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單晶硅顯示出了強勢回歸的態勢,但在太陽能發電路線上,多晶硅與單晶硅之爭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
在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中,晶體硅發電仍占據90%以上的市場。在這個晶體硅為主流的光伏市場上,多晶產品又占據全球晶硅產品中70%的份額。
然而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單晶硅逐步呈現出回歸的態勢。并且這種趨勢有加速的可能性。
這種現象在今年年初的我國市場上,也體現出了明顯的特征。單晶硅回暖,在上游體現為單晶產品供應商紛紛滿產、擴產,產能增加與成本下降使得單晶產品價格下降,漸漸有與多晶產品競爭的實力;在下游需求上,這種現象隨著我國光伏地面電站建設熱潮興起。對于項目開發商來說,隨著度電價格下調,單晶硅的路線逐漸被更多人認可。
預計今年,我國大型地面電站建設熱潮將漸漸退去,行業回歸理性。這一點體現在,更多的項目開發商開始關注對度電成本的控制。而這一根本原因也倒逼太陽能組件、電池片制造商們加快步伐提升技術,降低成本,向高效時代邁進。
上游擴產
近些年,受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需求影響,單晶硅銷售市場火爆,帶動國內外單晶硅制造企業銷量激增。
在國際上,從2014年左右,光伏制造商龍頭便紛紛試探性布局高效單晶產品。早在2014年下半年,SolarCity斥資3.5億美元,并購以高效率N型單晶電池為主打產品的賽昂電力,計劃建立1GW電池組件廠,嘗試單晶硅路線。
在2015年年初,以薄膜路線為著稱的 Firstsolar傳出在馬來西亞建設100MW單晶硅電池單元生產線的消息。
本月,韓國LG公司斥資4.35億美元擴大其電池生產線,宣稱計劃到2020年,將其N型單晶硅電池生產產能翻三倍。
而隨著日、美、德幾大市場單晶硅火爆,國內單晶產品供應商也是供不應求,銷售火爆。
2015年年初,全球最大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龍頭隆基整合樂葉光伏,開始正式涉足單晶硅組件產品制造及銷售。而這匹新興的“黑馬”,在進入市場開年便顯現出兇猛的發展勢頭。
“十三五”開局之年,樂葉光伏與六家光伏電站開發商簽訂戰略協議,協議中表明,在未來3年內,樂葉光伏及其母公司隆基股份將向中民新能供應不低于4.3GW單晶組件,向林洋能源供應不低于3GW單晶硅片/電池,向招商新能源供應不低于1.8GW單晶組件,向中設無錫、天宏陽光分別供應不低于1GW單晶組件,向山東天恩供應不低于1.5GW單晶組件。樂葉光伏即將規模化量產的PERC高功率組件等新產品將在戰略客戶新建電站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
除此之外,我國單晶產品核心供應商之一的中環股份,在2015年年末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布,該公司單晶硅產品產銷情況較好,處于滿產狀態。
近日,另外一家單晶硅錠/硅片生產商陽光能源控股披露其2015年出貨量,據披露數據顯示,單晶硅產品的出貨量為1.15GW,相比于去年增長13.2%。
臺灣是我國單晶硅制造業另一個重要據點。今年,在競爭平板顯示器和光伏組件制造商友達光電宣布退出多晶硅市場,保留旗下光伏組件業務BenQ Solar位于馬來西亞的制造業務,生產單晶硅組件及高效電池。
臺灣另一家單晶組件大戶新日光也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幾度擴產,將50%產能轉移至單晶硅產品。并在今年年初推出高效單晶組件,稱其轉換效率最高21.1%,本年年底將進行量產。到去年12月底,臺灣地區甚至部分出現單晶硅片價格低于多晶的現象。
但全行業擴產也直接導致競價后的價格下跌。據海關出口數據顯示,在硅片市場上,2015年上半年單多晶硅片均呈現下降趨勢,而單晶硅片下降幅度更大;下半年,單晶硅片價格依舊大幅下降,而多晶呈現小幅回升趨勢。截至12月底,單多晶硅片價格差額已經從年初的0.29美元/元的差額,縮小至0.04美元/片。
單晶產品總體價格不斷走跌。比如上文提到的陽光能源,雖然出貨量增加13.2%,但收入僅增長1.6%。種種數據顯示出,一方面,單晶產品供應逐漸加大,而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在逼迫單晶制造商加快技術進步,降低成本。
下游需求
