑節能工作目標、重點領域、實施方案、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部署;支持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億平方米,夏熱冬冷地區啟動1200萬平方米節能改造試點,節能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在20個省市及191所高等院校試點建設公共建筑能耗動態監測平臺。在交通運輸領域,支持291個公路節能照明、天然氣車輛、綠色汽車維修節能減排項目,同時,為發揮項目集成示范效應,將南昌、連云港列為交通節能減排區域性和主題性試點;支持公路甩掛運輸發展,重點支持甩掛運輸站場建設、車輛購置和信息化系統建設;支持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加快淘汰小噸位船舶、單殼液貨船和生活污水排放不達標的船舶和鼓勵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支持老舊鐵路機車和鐵路客車報廢更新;支持民航節能技術改造、管理節能、節能產品及新能源應用、航路優化項目建設等254個節能減排項目。二是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安排122.2億元,支持新批復6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16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和22個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支持工業領域清潔生產技術示范和推廣,啟動農業、服務業領域清潔生產示范工作。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污染排放減量化和循環經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支持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并支持部分城市開展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模式。三是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結合實施方案,根據綜合示范工作量、節能減排效果、長效機制建設,支持北京等8個示范城市從產業低碳化、交通清潔化、建筑綠色化、服務集約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化等方面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四是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在做好節能汽車、高效電機、節能燈等推廣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并實施高效節能平板電視、空調等5大類家電及風機、水泵等4類工業產品推廣政策,支持推廣高效節能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9300多萬臺,節能汽車350萬輛,有力促進了擴大消費需求、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五是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實施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堅持“集中投入、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頂層設計,將創新工程作為一個整體項目進行規劃,設計發展路線圖;實行競爭性的項目選擇辦法,提高資金分配的透明度與公平性,切實加快整車及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產業化進程。將混合動力公交車推廣范圍擴大至全國,對相關單位購買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單位。督促明確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推進辦法,盡快落實各種費用減免和優惠政策,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取消針對外地品牌的各種限制措施。
(2)積極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2012年安排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188.48億元,用于支持光伏、風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一是推動非常規油氣資源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對企業開采的煤層氣出售或自用作民用燃氣、化工原料等,按0.2元/立方米標準給予補貼,預計可支持煤層氣抽采利用31億立方米。支持煤層氣勘探開發,解決煤層氣地質勘查前期投入大、風險高的問題。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二是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積極擴大國內市場應用,并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運用市場倒逼機制促進優勝劣汰,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加大“金太陽”和“屋頂計劃”示范工程實施力度,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520萬千瓦,支持力度為前三年總和的3倍,并向大項目大企業傾斜,促進提高產業集中度。三是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支持生物燃料乙醇推廣應用,積極推進非糧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批復山東龍力和中興能源(內蒙古)兩個非糧生物燃料乙醇項目;促進生物柴油產業加快發展和原料基地建設;繼續推進浙江省等6個試點示范省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作;開展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加快秸稈能源化利用。四是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新批準城市及縣級示范21個和52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面積8000萬平米,支持設立江蘇、山東2個省級集中連片推廣重點區。目前全國示范市縣已完成示范面積近5億平方米,江浙沿海、華北、華南等地已呈規模化應用態勢。五是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海洋經濟為突破口,按照產學研用一體化思路,支持山東等四省相關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綜合開發技術研究與試驗等。
