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美達新能源業務特點非常符合國資委“三個重點”“四項措施”的轉型升級要求,發展規劃、模式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重視頂層設計
“總理今年6月出訪希臘時,我們蔡總隨行,和法國公司簽了新能源合同。”在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工作人員這樣介紹。去希臘訪問,怎么和法國公司簽合同?
蘇美達成立于1978年,是國內知名進出口企業,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億元。
進出口企業在新能源業務上風生水起,為什么?
奇怪蘇美達:“不想把實業做大”
“我們不想把新能源制造業做大,不和業內前幾家企業比生產規模,確實也比不過人家。”“另外,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還不能規模化商業生產,大投入是有很大風險的。”江蘇蘇美達集團總經理蔡濟波這樣說。
據蘇美達有關人士介紹,蘇美達在發展光伏發電業務時,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僅將業務集中于光伏組件及下游環節,堅決抑制產能擴張沖動,優化商業模式,控制業務風險,所以在行業遭遇整體困境時仍能保持盈利。
蘇美達的新能源業務始于2006年,標志是成立了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后的2010年,又成立了蘇美達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蘇美達提供的資料顯示,2013年其太陽能組件自主產能為250兆瓦,連蔡濟波都自嘲“人家說太少”。
蘇美達2013年新能源業務營收規模只有17億元,和400多億元的主營收入相比微不足道,和集團之外的同業相比,也很普通。
不比規模,比什么呢?
“比品質,比服務,以擺脫比規模帶來的價格戰!”蔡濟波說,成立蘇美達新能源發展公司的目的就是向下延伸產業鏈,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由“單一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變。
“回過頭來看光伏產業這些年的發展,那些僅僅依靠產品經營的企業,很難說有什么大的發展。”蘇美達新能源發展公司總經理李曉江說。
李曉江認為,眼下光伏產業出現困難的直接原因是行業整體性盲目擴張產能,而創新、品牌及系統經營問題重視不夠是根本原因。
實業杠桿化為研發
提高產品品質,要有研發投入。沒有大的產出,何來大的研發投入?怎么能保證產品質量?何況國內光伏組件的質量問題已成憂患。
據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最近的一份材料顯示,建成3年以上的光伏電站30%不同程度出現問題,由于組件質量問題有的電站設備衰減率達到68%。
“控制光伏組件自主生產規模這個分母,就是為了增大其對應的研發投入分子。”蔡濟波這樣回答。
他說,蘇美達2013年光伏組件自主產能250兆瓦,控制產能400兆瓦,后者貿易或者建設光伏電站的盈利,也按比例投入到250兆瓦自主產能的研發中。
蔡濟波將這種產業模式的特點概括為“實業杠桿化”,用來撬開其他光伏組件生產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的“困難之門”,從而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溫度從145攝氏度變化到零下65攝氏度,光伏電池板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灰塵、雨水等對光伏發電量有何影響?”蔡濟波說,“由于我們的研發投入比較高,這些問題,也包括其他技術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話說起來輕松,行動起來未必容易。
核心競爭力:系統集成光伏電站
“實業杠桿化”生產的“高品質”光伏組件,也不是蔡濟波心目中的“產品”。
“光伏電站建設,我們視之為產品生產,而非工程建設,也就是把電站當做一個具體產品。”“好產品的本質,是終極系統解決方案。”
蔡濟波說,蘇美達建設光伏電站時,圍繞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運維與管理,推進包括金融資源在內的核心資源整合,創造系統集成價值,以此贏得客戶。
光伏電站建設系統集成能力,被蔡濟波視為蘇美達新能源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不僅客戶,連業內同行對蘇美達的“系統集成能力”都贊許有加。
2013年,蘇美達與新必奧能源公司聯手開發泰國400兆瓦光伏電站。
新必奧一位副總裁表示,蘇美達開發的捷克35兆瓦 Veprek光伏電站,組件實際電力輸出超出設計14%,相信泰國項目也會如此。
為何不單獨開拓泰國市場,而要與人合作呢?
“如果不合作開發,中國的公司很難獲得項目投標權,包括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蔡濟波說,這就是他在希臘訪問,卻不得不與法國公司簽署協議共同開拓希臘市場的原因。
據蘇美達提供的資料,按照系統集成的模式,其開發的光伏電站項目內部收益率均保持在15%以上,而市場平均水平為12%。
符合“三個重點”“四項措施”理念
“年內國內光伏電站實施超200兆瓦,3年國內光伏電站新增開發規模500兆瓦”,蘇美達描述了其光伏電站的國內發展規劃。
有人質疑:既然蘇美達有“系統集成光伏電站”的核心競爭力,國內光伏電站規劃的規模為何趕不上一些業內同行?
