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能源部發布了地面光伏競拍政策的第三輪官方審查建議,并計劃對風電行業也開始實行競拍政策。隨著德國光伏和風電技術不斷突破和完善,產業資本運作市場化逐漸形成,德國政府決定到2017年用競拍模式(Auction)取代上網電價補貼政策(FITs),協助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走在全球領先位置,那么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德國決定改變發展政策呢?這些政策又有什么利弊呢?
十多年前,當風能和太陽能還被人們視為開發成本很高的能源時,德國就格守承諾將發展清潔能源納入該國發展的政策當中。2014年,美國清潔能源專家HalHarvey曾對《紐約時報》說:“德國人并不是在買電,而是在買電力發展的競爭力。”能源轉型的成功正向世界其他國家證明德國的選擇是對的。
十年磨一劍 造福千萬家
2000年,德國國會前任議員HermannScheer在德國首次頒布《可再生能源法案》時表示:“一直以來,德國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特別是在考慮氣候變化問題所要承擔的責任上,我們不能夠只考慮自己的發展。”十五年后,德國能源分析師MarkusSteigenberger向《紐約時報》說道:“一路走來,我們承擔了應盡的義務。我們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我們創造出來的技術和發展模式是送給世界的禮物。”2004~2007年為德國光伏產業最為重要的幾年,當時德國光伏市場在全球市場的占比超過一半。然而,當時德國用電量供不應求,因此相比2003年,那幾年的光伏發電成本也并沒有降低。此外,由于光伏產業發展所需的原料硅主要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當時半導體組件技術只能獲得以平方毫米為計量單位的材料,而光伏電池板是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的。技術的缺乏導致光伏產業供不應求,制造光伏設備材料的缺乏(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板)使得成本價格不斷提升。
德國能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全球光伏安裝市場變動相當大。例如西班牙、捷克、意大利等國家都出現過爆發式的發展,但近幾年都逐漸停滯。只有德國即使是在這幾年,光伏市場的交易依然非常活躍。此外,2008年以來,德國是唯一一個能夠持續消納所有超支裝機容量的國家。
只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3~2005年,由于造價成本居高不下,德國光伏產業發展受到各界的批判和質疑。
2006年,《經濟學人》雜志曾這么寫過這段歷史:盡管德國政府一直想要尋找發展最好的模式,可是往往最后都失敗了。補貼政策讓投資環境扭曲,自從德國政府把光伏電價固定在一個非常“滋潤”的水平上,該國有很大一部分光伏電池板都沒有獲得充分的利用。
當然評價歷史切不可只看眼前。10年前德國風能和光伏產業采用的昂貴技術,今天因其龐大的生產力被世界各地廣泛地采用和學習,并隨著成本急劇下降,讓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德國能源署報道的數據顯示,2014年德國花費在發展援助機構(ODA)的資金大約有125億歐元,其中投入光伏產業發展的資金約為100億歐元(德國光伏總裝機容量約為40吉瓦)。此外,德國生態研究所(Ako-Institut)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光伏發電每千瓦時平均成本為30美分(約1.97元人民幣),最新的發電機組成本大約為10美分,然而在2009年之前,德國安裝光伏電站支出的成本幾乎接近50美分每千瓦時。當然德國還在不斷摸索發展路線,由上網電價補貼向競拍政策轉變,又會把德國的光伏產業引向哪里呢?