不單單是硅片,在電池價格上,經過2015年一整年的波動,多晶與單晶電池價格差額也逐漸呈縮小趨勢。在2015年年初,單晶電池價格高于多晶電池約0.466美元/片,而截至2015年年末,單晶電池僅高于多晶電池約0.127美元/片
據某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單晶組件出貨量約2.54GW。除單晶硅“黑馬”樂葉外,天合光能、阿特斯、協鑫等幾家組件供應商龍頭都將會增加國內單晶出貨量,預計在今年全年實現單晶組件出貨5GW。而從市場占比來講,2015年國內單晶硅市場需求占比已經提升至15%,預計接下來的2016年將會提升10%達到25%。
價格下跌后,單晶產品的吸引力不止放大了一倍。隨著單晶硅技術進步以及成本下降,單晶硅目前也逐漸成為光伏開發商選擇的路線。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電站運營商來說,度電成本降低逐漸成為共識。多晶組件價格低的優勢已經不如以往。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認為,單晶硅光伏電池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提升,目前產品穩定性、使用壽命都達到了產業界最高水平。單晶組件生產成本逐漸與多晶持平,預計2016年全球單晶和多晶將平分秋色。
單晶硅一直未成為主流,主要原因還是拉晶成本高于多晶硅鑄錠,導致單晶硅組件價格略高于多晶硅組件。
作為“新晉”光伏開發商之一的晶澳電力曹博表示,越來越關注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而不是每瓦成本。因此,無論是選擇單晶還是多晶產品,高效產品成為電站開發商的重要招標要求之一。
在與樂葉簽署戰列協議過程中,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表示,單晶在未來五年將全面替代多晶,會將自身光伏電站30%的單晶比例快速提高到60%以上。
不僅如此,“領跑者”計劃也顯示出國家能源局對太陽能光伏發電能效方面的推進。
但這并不意味著多晶產品就會失掉以往的地位,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以阿特斯、晶澳、天和光能等多數主流光伏組件供應商都在加緊升級技術路線,并陸續推出新款高效組件。可以預見,在今年的光伏組件市場上,效率將成為各制造商制勝的關鍵之一。
分布式大機遇
在光伏行業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研討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指出,目前國外對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的建議是,多晶硅技術發展空間有限,未來將更多的是基于單晶硅為主導。下一步將通過技術合作包括并購,對我國整個制造業,形成一些導向,其中包括電池片的合作,逐步引導向單晶硅的發展。
除了引導制造業向單晶硅發展外,未來發展分布式會成為政策引導的重點,這是否會是單晶硅的另外一個機遇?
據專注于分布式的航禹能源創始人丁文磊介紹,在分布式發電上,特別是對于屋頂電站來講,使用單晶可以在有限的屋頂面積上,獲得更多功率的裝機量。“屋頂資源更加珍貴。”分布式優勢在于就地消納,而且,從德國、日本對單晶的熱衷,可以看出對整個分布式單晶需求的趨勢。
他跟《能源》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156組件60片裝的,單晶主流功率是275,多晶為260,這樣可以看到,同樣的組件面積,而功率卻相差了5.5%。相應的比如支架、電纜等輔料是一樣多,相對而言,單晶等于節省了一定的輔料消耗。”
另外,加上政策引導以及對分布式補貼力度,從成本來講,在分布式上應用單晶硅比地面電站更加合算。
另外,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騰的講話中也指出,在分布式發展上,“十三五”期間要從工信部角度推動分布式工作。未來光伏電站布局和發展模式有待調整,整體有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而中東部地區用地問題將面臨很大挑戰。在這個大趨勢下,分布式開發將成為重點工作。
特別是針對屋頂式光伏上,邢指出,分布式光伏要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發展。目前分布式發電是電價加0.42元國家補貼及地區補貼外,仍然有很大經濟效益。
