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成本就是低,談不上低價傾銷。”25日,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克家對CBN記者說。
新奧太陽能產品最主要的市場在德國等歐洲市場。但這一市場連日來卻動蕩不安。據23日的德國《商報》報道,德國太陽能產業界正打算對日益增多的中國產太陽能模塊進口進行抵制。
有消息稱,德國Conergy公司總裁特爾?阿默爾計劃與其他太陽能企業一道,要求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制造商的價格政策進行調查。
“中國產品的價格處于傾銷的邊緣。”阿默爾稱,如果沒有國家補貼,中國的生產商無法盈利,“由于原材料硅的成本眾所周知,我清楚中國人應該以什么樣的價格供應產品才能收回成本。”
但萬克家認為,在中國生產太陽能組件產品,勞動力和能源成本就是要低很多,是世界上最低的,有價格優勢。“可能比德國廠商的成本低三成左右。”萬克家說。
他分析說,德國是目前世界上太陽能產品產量最大的國家,占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特別是近幾個月,德國太陽能企業多數處于虧損狀態。由于生產成本高,在國際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
至于中國太陽能企業是否低價傾銷,萬克家認為,這屬于市場行為,“中國有那么多的單晶硅、多晶硅生產廠,產品出來了要變成現金,在金融危機到來初期,據說有企業低于成本在銷售,但這應當說是階段性的市場波動。”萬克家說,目前的市場價格已經趨于穩定了。
萬克家同時否認了中國政府對太陽能產品出口給予補貼,“沒有補貼,完全是很正常的貿易行為。”他說。
市場信息顯示,近期中國產太陽能產品的市場價格有走低的傾向,“已經沒有多少利潤空間了。”萬克家對記者說,如果看一下那些太陽能上市公司的報表,就會發現基本上都處于虧損狀態。
據了解,目前在德國太陽能產業界,對中國太陽能企業是否低價傾銷有不同的看法。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目前正在收集關于遠東競爭者價格構成的資料。該協會代表斯滕?克尼希表示:“我們還在收集資料,現在下最后的結論還為時過早。”
業內人士還透露,德國出現要求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的呼聲并非偶然。一方面德國太陽能企業生產的模板和電池面臨大幅降價的壓力,自去年秋季以來,價格已經縮水30%,銀行不愿意為其提供貸款;另一方面,中國的銀行卻對正在迅速成長的中國太陽能企業表現出深厚的興趣,爭相提供貸款。以新奧為例,今年農業銀行、建設銀行[5.45 -1.45%]等都與新奧簽訂了銀企戰略合作協議,信貸規模都超過百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