競拍政策下光伏成本下降5.8%
德國能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對地面光伏競拍政策第三輪審查后,光伏安裝成本與第二輪審查相比下降了5.8%。開發商們為獲得中標機會,不斷提高技術降低成本,導致清潔能源提高競爭力的速度比之前德國政府預期的快得多。
1月28日,德國能源調節機構德國電網署(Bnetza)表示,去年12月份對裝機容量為200兆瓦的發電機組進行項目競拍,每千瓦時將以8歐分(0.57元人民幣)為起價競拍,這要比上一次競拍的最低價格8.49歐分還要低。據悉,今年4月份德國將對125兆瓦的發電機組項目進行競拍。
據了解,到2017年,德國政府將用競拍政策取代上網電價政策,來引導光伏和風能產業發展。聯邦政府將通過不同的競拍政策水平更好地管理清潔能源發展,德國清潔能源去年占總電力消費的33%,相比2014年提高了6%。然而,德國的一些清潔能源組織認為,目前參與競拍項目的裝機容量還是非常有限,這會影響清潔能源的發展速度。
十多年前,當風能和太陽能還被人們視為開發成本很高的能源時,德國就格守承諾將發展清潔能源納入該國發展的政策當中。2014年,美國清潔能源專家HalHarvey曾對《紐約時報》說:“德國人并不是在買電,而是在買電力發展的競爭力。”能源轉型的成功正向世界其他國家證明德國的選擇是對的。
十年磨一劍 造福千萬家
2000年,德國國會前任議員HermannScheer在德國首次頒布《可再生能源法案》時表示:“一直以來,德國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要做什么,特別是在考慮氣候變化問題所要承擔的責任上,我們不能夠只考慮自己的發展。”十五年后,德國能源分析師MarkusSteigenberger向《紐約時報》說道:“一路走來,我們承擔了應盡的義務。我們是一個富有的國家,我們創造出來的技術和發展模式是送給世界的禮物。”2004~2007年為德國光伏產業最為重要的幾年,當時德國光伏市場在全球市場的占比超過一半。然而,當時德國用電量供不應求,因此相比2003年,那幾年的光伏發電成本也并沒有降低。此外,由于光伏產業發展所需的原料硅主要來自信息技術產業,當時半導體組件技術只能獲得以平方毫米為計量單位的材料,而光伏電池板是以平方米為計量單位的。技術的缺乏導致光伏產業供不應求,制造光伏設備材料的缺乏(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板)使得成本價格不斷提升。
德國能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至今,全球光伏安裝市場變動相當大。例如西班牙、捷克、意大利等國家都出現過爆發式的發展,但近幾年都逐漸停滯。只有德國即使是在這幾年,光伏市場的交易依然非常活躍。此外,2008年以來,德國是唯一一個能夠持續消納所有超支裝機容量的國家。
只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3~2005年,由于造價成本居高不下,德國光伏產業發展受到各界的批判和質疑。
2006年,《經濟學人》雜志曾這么寫過這段歷史:盡管德國政府一直想要尋找發展最好的模式,可是往往最后都失敗了。補貼政策讓投資環境扭曲,自從德國政府把光伏電價固定在一個非常“滋潤”的水平上,該國有很大一部分光伏電池板都沒有獲得充分的利用。
當然評價歷史切不可只看眼前。10年前德國風能和光伏產業采用的昂貴技術,今天因其龐大的生產力被世界各地廣泛地采用和學習,并隨著成本急劇下降,讓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從中獲益。德國能源署報道的數據顯示,2014年德國花費在發展援助機構(ODA)的資金大約有125億歐元,其中投入光伏產業發展的資金約為100億歐元(德國光伏總裝機容量約為40吉瓦)。此外,德國生態研究所(Ako-Institut)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光伏發電每千瓦時平均成本為30美分(約1.97元人民幣),最新的發電機組成本大約為10美分,然而在2009年之前,德國安裝光伏電站支出的成本幾乎接近50美分每千瓦時。當然德國還在不斷摸索發展路線,由上網電價補貼向競拍政策轉變,又會把德國的光伏產業引向哪里呢?
競拍政策下光伏成本下降5.8%
德國能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對地面光伏競拍政策第三輪審查后,光伏安裝成本與第二輪審查相比下降了5.8%。開發商們為獲得中標機會,不斷提高技術降低成本,導致清潔能源提高競爭力的速度比之前德國政府預期的快得多。
1月28日,德國能源調節機構德國電網署(Bnetza)表示,去年12月份對裝機容量為200兆瓦的發電機組進行項目競拍,每千瓦時將以8歐分(0.57元人民幣)為起價競拍,這要比上一次競拍的最低價格8.49歐分還要低。據悉,今年4月份德國將對125兆瓦的發電機組項目進行競拍。
據了解,到2017年,德國政府將用競拍政策取代上網電價政策,來引導光伏和風能產業發展。聯邦政府將通過不同的競拍政策水平更好地管理清潔能源發展,德國清潔能源去年占總電力消費的33%,相比2014年提高了6%。然而,德國的一些清潔能源組織認為,目前參與競拍項目的裝機容量還是非常有限,這會影響清潔能源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