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的興起,使得相關會議不斷。3月15日的一個會議雖未引起業內熱議,卻是意義非凡,以致讓筆者想到“載入史冊”一詞。這就是國家能源局、國家認監委召開的光伏產品質量政策研討會,商討落實兩部委于2月8日印發的《關于加強光伏產品檢測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以來,分布式光伏電站推廣不利,檢討之聲不斷,質量問題尤為突出,國家從嚴標準的決心可鑒。
標準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光伏再進一步的關鍵。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國和年度安裝國,2013年,組件出口量占據全球60%市場份額的同時,安裝量也占據著全球的28%。從體量上看,迅速增加,勢不可擋;從體能上看,已從附屬性的單一生產國家,進入具有完整光伏產業及市場的國家。不無遺憾的是,與此變化不相適應的是光伏產業標準的嚴重缺失,它已經帶來兩方面致命的結果:
其一,國內光伏電站質量令人擔憂。目前中國已建光伏電站總量是16GW,資金投入至少1600個億,而這些電站能否按要求使用25年,組件衰減程度能否達標卻是業內人士心照不宣的事情。國內電站建設質量不佳的集中表現之一,當屬去年網上熱傳的一篇《一個老EPC眼中的光伏電站真相》:“這個項目用的組件全是清倉和退貨,組件功率190W、220W、230W不等,全部貼成245W來充數。支架、匯流箱、逆變器、10KV升壓變等光伏電站設備都是自家的集團企業生產的,‘做的牛頭不對馬嘴’,由此可見電站質量,遲早會出事的。”對此,老EPC驚呼:“為什么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亂搞呢?”,“國家為什么不監管好每個項目?”
其二,大規模資本止步于光伏電站市場。首先任何市場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光伏產業概莫能外;其次光伏電站市場是一個標準的金融產品市場,“標準”的皮之不存,金融產品的毛將焉附。目前投融資問題,業已成為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的重大障礙,一邊業內呼吁資本進入,一邊資本欲進又止,其根本原因還在標準的缺失。一家金融公司意欲進入光伏電站市場,組織了40人對全國光伏電站進行深入考察,結論卻是“中國光伏市場融資環境尚須成型商業模式支撐”。原因是:“30%建成的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建設1年的電站成本、收益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有的建成三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達到了68%!”對于光伏電站市場的融資,筆者也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無論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還是其他,這些金融產品的呼之不出,不是止步于法律政策的不具備,多是止步于標準的不具備。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監管不到位,老EPC說:“財政部、發改委、科委、住建部、電力等部門對電站的施工工藝和驗收要求不了解,根本就沒有辦法組織單體實驗和系統調試,裝模作樣罷了”;一方面是不知如何管,“我們的光伏組件安裝在鋁合金上,鋁合金與鍍鋅鋼結構支架連接,接地本身就很牢固了,但驗收專家就是要我們用接地線,再在組件上接到支架上,這不是完全脫離現實嗎?”
是中國光伏企業做不出好產品嗎?當然不是。德國和日本是出了名的要求嚴格、辦事認真國家,過去,中國的大宗商品或者進不去,或者進去了只能進低端市場;現在,中國的光伏產品一改這一歷史,產品質量及品牌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過去,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銷售市場份額的60%在德國;現在,中國光伏產品又占據了日本市場40%強的份額。為了鞏固在日本市場的這一成果,許多中國企業甚至不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開始有企業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證,或者其他企業給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證。這比常規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證普遍提升了。”
可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國外標準完善,國內標準缺失。
常言道,中國許多事情“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光伏產業的發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事實顯示,建設國內高質量的光伏電站,不是不可為,而是不去為,因為沒有標準令你作為。標準的缺失,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缺憾,過去制約大宗商品進入國外高端市場,今天制約光伏產品打造高質量的國內電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迅速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市場份額的擴大不能帶來相應財富的增加,似乎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難以打破的魔咒。市場是公平的,造成這一不公平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的標準是由別人制定的,我們產品的利潤空間只能服從這一標準,所以打破魔咒的關鍵只能是建立更高要求的國家標準。
2013年以前,中國光伏產業標準缺失也是正常的,因為到2011年時產品的99%是出口他國,如果你不具有人家認同的標準,那么你只有認同人家的標準。當中國企業家在夸耀自己光伏產品質量好時,一定自豪地說我通過了TUV、UL、JET標準。
2013年以后,中國必將成為光伏電站建設大國,要實現從光伏大國向光伏強國的轉變,建立自己的產業標準體系不僅必須而且緊迫。其中兩點值得注意:
其一,建立最嚴格的國家標準。在國內光伏市場,當前的低價競爭貌似符合市場原則,但是沒有標準的低價競爭是惡性的低價競爭,必須通過建立標準導入良性競爭;在國際光伏市場,超越別人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奮斗目標要比別人高,光伏產業不但要加速建立標準,還要建立比其他標準更嚴格的標準。
其二,建立最嚴格的標準執行制度。中國是個講究人情的社會,許多事情不能做得更好的原因,在于無法可依、有法不依。中國光伏產業在境外做的好,是因為無人情可言,在境內只有更無人情可言,才能比境外做的更好。
中國光伏在境外的競爭力毋庸置疑,遇強更強,強者恒強。在境內市場,受惠于市場的寬容,遇弱便弱,以致削弱國際競爭力。只有當最嚴格的標準體系建立,中國才能真正成為光伏強國。
標準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中國光伏再進一步的關鍵。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生產國和年度安裝國,2013年,組件出口量占據全球60%市場份額的同時,安裝量也占據著全球的28%。從體量上看,迅速增加,勢不可擋;從體能上看,已從附屬性的單一生產國家,進入具有完整光伏產業及市場的國家。不無遺憾的是,與此變化不相適應的是光伏產業標準的嚴重缺失,它已經帶來兩方面致命的結果:
其一,國內光伏電站質量令人擔憂。目前中國已建光伏電站總量是16GW,資金投入至少1600個億,而這些電站能否按要求使用25年,組件衰減程度能否達標卻是業內人士心照不宣的事情。國內電站建設質量不佳的集中表現之一,當屬去年網上熱傳的一篇《一個老EPC眼中的光伏電站真相》:“這個項目用的組件全是清倉和退貨,組件功率190W、220W、230W不等,全部貼成245W來充數。支架、匯流箱、逆變器、10KV升壓變等光伏電站設備都是自家的集團企業生產的,‘做的牛頭不對馬嘴’,由此可見電站質量,遲早會出事的。”對此,老EPC驚呼:“為什么能夠做好的東西就是亂搞呢?”,“國家為什么不監管好每個項目?”