蔡濟波解釋說:“雖然新能源是新興戰略性行業,但畢竟光伏發電還不能商業化規模生產,需要政策扶持,所以蘇美達在等待新政策出臺而不急于追求規模。”
蘇美達對光伏發電模式是這樣判斷的:地面電站模式成熟,是產業鏈中最受益的一環;分布式發電還在探索中,是未來的重點和方向。
幾天后的7月中旬,“政策”真的應聲而至:國家能源局推出《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業內人士據此分析說,2014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將達14G瓦,其中分布式占比高達60%,并會在審批、并網、補貼等方面得到政策鼎力支持。
給媒體記者“談政策”的還有蘇維珂,蘇美達母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職工董事。
國機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擁有10家上市公司,2013年年營業收入為2134億元。
蘇維珂說,轉型升級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機集團的“鐵政策”,所以國機集團在蘇美達向新能源業務轉型升級方面給予堅定支持。比如,國機集團將“國機新能源研究院”設在蘇美達,聘請院士幫助蘇美達工作。
業內人士說,國機集團重視“轉型升級”并非空穴來風,其上級主管部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抓得很緊”。
2012年6月27日,國資委[微博]專門召開中央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推進會,國資委[微博]副主任黃丹華提出“三個重點”、“四項措施”:“三個重點”即明確轉型升級目標、任務,把握轉型升級方向;加強科技創新,支撐轉型升級;提升管理水平,夯實轉型升級基礎。“四項措施”為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立足優勢,抓好落實;科學決策,嚴控風險;加強指導,推動發展。
在之前的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通知,指出“今后五年,我國工業發展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
蘇美達負責宣傳工作的人士說,蘇美達開展新能源業務的特點非常符合國資委“三個重點”“四項措施”要求,在業務發展規劃、模式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著重加強頂層設計,業務質量保持良好,未來發展可期。
“總理今年6月出訪希臘時,我們蔡總隨行,和法國公司簽了新能源合同。”在江蘇蘇美達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工作人員這樣介紹。去希臘訪問,怎么和法國公司簽合同?
蘇美達成立于1978年,是國內知名進出口企業,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億元。
進出口企業在新能源業務上風生水起,為什么?
奇怪蘇美達:“不想把實業做大”
“我們不想把新能源制造業做大,不和業內前幾家企業比生產規模,確實也比不過人家。”“另外,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還不能規模化商業生產,大投入是有很大風險的。”江蘇蘇美達集團總經理蔡濟波這樣說。
據蘇美達有關人士介紹,蘇美達在發展光伏發電業務時,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僅將業務集中于光伏組件及下游環節,堅決抑制產能擴張沖動,優化商業模式,控制業務風險,所以在行業遭遇整體困境時仍能保持盈利。
蘇美達的新能源業務始于2006年,標志是成立了江蘇輝倫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后的2010年,又成立了蘇美達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蘇美達提供的資料顯示,2013年其太陽能組件自主產能為250兆瓦,連蔡濟波都自嘲“人家說太少”。
蘇美達2013年新能源業務營收規模只有17億元,和400多億元的主營收入相比微不足道,和集團之外的同業相比,也很普通。
不比規模,比什么呢?