2013年,財政部門將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政策創新,以節能減排綜合示范為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政策集成與平臺化。同時,調整完善財政政策及資金分配、管理方式,有效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13年安排節能減排專項資金778.69億元,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153億元,用于支持能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一是深入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分行業整體推進節能技改工作,分檔設置補助標準。根據重點用能行業特點確定能源管理中心支持范圍和技術要求。進一步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獎勵政策,擴大支持范圍、創新資金管理機制,改事前預撥為事后據實結算辦法。二是以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為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以城鎮化為依托,以城市為平臺,以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加強政策集成及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對8個示范城市進行績效考核,依據考核結果撥付補助資金,獎優罰劣。與示范城市及所在省政府簽訂責任書,明確中央部門與示范城市責任,強化政策激勵與約束。三是抓好節能產品推廣工作。進一步加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放大政策效果,有效支持。改進節能家電補貼辦法,簡化補貼兌付程序,并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確保財政補貼資金安全高效。大力推進節能工業產品推廣,完善高效電機推廣政策,大力推動高效節能風機、水泵等工業產品推廣,督促地方主管部門加強低能效老舊產品淘汰更新力度。四是有效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做好25個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總結驗收,研究確定下一階段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密切跟蹤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實施情況,督促有關企業加快工作進度。做好混合動力公交車擴圍工作。五是調整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出臺度電補貼制度,支持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對新上光伏發電項目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落實后再予以核準,并根據資源和建設條件,以招標方式確定光伏發電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在學校、醫院、公共機構等推廣分布式發電系統,積極推動光伏產品入社區、進家庭。以省(市、縣)為單位,集中解決邊遠、民族地區無電縣、無電村、海島、游牧民定居工程供電問題,支持開展與分布式發電應用相適應的微電網和智能配電網技術示范。六是完善生物質能補貼政策。研究調整燃料乙醇補貼標準,研究出臺纖維素乙醇補貼政策。調整非糧原料基地建設補貼方式,研究改按終端油品銷售量給予補貼、據實結算的方式,引導原料林生產和能源產品加工一體化發展。做好綠色能源示范縣中期評估工作,加強績效考核與監督管理。七是擴大農村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試點范圍。督促浙江等6個試點省份加大工作力度,保證按時完成改造任務,取得預期試點效果。同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以省為單位推進,做好改造規劃,擴大改造范圍,明確改造任務,科學標準實施方案,加強績效考核。八是加大非常規油氣開發支持力度。研究出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體支持方式。按照企業申報、據實結算補貼的方式,支持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利用。研究取消煤層氣勘查資金,并做好預算執行和項目收尾工作。
(1)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能源節約利用資金460.5億元,大力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等。一是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改造。在工業領域,鼓勵企業運用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開展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共支持479個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預計可形成849多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和獎勵,共淘汰焦炭2493萬噸、水泥25829萬噸、玻璃5856萬重量箱、小火電545萬千瓦等落后產能;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支持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在建筑領域,印發了《“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對“十二五”時期建筑節能工作目標、重點領域、實施方案、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部署;支持北方采暖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億平方米,夏熱冬冷地區啟動1200萬平方米節能改造試點,節能改造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在20個省市及191所高等院校試點建設公共建筑能耗動態監測平臺。在交通運輸領域,支持291個公路節能照明、天然氣車輛、綠色汽車維修節能減排項目,同時,為發揮項目集成示范效應,將南昌、連云港列為交通節能減排區域性和主題性試點;支持公路甩掛運輸發展,重點支持甩掛運輸站場建設、車輛購置和信息化系統建設;支持長江干線船型標準化,加快淘汰小噸位船舶、單殼液貨船和生活污水排放不達標的船舶和鼓勵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支持老舊鐵路機車和鐵路客車報廢更新;支持民航節能技術改造、管理節能、節能產品及新能源應用、航路優化項目建設等254個節能減排項目。二是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安排122.2億元,支持新批復6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16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區)和22個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支持工業領域清潔生產技術示范和推廣,啟動農業、服務業領域清潔生產示范工作。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促進污染排放減量化和循環經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支持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并支持部分城市開展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模式。三是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結合實施方案,根據綜合示范工作量、節能減排效果、長效機制建設,支持北京等8個示范城市從產業低碳化、交通清潔化、建筑綠色化、服務集約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化等方面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四是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在做好節能汽車、高效電機、節能燈等推廣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出臺并實施高效節能平板電視、空調等5大類家電及風機、水泵等4類工業產品推廣政策,支持推廣高效節能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9300多萬臺,節能汽車350萬輛,有力促進了擴大消費需求、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五是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實施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堅持“集中投入、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頂層設計,將創新工程作為一個整體項目進行規劃,設計發展路線圖;實行競爭性的項目選擇辦法,提高資金分配的透明度與公平性,切實加快整車及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產業化進程。將混合動力公交車推廣范圍擴大至全國,對相關單位購買混合動力公交客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單位。督促明確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推進辦法,盡快落實各種費用減免和優惠政策,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取消針對外地品牌的各種限制措施。
