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2年7月歐盟對華光伏產品打響中歐貿易史上涉及金額最大的雙反戰以來,中國光伏企業就一直是投資者和普通人關注的焦點。當下,中國光伏企業接受美國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的最終結果還沒有公布,又于歐洲遭遇打擊。日前,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公布材料顯示,包括德國太陽世界在內的歐盟光伏生產商指責中國光伏企業通過日本、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等地轉口,規避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的高額稅率。據此,歐盟光伏制造業擬于今秋對華光伏產品提起反規避調查申請。
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一陣不平聲。分析人士稱,從2012年的光伏案到現在或將爆發的反規避調查,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限制的做法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顯然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反規避調查是一種新的貿易壁壘,歐盟此次反規避調查是對此前反傾銷制裁的延伸和拓展。
歐盟自2012年8月開始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光伏產品發起大規模雙反調查,該案涉及利益巨大,最終以“價格承諾”的友好方式收場。資料顯示,中國有121家光伏企業與歐盟簽訂價格承諾協議,協議規定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00萬千瓦,價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歐元,而其他沒有簽訂協議的中國光伏企業會被征收27.3%至64.9%不等的反傾銷稅。協議的簽訂受到中歐雙方的歡迎。此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出現回暖,2014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3.85%。然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價格承諾實際上并未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利益。相關數據同時也表明,此次爭端致使歐盟市場在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從2012年的七成下降至2013年的三成。
據《太陽能商業》首席分析師廉銳分析,反規避相當于是堵住此前協議的漏洞。廉銳認為,由于所需費用疊加后成本和協議價格相差不多,真正通過規避的形式轉口歐盟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并不多,所以制裁面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歐盟把正常的海外代工都界定為反規避,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打擊。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光伏企業應積極與政府、協會配合,共同應對風險。在光伏企業接連遭受歐美貿易壁壘打擊的背景下,企業轉型升級也顯得尤為重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主管高連奎表示,此次受歐盟反傾銷影響的大多是采用晶硅技術的企業,而非采用薄膜技術的企業,如果從積極一點的角度來看,這或許對中國發展薄膜太陽能技術能起到一些促進作用,但從中國光伏產業的整個業態來看,反規避決不是好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姚鈴也認為,中國光伏企業進行轉型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光伏企業一方面可以重新審視國內市場,在適當范圍內加大對內拓展;另一方面也應努力調整自己的產品,開拓亞非、拉美等新興海外市場,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并分解歐美市場不斷帶來的壓力。
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一陣不平聲。分析人士稱,從2012年的光伏案到現在或將爆發的反規避調查,歐美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限制的做法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顯然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反規避調查是一種新的貿易壁壘,歐盟此次反規避調查是對此前反傾銷制裁的延伸和拓展。
歐盟自2012年8月開始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光伏產品發起大規模雙反調查,該案涉及利益巨大,最終以“價格承諾”的友好方式收場。資料顯示,中國有121家光伏企業與歐盟簽訂價格承諾協議,協議規定中國輸歐光伏產品每年總量不得超過700萬千瓦,價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歐元,而其他沒有簽訂協議的中國光伏企業會被征收27.3%至64.9%不等的反傾銷稅。協議的簽訂受到中歐雙方的歡迎。此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出現回暖,2014年上半年出口額同比增長13.85%。然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價格承諾實際上并未給中國光伏產業帶來任何實質上的利益。相關數據同時也表明,此次爭端致使歐盟市場在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從2012年的七成下降至2013年的三成。
據《太陽能商業》首席分析師廉銳分析,反規避相當于是堵住此前協議的漏洞。廉銳認為,由于所需費用疊加后成本和協議價格相差不多,真正通過規避的形式轉口歐盟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并不多,所以制裁面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歐盟把正常的海外代工都界定為反規避,那么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巨大的打擊。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光伏企業應積極與政府、協會配合,共同應對風險。在光伏企業接連遭受歐美貿易壁壘打擊的背景下,企業轉型升級也顯得尤為重要。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主管高連奎表示,此次受歐盟反傾銷影響的大多是采用晶硅技術的企業,而非采用薄膜技術的企業,如果從積極一點的角度來看,這或許對中國發展薄膜太陽能技術能起到一些促進作用,但從中國光伏產業的整個業態來看,反規避決不是好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姚鈴也認為,中國光伏企業進行轉型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光伏企業一方面可以重新審視國內市場,在適當范圍內加大對內拓展;另一方面也應努力調整自己的產品,開拓亞非、拉美等新興海外市場,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并分解歐美市場不斷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