但一位業內人士提到,無論單多晶產品路線,從技術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間,單晶硅與多晶硅甚至薄膜技術都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這正是向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發展的過程。”
在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中,晶體硅發電仍占據90%以上的市場。在這個晶體硅為主流的光伏市場上,多晶產品又占據全球晶硅產品中70%的份額。
然而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單晶硅逐步呈現出回歸的態勢。并且這種趨勢有加速的可能性。
這種現象在今年年初的我國市場上,也體現出了明顯的特征。單晶硅回暖,在上游體現為單晶產品供應商紛紛滿產、擴產,產能增加與成本下降使得單晶產品價格下降,漸漸有與多晶產品競爭的實力;在下游需求上,這種現象隨著我國光伏地面電站建設熱潮興起。對于項目開發商來說,隨著度電價格下調,單晶硅的路線逐漸被更多人認可。
預計今年,我國大型地面電站建設熱潮將漸漸退去,行業回歸理性。這一點體現在,更多的項目開發商開始關注對度電成本的控制。而這一根本原因也倒逼太陽能組件、電池片制造商們加快步伐提升技術,降低成本,向高效時代邁進。
上游擴產
近些年,受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需求影響,單晶硅銷售市場火爆,帶動國內外單晶硅制造企業銷量激增。
在國際上,從2014年左右,光伏制造商龍頭便紛紛試探性布局高效單晶產品。早在2014年下半年,SolarCity斥資3.5億美元,并購以高效率N型單晶電池為主打產品的賽昂電力,計劃建立1GW電池組件廠,嘗試單晶硅路線。
在2015年年初,以薄膜路線為著稱的 Firstsolar傳出在馬來西亞建設100MW單晶硅電池單元生產線的消息。
本月,韓國LG公司斥資4.35億美元擴大其電池生產線,宣稱計劃到2020年,將其N型單晶硅電池生產產能翻三倍。
而隨著日、美、德幾大市場單晶硅火爆,國內單晶產品供應商也是供不應求,銷售火爆。
2015年年初,全球最大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龍頭隆基整合樂葉光伏,開始正式涉足單晶硅組件產品制造及銷售。而這匹新興的“黑馬”,在進入市場開年便顯現出兇猛的發展勢頭。
“十三五”開局之年,樂葉光伏與六家光伏電站開發商簽訂戰略協議,協議中表明,在未來3年內,樂葉光伏及其母公司隆基股份將向中民新能供應不低于4.3GW單晶組件,向林洋能源供應不低于3GW單晶硅片/電池,向招商新能源供應不低于1.8GW單晶組件,向中設無錫、天宏陽光分別供應不低于1GW單晶組件,向山東天恩供應不低于1.5GW單晶組件。樂葉光伏即將規模化量產的PERC高功率組件等新產品將在戰略客戶新建電站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
除此之外,我國單晶產品核心供應商之一的中環股份,在2015年年末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公布,該公司單晶硅產品產銷情況較好,處于滿產狀態。
近日,另外一家單晶硅錠/硅片生產商陽光能源控股披露其2015年出貨量,據披露數據顯示,單晶硅產品的出貨量為1.15GW,相比于去年增長13.2%。
臺灣是我國單晶硅制造業另一個重要據點。今年,在競爭平板顯示器和光伏組件制造商友達光電宣布退出多晶硅市場,保留旗下光伏組件業務BenQ Solar位于馬來西亞的制造業務,生產單晶硅組件及高效電池。
臺灣另一家單晶組件大戶新日光也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幾度擴產,將50%產能轉移至單晶硅產品。并在今年年初推出高效單晶組件,稱其轉換效率最高21.1%,本年年底將進行量產。到去年12月底,臺灣地區甚至部分出現單晶硅片價格低于多晶的現象。
但全行業擴產也直接導致競價后的價格下跌。據海關出口數據顯示,在硅片市場上,2015年上半年單多晶硅片均呈現下降趨勢,而單晶硅片下降幅度更大;下半年,單晶硅片價格依舊大幅下降,而多晶呈現小幅回升趨勢。截至12月底,單多晶硅片價格差額已經從年初的0.29美元/元的差額,縮小至0.04美元/片。
單晶產品總體價格不斷走跌。比如上文提到的陽光能源,雖然出貨量增加13.2%,但收入僅增長1.6%。種種數據顯示出,一方面,單晶產品供應逐漸加大,而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在逼迫單晶制造商加快技術進步,降低成本。