(2)積極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2012年安排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188.48億元,用于支持光伏、風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一是推動非常規油氣資源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對企業開采的煤層氣出售或自用作民用燃氣、化工原料等,按0.2元/立方米標準給予補貼,預計可支持煤層氣抽采利用31億立方米。支持煤層氣勘探開發,解決煤層氣地質勘查前期投入大、風險高的問題。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加快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二是支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積極擴大國內市場應用,并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運用市場倒逼機制促進優勝劣汰,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加大“金太陽”和“屋頂計劃”示范工程實施力度,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520萬千瓦,支持力度為前三年總和的3倍,并向大項目大企業傾斜,促進提高產業集中度。三是推進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支持生物燃料乙醇推廣應用,積極推進非糧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批復山東龍力和中興能源(內蒙古)兩個非糧生物燃料乙醇項目;促進生物柴油產業加快發展和原料基地建設;繼續推進浙江省等6個試點示范省份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工作;開展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加快秸稈能源化利用。四是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新批準城市及縣級示范21個和52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面積8000萬平米,支持設立江蘇、山東2個省級集中連片推廣重點區。目前全國示范市縣已完成示范面積近5億平方米,江浙沿海、華北、華南等地已呈規模化應用態勢。五是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海洋經濟為突破口,按照產學研用一體化思路,支持山東等四省相關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產業化示范、綜合開發技術研究與試驗等。
2013年,財政部門將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政策創新,以節能減排綜合示范為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政策集成與平臺化。同時,調整完善財政政策及資金分配、管理方式,有效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2013年安排節能減排專項資金778.69億元,可再生能源發展資金153億元,用于支持能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一是深入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分行業整體推進節能技改工作,分檔設置補助標準。根據重點用能行業特點確定能源管理中心支持范圍和技術要求。進一步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獎勵政策,擴大支持范圍、創新資金管理機制,改事前預撥為事后據實結算辦法。二是以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為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探索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引,以城鎮化為依托,以城市為平臺,以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加強政策集成及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發展。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對8個示范城市進行績效考核,依據考核結果撥付補助資金,獎優罰劣。與示范城市及所在省政府簽訂責任書,明確中央部門與示范城市責任,強化政策激勵與約束。三是抓好節能產品推廣工作。進一步加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力度,放大政策效果,有效支持。改進節能家電補貼辦法,簡化補貼兌付程序,并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確保財政補貼資金安全高效。大力推進節能工業產品推廣,完善高效電機推廣政策,大力推動高效節能風機、水泵等工業產品推廣,督促地方主管部門加強低能效老舊產品淘汰更新力度。四是有效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做好25個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總結驗收,研究確定下一階段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密切跟蹤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實施情況,督促有關企業加快工作進度。做好混合動力公交車擴圍工作。五是調整分布式光伏發電支持政策。積極推動出臺度電補貼制度,支持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對新上光伏發電項目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資金落實后再予以核準,并根據資源和建設條件,以招標方式確定光伏發電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在學校、醫院、公共機構等推廣分布式發電系統,積極推動光伏產品入社區、進家庭。以省(市、縣)為單位,集中解決邊遠、民族地區無電縣、無電村、海島、游牧民定居工程供電問題,支持開展與分布式發電應用相適應的微電網和智能配電網技術示范。六是完善生物質能補貼政策。研究調整燃料乙醇補貼標準,研究出臺纖維素乙醇補貼政策。調整非糧原料基地建設補貼方式,研究改按終端油品銷售量給予補貼、據實結算的方式,引導原料林生產和能源產品加工一體化發展。做好綠色能源示范縣中期評估工作,加強績效考核與監督管理。七是擴大農村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試點范圍。督促浙江等6個試點省份加大工作力度,保證按時完成改造任務,取得預期試點效果。同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繼續以省為單位推進,做好改造規劃,擴大改造范圍,明確改造任務,科學標準實施方案,加強績效考核。八是加大非常規油氣開發支持力度。研究出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具體支持方式。按照企業申報、據實結算補貼的方式,支持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利用。研究取消煤層氣勘查資金,并做好預算執行和項目收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