“比品質,比服務,以擺脫比規模帶來的價格戰!”蔡濟波說,成立蘇美達新能源發展公司的目的就是向下延伸產業鏈,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由“單一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變。
“回過頭來看光伏產業這些年的發展,那些僅僅依靠產品經營的企業,很難說有什么大的發展。”蘇美達新能源發展公司總經理李曉江說。
李曉江認為,眼下光伏產業出現困難的直接原因是行業整體性盲目擴張產能,而創新、品牌及系統經營問題重視不夠是根本原因。
實業杠桿化為研發
提高產品品質,要有研發投入。沒有大的產出,何來大的研發投入?怎么能保證產品質量?何況國內光伏組件的質量問題已成憂患。
據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最近的一份材料顯示,建成3年以上的光伏電站30%不同程度出現問題,由于組件質量問題有的電站設備衰減率達到68%。
“控制光伏組件自主生產規模這個分母,就是為了增大其對應的研發投入分子。”蔡濟波這樣回答。
他說,蘇美達2013年光伏組件自主產能250兆瓦,控制產能400兆瓦,后者貿易或者建設光伏電站的盈利,也按比例投入到250兆瓦自主產能的研發中。
蔡濟波將這種產業模式的特點概括為“實業杠桿化”,用來撬開其他光伏組件生產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的“困難之門”,從而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溫度從145攝氏度變化到零下65攝氏度,光伏電池板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灰塵、雨水等對光伏發電量有何影響?”蔡濟波說,“由于我們的研發投入比較高,這些問題,也包括其他技術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
話說起來輕松,行動起來未必容易。
核心競爭力:系統集成光伏電站
“實業杠桿化”生產的“高品質”光伏組件,也不是蔡濟波心目中的“產品”。
“光伏電站建設,我們視之為產品生產,而非工程建設,也就是把電站當做一個具體產品。”“好產品的本質,是終極系統解決方案。”
蔡濟波說,蘇美達建設光伏電站時,圍繞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運維與管理,推進包括金融資源在內的核心資源整合,創造系統集成價值,以此贏得客戶。
光伏電站建設系統集成能力,被蔡濟波視為蘇美達新能源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不僅客戶,連業內同行對蘇美達的“系統集成能力”都贊許有加。
2013年,蘇美達與新必奧能源公司聯手開發泰國400兆瓦光伏電站。
新必奧一位副總裁表示,蘇美達開發的捷克35兆瓦 Veprek光伏電站,組件實際電力輸出超出設計14%,相信泰國項目也會如此。
為何不單獨開拓泰國市場,而要與人合作呢?
“如果不合作開發,中國的公司很難獲得項目投標權,包括在世界其他一些國家。”蔡濟波說,這就是他在希臘訪問,卻不得不與法國公司簽署協議共同開拓希臘市場的原因。
據蘇美達提供的資料,按照系統集成的模式,其開發的光伏電站項目內部收益率均保持在15%以上,而市場平均水平為12%。
符合“三個重點”“四項措施”理念
“年內國內光伏電站實施超200兆瓦,3年國內光伏電站新增開發規模500兆瓦”,蘇美達描述了其光伏電站的國內發展規劃。
有人質疑:既然蘇美達有“系統集成光伏電站”的核心競爭力,國內光伏電站規劃的規模為何趕不上一些業內同行?
蔡濟波解釋說:“雖然新能源是新興戰略性行業,但畢竟光伏發電還不能商業化規模生產,需要政策扶持,所以蘇美達在等待新政策出臺而不急于追求規模。”
蘇美達對光伏發電模式是這樣判斷的:地面電站模式成熟,是產業鏈中最受益的一環;分布式發電還在探索中,是未來的重點和方向。
幾天后的7月中旬,“政策”真的應聲而至:國家能源局推出《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業內人士據此分析說,2014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將達14G瓦,其中分布式占比高達60%,并會在審批、并網、補貼等方面得到政策鼎力支持。
給媒體記者“談政策”的還有蘇維珂,蘇美達母公司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職工董事。
國機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擁有10家上市公司,2013年年營業收入為2134億元。
蘇維珂說,轉型升級是企業長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機集團的“鐵政策”,所以國機集團在蘇美達向新能源業務轉型升級方面給予堅定支持。比如,國機集團將“國機新能源研究院”設在蘇美達,聘請院士幫助蘇美達工作。
業內人士說,國機集團重視“轉型升級”并非空穴來風,其上級主管部門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抓得很緊”。
2012年6月27日,國資委[微博]專門召開中央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推進會,國資委[微博]副主任黃丹華提出“三個重點”、“四項措施”:“三個重點”即明確轉型升級目標、任務,把握轉型升級方向;加強科技創新,支撐轉型升級;提升管理水平,夯實轉型升級基礎。“四項措施”為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立足優勢,抓好落實;科學決策,嚴控風險;加強指導,推動發展。
在之前的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通知,指出“今后五年,我國工業發展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
蘇美達負責宣傳工作的人士說,蘇美達開展新能源業務的特點非常符合國資委“三個重點”“四項措施”要求,在業務發展規劃、模式設計、風險控制等方面著重加強頂層設計,業務質量保持良好,未來發展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