下游需求
不單單是硅片,在電池價格上,經過2015年一整年的波動,多晶與單晶電池價格差額也逐漸呈縮小趨勢。在2015年年初,單晶電池價格高于多晶電池約0.466美元/片,而截至2015年年末,單晶電池僅高于多晶電池約0.127美元/片
據某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單晶組件出貨量約2.54GW。除單晶硅“黑馬”樂葉外,天合光能、阿特斯、協鑫等幾家組件供應商龍頭都將會增加國內單晶出貨量,預計在今年全年實現單晶組件出貨5GW。而從市場占比來講,2015年國內單晶硅市場需求占比已經提升至15%,預計接下來的2016年將會提升10%達到25%。
價格下跌后,單晶產品的吸引力不止放大了一倍。隨著單晶硅技術進步以及成本下降,單晶硅目前也逐漸成為光伏開發商選擇的路線。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電站運營商來說,度電成本降低逐漸成為共識。多晶組件價格低的優勢已經不如以往。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認為,單晶硅光伏電池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提升,目前產品穩定性、使用壽命都達到了產業界最高水平。單晶組件生產成本逐漸與多晶持平,預計2016年全球單晶和多晶將平分秋色。
單晶硅一直未成為主流,主要原因還是拉晶成本高于多晶硅鑄錠,導致單晶硅組件價格略高于多晶硅組件。
作為“新晉”光伏開發商之一的晶澳電力曹博表示,越來越關注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而不是每瓦成本。因此,無論是選擇單晶還是多晶產品,高效產品成為電站開發商的重要招標要求之一。
在與樂葉簽署戰列協議過程中,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表示,單晶在未來五年將全面替代多晶,會將自身光伏電站30%的單晶比例快速提高到60%以上。
不僅如此,“領跑者”計劃也顯示出國家能源局對太陽能光伏發電能效方面的推進。
但這并不意味著多晶產品就會失掉以往的地位,記者從多方了解到,以阿特斯、晶澳、天和光能等多數主流光伏組件供應商都在加緊升級技術路線,并陸續推出新款高效組件。可以預見,在今年的光伏組件市場上,效率將成為各制造商制勝的關鍵之一。
分布式大機遇
在光伏行業2015年回顧與2016年展望研討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指出,目前國外對中國的太陽能產業的建議是,多晶硅技術發展空間有限,未來將更多的是基于單晶硅為主導。下一步將通過技術合作包括并購,對我國整個制造業,形成一些導向,其中包括電池片的合作,逐步引導向單晶硅的發展。
除了引導制造業向單晶硅發展外,未來發展分布式會成為政策引導的重點,這是否會是單晶硅的另外一個機遇?
據專注于分布式的航禹能源創始人丁文磊介紹,在分布式發電上,特別是對于屋頂電站來講,使用單晶可以在有限的屋頂面積上,獲得更多功率的裝機量。“屋頂資源更加珍貴。”分布式優勢在于就地消納,而且,從德國、日本對單晶的熱衷,可以看出對整個分布式單晶需求的趨勢。
他跟《能源》記者算了一筆賬,“比如156組件60片裝的,單晶主流功率是275,多晶為260,這樣可以看到,同樣的組件面積,而功率卻相差了5.5%。相應的比如支架、電纜等輔料是一樣多,相對而言,單晶等于節省了一定的輔料消耗。”
另外,加上政策引導以及對分布式補貼力度,從成本來講,在分布式上應用單晶硅比地面電站更加合算。
另外,能源局新能源司邢翼騰的講話中也指出,在分布式發展上,“十三五”期間要從工信部角度推動分布式工作。未來光伏電站布局和發展模式有待調整,整體有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而中東部地區用地問題將面臨很大挑戰。在這個大趨勢下,分布式開發將成為重點工作。
特別是針對屋頂式光伏上,邢指出,分布式光伏要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發展。目前分布式發電是電價加0.42元國家補貼及地區補貼外,仍然有很大經濟效益。
但一位業內人士提到,無論單多晶產品路線,從技術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下降空間,單晶硅與多晶硅甚至薄膜技術都不應該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這正是向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發展的過程。”