其二,大規模資本止步于光伏電站市場。首先任何市場都離不開資本的支持,光伏產業概莫能外;其次光伏電站市場是一個標準的金融產品市場,“標準”的皮之不存,金融產品的毛將焉附。目前投融資問題,業已成為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的重大障礙,一邊業內呼吁資本進入,一邊資本欲進又止,其根本原因還在標準的缺失。一家金融公司意欲進入光伏電站市場,組織了40人對全國光伏電站進行深入考察,結論卻是“中國光伏市場融資環境尚須成型商業模式支撐”。原因是:“30%建成的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建設1年的電站成本、收益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有的建成三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達到了68%!”對于光伏電站市場的融資,筆者也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無論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還是其他,這些金融產品的呼之不出,不是止步于法律政策的不具備,多是止步于標準的不具備。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監管不到位,老EPC說:“財政部、發改委、科委、住建部、電力等部門對電站的施工工藝和驗收要求不了解,根本就沒有辦法組織單體實驗和系統調試,裝模作樣罷了”;一方面是不知如何管,“我們的光伏組件安裝在鋁合金上,鋁合金與鍍鋅鋼結構支架連接,接地本身就很牢固了,但驗收專家就是要我們用接地線,再在組件上接到支架上,這不是完全脫離現實嗎?”
是中國光伏企業做不出好產品嗎?當然不是。德國和日本是出了名的要求嚴格、辦事認真國家,過去,中國的大宗商品或者進不去,或者進去了只能進低端市場;現在,中國的光伏產品一改這一歷史,產品質量及品牌已經進入世界一流水平。過去,許多中國光伏企業銷售市場份額的60%在德國;現在,中國光伏產品又占據了日本市場40%強的份額。為了鞏固在日本市場的這一成果,許多中國企業甚至不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開始有企業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證,或者其他企業給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證。這比常規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證普遍提升了。”
可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國外標準完善,國內標準缺失。
常言道,中國許多事情“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光伏產業的發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事實顯示,建設國內高質量的光伏電站,不是不可為,而是不去為,因為沒有標準令你作為。標準的缺失,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缺憾,過去制約大宗商品進入國外高端市場,今天制約光伏產品打造高質量的國內電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迅速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低端產品的代名詞,市場份額的擴大不能帶來相應財富的增加,似乎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難以打破的魔咒。市場是公平的,造成這一不公平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的標準是由別人制定的,我們產品的利潤空間只能服從這一標準,所以打破魔咒的關鍵只能是建立更高要求的國家標準。
2013年以前,中國光伏產業標準缺失也是正常的,因為到2011年時產品的99%是出口他國,如果你不具有人家認同的標準,那么你只有認同人家的標準。當中國企業家在夸耀自己光伏產品質量好時,一定自豪地說我通過了TUV、UL、JET標準。
2013年以后,中國必將成為光伏電站建設大國,要實現從光伏大國向光伏強國的轉變,建立自己的產業標準體系不僅必須而且緊迫。其中兩點值得注意:
其一,建立最嚴格的國家標準。在國內光伏市場,當前的低價競爭貌似符合市場原則,但是沒有標準的低價競爭是惡性的低價競爭,必須通過建立標準導入良性競爭;在國際光伏市場,超越別人的前提條件是,你的奮斗目標要比別人高,光伏產業不但要加速建立標準,還要建立比其他標準更嚴格的標準。
其二,建立最嚴格的標準執行制度。中國是個講究人情的社會,許多事情不能做得更好的原因,在于無法可依、有法不依。中國光伏產業在境外做的好,是因為無人情可言,在境內只有更無人情可言,才能比境外做的更好。
中國光伏在境外的競爭力毋庸置疑,遇強更強,強者恒強。在境內市場,受惠于市場的寬容,遇弱便弱,以致削弱國際競爭力。只有當最嚴格的標準體系建立,中國才能真正成為光伏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