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光伏產業內新的泡沫正在積聚,尤需警惕;有人說產業尚在回暖通道,施正榮認為光伏產業的發展缺少理性。
據中國經營報9月26日報道,光伏產業,撲朔迷離。到目前為止,兩種觀點仍然在對抗、莫衷一是:有人說新的泡沫正在積聚,尤需警惕;有人說產業尚在回暖通道,何言泡沫?
作為光伏產業領軍企業,無錫尚德從年初至今的經歷可謂跌宕起伏、苦樂參半。
尚德的感悟與痛思,也許有助于在光伏產業中的企業們的理性前行。
回應外界質疑:尚德沒有「囤硅」
《中國經營報》:2008年年底,你在反思光伏產業泡沫破滅時總結了兩點:「一個是財富效應,再一個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瀾,舉國上下到處在建光伏產業園。」不可否認的是,尚德也以實際行動參與了產業泡沫的制造與膨脹。比如,我們看到的消息,尚德在洛陽總投資6.7億元的二期太陽能工程2007年8月上馬,如果不是金融危機打斷,到2009年12月,尚德還將再投資15億元上馬三期工程。
施正榮:其實我們還是很理性的。理性表現在哪些方面?首先,2007年年底尚德的產能是600兆瓦,2008年我們原計劃把產能放大到1,000兆瓦,但是基于宏觀形勢的綜合考慮,我們非常慎重。當金融危機剛剛露頭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想到它的傷害度、波及面會如此之劇烈和廣泛。2008年年初的時候,我在內心里追問自己,怎么我們一點都沒感受到危機?但是到了2008年8月份,我們已經預感到形勢不妙,一些分析師也給我們提交了關于風險預警的提示報告。當時無錫有一家跨國公司設立的子公司,正在尋求買家,我們當時還納悶:怎么到了要賣公司的地步?
2008年9月中旬我在歐洲開會,當時大家都在商討2009年的訂單情況,一個月之后的10月15日美國的展會上,訂單還是像雪片一樣紛至沓來。幸好那時候我們已經開始謹慎了,沒有接太多的訂單,否則會很麻煩。2009年年初,媒體針對尚德的負面報道比較多,我們都沒有及時回應。怎么回應?你越回應,人家越會說你心虛。越是澄清,越有媒體跟進炒作。與其那樣,還不如保持沉默。
《中國經營報》:聯想到之前尚德大量囤積硅原料導致庫存積壓、巨額虧損,如何看待尚德以及你本人的不冷靜?你個人有否反思?
施正榮:我要澄清的一點是,尚德沒有囤硅,尚德積累的硅只是可以滿足兩個星期的生產量。2008年第四季度尚德報虧6,000萬美元,其中,原材料硅減值損失2,000多萬美元,其余的是投資造成的虧損。據我所知,國內有的光伏公司因為硅原料減值損失了1億多美元,那才叫囤硅。
我早就說過,光伏產業的泡沫遲早會破滅,只不過因為金融危機,泡沫破滅提前了半年。對于金融危機,對于光伏產業泡沫,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這么說你可能會覺得我狂妄。目前硅料的低價格是我前年就預料到的。即使沒有金融危機,光伏產業的泡沫也會破滅,因為產能已經過剩了。金融危機加速了泡沫的破滅,對于光伏產業的前景、隱憂,我看得很清楚。目前硅料的價格一直在降,有人擔心,如果總這么往下掉,該怎么辦?硅料價格從400美元/公斤到目前的60多美元/公斤,速度很快、時間很短。硅料價格止跌企穩后,終端市場價格也就穩定了。硅料價格從60美元/公斤再往下降,速度就沒那么快了。
目前國內很多原本沒有任何光伏產業背景與經歷的企業,也在往這個產業里擠,對此我是比較擔心的。盡管我認為兩年之后光伏產業必將大振,但是產業規模以及發展狀況究竟怎樣,還是存在變量的。金融危機不是遏止了光伏產業的需求,而是導致了沒錢投資。歐洲現在沒有充裕的資金建設光伏工程,2009年年底就可以了?可能不會吧。
反思產業蕭條:尚德的持續發展要靠文化
《中國經營報》:2005年到2008年,光伏產業得到幾乎是狂熱的追崇和投資,這次的金融危機等同于一次徹底的洗牌。你曾說過,最終控制局面的將是央企。對于尚德來說,與那些傳統能源巨頭如何合作?品牌、技術與可持續發展是那些存活下來的光伏企業的共同特征,這次的產業蕭條給予尚德的教訓有哪些?
施正榮:我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前景非常樂觀,持續看好,所以目前首先要通過與央企聯盟的方式與條件適宜的地方建立緊密關系。但是不可否認,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短期內,尚德無法從中國市場賺到錢,這是事實。政府出臺了很多有利于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但是這些政策能否真正兌現?投資方信心不足。
2009年第一季度,國內唯一盈利的太陽能企業就是尚德。2009年第一季度我們的毛利率接近18%,盡管尚德的體量已經足夠龐大,但我們轉型還是蠻快的。金融危機讓我們意識到練內功的重要性,比如成本控制、組織結構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等。目前的企業文化和我們的發展還是不適應的,這是不容忽視的顯性問題,尚德的持續發展最終要靠文化。
尚德從一開始就是國際化公司,也在對企業文化進行修訂和梳理。高管層的歸屬感我很看重,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從高層開始推進。
《中國經營報》:新能源產業正在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產業,目前以山東、江蘇、上海為代表的各省市紛紛出臺了激進的新能源振興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